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255

发布时间:2023-02-28 13:34     浏览量:27

1、【言语理解】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句为:

A:作为一项脑干细胞免疫功能的测试,研究小组将脑干细胞移植到老鼠体内其他部位。

B:央行负责人表示,可以通过保持存款利率不变而增加贷款利率的方法来缓解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而带来的升值负担。

C:鉴于动物有上述特点,我们可以预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的战争舞台上,将有越来越多的“动物兵”出现。

D: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看,方形或长方形的土木建筑体制便已开始,它终于成为后世主要建筑形式。

正确答案:D

解析:D项中的“它”指代不明,既可指方形的土木建筑,也可指长方形的土木建筑。另外,“便已”前应加一个时间段,从而使句意表达更清楚。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热水和冷水混在一起会变成温水。但是,温水不会自发分成热水和冷水。热量只能从热的物体向冷的物体单向传递,这一原理称为“热力学第二定律”。如果用分子这一微观视角看这一定律,物质的温度取决于其中沿着随机方向运动的分子的速度。分子运动速度快就会变热,速度慢就会变冷。但是数量庞大的分子运动时,各个分子的运动速度不是固定的。说到底,温度只不过是以不同速度运动的分子的平均速度罢了。因此,如果能够从以各种速度运动的分子中,只筛选出运动速度快的分子,从理论上说,就应该能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句子是:

A:从温水中单独提取出热水

B:从温水中自发分出冷热水

C:不使用能量就把冷水烧开

D:不通过传递就把热水变温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热水冷水可以混合成温水,但这个过程不可逆,并说明原因;接着指出物质的温度取决于分子运动的速度;最后以“因此”总结说明,如果筛选出运动快的分子,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由此可知,前文提到温度取决于分子运动速度,因此筛选出运动速度快的分子,就可以提出热水,故应填入表示可以从温水中提取出热水的语句,A项当选。
B项,“自发分出冷热水”不等于提取热水,排除。
C项,文段未体现“不使用能量”,排除。
D项,“筛选出运动速度快的分子”意味着提取出热水,而非将热水变温,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成功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有丰富的内在、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只要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在任何情况下你都会感到充实和踏实。那些仅仅追求外在成功的人实际上是没有真正喜欢做的事,他们真正喜欢的只是名利,一旦在名利场上受挫,内在的空虚就暴露无遗。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成功就是做好自己喜欢做的事

B: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难以确定

C:追逐名利的人是得不到成功的

D:兴趣是人们得到幸福的源泉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共三句话,均提到“要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由此可知,文段主旨应与此相关,只有A项相符。B项的“难以确定”表述错误,文段明确提到“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有丰富的内在、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C项“追逐名利的人”仅在末句提到,非文段重点。文段主要围绕“成功”展开,未涉及“幸福”的话题,D项无中生有。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6题

4、【言语理解】交通的拥堵只是一面镜子,________出的是面对汽车与人口激增带来的交通压力、环境压力,许多城市还没有做好准备。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反映

B:体现

C:折射

D:展示

正确答案:C

解析:“展示”常用于褒义语境中,与题中“交通压力、环境压力”的搭配不当,排除D。“反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体现”指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折射”比喻把事物的表象或实质间接反映出来。都符合句意,但通过题干中“交通的拥堵只是一面镜子”的比喻,可知用“折射”更为恰当,排除A、B。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

5、【言语理解】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一定距离的范围,在这一范围内水可以以液态形式存在。由于液态水被科学家认为是生命生存________的元素,因此如果一颗行星恰好落在这一范围内,那么它就被认为有更大的________拥有生命或至少拥有生命可以生存的环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缺一不可 范围

B:举足轻重 条件

C:至关重要 优势

D:必不可少 机会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缺一不可”指少一样也不行。其主语应为两个以上,而此处主语只有一个“液态水”,排除A。
第二空,“条件”不能与“大”搭配,排除B。“优势”侧重有利的形势;“机会”侧重一种可能性。此处阐述的是行星上拥有生命概率的高低,用“机会”更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6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3题,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61题,2016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2016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1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9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6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6题,2012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59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9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6、【言语理解】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在当下,如何“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试想,如果传统文化失去了与时代的连接、缺少了现代人的情感沟通和心灵默契,“仅止于几个人在书房中相互叹赏”,那和一堆零散的符号、呆板的素材又有什么区别?只有从“沉睡”中再出发,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养出更具时代特色的、富有创新力的文化自信。
这段文字旨在强调:

A:中华民族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B: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C:文物应走出封闭状态,向公众开放

D:传统文化应加强与时代的连接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而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是我们现在面对的现实问题;接着采用反问的形式说明如果传统文化失去与时代的连接,那么与符号、素材别无二致;最后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给出具体建议,即传统文化应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养出更具时代特色的、富有创新力的文化自信。也就是说传统文化应与时代连接。D项正确。A项是文段论述的背景,排除。B、C两项均只提到“文物”,而文段论述话题为“传统文化”,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7、【言语理解】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阿里路在道路边的碎石堆里偶然发现了几个形状怪异的化石牙齿,非常兴奋,却始终认不出是属于哪种动物的。

B:书的封面上栩栩如生地印着青铜制品,上面整齐地排列着身披铠甲、手持盾牌的秦军战士。

C:一家加工厂偷排未经处理的废水,严重污染了当地的环境,导致鱼虾绝迹,各种水中作物大量减产和绝产。

D:中国实行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不搞扩军备战,致力于维护本地区和全世界和平。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中“化石牙齿”语序不当,应为“牙齿化石”;“却始终认不出是属于那种动物的”,“是”缺主语。B项“上面”指代不明,是指“书的封面上面”还是“青铜制品上面”不明确。C项“大量减产和绝产”,连词“和”使用不当,因为二者不是并列关系,应改为“大量减产甚至绝产”。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我们以往所理解的“现代化”概念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局限于表层经济现代化,这也是迟发展国家长期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在物质层面上求变的欲望很强,而在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上却是文化守成主义的,这种状况对于现代化实际进程的影响自不必说,它对于学术的影响是导致知识的流俗化。不断地更换新词语,在新词语的装潢下重复古老的思想观念,结果是词语和口号不断地更换而社会精神气质则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现代化应包括物质的、制度的、观念的三个层面

B:片面理解现代化是迟发展国家长期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C:物质层面的落后现状是迟发展国家片面理解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D:片面理解现代化会导致知识的流俗化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阐述以往理解的“现代化”不够全面,并介绍其具体表现,然后介绍这种情况对学术的影响是导致知识的流俗化,最后一句知识流俗化的具体表现。故文段重在说明片面理解现代化对学术的影响,即D。
A项,现代化本来就包括三个层面,只是以往理解的时候将其片面化了。
B项是文段的部分内容,不是重点。
C项“物质层面的落后”无中生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9、【言语理解】标志秋天到来的是枫树。“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这种________的想象现代人构思不出,即使灵光一闪,________的他们考虑更多的是枫树偷饮的是茅台酒还是威士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栩栩如生 现实

B:妙趣横生 务实

C:出神入化 世故

D:风花雪月 市侩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妙趣横生”(多指语言、文章或美术作品)洋溢着美妙的意趣;“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风花雪月”指男女情爱的事。只有“妙趣横生”能表达出诗句中想象的独特和有趣,排除A、C、D。
第二空,“务实”用来形容现代人讲求实际、缺乏情趣也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9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9题

10、【言语理解】有人说,经济领域与道德领域的规则不一样,经济领域强调的是“经济人”角色,以取得更大、更多利润为做事原则;而道德领域则要求奉献、利他、互助等。其实,经济领域固然有供求信号、等价交换、产权明晰、利润最大化等规则,但既然它是人们的社会活动,道德原则也会每时每刻渗透其中,两者难以清晰地割裂开来。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社会性是经济领域和道德领域的共同属性

B:在社会活动中需要兼顾经济原则与道德原则

C:市场经济中伦理道德的作用是必然存在的

D:社会活动中各领域的价值观念在互相渗透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文段中的“有人说……,其实,……固然……但……”等提示性关联词可以判断,文段着重想说明的是“经济领域中渗透有道德原则”。与此表述最为一致的是C。A项,“社会性”不是文段的重点,文段只提到了一句“既然它是人们的社会活动”,排除;B项,文段只是说经济领域中难免渗透道德原则,由此不能得出“需要兼顾经济原则与道德原则”,排除;D项,“社会活动中各领域”扩大了文段的论述范围,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