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惜墨如金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安居乐业
A:废话连篇 流离失所
B:言简意赅 颠沛流离
C:连篇累牍 丰衣足食
D:拖泥带水 海晏河清
正确答案:A
解析:代入A项,惜墨如金指写字、绘画、做文章下笔非常慎重,力求精练。废话连篇形容文章或言谈中不必要的废话太多。惜墨如金和废话连篇是反义关系。流离失所指无处安身,到处流浪。安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流离失所和安居乐业是反义关系。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B项,言简意赅指语言简练而意思完备。惜墨如金和言简意赅是近义关系。颠沛流离指生活艰难,四处流浪。颠沛流离与安居乐业是反义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连篇累牍形容用过多的篇幅叙述。惜墨如金和连篇累牍是反义关系。丰衣足食指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丰衣足食和安居乐业是近义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D项,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惜墨如金和拖泥带水是反义关系。海晏河清比喻天下太平。海晏河清和安居乐业是近义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
2、【判断推理】五名幼儿园的小朋友围坐成一圈玩游戏。已知:小红不坐在小兰旁边;小白坐在小敏旁边;小兰坐在小杉旁边。
如果上述陈述属实,可以确定的是下列( )项。
Ⅰ.小红坐在小杉和小敏的中间
Ⅱ.小兰坐在小杉和小白的中间
Ⅲ.小白坐在小杉的旁边
Ⅳ.小敏坐在小白和小兰的中间
A:Ⅱ和Ⅳ都不是真的
B:Ⅰ和Ⅱ是真的
C:Ⅱ和Ⅲ都是真的
D:Ⅱ和Ⅲ都不是真的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条件,可知小朋友们的坐法可能有两种情况:①小白—小敏—小红—小杉—小兰;②小敏—小白—小红—小杉—小兰(均首尾相连)。因为是坐成一圈,所以每个人都可以不相邻地坐在另外任何两个人中间,因小杉一边是小兰,另一边是小红,所以不能坐在小白旁边,可得Ⅰ、Ⅱ、Ⅳ均为真,只有Ⅲ为假。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9题
3、【判断推理】角色混淆是指人们对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和角色规范认识不清,从而使扮演该角色的行为与其他角色的要求发生混淆的现象。
下列不属于角色混淆的是:
A:幼小儿童用对待家人的行动来对待客人,不会说委婉的礼貌语
B:为父母者未尽到教育好子女的责任而导致未成年子女违法犯罪
C:某科研所研究员常常在家中与家人谈论科研中的问题
D:下级在非工作场合,对上级毕恭毕敬
正确答案:B
解析:角色混淆定义的要点:①角色和角色规范认识不清;②与其他角色的要求发生混淆。
A项,幼小儿童用对待家人的行动来对待客人的行为,符合定义要点。
B项,父母未尽到教育好子女的责任并不是他们混淆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不符合定义要点①②。
C项,研究员没有认清作为家人和员工的不同角色,在家中谈论科研问题,符合定义要点①②。
D项,下级在非工作场合也对上级毕恭毕敬,也符合定义要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民族共同语言,指同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彼此之间交流思想感情和交往联系所共同使用的言语。
下列语言属于民族共同语言的是:
A:哑语
B:身体语言
C:网络流行语
D:非洲热带森林中某个原始民族使用的语言
正确答案:D
解析:民族共同语言定义的关键信息:同一个民族的人共同使用的言语。
A项,哑语是聋哑人共同使用的言语,但聋哑人不属于民族,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B项,身体语言是全人类都会使用的言语,并不为某一民族所特有,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C项,网络流行语是网民共同使用的言语,但网民不属于民族,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D项,某个原始民族使用的语言,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鱼饵:鱼竿
A:笔:书籍
B:电脑:无线路由器
C:锅铲:炒锅
D:写诗:笔
正确答案:C
解析:鱼饵和鱼竿为并列关系,钓鱼时二者搭配使用。
A项,笔和书籍并不是必须搭配使用,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电脑和无线路由器并不是必须搭配使用,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锅铲和炒锅为并列关系,炒菜时二者搭配使用,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用笔写诗,但二者并不是必须搭配使用,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11题,2016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6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1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1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6题,2016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6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1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6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1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9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6题
6、【判断推理】竞争:淘汰
A:惊吓:失色
B:疏忽:失算
C:亏损:失信
D:判断:失误
正确答案:D
解析:因为有竞争,所以会有正负两个结果,淘汰是其负面结果。
A项,因为惊吓,所以失色,惊吓只有负面结果,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因为疏忽,所以失算,疏忽只有负面结果,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亏损不一定会导致失信,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因为做判断,所以会有正负两个结果,失误是其负面结果。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福建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5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5年青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6题,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7题,2015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5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2015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2015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5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2015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9题,2015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6题,2015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2015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
7、【判断推理】身体意象失调,又称负面身体自我,是个体对身体的消极认知、消极情感体验和相应的行为调控,它包含对体重、体形和食物等信息的刻板化、情绪化和过分强调的评价。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身体意象失调的是:
A:张贵每天出门前都在镜子前感叹半天,为什么就不长肉呢
B:侯震觉着自己身材健壮,在健身房里特别爱展示自己的胸肌
C:李静因为自己太胖,节食了一段时间之后被诊断出厌食症
D:赵敏整日担心自己身体发福会被丈夫抛弃
正确答案:B
解析:身体意象失调定义的关键信息:个体对身体的消极认知、消极情感体验和相应的行为调控。
A项,张贵每天出门前感叹自己不长肉,是张贵对自身体重的消极情感体验,符合定义。
B项,侯震觉得自己身材健壮,爱展示自己的胸肌,是侯震对自己身材的积极认知,不符合定义。
C项,李静觉得自己太胖,是李静对自身体重的消极认知,符合定义。
D项,赵敏担心自己身体发福会被丈夫抛弃,是赵敏对自身体重、体形的消极情感体验,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
8、【判断推理】物体:惯性
A:观察:客观性
B:液体:流动性
C:贵金属:磁性
D:气体:稳定性
正确答案:B
解析:物体都具有惯性,两者是必然属性的对应关系。
A项,观察未必都是客观性的,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液体都具有流动性,两者是必然属性的对应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贵金属未必都具有磁性,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气体未必都具有稳定性,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级)第96题,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第91题
9、【判断推理】托勒密派天文学家坚持“地球静止说”,其根据是如果地球是转动的,每天一圈,那么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在很短的时间都将运动很大一段距离。这时,如果一块石头从塔顶落下来,应该落在离塔很远的地方。可是人们看到的情景并非如此。石头总是落在塔基边缘,可见“地球运动说”是错误的。
下面哪个选项最能对这些论断提出质疑?
A:难道从塔顶落下的石头不会受到人为的干扰吗?
B:难道塔一定是垂直的吗?
C:地球不转动怎么会有白天和黑夜的替换?
D:从正在航行的船桅杆顶上落下的一件重物不也是落到桅杆脚下而没有落到船底吗?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由石头从塔顶落下来后落在塔基边缘,推出“地球运动说”是错误的。
A项,对题干论据提出质疑,说明可能存在其他原因影响结果,但质疑力度较弱。
B项,对题干论据提出质疑,说明可能存在其他原因影响结果,但质疑力度较弱。
C项,提出其他方面的现象来质疑“地球静止说”,但白天与黑夜的替换也可能是由于其他原因,未必是由于地球运动,该项的削弱力度也较弱。
D项,通过在运动的船上进行实验得出的现象来说明题干论据的荒谬,则据此不足以推出“地球是静止的”这一结论,质疑了题干论断。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6题
10、【判断推理】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和知识内容消费观念的逐渐养成,知识付费逐渐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学习方式。自2015年以来,各种知识付费平台纷纷上线,用户数量快速增长,相关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知识内容付费用户规模达1.88亿人,知识付费正在成为人们从海量信息中突围的利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解释上述现象?
A:知识付费能满足人们低门槛、高效率的学习需要
B:粉丝可以通过知识付费方式随时向知识偶像请教
C:知识付费可以随时满足广大网友广泛的兴趣爱好
D:当代青年人对于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渴求日趋提高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现象是知识付费逐渐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学习方式。
A项,说明知识付费满足了人们的学习需要,所以会被人们普遍接受,解释了题干中的现象。
B项,粉丝和知识偶像都是特定人群,样本不具有代表性,不能完全解释题干中的现象。
C项,知识付费满足的是兴趣爱好,而题干说的是学习,不能完全解释题干中的现象。
D项,当代青年人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不一定非得通过知识付费的方式,不能解释题干中的现象。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8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