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1243

发布时间:2023-02-26 15:12     浏览量:27

1、【判断推理】下列哪项是不可能的?

A:科研和宣传由丁分管

B:教育和宣传由王分管

C:人事和宣传由王分管

D:人事和宣传由丁分管

正确答案:C

解析:代入A项,如果科研和宣传由丁分管,根据条件(2)可知,后勤也由丁分管。根据条件(5)可知,工会由卫分管。根据条件(1)(4)可知,教育和财务由王分管。人事可由三人中任意一人分管。符合题干所有条件,排除。
代入B项,如果教育和宣传由王分管,根据条件(1)(2)可知,财务、后勤也由王分管。根据条件(5)可知,工会由卫分管。根据条件(3)可知,科研和人事由丁分管。符合题干所有条件,排除。
代入C项,如果人事和宣传由王分管,根据条件(2)可知,后勤也由王分管。根据条件(5)可知,工会由卫分管。根据条件(1)(4)可知,教育和财务也由王分管,此时丁只能分管科研一个部门,与条件(3)矛盾,当选。
代入D项,如果人事和宣传由丁分管,根据条件(2)可知,后勤也由丁分管。根据条件(5)可知,工会由卫分管。根据条件(1)(4)可知,教育和财务由王分管。科研可由三人中任意一人分管。符合题干所有条件,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市地)-考友回忆版第108题

2、【判断推理】布里丹教授在书中写到,一头驴在两捆完全等量的草之间,犹犹豫豫、来来回回,不知道选择吃哪一捆,最后在无所适从中活活饿死。后来人们把这种在决策过程中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称为“布里丹毛驴效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布里丹毛驴效应”的是:

A:面对三个优秀的追求者,婉君难以取舍,最终孤独终老

B:三岔路口,小张决定用抓阄方法选择走哪条路

C:小明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广告公司,一年后他觉得做公务员更适合自己,又报名参加了公务员考试

D:2013年初老王打算在某县城买房,但他觉得房价有可能下降,于是观望了一年,终于在2014年房价低点时买到了满意的房子

正确答案:A

解析:布里丹毛驴效应定义的关键信息:犹豫不定。
A项,在三个追求者中犹豫不定,符合定义关键信息。
B、C、D三项,都做出了决定,不符合定义关键信息。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

3、【判断推理】研究人员完成了两项记忆实验,实验一中参试者学习40组单词,实验二中参试者学习一系列手指信号。两实验中,只告诉一半参试者10小时后将接受测试,实际上所有参试者都将接受测试。只安排一部分参试者在学习和测试之间小睡。结果发现,睡觉组参试者比不睡觉组参试者表现更好;事先被告知要进行测试的参试者,测试成绩也比较高。因此,研究人员认为,睡眠有助于大脑储存对将来有用的记忆信息。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反驳该结论的一项是:

A:实验一中参试者都是记忆力较好的、在某语言专业学习的年轻人

B:有些被告知要进行测试的参试者,小睡时没有睡着,他们无意识地在大脑中复习所学过的内容

C:安排小睡时间的参试者,均为年龄较小的少年,而众所周知,人在少年时期的记忆力比较好

D:实验二中部分小睡的参试者以放松的心态参加考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正确答案:C

解析:解析请观看直播解析课。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传递关系指的是对任意的元素A、B、C来说,若元素A与元素B有某关系并且元素B与元素C有该关系,则元素A与元素C也有该关系。反传递关系指的是若元素A与元素B有某种关系并且元素B与元素C有该关系,但元素A与元素C没有该关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关系属于传递关系的是:

A:自然数中的大于关系

B:生活中的同学关系

C:家庭中的父子关系

D:食物链的天敌关系

正确答案:A

解析:传递关系定义的关键信息:A和B有某种关系,B和C有同样的关系,则A和C也具有该关系。 
A项,A>B,B>C,则A>C,符合定义。 
B项,同学的同学并不一定是同学,不符合定义。 
C项,父亲的父亲是爷爷,关系不一致,不符合定义。  
D项,鹰是蛇的天敌,蛇是壁虎的天敌,但鹰不是壁虎的天敌,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95题,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90题

5、【判断推理】任务导向型领导:是指把重点放在完成组织绩效上的领导行为,即把任务规定得很明确,组织得条理分明、任务委派得职责分明,并使用职权与奖惩去监督和促使绩效目标的实现。
下列属于任务导向型领导的是:

A:某高校中层领导林某在负责组建新系时,挑选了自己的老同学小王,在他看来,虽然小王能力有限,但为人踏实,容易和别的同志搞好团结

B:某公司领导一贯要求职工要有吃苦精神,为了完成工作任务,经常安排职工加班

C:某领导很关心自己的下属,经常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

D:某领导给下属布置工作任务后完成时再验收,平常从不过问下属怎样完成任务和任务完成了多少

正确答案:B

解析:任务导向型领导的定义要点是:①重点放在完成组织绩效上;②使用职权与奖惩去监督和促使绩效目标的实现。A项挑选容易搞好团结的小王、C项帮助下属解决困难不符合①;D项从不过问不符合②。B项为了完成工作安排职工加班符合定义。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定型思考又叫团体定型思维,是指讨论决策时,团体成员的思路被纳入某种轨道或框架的现象。定型思考会限制团体成员的思路,使讨论不能充分展开。
下列不属于定型思考的是:

A:某团体在一次决策过程中,为了尽快作出决策,出现了多数人对少数有不同意见的人施加压力的现象

B:甲公司领导在作出一项决策时,总是首先广泛收集各类信息,并且积极鼓励团体成员提出自己的想法

C:某些人自以为一贯正确,对不同意见总是采取排斥的态度,使得持不同意见的其他同事不愿表达自己的意见

D:在某公司的一次会议讨论中,由于领导者首先表态,其他成员慑于其权威而保持沉默

正确答案:B

解析:定型思考定义的关键信息:团体成员的思路会受到限制。
A、C、D三项都符合定义。
B项,鼓励成员提出自己的意见显然不符合关键信息。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

奶茶,乍一想应该既有奶又有茶,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健康饮品。事实果真如此吗?有专家指出,市面上的奶茶大多由茶粉勾兑而成,咖啡因超标。因此专家提醒:对青少年而言,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奶茶好喝可别“贪杯”。

要使上述推论成立,可以补充的前提为:


A:

过量摄入咖啡因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B:

相比其他人群,奶茶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更高


C:

奶茶中的咖啡因可能使人兴奋不已,甚至失眠


D: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对咖啡因更敏感


正确答案:A

解析:

题干论据:市面上的奶茶大多由茶粉勾兑而成,咖啡因超标。题干结论:对青少年而言,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奶茶好喝可别“贪杯”。

A项,如果过量摄入咖啡因不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说明喝奶茶不会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青少年也就可以“贪杯”,题干结论无法成立,是题干需要补充的前提。

B项,指出奶茶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更高,只能说明青少年喜欢喝奶茶,并未说明青少年是否应该少喝奶茶,未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联系,不是题干需要补充的前提。

C项,指出奶茶中的咖啡因可能使人兴奋不已,甚至失眠,并未提及“身体健康”,未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联系,不是题干需要补充的前提。

D项,指出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对咖啡因更敏感,但咖啡因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不能确定,不是题干需要补充的前提。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县级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1题

8、【判断推理】某校招聘专任教师时有张强、李颖、王丹、赵雷、钱萍5名博士应聘。3人毕业于美国高校、2人毕业于英国高校;2人发表过SSCI论文,3人没有发表过SSCI论文。已知,张强和王丹毕业院校所在国家相同,而赵雷和钱萍毕业院校所在国家不同;李颖和钱萍发表论文的情况相同,但王丹和赵雷发表论文的情况不同。最终,英国高校培养的一位发表过SSCI论文的博士被录取。
由此可以推出:

A:张强没发表过SSCI论文

B:李颖发表过SSCI论文

C:王丹毕业于英国院校

D:赵雷毕业于英国院校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张强和王丹毕业院校所在国家相同,赵雷和钱萍毕业院校所在国家不同,而有3人毕业于美国高校,2人毕业于英国高校可知,张强和王丹一定毕业于美国高校,如果他们毕业于英国高校,则赵雷和钱萍中还有1人毕业于英国高校,和题干2人毕业于英国高校矛盾,由此也得出李颖毕业于英国,排除C。同理可得,李颖和钱萍没有发表过SSCI论文,张强发表过SSCI论文,排除A、B。根据最终被录取的是英国高校的且发表过SSCI论文可知,只能是赵雷或钱萍毕业于英国,而钱萍没有发表过SSCI论文,所以赵雷来自英国且发表过SSCI论文,最终被录取。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

9、【判断推理】羟苯甲酮是一种常见的紫外线吸收剂,多用于防晒护肤品中,全球3500种品牌的防晒霜中均含有该物质。研究表明,即使是极低浓度的羟苯甲酮也会给珊瑚带来致命的伤害。有专家指出,为了保护珊瑚,在海滨浴场应该禁止使用防晒霜。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A:一些远离海岸的大洋中部水域已检测到羟苯甲酮,但浓度较低

B:羟苯甲酮易引起皮肤过敏,长期使用会影响人体免疫力和生殖能力

C:羟苯甲酮会破坏、改变珊瑚的DNA,降低幼年珊瑚正常发育的概率

D:人们在很多场合都使用防晒霜,仅在海滨浴场限制使用效果有限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论据:羟苯甲酮是一种常见的紫外线吸收剂,多用于防晒护肤品中,全球3500种品牌的防晒霜中均含有该物质,即使是极低浓度的羟苯甲酮也会给珊瑚带来致命的伤害。专家的观点:为了保护珊瑚,在海滨浴场应该禁止使用防晒霜。
A项,指出一些远离海岸的大洋中部水域已检测到较低浓度的羟苯甲酮,但没有说明羟苯甲酮和珊瑚之间的关系,无法说明在海滨浴场是否应该禁止使用防晒霜,不能支持专家的观点。
B项,指出羟苯甲酮易引起皮肤过敏,长期使用会影响人体免疫力和生殖能力,只是说明了羟苯甲酮对人体的副作用,但没有说明羟苯甲酮和珊瑚之间的关系,无法说明在海滨浴场是否应该禁止使用防晒霜,不能支持专家的观点。
C项,指出羟苯甲酮会破坏并改变珊瑚的DNA,降低幼年珊瑚正常发育的概率,说明羟苯甲酮会给珊瑚带来致命伤害,则为了保护珊瑚,在海滨浴场确实应该禁止使用防晒霜,有力地支持了专家的观点。
D项,指出人们在很多场合都使用防晒霜,仅在海滨浴场限制使用效果有限,效果有限但也能起到作用,无法判断是否应该在海滨浴场禁止使用防晒霜,不能支持专家的观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省级)-考友回忆版第109题,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市地)-考友回忆版第103题

10、【判断推理】沙丁鱼由于好静导致缺氧,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来发现,在沙丁鱼中放入一条鲶鱼,鲶鱼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当沙丁鱼发现这一外来者后自然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缺氧的问题解决了,可以活着到达目的地,这就是鲶鱼效应。组织中引入外来人才,可以打破组织成员间原有的均衡状态,提高组织成员的警觉性和竞争意识。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一项最符合鲶鱼效应?

A:新来的主任推行“竞争上岗制”,极大地调动了大家参与培训和学习的热情

B:销售冠军小李的事迹以及公司给予重奖的消息宣布之后,引得其他同事们暗暗效仿

C:业务部刚调来的小林勇于推陈出新,使部门原本按部就班的氛围变得积极、有竞争

D:很多高校逐年引入留学生,学校原有的教学方法也做了一些调整和改变

正确答案:C

解析:鲶鱼效应的定义要点:①引入外来人才;②提高组织成员的警觉性和竞争意识。
A项,主任推行的制度调动了大家参与培训和学习的热情,并未体现提高组织成员的警觉性和竞争意识,不符合要点②。
B项,公司给予销售冠军小李重奖,但小李并非外来人才,不符合要点①。
C项,刚调来的小林使部门原本按部就班的氛围变得积极、有竞争,是引入外来人才提高组织成员的竞争意识,符合定义。
D项,高校引入留学生,教学方法也随之做出调整和改变,并未体现提高组织成员的警觉性和竞争意识,不符合要点②。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