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1234

发布时间:2023-02-25 13:55     浏览量:27

1、【判断推理】夏至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古筝

A:节气 乐器

B:6月22日 高山流水

C:冬至 钢琴

D:立夏 梧桐木

正确答案:C

解析:代入A项,夏至属于节气,古筝属于乐器,但词项间顺序颠倒。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夏至在每年公历的6月20日、21日或22日,《高山流水》是一首古筝曲。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夏至和冬至都属于节气,钢琴和古筝都属于乐器。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D项,夏至和立夏都属于节气,梧桐木可以用来制作古筝。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9月)第71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4月)第71题

2、【判断推理】定义是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逻辑方法,其基本规则要求:定义必须是相应相称的,必须清楚明确,不得使用否定定义,不得循环定义。
根据以上陈述,以下各选项中符合定义基本规则的是:

A:男人就是非女人

B:亲属就是有亲属关系的人

C: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

D:刑法就是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中说明定义的基本规则是:①清楚明确;②不得使用否定定义;③不得循环定义。
A项使用了否定定义,不符合规则②。
B项是循环定义,不符合规则③。
C项是比喻,不符合规则①。
D项符合题干所述的定义的基本规则。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52题

3、【判断推理】服务型公关是指组织以提供各种实惠服务为主,通过实际行动获取社会公众的了解和好评,从而建立组织良好形象的公共关系活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服务型公关的是:

A:某热水器厂家定期向用户发送热水器使用注意事项,每年为用户免费更换滤网

B:某环保公司通过某电视节目宣布向灾区一次性提供价值5亿元的救助物资

C:某酒厂在电视黄金时段投放大量广告宣传其新产品

D:某制药公司董事长就生产的某批次药品不合格一事向消费者公开道歉,并辞去相关职务

正确答案:A

解析:服务型公关的定义要点:①组织以提供各种优惠服务为主;②通过实际行动获取社会公众的了解和好评。
A项,为用户发送使用注意事项和免费更换滤网属于提供优惠服务,并通过实际行动获取社会公众的了解和好评,符合定义要点。
B项,提供救助物资不属于优惠服务,不符合要点①。
C项,投放大量广告不属于优惠服务,不符合要点①。
D项,董事长向消费者公开道歉并辞去职务不属于提供优惠服务,不符合要点①。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奇虾是一类已经灭绝的大型无脊椎海洋动物,是目前已知最庞大的寒武纪动物。化石表明这种动物口器有十几排牙齿,直径有25厘米,粪便化石长10厘米、粗5厘米。由此推测,奇虾体长可能超过2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推测?

A:寒武纪时期,海洋虾类食物充足

B:25厘米直径的巨口奇虾可掠食当时的任何大型生物

C:对于大型无脊椎动物而言,牙齿越多身体越长

D:寒武纪时期的海洋虾类,其牙齿和体长有比较固定的构成比例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由寒武纪时期最庞大的动物奇虾口器有十几排牙齿等情况推出奇虾体长可能超过2米。
A项,食物充足不能推出体长大小,不能支持题干推测。
B项,能否猎食大型生物与体长无关,不能支持题干推测。
C项,由“牙齿越多身体越长”也无法确定奇虾的具体长度。
D项,指出牙齿和体长有固定的构成比例,在牙齿和体长之间建立了联系,因此可以由十几排牙齿推测出体长可能超过2米,最能支持题干推测。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

5、【判断推理】布告:棉布

A:花费:兰花

B:波澜:水波

C:浅薄:深浅

D:电话:停电

正确答案:A

解析:布告和棉布都有布字,且布告的布是动词,表示宣告,棉布的布是名词,表示棉、麻等织成物。
A项,花费和兰花都有花字,且花费的花是动词,表示用掉,兰花的花是名词,表示供观赏的植物,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波澜和水波的波都是动词,表示水面振荡起伏的运动,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浅薄的浅是形容词,表示程度不深的,深浅的浅也是形容词,表示从表面到底面距离比较小,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电话和停电的电都是物理学名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5题

6、【判断推理】显微镜:放大镜

A:凸透镜:哈哈镜

B:复印机:扫描仪

C:录像机:照相机

D:导航仪:后视镜

正确答案:C

解析:显微镜和放大镜都是用来放大观察物体的。
A项,凸透镜是实验用具,哈哈镜是娱乐用具,二者功能不同,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复印机的功能是复印文件,扫描机的功能是扫描文件,二者功能不同,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录像机和照相机都是用来记录影像的,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导航仪是用来导航的,后视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方情况的,二者功能不同,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6题

7、【判断推理】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在难度、复杂程度上属于同一水平层次的两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具有较高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垂直迁移的是:

A:小学生在学会写“木”这个字后,有助于学会写“森”

B:学习了“植物”“动物”等概念后,有助于对“生物”这一概念的学习

C:学习了“老虎”“狮子”等概念后,有助于对不熟悉的鲸或海豚的识别

D:学习了有关正方形的知识后,有助于对菱形、长方形等相关知识的学习

正确答案:B

解析:垂直迁移的定义要点:具有较高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A项中的“木”和“森”,C项中的“老虎”“狮子”和“鲸”“海豚”,D项中的“正方形”和“菱形”“长方形”,都是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属于水平迁移。
B项中的“植物”和“动物”包含于“生物”,属于不同概括水平的概念,符合垂直迁移的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

8、【判断推理】移动:跑步

A:碰撞:疼痛

B:刺激:反应

C:传播:创作

D:恐惧:哭泣

正确答案:B

解析:不移动就无法跑步,二者为必要条件关系。
A项,不发生碰撞也可能产生疼痛,比如头疼不一定是由于碰撞,二者之间不存在必要条件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反应是由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二者为必要条件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没有传播也可以创作,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没有恐惧也可能会哭泣,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68题

9、【判断推理】以机械化和电气化为动力的早期工业化国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消耗了大量的矿产资源,英国、法国的情况就是如此。以机械化、电气化、电子化和信息化为“综合动力”,以“世界工厂”为主要特征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通过快速消耗能源和原材料,仅用了一半甚至更短的时间,消耗了相当于先发国家一半的人均资源,就基本实现了工业化,日本、韩国的情况如是。这说明,电子化和信息化可以使后发国家以较少的人均资源消费,实现跨越式发展。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先发国家同样可以依靠知识和技术创新来发展经济,支撑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B:先发国家早期的探索经验避免了后发国家大部分的资源消费

C:与传统社会不同,现代社会的人,除了基本生活需要之外还有很多其他需要,因此对自然资源的消费也大大增加

D:技术进步一般来源于先发国家,它本身就是在消耗大量能源的基础上实现的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论点:电子化和信息化可以使后发国家以较少的人均资源消费,实现跨越式发展。题干论据:以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为“综合动力”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仅用了一半甚至更短的时间,消耗了相当于先发国家一半的人均资源,就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A项,先发展国家如何发展经济,与题干论述无关。
B项,说明后发国家资源消费少另有他因,并不是由于电子化和信息化带来的,削弱了题干结论。
C项,现代社会人对资源的需求,与题干论述无关。
D项,解释了先发国家资源消费多的原因,但与后发国家资源消费少无关,也不能削弱。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

10、【判断推理】“两不可”指的是一种违反排中律的错误。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时间、对同一对象、同一方面,相互否定的思想必有一真。对前述相互否定的思想均加以否定,则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哪项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A:没人能爬上那座山峰,上去了也没有见回来的

B: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真实的,也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虚幻的

C:不是全班同学都来上课了,也不是全班同学都没来上课

D:并非有人来上课了,也并非没人来上课

正确答案:D

解析:两不可定义的关键信息:对前述相互否定的思想均加以否定。
A项,没人能爬上那座山峰和上去了也没有见回来的,表达的意思相同,即那座山峰很难爬,很危险,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B项,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真实的与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虚幻的,二者之间没有相互否定,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C项,不是全班同学都来上课了与不是全班同学都没来上课,二者之间没有相互否定,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D项,有人来上课了和没人来上课,二者相互否定,“并非”即对二者均加以否定,违反了排中律,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6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