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下面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
在公路发展的早期,它们的走势还能顺从地貌,即沿河流或森林的边缘发展。可如今,公路已无所不在,狼、熊等原本可以自由游荡的动物种群被分割得七零八落。与大型动物的种群相比,较小动物的种群在数量上具有更大的被动性,更容易发生杂居的现象。
A:公路的发展造成了动物生存状态的改变
B:公路越发展,对动物越不利
C:公路发展的程度不同,动物所受影响的程度也不同
D:公路的发展应考虑到对动物的影响
正确答案:A
解析:从“自由游荡的动物种群被分割得七零八落”到“较小动物的种群……,更容易发生杂居的现象”这些都说明动物的生存状态发生了改变,而这些改变就来源于公路的发展。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________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故乡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异乡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________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________的风吹雨打。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惊天动地 凄恻 接二连三
B:石破天惊 凄迷 三番五次
C:惊天动地 凄苦 屡见叠出
D:石破天惊 凄冷 屡次三番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惊天动地”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不能形容“台风暴雨”,排除A、C。
第二空,文意为故乡的雨听上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而“于今在异乡回味”,在之前的感受之外,“再笼上一层________”,可见再笼上的是另外的感受,语义上更递进一层,“凄冷”与之前“凄凉”意思很相近,不符合要求,排除D。“凄迷”指悲伤怅惘、迷茫。契合语境。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
3、【言语理解】现代体育比赛不仅是各国运动员速度与力量的竞技场,也是世界各国展示形象、尖端科技与体育融合的大舞台。随着人类对挑战自身的执着追求,各竞技项目的成绩不断________人体能力的极限,要想进一步提高比赛成绩,哪怕是提高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教练与运动员都要竭尽全力采用各种方式和技术去实现,科技的赋能作用也就愈发重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刷新
B:挑战
C:考验
D:逼近
正确答案:D
解析:由“要想进一步提高比赛成绩……竭尽全力采用各种方式和技术去实现”可知,此处是说成绩越来越接近人体能力的极限。“刷新”指刷洗使焕然一新,比喻突破旧的而创出新的(纪录、内容等)。文段是说接近极限,而不是突破极限,排除A。“挑战”指故意激怒敌人,使敌人出来打仗;鼓动对方跟自己竞赛;激励自己主动跟困难等做斗争。“考验”指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坚定、忠诚或正确等)。两词均未体现出“接近”的意思,排除B、C。“逼近”指靠近;接近。其填入能体现出成绩不断接近人体能力极限之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1题,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2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9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1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2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5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7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3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9题,202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6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0题
4、【言语理解】去年全球汽车产量已经达到8400万辆,而最引人瞩目的变化是中国的迅速崛起。2002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只占全球产量的6%,金砖四国的产量仅占11%,而去年中国的产量已经占到全球的23%,金砖四国的产量已经占据全球总量的35%。中国对世界汽车产业的推动不仅是规模上的迅速增长,而且影响力也在增强。
这段话是为了证明:
A:全球汽车数量骤增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将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
B:中国正在走向世界汽车大国的行程中
C:金砖四国对世界汽车产业将产生巨大影响力
D:中国在金砖四国中汽车产量最大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为总分总结构,第一句话即指出中国汽车产量在全球汽车产量变化中迅速崛起,中间部分用一些数据表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速度之快,最后一句再次总结中国在世界汽车产业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综合可知,文段意在表明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汽车产业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B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A项“负面效应”文段未提及,排除。C项的“金砖四国”非文段重点,文段着重强调的是“中国”,排除。D项,中国在金砖四国中的占比非文段重点,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4题
5、【言语理解】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法国国家健康研究所以及法国变态反应学联合会日前的一份调查显示,用美沙酮和盐酸叮丙诺啡等毒品替代物进行的戒毒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B:近期,北京、河南等地幼儿园连续发生两起重大意外伤害事故,幼儿伤亡惨重,广泛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C:在减少婴儿死亡率和提高孕妇健康方面,东南亚、北非和加勒比地区取得进步,但西亚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几乎有了进展。
D:驻伊拉克美军作战部队官兵阵亡数达到999人,其中当日一天就有7名美军在巴格达及其附近地区与当地人的武装冲突中被打死。
正确答案:A
解析: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C项表意不明,“但”前后两个分句不存在转折关系。D项表意不明确,“当日一天”是哪一天,前文应当有所交代,且“一天”赘余。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对于环境与建筑的保护,我们一直局限在那些大家都认为有高度历史或文化价值的部分,而对于那些历史不算久远,或者根本就不被认为有特殊意义的环境与建筑,对于那些相对只是绿叶角色的城市建筑环境都非常漠视。我们虽然可以拆掉这些旧工业文明的老建筑,建造一大批摩天大楼,但是十年,二十年之后,下一代就要开始批评我们曾经的鲁莽了,我们要世代居住的这座城市已经失去了一段记忆,而那是20世纪中国城市最骄傲的工业文明具象的记忆。所以我认为应该保护她,尽可能留下她美丽或者被人认为不很美丽的有形的载体。
文中“有形的载体”指的是:
A:有特殊意义的环境与建筑
B:最骄傲的工业文明
C:世代居住的这座城市
D:旧工业文明的老建筑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中“有形的载体”指的是一种具体存在的实体,B项“工业文明”与此不符,排除。文段中提到的我们所漠视的“环境与建筑的保护”特指“那些历史不算久远,或者根本就不被认为有特殊意义的环境与建筑”,即“旧工业文明的老建筑”。且由“有形的载体”之前的修饰语“或者被人认为不很美丽的”可知,D项正确。本题答案选D。
考题出处: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44题
7、【言语理解】这场目前只略见 的革命,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应该是 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希望 光明
B:
光明 璀璨
C:
端倪 辉煌
D:
开端 辉煌
正确答案:C
解析:“略见端倪”为固定搭配,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的邀请,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携两位女儿玛利亚、萨沙和母亲访问中国,米歇尔与彭丽媛的相会,将是一场美国玫瑰与中国牡丹的相遇
B:湖水清澈见底,如同一块透明的蓝绸布,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C:残疾人事业是崇高的人道主义事业,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像一把标尺,彰显着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文明进步
D:她含笑的双眼炯炯有神,好像一下子年轻了许多,她抬起沉重的手,在胸前缓缓地画着十字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将米歇尔和彭丽媛分别比喻为美国玫瑰和中国牡丹,B项将清澈的湖水比喻为透明的蓝绸布,C项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比喻为标尺。D项“好像”是似乎的意思,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43题
9、【言语理解】无论是战后一些国家飞速发展,还是“金砖五国”重构世界版图,奇迹也好,飞腾也罢,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________有利的发展机遇、________更好的体制机制、________地革除自身弊病、________迎接风险挑战,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持续奋斗的过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控制 构建 坚决 自信
B:把握 建设 勇敢 积极
C:控制 建设 坚决 积极
D:把握 构建 勇敢 自信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把握……机遇”为固定搭配,排除A、C。
第二空,“建设”常与“经济”“思想”搭配。与“体制”相搭配,用“构建”更恰当,排除B。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
10、【言语理解】有关权威人士表示,13亿人口规模的到来,使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新的严峻挑战。现在是人口低增长率、高增长量并存的时期,人口规模庞大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并不稳定,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流动人口、老龄人口将进入高峰期,劳动力人口剧增给充分就业增添了明显的压力。
根据这段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率持续升高
B: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量持续升高
C:我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增加
D:我国人口持续增长的趋势将得以改善
正确答案:C
解析:结合题干,文中“现在是人口低增长率、高增长量并存的时期”不能得出“我国人口增长率持续升高”、“我国人口增长量持续升高”的结论,故排除A、B两项。由文中的“人口规模庞大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以及“高增长量”可知D项错误,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