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1226

发布时间:2023-02-24 12:00     浏览量:26

1、【判断推理】现实型渐进决策是指决策者不可能拥有人类的全部智慧和有关决策的全部信息,决策的时间、费用又有限,故决策者只能采用应付局面的办法,在“有偏袒的相互调整中”作出决策。该理论要求决策程序简化,决策实用、可行并符合利益集团的要求,力求解决现实问题。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现实型渐进决策的是:

A:某经贸公司李总经理决策前能全盘考虑一切公司行动,以及行动所产生的影响,选择具有最大价值的行动作为对策

B:张董事长认为在公司发展的决策中,不可能预见一切结果,只能在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出一个“满意的”方案,因此往往只看方案的部分结果

C:田主任在提出部门发展决策时,很大程度上受潜意识的支配,许多决策行为常常感情用事,因而作出不明智的安排

D:李厂长强调工厂的生产不能一味扩张,要立足于工厂发展的现实,面临机遇时要当机立断,把有限的资源和时间投入到重要的环节,在以后的工作中再对生产进行不断地完善

正确答案:D

解析:现实型渐进决策的定义要点:①决策者不可能拥有人类的全部智慧和有关决策的全部信息;②决策的时间、费用又有限,故决策者只能采用应付局面的办法,在“有偏袒的相互调整中”作出决策;③决策程序简化,决策实用、可行并符合利益集团的要求,力求解决现实问题。
A项,全盘考虑一切表明已经拥有有关决策的全部信息,不符合要点①。
B项,张董事长只能在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出一个“满意的”方案,没有体现相互调整的过程,不符合要点②。
C项,田主任做决策时受潜意识的支配,没有体现相互调整的过程,不符合要点②。
D项,李厂长作为决策者,立足于工厂发展的现实进行决策,体现出“力求解决现实问题”,“把有限的资源和时间投入到重要的环节”,说明在重要工作和次要工作之间做出了调整,也符合“在有偏袒的相互调整中作出决策”,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7题

2、【判断推理】食品安全已成为现代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年针对某市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29.2%的受访者在吃的方面有安全感,23.8%的受访者没有安全感,而去年相应的调查数据分别是22.4%和32.6%。调查人员由此断言,今年该市公众对食品的安全感有所提高,食品安全的总体状况好于去年。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调查结论?

A:今年有些受访者没有表达自己对食品安全的态度

B:今年该市政府加大了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管理力度

C:该市媒体今年报道了多起假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

D:今年的社会调查中增加了不少餐饮经营者的样本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根据调查数据得出“今年该市公众对食品的安全感有所提高,食品安全的总体状况好于去年”的结论。
A项,今年有些受访者没有表达自己的态度,但他们是什么态度并不确定,属于不明确选项,无法说明现在的调查结果是错误的,不能质疑题干结论。
B项,今年该市政府加大了管理力度,说明今年该市食品安全的总体状况确实好于去年,支持了题干结论。
C项,该市媒体今年报道了多起食品安全事件,但并没有说去年的报道情况,没有对比,无法说明今年该市食品安全的总体状况不如去年,不能质疑题干结论。
D项,今年的社会调查中增加了不少餐饮经营者的样本,而身为餐饮经营者,一定会对食品安全给出正面的反馈,即在吃的方面有安全感,这就会使调查结果有所偏颇,则据此得出的结论是不准确的,有力地质疑了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92题

3、【判断推理】一个动物保护组织正在设法改变人们对乌鸦的偏见。该组织认为乌鸦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厌恶是因为其黑色的外表,他们指出,通过基因改造,可以让乌鸦披上洁白的外衣。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该组织的看法?

A:基因改造后,“乌鸦”就不再是乌鸦了

B:乌鸦可以消灭害虫,它其实是人类的朋友

C:有人认为乌鸦食腐肉是其令人厌恶的原因之一

D:黑百灵是一种通体黑色的小型鸣禽,它深受人们的喜爱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论点:通过基因改造,可以让乌鸦披上洁白的外衣。改变人们对它的偏见。论据:该组织认为乌鸦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厌恶是因为其黑色的外表。
A项,未说明基因改造后是否能改变人们对乌鸦的偏见,不能质疑。
B项,未涉及乌鸦的颜色和人们对它的态度,属于无关项。
C项,人们讨厌乌鸦的原因是因为它吃腐肉,但不能说明黑色的外表不是令人厌恶的原因。
D项,通过举反例说明了黑色的外表不是令人厌恶的原因,则基因改造也不可能改变人们对乌鸦的偏见,质疑了该组织的看法。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99题

4、【判断推理】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经常喝酸奶可降低儿童患蛀牙的风险。在此之前,也有研究人员提出酸奶可预防儿童蛀牙,还有研究显示,黄油、奶酪和牛奶对预防蛀牙并没有明显效果。虽然多喝酸奶对儿童的牙齿有保护作用,但酸奶能降低蛀牙风险的原因仍不明确。目前一种说法是酸奶中所含的蛋白质能附着在牙齿表面,从而预防有害酸侵蚀牙齿。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这项研究发现?

A:黄油、奶酪和牛奶的蛋白质成分没有酸奶丰富,对儿童牙齿的防蛀效果不明显

B:儿童牙龈的牙釉质处于未成熟阶段,对抗酸腐蚀的能力低,人工加糖的酸奶会增加蛀牙的风险

C:有研究表明,儿童每周至少食用4次酸奶可将蛀牙发生率降低15%

D: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研究酸奶对预防儿童蛀牙的作用

正确答案:C

解析:研究发现:经常喝酸奶可降低儿童患蛀牙的风险。
A项,黄油、奶酪和牛奶的防蛀效果不明显不能说明酸奶的防蛀效果,属于无关项,不能支持这项研究发现。
B项,人工加糖的酸奶会增加蛀牙的风险,直接否定了这项研究发现。
C项,表明儿童每周至少食用4次酸奶确实可以降低蛀牙发生率,补充了论据,支持了这项研究发现。
D项,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研究酸奶对预防儿童蛀牙的作用,但酸奶是否起作用并没有说明,属于不明确项,不能支持这项研究发现。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经济、民族、社会等科学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据统计,中国古今的姓氏超过22000个。由此可以推测,地名中涉及姓氏的用字也不会少。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推测?

A:这些凝聚民族、语言史料的地名,对于了解古代的部族迁徙有很大帮助

B:宗法社会的人们往往按姓氏聚居,姓氏便成为地名中最富区别意义的亮点

C:考古学家以河南登封县一个叫“王城岗”的古地名为线索,在那里挖掘出夏朝遗址

D:据统计,姓陈的人在南方比较多,在北方比较少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论据:地名有丰富的内涵;中国古今的姓氏超过22000个。题干结论:地名中涉及姓氏的用字也不会少。   
A项,指出地名的作用,与姓氏无关,属于无关项,排除。   
B项,说明姓氏和地名之间的联系,可以支持,保留。   
C项,根据古地名发现夏朝遗址,与姓氏无关,属于无关项,排除。   
D项,“陈”姓人数的分布情况,与地名无关,属于无关项,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

6、【判断推理】西湖:太湖

A:都会:议会

B:电脑:人脑

C:男生:女生

D:加法:除法

正确答案:D

解析:西湖和太湖都是淡水湖,两者为并列关系。
A项,都会是指都市,与议会并无必然联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电脑属于电子设备,与人脑并无必然联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男生和女生为矛盾关系,即除这两者外不存在其他情况,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加法和除法都是运算法则,两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72题

7、【判断推理】在一次大学毕业十年同学聚会上发现,所有女生都已婚,有的已婚男生有过出国旅行的经历,但参加聚会的同学中也有既未结婚也没有出国旅行经历的同学。
根据以上情况,下列选项中一定正确的是:

A:有的女生没有出国旅行经历

B:有的女生有出国旅行经历

C:所有的男生有出国旅行经历

D:有的男生没有出国旅行经历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逻辑关系:女生→已婚,有的已婚男→有出国经历,有的参加聚会的同学→未婚且没有出国经历。
A项,题干中未涉及女生与出国经历之间的关系,无法推出。
B项,题干中未涉及女生与出国经历之间的关系,无法推出。
C项,根据题干逻辑关系:有的已婚男→有出国经历,有的已婚男生不能推出所有男生有出国经历,无法推出。
D项,根据题干逻辑关系:有的参加聚会的同学→未婚且没有出国经历,结合女生→已婚,可知未婚的都是男生,因此有的男生没有出国旅行经历,可以推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98题

8、【判断推理】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下列各项中,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A:原始次生林中的各种林木、植物和动物

B:农田中的阳光、土壤、各类植物和动物

C:草原牧场里的放牧人、旅游团队和游客

D:池塘中的微生物、水藻、小鱼类和虾类

正确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的定义要点: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A项,只是各种林木、植物和动物,没有无机环境,不属于生态系统。
B项,农田中的阳光、土壤、各类植物和动物,能够构成生态系统。
C项,草原牧场里的放牧人、旅游团队和游客只有人类,显然不能构成生态系统。
D项,池塘中的微生物、水藻、小鱼类和虾类也没有无机环境,不能构成生态系统。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

9、【判断推理】人们常常系统地高估自己对事件的控制程度或影响力,而低估机会、运气等不可控制因素在事件发展过程及其结果中所扮演的角色,这一现象被称为控制错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体现控制错觉的是:

A:人们想用骰子掷出“双6”时会在心中默念,用力揉捏骰子,相信这样做就会如愿

B:一些股民往往借助几个简单的因素预测大盘指数,结果常常是谬以千里

C:某企业经理认为今年当地举办的运动会对企业发展非常有利,预测今年营业额会有所上涨

D:景区某摆渡车驾驶员常年走山路,认为自己路况熟、技术好,所以在山路上开得非常快

正确答案:C

解析:控制错觉定义的关键信息:高估自己的控制力或影响力,而低估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A项,指出人们想用骰子掷出“双6”时会在心中默念,用力揉捏骰子,相信这样做就会如愿,即认为自己心中的想法会影响掷骰子的结果,体现了高估自己的控制力或影响力,而低估不可控因素的影响,符合定义。
B项,指出一些股民往往借助几个简单的因素预测大盘指数,结果常常是谬以千里,即认为自己仅凭这些简单因素就能掌握股市动向,体现了高估自己的控制力或影响力,而低估不可控因素的影响,符合定义。
C项,指出某企业经理认为今年当地举办的运动会对企业发展非常有利,预测今年营业额会有所上涨,其中只是经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测,并未体现经理高估自己的控制力或影响力,而低估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不符合定义。
D项,指出景区某摆渡车驾驶员常年走山路,认为自己路况熟、技术好,所以在山路上开得非常快,即认为自己车技好,开车快也不会出问题,体现了驾驶员高估自己的控制力或影响力,而低估不可控因素的影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省级)-考友回忆版第93题,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市地)-考友回忆版第90题

10、【判断推理】聋哑:手语

A:中风:针灸

B:失明:晃眼

C:近视:眼镜

D:癌症:化疗

正确答案:C

解析:聋哑人依靠手语解决不能和旁人沟通的问题,但不能治疗聋哑。  
A项,中风可以用针灸来治疗,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失明的人不会感到晃眼,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近视的人通过眼镜解决看不清楚东西的问题,但不能治疗近视,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癌症可以用化疗来治疗,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10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