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现象间的因果联系是指某个现象的存在必然引起另一现象发生,那么,这两个现象之间就具有因果联系。探求现象间因果联系的方法之一是求异法。求异法的含义是:如果在被研究现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场合之中,只有一个情况不同,其他情况完全相同,而两个场合唯一不同的这个情况,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场合中是存在的,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场合中是不存在的,那么,这唯一不同的情况就与研究现象之间有因果联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运用求异法得出结论的是:
A:某地爆发大规模不明原因发热疾病,经调查多数发病者为农民和机关职工,他们近期均曾在田间下水劳动,医疗人员认为,在田间下水劳动是发生该病的原因
B:研究人员发现,在所有要求离婚的案件中,情况各不相同,但均存在双方感情破裂的情况,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结论,双方感情破裂是要求离婚的原因
C: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如果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资本的利润越大,其胆就越大
D:对两群情况相同的羊,一群接种炭疽病疫苗,另一群不接种,若干天后对这两群羊注射炭疽病菌,前者安然无恙,后者全部死去。由此可知,接种炭疽病疫苗是羊群免疫的原因
正确答案:D
解析:求异法的定义要点:①在被研究的现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场合中;②只有一个情况不同,其他情况完全相同。
A项,发热疾病同时出现在农民和机关职工两个群体中,且是根据这两个群体存在相同情况得出结论,不符合定义。
B项,根据多起离婚案件中存在的相同情况得出结论,不符合定义。
C项,被研究的现象出现在不同的场合中并且根据场合不同表现也不同,不符合定义。
D项,两群羊唯一不同的情况为是否接种炭疽病疫苗,结果发现接种则对炭疽病菌免疫,不接种则死去,说明接种炭疽病疫苗这个唯一不同的情况与免疫之间有因果联系,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
2、【判断推理】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曾这样谈论执政感受: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和坏的政策都会得罪人民。这个见解后来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定律之一——“塔西佗陷阱”。
以下符合“塔西佗陷阱”定律的是:
A:当食品安全出现危机时,无论合格食品还是不合格食品,都会被认为是不合格食品
B:当公权力遭遇公信力危机时,无论政府说真话还是假话,都会被认为说假话
C:当社会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无论政府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做坏事
D:当网络成为信息传递渠道时,无论真信息还是假信息,都会被认为是假信息
正确答案:B
解析:塔西佗陷阱的定义要点:①政府;②不受欢迎;③好的政策和坏的政策都会得罪人民。
A项,说的是食品安全问题,其主体不是政府,不符合要点①。
B项,公权力遭遇公信力危机时,无论政府怎样都会被认为说假话,体现了政府在不受欢迎时无论怎样都会得罪人民,符合定义。
C项,社会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并未体现政府不受欢迎,不符合要点②。
D项,说的是网络问题,其主体不是政府,不符合要点①。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64题,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64题
3、【判断推理】充电:手机
A:冷藏:雪糕
B:加油:汽车
C:电池:闹钟
D:热水:茶壶
正确答案:B
解析:充电是手机能够使用的必要条件。
A项,雪糕需要冷藏才能储存,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加油是汽车能够行驶的必要条件,与题干关系相同。
C项,有些闹钟需要使用电池,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茶壶是用来烧热水的,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
4、【判断推理】微商买卖是一种发生在亲朋好友之间的商品交易,发生于微信朋友圈中,是熟人买卖在社交网络上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交易因为是建立在朋友的信任之上,因此,一旦遇到微商销售假货,反而熟人会蒙受损失,微商也失去了朋友的信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属于微商买卖?
A:张三在市中心开了一家门店,经常通过微信做商品宣传,生意很红火
B:李四因为向朋友销售假货,被工商部门罚款一千元,现在停业整顿中
C:王五微信圈里有很多好朋友,他经常向他们介绍美容产品的打折信息
D:赵六不慎遗失手机,耽误了好几笔已经谈成的微信好友的生意,损失上千元
正确答案:D
解析:微商买卖定义的关键信息:通过微信朋友圈,发生在亲朋好友之间的商品交易。
A项,仅是通过微信宣传,实际生意发生于实体店,而非发生于微信朋友圈中,不符合定义。
B项,并未体现商品交易发生于微信朋友圈中,不符合定义。
C项,仅是介绍打折信息,不一定开展了商品交易,不符合定义。
D项,已经和微信好友谈成生意,说明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在亲朋好友之间进行商品交易,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18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乡类)第18题
5、【判断推理】上半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市面上常见的6种抗生素进行了药效比较,得到结果如下:甲药比乙药有效,丙药的毒副作用比丁药大,戊药的药效最差,乙药与己药的药效相同。
由此可知:
A:甲药与丁药的药效相同
B:戊药的毒副作用最大
C:甲药是最有效的药物
D:己药比甲药的药效差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几种抗生素的药效比较如下:甲>乙=己≥戊。丙的毒副作用>丁的毒副作用。
A项,题干只涉及丁药的毒副作用,并未涉及丁药的药效,因此该项无法得出。
B项,题干只说戊药的药效最差,并未说明戊药的毒副作用情况,因此该项无法得出。
C项,题干并未说明丙药和丁药的药效,有可能两者比甲药有效,因此该项无法得出。
D项,根据上述抗生素药效的排序可知,甲药比己药有效,即己药比甲药的药效差,该项正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侵犯行为简称侵犯,有时也可以称之为攻击行为,它是指个体违反了社会主流规范的、有动机的、伤害他人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属于侵犯行为的是:
A:加州某大学一名博士生闯入办公室,用枪击伤自己的导师
B:某中学语文教师批评没有按时完成暑假作业的学生
C:在一场冰球比赛中,甲方队员在抢球过程中不小心撞伤乙方队员
D:在经过李某同意的情况下,王某将李某病中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
正确答案:A
解析:侵犯行为定义的关键信息:违反社会主流规范的、有动机的、伤害他人的行为。
A项,某博士生闯入办公室,用枪击伤了导师,是违反社会主流规范的、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符合定义。
B项,语文老师批评没有按时完成暑假作业的学生,并没有违反社会主流规范,批评也并不是伤害他人的行为,不符合定义。
C项,甲方队员在抢球过程中不小心撞伤乙方队员,不小心说明不是有动机地伤害他人,不符合定义。
D项,经过李某同意后,王某将李某病中照片发到朋友圈,经过同意,说明没有违反社会主流规范,发照片到朋友圈也并未伤害李某,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0题
7、【判断推理】冠军:亚军
A:热带:亚热带
B:芝麻:亚麻
C:奥运会:亚运会
D:亚健康:健康
正确答案:A
解析:冠军和亚军分别表示第一名和第二名,这里的亚表示次的意思。
A项,热带和亚热带分别表示最热的区域和次热的区域,这里的亚表示次的意思。
B项,亚麻为固定名称,是一种植物,这里的亚不表意,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亚运会的全称是亚洲运动会,这里的亚表示亚洲,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这里的亚表示非,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6题
8、【判断推理】赵、钱、孙、李四个人中既有大人也有小孩,给他们称体重时,赵、钱两人的体重几乎等于孙、李两人的体重;将钱、李对换一下,赵、李两人的体重明显大于孙、钱两人的体重,并且赵、孙两人的体重还小于钱的体重。
根据题干信息,下面哪项是赵、钱、孙、李的体重的正确排序(由重至轻)?
A:李、钱、赵、孙
B:李、钱、孙、赵
C:钱、孙、李、赵
D:钱、赵、李、孙
正确答案:A
解析:采用排序法。根据题干可以知道,赵+钱=孙+李,赵+李>孙+钱,由此可以推出李>钱,赵>孙;又因为赵+孙<钱,所以四个人的体重由重到轻就是李>钱>赵>孙。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一桌子苹果,别人通常挑一两个,挑三四个。毕加索最可气,每个都咬一口,每个苹果上都有他的牙印儿。”一位中国画家如此评价毕加索。毕加索一生搞过素描、油画、雕塑、版画,担任过舞台设计,还写过小说、剧本和无标点散文诗。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推论:
A:毕加索吃苹果,每个都只咬一口。中国画家对这种做法不以为然
B:很多人都像毕加索一样参与过许多艺术类型的创作
C:毕加索在艺术领域的许多方面进行过创作的尝试
D:毕加索是个天才式的人物,没有他不涉及的艺术领域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题干并未涉及中国画家对毕加索这种做法的态度,该项无法由题干推出。
B项,题干并未提及其他人的情况,并不知道是否有很多人像毕加索一样参与过许多艺术类型的创作,该项无法由题干推出。
C项,根据题干最后一句话可知该项正确。
D项,题干只是列举了毕加索参与过的艺术领域,但“没有他不涉及的艺术领域”这一说法过于绝对,该项无法由题干推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同类群体影响力是指人们对他人(尤其是类似群体)的行为总会做出某种反应;类似程度越高,影响力就越大。比如对某种良好行为规范大力宣传,往往会成为所谓的“磁心”,吸引人们效仿。
下列做法中不会带来同类群体影响力的是:
A:老师在墙报上贴小红花,表扬那些完成作业好、守纪律的小学生
B:酒店在房间内放置标语,提醒客人大多数客人都不是每天要更换手巾
C:某森林公园设置告示牌,告知偷盗林木者将受到高出林木价钱10倍的罚款
D:某地节水办告知那些用水量高的用户,他们的用水量明显高出了周围的邻居
正确答案:C
解析:同类群体影响力定义的关键信息:人们对类似群体的行为进行效仿。
A项,表扬那些完成作业好、守纪律的小学生,即对某种良好行为进行宣传,吸引人们效仿,会带来同类群体影响力。
B项,提醒客人大多数客人都不是每天要更换毛巾,即对某种行为进行宣传,吸引人们效仿,会带来同类群体影响力。
C项,设置告示牌是为了警告人们不要偷盗林木,并未体现人们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不符合定义。
D项,告知那些用水量高的用户,他们的用水量明显高出周围邻居,即对某种良好行为进行宣传,吸引人们效仿,会带来同类群体影响力。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