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1224

发布时间:2023-02-24 6:33     浏览量:26

1、【判断推理】现象间的因果联系是指某个现象的存在必然引起另一现象发生,那么,这两个现象之间就具有因果联系。探求现象间因果联系的方法之一是求异法。求异法的含义是:如果在被研究现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场合之中,只有一个情况不同,其他情况完全相同,而两个场合唯一不同的这个情况,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场合中是存在的,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场合中是不存在的,那么,这唯一不同的情况就与研究现象之间有因果联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运用求异法得出结论的是:

A:某地爆发大规模不明原因发热疾病,经调查多数发病者为农民和机关职工,他们近期均曾在田间下水劳动,医疗人员认为,在田间下水劳动是发生该病的原因

B:研究人员发现,在所有要求离婚的案件中,情况各不相同,但均存在双方感情破裂的情况,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结论,双方感情破裂是要求离婚的原因

C: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如果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资本的利润越大,其胆就越大

D:对两群情况相同的羊,一群接种炭疽病疫苗,另一群不接种,若干天后对这两群羊注射炭疽病菌,前者安然无恙,后者全部死去。由此可知,接种炭疽病疫苗是羊群免疫的原因

正确答案:D

解析:求异法的定义要点:①在被研究的现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场合中;②只有一个情况不同,其他情况完全相同。   
A项,发热疾病同时出现在农民和机关职工两个群体中,且是根据这两个群体存在相同情况得出结论,不符合定义。   
B项,根据多起离婚案件中存在的相同情况得出结论,不符合定义。   
C项,被研究的现象出现在不同的场合中并且根据场合不同表现也不同,不符合定义。   
D项,两群羊唯一不同的情况为是否接种炭疽病疫苗,结果发现接种则对炭疽病菌免疫,不接种则死去,说明接种炭疽病疫苗这个唯一不同的情况与免疫之间有因果联系,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

2、【判断推理】汉字:符号

A:海豚:海鱼

B:大米:粮食

C:高管:女性

D:法学:国学

正确答案:B

解析:汉字是一种符号,两者之间为种属关系。
A项,海豚是哺乳动物,不属于海鱼,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大米是一种粮食,两者之间为种属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高管和女性是交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法学与国学并非种属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71题

3、【判断推理】处之泰然:镇定

A:大义凛然:壮烈

B:虚怀若谷:谦虚

C:杳如黄鹤:消失

D:似水流年:时间

正确答案:B

解析:处之泰然指沉着冷静,可以形容镇定。
A项,大义凛然指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不可以形容壮烈,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虚心,可以形容谦虚,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杳如黄鹤比喻下落不明,不可以形容消失,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似水流年指时间一去不复返,可以形容时间,但不是近义词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社会上对于人才的态度会出现这样一种马太效应:社会对已经出名(得到社会承认)的人才,给予越来越多,而对于不出名的人才,则连应该给予的也不给予。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马太效应的是:

A:某高校聘请一位在商界很成功的企业家担任学院的荣誉教授

B:有些科学家成名以前,论文无处发表,成果无人承认,甚至生活也无着落

C:某演员在获得了影帝头衔后还积极努力工作,终于在几年之后又获得另一重要奖项

D:莫言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品受到追捧,很多读者表示想购买作为收藏,社会各界都向其表示祝贺,甚至有人想送他房产

正确答案:C

解析:马太效应的定义要点:①社会对已经出名(得到社会承认)的人才,给予越来越多;②对于不出名的人才,则连应该给予的也不给予。
A项,商界很成功的企业家属于已经出名的人才,聘请其为荣誉教授,体现了给予越来越多,符合定义。
B项,科学家成名以前属于不出名的人才,论文无处发表,成果无人承认,甚至生活也无着落体现了连应该给予的也不给予,符合定义。
C项,影帝几年之后又获得另一重要奖项是靠自身努力得来的,不是社会给予的,不符合要点①。
D项,莫言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属于已经出名的人才,社会的祝贺并有人想送其房产,体现了给予越来越多,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2题

5、【判断推理】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新生儿进行测试,研究人员发现新生儿对某些图形的识别是与生俱来的。
如果上述测试结果正确,那么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新生儿可以区别圆形和方形

B:人类对图形的识别能力随学习不断提高

C:人类对图形的识别能力不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D:人类对图形的识别能力大多数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细节信息:新生儿对某些图形的识别是与生俱来的。
A项,题干未涉及新生儿对于具体图形的辨别,不一定为真。
B项,题干未涉及识别能力随学习不断提高,不一定为真。
C项,指出人类的识别能力不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意味着人类的某些识别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与题意相符,可以推出。
D项,题干未涉及识别能力是如何获得的,不一定为真。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

6、【判断推理】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丢弃了多达10亿吨塑料,这种垃圾可能存在数百年甚至数千年。近日,一个科研小组在亚马孙雨林中发现一种名为内生菌的真菌,它能降解普通的聚氨酯塑料。科研人员认为利用这种真菌的特性,将有望帮助人类消除塑料垃圾所带来的威胁。
科研人员的判断还需基于以下哪一前提?

A:塑料垃圾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最主要的废弃物种类

B:内生菌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很好地分解塑料制品

C:目前绝大多数塑料垃圾都属于普通的聚氨酯塑料

D:这种真菌在地球上其他地区也能正常地存活生长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由内生菌能降解普通的聚氨酯塑料,推出利用这种真菌的特性,有望帮助人类消除塑料垃圾所带来的威胁。   
A项,塑料垃圾是主要废弃物,与题干所述无关。   
B项,内生菌可以分解塑料制品,支持了题干结论,但不是必须的假设。   
C项,说明大多数塑料垃圾都属于普通的聚氨酯塑料,在论据与结论之间建立了联系。   
D项,真菌能在其他地区正常存活,也没在论据与结论之间建立联系,不是必须假设。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4题

7、【判断推理】在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占了很高的比重。根据他们的经验,提高服务业占比就可以促进就业。但是,服务业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这也是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国可以通过打破服务业的行业壁垒进一步促进就业。
以下最可能是上述论证潜在假设的是:

A:服务业促进就业的规律适用于我国

B:我国创造就业的能力弱于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也存在行业壁垒

D:其他行业对促进就业没有显著作用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论据: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提高服务业占比可以促进就业,而服务业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题干论点:我国可以通过打破服务业的行业壁垒进一步促进就业。
A项,如果服务业促进就业的规律不适用于我国,则题干论点无法得出,因此该项是题干论证的潜在假设。
B项,我国创造就业的能力是否比发达国家弱,与题干论证的“打破服务业壁垒可促进我国就业”无关,排除。
C项,发达国家是否存在行业壁垒,与题干论证的“打破服务业壁垒可促进我国就业”无关,排除。
D项,其他行业对促进就业是否有作用,与题干论证的“打破服务业壁垒可促进我国就业”无关,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43题,201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48题

8、【判断推理】回避制度:是指与刑事案件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司法工作人员,包括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员等,不能参加该案件处理工作的一项诉讼制度。
在某一案件中,下列人员可以不回避的是:

A:当事人的同学,住在法院隔壁

B:当事人的哥哥,负责法院同声翻译

C:当事人的母亲,法院法医鉴定员

D:当事人的父亲,该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宣传委员

正确答案:A

解析:需要回避的人员是指:与刑事案件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司法工作人员,包括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员等。
A项,当事人的同学住在法院隔壁,两人是同学关系,不需要回避,当选。
B项,当事人的哥哥是翻译人员,应该回避。
C项,当事人的母亲是法医鉴定员,应该回避。
D项,当事人的父亲是检察人员,应该回避。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

9、【判断推理】机芯:手表

A:主机:计算机

B:瓶盖:酒瓶

C:压缩机:空调

D:车轴:轮胎

正确答案:C

解析:机芯是手表的核心部件。
A项,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CPU,而不是主机,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瓶盖不是酒瓶的核心部件,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压缩机是空调的核心部件,与题干关系相同。
D项,车轴和轮胎是并列关系,均是车的组成部件,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N中学在进行高考免试学生的推荐时,共有甲、乙、丙、丁、戊、己、庚等7位同学入围。在7人中,有3位同学是女生,4位同学是男生;有4位同学年龄为18岁,而另3位同学年龄则为17岁。已知,甲、丙和戊年龄相同,而乙、庚的年龄则不相同;乙、丁与己的性别相同,而甲与庚的性别则不相同。最后,只有一位17岁的女生得到推荐资格。
据此,可以推出获得推荐资格的是:

A:庚

B:戊

C:乙

D:甲

正确答案:A

解析:由“甲、丙和戊年龄相同”和“乙、庚的年龄则不相同”可知乙或庚的年龄与甲、丙、戊三人相同,可以推出甲、丙、戊三人的年龄为18岁;同理,由“乙、丁与己的性别相同”和“甲与庚的性别则不相同”可以推出乙、丁、己是男生。因此,17岁的女生只能为庚。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8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