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218

发布时间:2023-02-23 8:34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现代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区别只是语体的不同,但它们使用的象形表意的方块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创造,其中________的民族精神、民族生命是血脉________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蕴含 贯通

B:沉积 相通

C:呈现 流通

D:体现 连通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民族精神、民族生命”是沉淀在方块字这一文化形式之中的,“呈现”“体现”均表示显现在外面,填入不合语境,排除C、D。
第二空,“贯通”的“贯”体现出了方向性,恰与文段中“文言文”与“白话文”的时间性相对应,“相通”不含有这层意思,排除B。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4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41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0题

2、【言语理解】当代社会呈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文化的阶层和地域区别越来越小,民俗的地域性和群体性差别消失,民俗作为地区和人群的标识或认同的意义逐渐微弱。民俗也在审美化的趋势和背景下,成为时尚的,而非实用的。比如旅游场域中的刺绣或帽子等,基本不会拿来用,而是用来装饰和收藏。民俗变为了一种浪漫的、时尚的消费品,沦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应从美学角度来重构作为大众文化的民俗审美观

B:大众流行文化影响了普通百姓对民俗的审美品位

C:文化阶层与地域的差距缩小使民俗成为大众文化

D: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的趋势改变了民俗的性质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第一、二句指出观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使民俗作为地区和人群的标识或认同的意义减弱,民俗成为时尚的,而非实用的,即民俗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然后,后文进行举例说明;最后一句再次强调了民俗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当下民俗性质的改变,即D。
A项的“民俗审美观”、B项的“审美品味”均偏离了民俗性质改变这一论述中心,排除。C项的“文化阶层与地域的差距缩小”是“城乡一体化”的影响之一,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3、【言语理解】不要过分地依赖语言。不要总是企图在语言上占上风。语言解不开的,事实可以解开。语言解开了而事实没有解开的话,语言会失去价值,甚至于只能添乱。
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

A:事实比语言更有力量

B:平常不要说太多的话以免惹出是非

C:没有事实基础的语言是毫无价值的

D:语言是不重要的,事实才是重要的

正确答案:A

解析:原文中提到的“语言解不开的,事实可以解开。语言解开了而事实没有解开的话,语言会失去价值,甚至于只能添乱”说明事实比语言更有力量,A项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要学着活在一个“独立的今天”里面,注意听你生活的每一层面,用铁门把过去隔断——隔断已经死去的昨天;揿下另一个按钮,用铁门把未来也隔断——隔断那些尚未诞生的明天。然后你就保险了——你有的是今天。明日的重担,加上昨日的重担,就会成为今日最大的障碍。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确保今天的独立性,才能过好当下

B:甩掉负担,丢掉幻想,才能轻松前进

C:昨天和明天都没有今天重要

D:做好今天的事,才会有资格迎接明天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说要把昨天和明天都隔断,昨日的重担和明日的重担都会成为今日最大的障碍,所以要抛开昨日与明日,生活在“独立的今天”。A项是对此的准确概括。B项表述笼统,脱离了论述昨天、今天、明天关系的话题,排除。文段是说保持今天的独立,并没有对比昨天、今天、明天的重要性,排除C。文段强调的是“活在今天”,而非“迎接明天”,排除D。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5、【言语理解】近现代科学的某些成果,它们的价值并没有都直接体现为现实生产力,而基本体现在认知层面,体现在对真理的追求,对世界的合理性解释。科学的认识价值,依然体现在对人类思想解放的推动。历史表明,人类文明的进步首先要有人类思想新的解放。近代科学所特有的注重实证、倡导理性和批判质疑精神,成为启蒙运动思想的核心要素,在推动欧洲社会告别神权信仰和封建政治,进入现代社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下列选项中,对上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人类思想新的解放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前提

B:启蒙运动思想的核心要素是注重实证,倡导理性和批判质疑精神

C:科学成果的价值应该都直接体现为现实生产力

D:近现代科学成果的价值基本体现在认知层面,追求真理,解释世界

正确答案:C

解析:由“历史表明,人类文明的进步首先要有人类思想新的解放”可知,A项正确。由“近代科学所特有的注重实证、倡导理性和批判质疑精神,成为启蒙运动思想的核心要素”可知,B项正确。由首句可知,C项错误,D项正确。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0题

6、【言语理解】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流刑(流放的刑罚) 流星赶月(形容迅速) 流连(留恋不舍离去)

B:声望(名声、名气) 声泪俱下(形容极其悲恸) 声气(声音中带气)

C:临终(人将要死) 临危授命(危难时期被任命) 临深履薄(比喻谨慎戒惧)

D:虚辞(与实词相对的词类) 虚怀若谷(形容十分谦虚) 虚造(凭空捏造)

正确答案:A

解析:B项,“声气”①指说话时的语气、语调;②指消息、信息;③声音。故括号内的解释不正确。C项,“临危授命”指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临危受命”的意思才是危难时期被任命,故括号内的解释不正确。D项,“虚辞”指浮夸不实之言,括号内的解释错误。A项解释全部正确,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7、【言语理解】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全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年份。以“一带一路”为绢帛、以创新合作为________、以共谋发展为气韵,中国与世界共同绘制的合作共赢壮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平台

B:纸砚

C:笔墨

D:支点

正确答案:C

解析:句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绢帛”“气韵”均是后句“画卷”的构成元素,空缺处词语也应与“画卷”相关,且与“绢帛”“气韵”构成对应,据此排除A、D。B项“纸砚”中的“纸”与前句的“绢帛”同为画的载体,填入语义重复,排除。而“笔墨”为作画的工具,填入符合句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

8、【言语理解】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就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它之所以能够________,正是因为它的生命力来自它的内部结构。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体,其中,表音是它的主体功能。稳定的形、义使它超越了表音能力的缺陷,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重大变化,人们还能“由文知义”。于是,隔代的人可以________书面阅读,异地的人可以借助文字沟通。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长盛不衰 共享

B:宝刀未老 超越

C:永葆青春 凭借

D:经久不衰 信赖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它的生命力来自”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含有“经得起时间考验,不衰败”的意思。“宝刀未老”指年纪虽老但功夫或技术并没减退。适用对象为人,不能用来描述汉字,排除B。
第二空,“凭借书面阅读”搭配不当,排除C。“共享”指共同享用,常与“资源”“成果”等搭配;“信赖”指信任并依靠。此处强调的是不同时代的人可以共同分享以书面文字流传下来的文明成果,“共享”填入更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8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

9、【言语理解】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于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证”“传统中医院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
这是一段引言,文章接下来最不可能展开介绍的是:

A:青蒿素抗药性研究领域的新突破

B: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的独特效果

C: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对世界的贡献

D:青蒿素“抗药性”问题出现的原因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指出针对青蒿素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取得了新突破和新进展。根据行文逻辑,文段接下来应继续围绕这些突破和进展展开论述。
A、B、C三项均属于新突破和新进展的相关内容,在下文均有可能被展开介绍,排除。
D项属于前文内容。文段开头提出青蒿素的“抗药性”难题,接着指出该问题的解决已有新进展,故“抗药性”问题出现的原因应放在文段之前,而不是文段之后,否则不符合行文脉络,当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0题

10、【言语理解】文化始终处于动态的演进过程中,抱残守缺只会让文化隔绝于世。抢救式、标本式的保护当然在特殊情况下必要,但是也可能吃力不讨好,至少无法实现传播的初衷。戏曲文化要重新在民间流行起来,一方面要放下架子,不计较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以观众喜爱为艺术创作的追求;另一方面要谋求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创新。在历史上,传统戏曲可谓是当时的流行音乐,为什么现在不能借鉴当代流行音乐的特长,使其在更多人的播放列表里流行起来?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戏曲文化传播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

B:保护发展戏曲文化应兼容并包、勇于创新

C: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演进过程

D:过度保护反而易使戏曲文化发展陷入困境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文化处于动态的演进过程,其发展不能抱残守缺;接着引出戏曲文化重新流行的问题,并给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即要以观众喜爱为创作的追求,同时谋求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创新;最后用反问句进一步强调戏曲要创新的观点。因此,文段主要说的是戏曲文化发展需要包容和创新。B项表述与此一致。A项“引进来”“走出去”在文中无相关论述,排除。C项是引出话题的内容,未提到“戏曲”这一主题词,排除。D项“过度保护”“陷入困境”等在文中无相关论述,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