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线条:几何:欧几里得
A:铅笔:美术:齐白石
B:天空:哲学:哲学家
C:结论:三段论:亚里士多德
D:虚数:基数:陈景润
正确答案:C
解析:线条是几何中的一个概念,而欧几里得提出了几何学的理论。
A项,铅笔并非美术中的概念,而是绘画工具,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天空并非哲学中的概念,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结论是三段论中的一个概念,而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三段论的理论,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在数学上,基数是集合论中刻画任意集合大小的一个概念。虚数并非基数中的概念,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8题
2、【判断推理】增加还是减少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是评价一切行为是否道德的终极标准。这就是说,评价行为是否应该、是否道德,不能看它对行为者的道德、品德、道义的效应如何,而只能看它对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的效用如何:凡是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利益总量的行为,不论他的品德境界如何不理想、不完善,也都是应该的、道德的;凡是减少全社会和每个人利益总量的行为,不论他的品德境界多么理想、完善,也都是不应该、不道德的。
下列各项是上述论断的前提假设的是:
A:不同社会有不同的道德标准
B:道德标准对人心向善并不一定有鼓励作用
C:个人的品德境界,对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是有影响的
D:行为是否道德,并非只是一种模糊的概念,而是可以通过具体的标准来考察的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观点是道德的评价标准是增加或减少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不论个人品德境界是否完善。
A项,指出不同社会有不同的道德标准,但无法说明道德的评价标准是增加或减少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题干结论不能必然成立,因此该项不是题干论断的前提假设。
B项,指出道德标准对人心向善不一定有鼓励作用,但无法说明道德的评价标准是增加或减少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题干结论不能必然成立,因此该项不是题干论断的前提假设。
C项,指出个人的品德境界对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有影响,则道德的评价标准应考虑个人的品德境界,与题干结论中“道德的评价标准不论个人品德境界是否完善”的说法相反,因此该项不是题干论断的前提假设。
D项,指出行为是否道德可以通过具体的标准考察,否则如果行为道德与否的评判标准不清晰,则不能确定其增加还是减少了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那么题干结论将不能成立,因此该项是题干论断的前提假设。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
3、【判断推理】高位嫁接是指把观赏树木的枝或芽嫁接在大规格的砧木上,实现快速形成树冠的一种培育大苗方法,现被引申指将相对较高层次、较高素质的人才充实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一线主战场,实现高层次人才与基层组织的结合,高素质专业人才与劳动群众的结合。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最符合高位嫁接的是:
A:某省卫生厅组织系统内年轻专业技术人员到院士身边工作学习
B:某省科技厅组织高级工程师到山区科技企业技术管理岗位任职
C: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乙公司派技术员到甲公司任职
D:某项生物工程专利权人张教授,辞去教师职务到山区创办企业
正确答案:B
解析:高位嫁接的引申定义的要点:①较高层次、较高素质的人才;②到一线主战场;③高层次人才与基层组织的结合。
A项,年轻专业技术人员不符合要点①,不属于高位嫁接。
B项,高级工程师到山区科技企业技术管理岗位任职,符合定义要点。
C项,乙公司派技术员到甲公司任职,不符合要点①。
D项,张教授创办企业不符合要点③,不属于高位嫁接。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2011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1题,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75题
4、【判断推理】邮票效应是指当研究的课题能够与人的某种具体事物、活动和情绪相联系时,推论结果的准确性就会大为提高,推理的材料具体,推理就比较容易;推理的材料抽象,推理就比较困难。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邮票效应的是:
A:世界上第一架人造飞行器是人们通过研究鸟的飞行特点后设计出来的
B: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自己身体越往下沉,盆里溢出的水就越多,他由此发现了“浮力定律”
C:人们发现太阳黑子频繁活动时,地球上会出现恶劣天气,因此人们认为太阳黑子是极端天气的先兆
D: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将两个重量不同的铁球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落下,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证实了自由落体的速度与质量无关
正确答案:C
解析:邮票效应的定义要点:①当研究的课题能够与人的某种具体事物、活动和情绪相联系时,推论结果的准确性就会大为提高;②推理的材料具体,推理就比较容易;推理的材料抽象,推理就比较困难。
A项,通过研究鸟的飞行特点设计人造飞行器,即研究的课题与某种具体事物相联系,推论结果的准确性提高,符合定义。
B项,通过自己身体越往下沉盆里溢出的水就越多的现象,发现“浮力定律”,即研究的课题与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推论结果的准确性提高,符合定义。
C项,认为太阳黑子与极端天气有联系,但太阳黑子和极端天气都不是人的某种具体事物、活动或情绪,不符合要点①。
D项,通过实际操作证实了自由落体的速度与质量无关,即研究的课题与某种具体活动相联系,推论结果的准确性提高,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政策性收益是指由于某些政策、法规的变动而导致的个体收益,这种收益不会导致整个社会财富的增长,只会导致整个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涉及政策性收益的是:
A:由于利率调整,小李的存款利息比此前每月增加100元
B:由于国家加大西部开发力度,某县获得了5000万元专项水利建设基金
C:由于市相关部门联合整治经营环境,小张经营的书店效益明显好转,每月营业额增加5000元
D:歹徒意欲行凶,小王挺身而出制服了歹徒,因此获得市政府见义勇为奖5万元
正确答案:A
解析:政策性收益定义的关键信息:由于某些政策、法规的变动而导致的个体收益。
A项,利率调整是一种政策变动,每月增加的100元利息属于个体收益,符合定义,保留。
B项,国家加大西部开发力度是一种政策变动,某县获得5000万元基金不属于个体收益,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多部门联合整治经营环境不是政策和法规的变动,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因见义勇为而授奖,不属于政策或法规的变动,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
6、【判断推理】
内涵型消费升级:个人在消费转型过程中物质消费趋于克制、精神消费趋于丰富的行为。
下列属于内涵型消费升级的是:
A:
某高档写字楼的一些白领,午餐大都舍弃排场的桌餐,而选择性价比高的快餐,他们觉得这样就餐既安全、卫生,还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B:
赵先生偏爱旅游,在到达目的地前,短途交通、中转过夜,绝不会选择豪华的舱位、车辆或酒店。到达之后,为了体验当地文化、感受地域特色,他很舍得花钱
C:
小马以前喜欢追求时尚,看到中意的新潮服装就毫不犹豫地买下,常入不敷出。现在她几乎不买什么衣服了,用省下的钱与家人一起运动、娱乐
D:
某书城以前只销售图书,现在还为公众提供主题文化活动空间,顾客可以亲手设计文具,定制刻有自己姓名的水杯,选购与阅读主题有关的装饰小摆件
正确答案:C
解析:
内涵型消费升级的定义要点:①个人在消费转型过程中;②物质消费趋于克制、精神消费趋于丰富。
A项,一些白领舍弃桌餐,选择性价比高的快餐,并未体现其精神消费趋于丰富,不符合要点②。
B项,赵先生只是在旅游交通、住宿的选择上节省,在其他方面很舍得花钱,并未体现在消费转型过程中,不符合要点①。
C项,小马在买衣服方面趋于克制,将省下的钱用于与家人运动、娱乐,体现了小马在消费转型过程中物质消费趋于克制、精神消费趋于丰富,符合定义。
D项,书城本来只销售图书,后扩大了服务项目,并未体现个人的消费转型,不符合要点①。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108题
7、【判断推理】松树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知识产权
A:松果 知识
B:松树林 商标权
C:植物 专利权
D:松树枝 权利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松果是松树的种子,知识产权不是知识的种子,前后关系不一致。
B项,松树是松树林的组成部分,商标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前后关系不一致。
C项,松树是一种植物,专利权是一种知识产权,前后关系一致。
D项,松树枝是松树的一部分,知识产权是权利的一种,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判断推理】摇头:反对
A:愤怒:心情
B:手语:意思
C:困乏:休息
D:微笑:开心
正确答案:D
解析:摇头象征反对。
A项,愤怒是一种心情,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手语可以表达意思,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困乏需要休息,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微笑象征开心,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
9、【判断推理】相似联想:指由某一事物或现象想到与它相似的其他事物或现象的心理过程。
下列不涉及相似联想的是:
A:大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
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看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D: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正确答案:B
解析:相似联想定义的关键信息:由某一事物或现象想到与它相似的其他事物或现象。
A项,由“大雪”想到“柳絮”,符合定义。
B项,分别描写了青山和孤帆,并没有涉及联想,不符合定义。
C项,由“梅”想到“雪”,符合定义。
D项,由“白发”想到“秋霜”,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绿色营销是“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文明价值观念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体现,表现为整个市场营销过程都与维护生态平衡、重视环境保护、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等观念紧紧相扣。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做法属于绿色营销的是:
A:产品选择的包装材料无毒并可以重复利用和自然降解
B:产品起名为“绿色心情”
C:产品增加了三种添加剂,以延长保质期
D:产品在超市的促销货架选择了黄绿搭配,以提升顾客的关注度和好感度
正确答案:A
解析:绿色营销定义的关键信息:维护生态平衡、重视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市场营销中的体现。
B项的名称、C项的添加剂、D项的黄绿搭配,均未体现可持续发展,不属于“绿色营销”。
A项,采用无毒、可重复利用和自然降解的包装材料体现了定义的关键信息。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