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215

发布时间:2023-02-22 22:09     浏览量:27

1、【言语理解】现代经济学作为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理论基础,非常注重引入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框架来研究社会经济行为和现象,强调从假设到推理到结论的内在逻辑,强调用数学和数理模型作为基本逻辑分析工具,强调以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学为基础的实证,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证性和自然科学性,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有很大的不同。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

A: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有很大不同

B:现代经济学是一门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的社会科学

C:数学方法数理模型在研究经济问题时有重要作用

D:自然科学的很多研究方法可以用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强调现代经济学注重引入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接着通过三个“强调”说明引入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必要性,最后得出结论——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有很大的不同。A项是对这一结论的同义转述,当选。 文段围绕“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展开,C、D两项均偏离主题,排除。由“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证性和自然科学性”可知,“实证性”只是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个特点,B项概括不全面。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34题

2、【言语理解】

在日常环境中,人们往往有着________的身份标签,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周围人对自身的评价,所以,自然而然便保持着一种无形的________。但是,当这些社区中的“好居民”,工作中的“好职工”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其自身的身份特征________,“反正也不认识我”人们如是想着,于是一些不文明现象随之产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特有  自省  消失

B:

鲜明  压力  模糊

C:

明确  自律  弱化

D:

固有  束缚  偏移

正确答案:C

解析:

先看第二空,文意为自己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周围人对自身的评价,因此自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自省”指自我评价、自我反省。文段强调的是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不是要反省自己,排除A。“压力”指制伏人的力量。文意强调的是“约束”而非“制伏”,排除B。“束缚”指约束限制,强调的是外界的限制,而文意强调的是自己对自己的约束,排除D。“自律”指自我约束,填入符合文意。

验证其他两空:第一空,“明确的身份标签”表述无误;第二空,“自身的身份特征弱化”对应“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5题

3、【言语理解】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不仅有着雄伟广袤的高原、________的高山、茫茫无垠的沙漠,更有巨大富饶的盆地、极目千里的平原,以及冈峦起伏的低山和丘陵。各种地形相互交错,但又________,真是山河壮丽、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纵横绵延 井然有序 气象万千

B:巍峨挺拔 一丝不乱 万里无垠

C:错落有致 有条不紊 千姿百态

D:蜿蜒起伏 星罗棋布 气势磅礴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错落有致”“蜿蜒起伏”均不能形容高山,排除C、D。
第二空,由“但又”可知,填入词语应与“相互交错”构成反义对应。“井然有序”指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一丝不乱”形容布置或收拾得非常整齐,强调的是人为的整齐。这里说的是“地形”,排除B。
第三空,“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壮丽而多变化。填入与表达对山河的赞美的“山河壮丽”并列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91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乡类)第120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88题,2016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1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

4、【言语理解】进入21世纪,中国的媒体事件频发。媒体对事件的关注程度和方式决定了公众的态度和事件的发展。人们所看到的已经不是事件本身,而是经过媒体把关后的媒体事件。随着网络的兴起,媒体事件更是集中地以网络事件的形式表现。在网络事件中,网民是网络舆论和网络监督主体。他们的触角遍布社会各个角落,时时处处监督着政府和官员的一举一动。
下列说法与这段文字不符的是:

A:网络监督呈现出广泛性和普遍性

B:网络对社会舆论有重大影响

C:媒体事件可能不是事件本身

D:网络监督比传统手段更有效率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由“进入21世纪,中国的媒体事件频发”可得出。
B项,由“媒体对事件的关注程度和方式决定了公众的态度和事件的发展”可得出。
C项,由“人们所看到的已经不是事件本身”可得出。
D项,文段并未将网络监督与传统手段的效率进行对比,故D项与文段表述不符。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1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51题,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50题

5、【言语理解】牛顿看到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研究它的原因,发现了万有引力的秘密,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瓦特从水开时蒸汽顶起壶盖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马克思从人们每天都在进行的亿万次的商品交换中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广阔的道路。他们都能   
补写总结句,使语段的意思完整明确的一项是:

A:于无声处听惊雷,展现出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卓越的分析能力

B:明察秋毫、举重若轻,洞悉社会发展变化的深刻道理

C:从平常的事情中,发现不平常的奥秘,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D:不断钻研、上下求索,终于取得非凡的成就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文段可知,牛顿、瓦特和马克思成功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不平常的奥秘。只有C项体现了这一特点。“洞察能力和卓越的分析能力”文段没有体现,排除A。“举重若轻”文段没有体现,排除B。“不断钻研、上下求索”文段没有体现,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精兵减政 问心无愧

B:人所不耻 竭泽而渔

C:恃强凌弱 屈打成招

D:迫不急待 防微杜渐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精兵减政”应为“精兵简政”,B项“人所不耻”应为“人所不齿”,D项“迫不急待”应为“迫不及待”。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7题,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7题

7、【言语理解】在刚刚结束的男篮比赛中,数学系以68比56________物理系,历史系以98比42________外语系,化学系以78比77________政治系,中文系以86比80________上届冠军教育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击败 大胜 险胜 力挫

B:险胜 击败 力挫 大胜

C:击败 险胜 大胜 力挫

D:险胜 力挫 击败 大胜

正确答案:A

解析:“击败”“大胜”“险胜”“力挫”都是形容胜利的词语,程度上存在差异。“大胜”程度最重,应填入第二空,形容比分差距最大的比赛——98比42。“险胜”程度最轻,是以微弱的优势获胜,应填入第三空,形容比分差距最小的比赛——78比77。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在欧洲,随着罗马帝国版图的扩大,拉丁语成了通用语言。但随着帝国衰亡,各民族借用拉丁语发展出自己的语言体系。此后,欧洲战事不断,语言也相互渗透。诺曼公爵征服英国后,法语成了宫廷贵族的语言,讲法语也成了地位和身份的象征,直到二十世纪初,法语以其词义准确、不致发生歧义仍然在欧洲国际会议中受到推崇,正式外交文本也基本上都采用法语。但进入现代工业社会后,随着英美国家的崛起,英语又逐渐变得强势。一战后,英语与法语同时成为欧洲国际会议的工作语言。到二战后,由于美国在全球霸主地位的确立,英语逐渐超越法语,成为外交场合最广泛使用的语言。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语言与政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B:拉丁语对欧洲语言产生深远影响

C:现代外交场合的工作语言之争早已产生

D:英语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已无可替代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先讲了随着罗马帝国的兴盛和衰亡,拉丁语的命运也跟着兴盛和衰亡;接着讲了诺曼公爵征服英国后,法语成为宫廷贵族语言;之后随着英美国家的崛起,英语逐渐变得强势;二战之后因为美国的霸主地位,英语逐渐超越法语。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讲的是语言和政治之间的关系。B、D两项缺乏概括性,排除。C项未体现语言与政治的关系,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

9、【言语理解】只有________勤俭节约,________铺张浪费之歪风________,才能有效净化我们的社会风气,培育健康向上的文明风尚。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厉行 提防 漫延

B:力行 防止 漫延

C:力行 防备 蔓延

D:厉行 防范 蔓延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根据“只有……才……”可知,题意为要严格执行勤俭节约。“力行”侧重指亲自实践。“厉行”侧重指严格执行。“厉行”填入符合题意。排除B、C。第二空,“提防”指小心别人使坏,出现对自己不利的情况,提前做好应对准备。“防范”指采取措施防止不利情况和结果出现或发生。题意为要通过执行勤俭节约,防止铺张浪费之风盛行,以免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防范”填入更符合题意,排除A。将D项代入第三空验证,“蔓延”指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多用于抽象事物的扩展。填入也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23题

10、【言语理解】民生工作无小事,每一件看似________的事情都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足挂齿

B:微不足道

C:谨小慎微

D:不容赘述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每一件看似……的事情都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可知,填入词语应与“巨大”构成反义对应。“微不足道”指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填入符合文意。“不足挂齿”指不值得一提,表示轻视或谦虚,与文段感情色彩不符,排除A。“谨小慎微”指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不容赘述”指用不着多说。这两个词语与文意不符,排除C、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 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1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