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188

发布时间:2023-02-19 4:45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现在很多人形成了一种习惯,要找什么问题、线索、资料,不假思索就去打开搜索引擎。可是网上的信息往往真假参半,怎么能不加考辨就当作研究的依据呢?再说,这种只有结果、没有过程的行为,并不助于思考力的提升,反而可能形成“偷”的惯性。人们理解某种事物,往往需要逐步去了解和熟悉,这个过程可能有许多感性的认知,是重要的积累。如果过多依赖网上的结论,容易形成碎片式、拼贴式思维。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碎片化思维不利于人们感性认知的形成

B:人们应增强对互联网海量信息的辨识能力

C:过于依赖互联网会阻碍人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D: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人们理解事物的方式和途径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人们习惯用搜索引擎查资料这一现象,接着指出网络信息真假参半,不能直接当作研究的依据;然后指出从网上搜索信息的行为不助于思考力的提升,反而可能形成“偷”的思考惯性,接着论述了人们理解某种事物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获得感性的认知和知识积累,最后进一步强调如果过多依赖网上的结论,容易形成碎片式、拼贴式思维。作者的观点是过多依赖搜索引擎去获取网上的结论无助于思考力的提升,反而容易形成碎片式、拼贴式思维,C项表述与作者观点相符,当选。A项脱离了互联网这一论述对象,排除。B项只是针对过于依赖互联网其中一个弊端提出措施,不具有概括性,排除。D项未涉及互联网对人的思考力的影响,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2题

2、【言语理解】器具之量,是一定之规,人心之量,则未可猜测。《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亦深。”《水浒传》的作者在白衣秀士王伦被杀后,也引用了这句“古人云”,可见“量”和“福”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人们在庙宇里,经常瞻拜弥勒佛,而总能得到一种心胸宽阔、笑口常开的乐天感觉,主要是因为这位菩萨有一个很大的肚子,这袒露的腹部,就象征着他那具有海阔天空、无垠无限的肚量。
这段文字的中心是:

A:人心之量是无法计算出来的

B:中国人的迷信思想依然严重

C:弥勒佛受到人们的爱戴

D:肚量与福气关系密切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开篇通过“器具之量”与“人心之量”对比,引出“量”这一话题。后文援引《初刻拍案惊奇》《水浒传》中关于“量”与“福”关系的说法表达作者观点,末句通过弥勒佛腹部的象征意义,进一步论证了肚量与福气的关系。选项中与“量”“福”关系相关的只有D。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7题

3、【言语理解】一般人想到莎士比亚,都觉得非常遥远——他来自遥远的古代及国外,而更遥远的距离来自他的作品普遍被视为经典中的经典,自然就变得________,大众是很难亲近或理解的。其实不然,莎士比亚的戏剧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隔了四个世纪,还能那么鲜明而深刻地映照在我们时代上,与我们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深不可测 对话

B:孤芳自赏 同行

C:讳莫如深 互动

D:高高在上 共勉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讳莫如深”指隐瞒得再没有比这更深、更紧的了,唯恐别人知道。“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或自命不凡。“被视为经典中的经典”与“讳莫如深”“孤芳自赏”不具有因果关系,排除B、C。
第二空,句意为虽然隔了四个世纪,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找到与时代契合的特质,实现观点的碰撞与共鸣。“共勉”指相互鼓励或激励。不能描述戏剧与人之间的关系,排除D。 “深不可测”填入与“遥远”“大众是很难亲近或理解的”对应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7题

4、【言语理解】实践中发现,一种植物通常只能忍耐或吸收一种或两种重金属元素,对土壤中其他浓度较高的重金属则表现出某些中毒症状,这种现象限制了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治理中的应用。而且植物是活的有机体,需要有适宜的生长条件,对土壤肥力、气候、水分、盐度、排水与灌溉系统等自然条件有一定的要求,植物受病虫害袭击时会影响其修复能力。另外,植物根系一般较浅,对浅层土壤污染的修复最为有效,对深层土壤污染修复能力较差。
关于植物修复技术,这段文字没有提及:

A:可以修复的污染种类

B:影响修复效果的因素

C:适用的土壤范围

D:未来的应用前景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文中“只能忍耐或吸收一种或两种重金属元素”“限制了……在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治理中的应用”谈论的是可以修复的污染种类,A项有提及。
B项,“适宜的生长条件”“土壤污染的深度”都属于影响修复效果的因素,B项有提及。
C项,“对浅层土壤污染的修复最为有效”谈论的是适用的土壤范围,C项有提及。
D项的“应用前景”文段未涉及。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

5、【言语理解】明末地理学家徐弘祖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等著作,除部分________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________,去世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此书是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做________记录。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散落 素材 审慎

B:流失 文稿 周密

C:散佚 资料 详细

D:缺失 著述 完备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与“遗有”对应,可知部分内容丢失了,“散落”侧重指分散下落,与题意不符,排除A。“流失”“散佚”“缺失”侧重指丢失,填入符合句意。
第二空,由“去世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可知,“60余万字游记”未经整理,不是成书,“著述”指编撰的成品,排除D。“文稿”“资料”不是成品,符合句意。
第三空,“周密”指周到细密,多形容心思,计划等。不能修饰“记录”,排除B。“详细记录”为习惯搭配。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8题,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3题

6、【言语理解】①阅读,不仅是认识符号而已,更要懂得符号所传递的内涵
②而观画,也不只是看到五彩缤纷的调配,还应细想,画中原是有画的
③只是我们的脚步太匆忙了,常常忘记去读它,欣赏它,随意地浏览过去
④便断言生活是一味地今日因袭昨日
⑤只是公式化的衣食住行罢了
⑥每个日子,都是内容不同的一本书、风格迥异的一幅画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⑥③④⑤①②

C:①②⑥③④⑤

D:⑥①②③④⑤

正确答案:B

解析:分析可知,③中的“读它”“欣赏它”指的是⑥中的“一本书”“一幅画”,故两句应紧密相连,顺序为⑥③,排除A、D。
B、C两项的区别在于①②与⑥③④⑤的顺序。⑥③④⑤指出人们脚步匆忙,常常忘记去读日子这本书,欣赏日子这幅画,以至于把生活理解为公式化的衣食住行;①②纠正人们的错误认识,强调阅读和观画都不能停留于表面。故①②应置于⑥③④⑤之后,排除C。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

7、【言语理解】《牡丹亭》能够给人强烈的感染,最主要的力量,来自作者对人类追求自由、幸福、理想的执着与讴歌,而非由于剧本辞藻的(       ),更不是才子佳人屡经波折而终能团圆的(       )情节。

A:美丽 曲折

B:丰富 动人

C:华美 曲折

D:美丽 感人

正确答案:C

解析:“辞藻”与“美丽”、“丰富”均不搭配,排除A、B、D三项。同时根据句中“屡经波折……”可知,情节是“曲折”的,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亚洲有中印两个人口大国,然而人口的庞大却与人才是否________没有必然关系。人才供应缺口在一些国际化的行业中尤为________,例如金融从业人员、工程研发人员等在全亚洲都供不应求。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饱和 突出

B:充裕 明显

C:过剩 严峻

D:流失 巨大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二空,“缺口”不能与“严峻”搭配,排除C。
第一空,“流失”比喻人员、财物等从本地、本单位流动或转移出去而散失,与句意不符,排除D。 “饱和”比喻在某个范围内某种事物的数量达到最大限度;“充裕”表示充足富裕。“供应缺口”“供不应求”都表示需求不能被满足,出现了短缺状况,与此相对的应是人才是否足够的问题,故应填“充裕”。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8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8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8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8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8题

9、【言语理解】随着智能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数据和计算正在成为_________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_________。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擎,智能科技和经济在中国的发展_________于经济转型升级中所创造的智能化需求。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触动 质素 生长

B:驱使 要点 内化

C:推动 因素 产生

D:驱动 要素 内生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触动”常与“机关”“情绪”等搭配,与“经济增长和发展”搭配不当,排除A。“驱使”指命令或者推动某人做出某种举动,受“驱使”的一般是能够自主做出行动的对象,与“经济增长和发展”也不能搭配,排除B。
第三空,“产生”“内生”都有生出之意,但“内生”侧重由自己产生。文段强调的是智能科技和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源于我国自身经济转型升级中所创造的智能化需求。“内生”更能体现其发展的原因,排除C。
验证第二空,“关键要素”为常见表述。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0题,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6题,202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9题,202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36题,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1题,2020年宁夏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6题,202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9题,202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2题

10、【言语理解】“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仅一字之差,但其义________,作为公益型国企的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等,一定要心系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并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做到“________”,切忌“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迥然不同 不负众望 不孚众望

B:天差地别 不负众望 不孚众望

C:泾渭分明 不孚众望 不负众望

D:大相径庭 不孚众望 不负众望

正确答案:A

解析:后两空,“不负众望”指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故第二空应填“不负众望”,第三空应填“不孚众望”,排除C、D。
第一空,“迥然不同”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天差地别”比喻差别极大。形容词义相差很大,“天差地别”程度过重,排除B。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16题,2012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2012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2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2012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8题,2012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2012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2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