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小红、小兰和小慧三姐妹,分别住在丰台区、通州区、朝阳区。小红与住在通州的姐妹年龄不一样大,小慧比住在朝阳区的姐妹年龄小,而住在通州的姐妹比小兰年龄大。
那么按照年龄从大到小,这三姐妹的排序是:
A:小红、小慧、小兰
B:小红、小兰、小慧
C:小兰、小慧、小红
D:小慧、小红、小兰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小红和住在通州的姐妹年龄不一样”和“住在通州的姐妹比小兰年龄大”可知,住在通州的姐妹既不是小红,也不是小兰,则小慧住在通州;再由“小慧比住在朝阳的姐妹年龄小”和“住在通州的姐妹比小兰年龄大”可知,朝阳>小慧(通州)>小兰,即小红住在朝阳。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5题
2、【判断推理】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试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则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据此可知:
A: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
B:善于提出问题的人更善于解决问题
C:只有提出问题才标志科学的进步
D: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的人不善于提出问题
正确答案:D
解析:结论型题目,同时考查了假言命题推理。根据“提出新问题,则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可知“创造性和想象力”是“提出新问题”的必要条件,因此D项正确。题干说提出问题更重要而非更难,A项错误;B项题干没有涉及;提出问题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说明提出问题是科学进步的充分条件,C项当成了必要条件,因此错误。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判断推理】求助者有两种求助动机:执行性求助和工具性求助。前者是自己不作任何尝试或努力,只想知道答案或让他人代自己完成任务;后者是借助其他人的力量以达到自己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的目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工具性求助的是:
A:妈妈为五岁的小明报了很多兴趣班,小明在兴趣班中结识了许多新朋友
B:家教老师耐心讲解了这道题的思路和原理后,小斌还是请老师直接给出答案
C:综合了多家咨询机构提供的意见,小峰拟定了符合自身条件的出国学习规划
D:小文每次阅读英语文章遇到生词时都会查阅电子词典,掌握生词的读音和意思
正确答案:C
解析:工具性求助的定义要点:借助别人的力量达到自己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的目的。
A项,妈妈给小明报兴趣班,是妈妈主动的,小明并没有求助。
B项,小斌直接要答案,属于执行性求助。
C项,借助咨询机构的意见拟定学习规划,符合工具性求助的定义。
D项,小文借助字典掌握生词,也没有借助别人的力量。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1题
4、【判断推理】
增效作用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防治作用大于各种药物单独对机体产生的总效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最能体现增效作用的是:
A:
石蒜是一种抗癌药,与大剂量维生素C配合使用,石蒜含有的石蒜碱毒性会增强
B:
风湿止痛药酒和安乃近片均具有止痛作用,共用会使安乃近片代谢加快,药物半衰期缩短
C:
白掌施用亚硝酸铁化肥后可使发黄的叶子变绿,再施用硫酸二氢钾,会产生良好的催花效果
D:
赤霉素和生长素均能促进植物茎秆伸长,共用时赤霉素可抑制生长素的氧化过程从而提高生长素的含量
正确答案:D
解析:
增效作用的定义要点:①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②同时或先后作用于机体;③防治作用大于各种药物单独对机体产生的总效应。
A项,当石蒜与大剂量维生素C配合使用时,石蒜含有的石蒜碱毒性会增强,并未体现其防治作用是否增加,不符合要点③。
B项,共用风湿止痛药酒和安乃近片会使安乃近片的半衰期缩短,即安乃近片在体内的有效时间会减短,会削弱其产生的防治作用,不符合要点③。
C项,亚硝酸铁化肥和硫酸二氢钾对白掌的作用不相同,一个使叶子变绿,一个可以产生良好的催花效果,并没有产生大于药物单独作用的效应,不符合要点③。
D项,共用赤霉素和生长素会提高生长素的含量,即不仅保证了赤霉素和生长素单独使用的效果,同时还减少了生长素的损耗,其防治作用大于各种药物单独对机体产生的总效应,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8题,202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5题,2021年宁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7题
5、【判断推理】叙述视角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其中,内视角指的是叙述者只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叙述者等同于该人物本身,即叙述者所知道的同该人物知道的一样多。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反映了内视角的是:
A:《金锁记》中,作者采用全知全能的叙述方式,揭示了曹七巧等人的悲剧命运
B:《白象似的群山》中,作者置身于所有角色之外,客观叙述故事中的人物命运
C:《孔乙己》中,作者即故事中的小伙计,用旁观者的口吻描写其所见所闻
D:《包法利夫人》中,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展示情节,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
正确答案:C
解析:内视角定义的关键信息: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叙述者等同于该人物本身。也就是作者以某个人物的身份进行叙述。
A项,作者采用全知全能的叙述方式,并非以某个人物的身份进行叙述,不符合定义。
B项,作者置身于所有角色之外,并非以某个人物的身份进行叙述,不符合定义。
C项,作者即故事中的小伙计,是以小伙计的身份进行叙述,符合定义。
D项,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展示情节,并非以某个人物的身份进行叙述,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汇编)第82题
6、【判断推理】
今年持续暴雨,各地花椒严重减产。由此可以预见,今年的花椒价格将会显著上涨。
要使上述推理成立,需要补充的前提条件是:
A:
花椒价格仅受到产量的影响
B:
全国花椒需求量与往年持平
C:
花椒的价格不会影响群众的购买意愿
D:
历年花椒价格的波动都与其产量密切相关
正确答案:A
解析:
题干根据“今年持续暴雨,各地花椒严重减产”,得出“今年的花椒价格将会显著上涨”的结论。要使题干推理成立,需要在花椒产量和花椒价格之间建立联系。
A项,指出花椒价格仅受到产量的影响,在花椒产量和花椒价格之间建立了联系,是题干推理成立的前提条件。
B项,指出全国花椒需求量与往年持平,没有在花椒产量和花椒价格之间建立联系,不是题干推理成立的前提条件。
C项,指出花椒的价格不会影响群众的购买意愿,没有在花椒产量和花椒价格之间建立联系,不是题干推理成立的前提条件。
D项,指出历年花椒价格的波动都与其产量密切相关,但并不能据此确定花椒严重减产后其价格的变化情况,不是题干推理成立的前提条件。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县级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8题,202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乡镇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2题
7、【判断推理】在全球各地,很多地方都面临着干旱带来的灾害,而人们常常对这些灾害不知所措。近日,一些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激光,发射后能够在空气中制造水滴,使阴云增加水汽并带来降雨。他们认为这将会帮助人们决定降雨量和时间,并取代传统的人工降雨方法。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研究发现,不同波长的激光对云团的影响不一致,传统方法比激光降雨方法更容易操作
B:一些研究认为,一个地区的降雨量主要受天气形态变化的影响,使用激光并不能随时随地实现降雨
C:集中降雨在温度低、湿度大的环境中更易实现,在自然干旱的环境中则需要持续发射更大强度的激光
D:人工降雨主要依靠化学物质凝结降雨,这将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但激光并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结论:使用激光会帮助人们决定降雨量和时间,并取代传统的人工降雨方法。
A项,指出传统方法比激光降雨方法更容易操作,无法说明发射激光的方法不能控制降雨量和时间,不能削弱题干结论,排除。
B项,指出使用激光并不能随时随地实现降雨,说明发射激光并不能控制降雨量和时间,直接削弱了题干结论。
C项,指出在自然干旱的环境中实现降雨需要持续发射更大强度的激光,无法说明发射激光的方法不能控制降雨量和时间,不能削弱题干结论,排除。
D项,指出发射激光降雨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无法说明发射激光的方法不能控制降雨量和时间,不能削弱题干结论,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判断推理】蚊子可传播多种疾病,如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等。有人担心由于蚊子叮咬了HIV感染的人而在叮咬下一位时会将存在蚊子体内的HIV在人际间传播,但研究人员指出这样的担心大可不必。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支持研究人员观点的是:
A:HIV感染的人血液中并不总是拥有高水平的HIV病毒
B:蚊子叮咬HIV感染的人后不一定立即去叮咬下一个人
C:蚊子通过食管吸入血液,这种血液的吸入总是单向的
D:孩子容易被蚊子叮咬,但他们身上极少发生HIV感染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论点:研究人员指出这样的担心大可不必,即担心蚊子叮咬了HIV感染的人而在叮咬下一位时会将存在蚊子体内的HIV在人际间传播是大可不必的。
A项,HIV病毒水平的高低与蚊子叮咬是否传播HIV无关,属于无关项。
B项,不一定立即去叮咬下一个人,无法证明蚊子叮咬是否传播HIV,无法支持。
C项,蚊子吸血总是单向的,说明蚊子根本不会把上一个被叮咬的人的血液注入下一个被叮咬的人体内,因此也就不会传染HIV病毒,加强了题干观点,可以支持。
D项,孩子是否容易被叮咬与蚊子叮咬是否传播HIV无关,属于无关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2015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5年青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0题,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1题,2015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5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5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5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5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5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8题,2015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6题,2015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5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
9、【判断推理】日益严重的抗生素抗药性使得人们将来可能死于今天很容易治愈的疾病。有研究称,蚂蚁可能成为新型抗生素的来源。
上述结论的成立需要补充下列( )项作为前提。
A:侵袭蚂蚁的病原体没有对蚂蚁产生的抗菌素形成抗药性
B:蚂蚁使用身上特殊腺体分泌的化学成分包裹自己来抵御病菌
C:不同蚂蚁所产生的化学物质,其杀菌效力各不相同
D:有些真菌可以释放化学成分劫持蚂蚁的神经中枢而杀死蚂蚁
正确答案:A
解析:论点:蚂蚁可能成为新型抗生素的来源。论据:日益严重的抗生素抗药性使得人们将来可能死于今天很容易治愈的疾病。
A项,因为侵袭蚂蚁的病原体没有对蚂蚁产生的抗菌素形成抗药性,所以可以通过研究蚂蚁得到新型的、不会让病原体产生抗药性的抗生素,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了联系,是题干结论成立需要补充的前提。
B项,蚂蚁通过什么的样的手段抵御病菌与题干论述无关,不是题干结论成立需要补充的前提。
C项,不同蚂蚁所产生的化学物质杀菌能力是否相同与题干论述无关,不是题干结论成立需要补充的前提。
D项,有些真菌可以释放化学成分杀死蚂蚁也与题干论述无关,不是题干结论成立需要补充的前提。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5题
10、【判断推理】
金:金币:货币
A:
木:木床:床
B:
水:水稻:稻
C:
火:火盆:盆
D:
土:土鸡:鸡
正确答案:A
解析:
完整解析:金可以作为金币的原材料,金币属于货币。
A项,木可以作为木床的原材料,木床属于床,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水稻生长需要水,但水不是水稻的原材料,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火盆是盛炭火等的盆子,火不是火盆的原材料,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土鸡是家禽的一种,与土无必然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69题,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7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