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1178

发布时间:2023-02-17 18:59     浏览量:27

1、【判断推理】小刘是环保志愿者组织“拯救地球”的成员,由于身患重病,不能到上海做世博会志愿者,而该组织其他成员都获得了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资格。
由此可以推出:

A:上海世博会志愿者都是“拯救地球”的成员

B:小刘是“拯救地球”的成员,但未获得上海世博会志愿者资格

C:如果有人是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又是“拯救地球”成员,他一定不是小刘

D:如果有人是“拯救地球”的成员,但不是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他一定是小刘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由题干小刘因身患重病不能到上海做世博志愿者可知,错误。
B项,由题干最后一句“拯救地球”的其他成员都获得了资格,并不能推出小刘没有获得上海世博会志愿者资格,错误。
C项,由于小刘没有做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因此一定正确。
D项,由于题干中“拯救地球”的其他成员只是获得了志愿者的资格,并不一定都是志愿者,因此错误。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66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6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

2、【判断推理】无边落木:不尽长江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晴川历历:芳草萋萋

C:映阶碧草:隔叶黄鹂

D: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正确答案:C

解析:无边落木和不尽长江都是偏正结构。
A项,千里冰封和万里雪飘都是偏正结构,保留。
B项,晴川历历和芳草萋萋都是主谓结构,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映阶碧草和隔叶黄鹂都是偏正结构,保留。
D项,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都是并列结构,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比较A、C两项,发现C项的碧草、黄鹂和题干的落木、长江均为名词,而A项的冰封、雪飘则不是名词,因此C项与题干的联系更紧密。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判断推理】愿望投射:是指把自己的主观愿望投射于他人,认为他人也如自己所期望的那样,把希望当成了现实。结果往往对他人的情感、意向做出错误评价,歪曲了他人,造成交往障碍。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愿望投射的是:

A: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B: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C: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D:我之所虑,人之所想

正确答案:D

解析:愿望投射定义的关键信息:把自己的主观愿望投射于他人。  
A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指别人没有的东西我有,别人有的东西我比他们的更好,并没有体现把自己的主观愿望投射于他人,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比喻常常自己跟自己过不去,遇事生非,疑神疑鬼地自找麻烦,并没有体现把自己的主观愿望投射于他人,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意为世俗的人讥笑我疯疯癫癫的样子,其实我的内心是已经顿悟了的,只是俗人们不明白罢了,并没有体现把自己的主观愿望投射于他人,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我之所虑,人之所想”意为我所考虑的就是别人心里所想的,是将自己的主观愿望投射于他人,认为他人也如自己所期望的那样,符合定义,保留。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

4、【判断推理】“两不可”指的是一种违反排中律的错误。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时间、对同一对象、同一方面,相互否定的思想必有一真。对前述相互否定的思想均加以否定,则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哪项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A:没人能爬上那座山峰,上去了也没有见回来的

B: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真实的,也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虚幻的

C:不是全班同学都来上课了,也不是全班同学都没来上课

D:并非有人来上课了,也并非没人来上课

正确答案:D

解析:两不可定义的关键信息:对前述相互否定的思想均加以否定。
A项,没人能爬上那座山峰和上去了也没有见回来的,表达的意思相同,即那座山峰很难爬,很危险,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B项,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真实的与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虚幻的,二者之间没有相互否定,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C项,不是全班同学都来上课了与不是全班同学都没来上课,二者之间没有相互否定,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D项,有人来上课了和没人来上课,二者相互否定,“并非”即对二者均加以否定,违反了排中律,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65题

5、【判断推理】家用医疗器械是指在家庭中使用的,作用于人体体表或体内的对健康起到预防、诊断、监护和缓解作用的仪器、设备或器具。
根据以上定义,以下不属于家用医疗器械的是:

A:体温测量计 

B:

有按摩作用的足浴盆 

C:

用于吊挂液体的输液架 

D:

家用氧气袋

正确答案:C

解析:家用医疗器械的定义要点是:①作用于体内或者体表,②起到预防、诊断、监护和缓解作用。C项输液架不符合要点①,故不符合该定义。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中山陵:金陵

A:城隍庙:寺庙

B:青海湖:青海

C:碧云天:青天

D:钱塘江:长江

正确答案:B

解析:中山陵位于金陵(今南京)。
A项,城隍庙是道教庙宇,与寺庙是种属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青海湖位于青海,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碧云天和青天均指晴天,两者不存在位置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钱塘江和长江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74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72题

7、【判断推理】曾有媒体报道,某大学将五十四名正副教授“正式解聘”,并对这一所谓教授“下课”事件欢欣鼓舞,理由是我国实质上的“终身教授”制度形同大锅饭,一来“导致高校冗员众多”,二来致使教授不思进取,抑制竞争和创新。
以下哪项为真,能有力地对上述措施提出质疑?

A:解聘教授会在大学教师中形成一种不安全感,增加了教师工作的后顾之忧 

B:

教授应该是大学的主人,解聘教授不利于大学学术的发展 

C:

大学行政领导制定的解聘条件不科学,会打击在职教授的工作积极性 

D:

解聘教授并不能解决目前大学存在的一些问题,达不到预期效果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要削弱的结论是终身教授应该“下课”。论据是:①导致高校冗员众多,②导致教授不思进取,抑制竞争和创新。B项指出教授是大学的主人,解聘教授不利于学术发展,则不应该解聘教授,直接削弱了论点,削弱力度最强,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判断推理】同城效应:指相邻地区或更大范围内不同地区相互间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和联动效应。同城效应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
下列属于同城效应的是:

A:在欧洲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许多居民工作和居住往往不在一个城市,他们乘火车非常便捷,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两不误

B:在长三角地区,某县级市提出“文化崛起”战略,以著名历史文化古镇、千亩湖面为中心形成重要战略支点

C:某新干线通车后,由于空间成本降低,没有优势特色城市的资源被吸纳至较高回报的地方,导致有些地区发展不平衡

D:某市政府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找准产业定位,优化了产业结构,彰显本地区产业发展特色,短短两年就融入省会经济圈

正确答案:A

解析:同城效应的定义要点:①相邻地区或更大范围内不同地区;②相互间发挥重要作用和联动效应。
A项,欧洲居民工作和居住不在一个城市,他们乘火车非常便捷,欧洲居民居住的城市和工作的城市相互间发挥重要作用和联动效应,符合定义。
B项,只是某县级市针对自己的情况提出的发展战略,并不涉及其他地区,不符合要点①。
C项,导致有些地区发展不平衡,并未体现不同地区相互间发挥联动效应,不符合要点②。
D项,某市政府发挥区位优势,彰显本地区发展特色,融入了省会经济圈,并没有体现不同地区相互间能发挥重要作用和联动效应,不符合要点②。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75题

9、【判断推理】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同一时间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价格歧视的是:

A:经销商将过季商品打五折出售

B:电信运营商对网内和网外通话实行区别定价

C:北京某电影院对其会员实行票价八折的优惠

D:香港四星级酒店的价格高于内地很多四星级酒店

正确答案:C

解析:价格歧视的定义要点:①同一时间;②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③对不同的接受者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A项,将过季商品打折出售,并非在同一时间向接受者提供,不符合要点①。
B项,对网内和网外通话实行区别定价,并非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服务,不符合要点②。
C项,同场电影的电影票属于同一时间、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但会员可享受八折优惠,即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了不同的销售价格和收费标准,符合定义。
D项,两地四星级酒店的标准可能不同,并非相同质量的服务,不符合要点②。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5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5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5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5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5题

10、【判断推理】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是指观察者根据一个人某个方面的特征(在观察者看来这个特征比较突出)来判断他的所有特征,这个特征成为笼罩他的光环,使人看不到他的其他品质,从而由一点作出对这个人整个面貌的判断。
根据以上定义,以下不属于晕轮效应的是:

A:某公司销售员小张做事细致谨慎,该公司主管对他的评价是小张各方面的表现都非常出色

B:中学生小明上课经常迟到,他的班主任王老师说小明纪律性太差,不可救药,不会有什么出息

C:某校校长非常关心教职工的生活,教职工认为该校长德才兼备,是个非常优秀的领导

D:张三和李四表现均很出色,公司授予他们两人最佳业绩奖

正确答案:D

解析:晕轮效应的定义要点是:根据一个人某一方面的特征来判断他的所有特征。A项,公司主管从小张做事谨慎判断其各方面表现非常出色,符合定义。B项,王老师从小明上课经常迟到判断其不可救药,不会有出息,也符合定义。C项,从校长关心教职工生活判断其德才兼备,也属于晕轮效应。只有D项表现出色和最佳业绩奖是匹配的,没有判断除表现出色外的其他特征。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