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小明、小强和小虎去中国古动物馆参观,在恐龙展区他们就看到一个高大的恐龙骨骸。小强说:“它不是角龙,是甲龙。”小虎说:“它不是甲龙,是角龙。”小明不能确定到底是什么龙,但是他说:“它不是剑龙,也不是甲龙。”看完标识牌,发现三人的猜测中只有一人的两个判断都对,一人的判断是一对一错,还有一人全错了。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他们看到的恐龙骨骸属于哪种恐龙?
A:角龙
B:甲龙
C:剑龙
D: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B
解析:小强和小虎的话矛盾,两人的话必有两真两假,所以只能是一个全对,一个全错,则小明的话是一对一错,由此可以推出它是剑龙或甲龙,则它不是角龙,小虎的话全错,小强的话全对,可推出它是甲龙。故答案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97题
2、【判断推理】雕塑:绘画
A:政体:民主
B:政治:信仰
C:力学:光学
D:样本:范例
正确答案:C
解析:雕塑和绘画都属于艺术,两者为并列关系。
A项,政体包含民主政体,两者不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政治和信仰不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力学和光学都属于物理学,两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样本和范例是近义关系,两者不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65题
3、【判断推理】十堰:武当山
A:宜昌:神农架
B:咸宁:九宫山
C:襄阳:古隆中
D:黄陂:木兰山
正确答案:B
解析:
武当山位于十堰市。
A项,神农架位于湖北西部边陲,而非位于宜昌,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九宫山位于咸宁市,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古隆中位于襄樊市襄阳,襄阳不是市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木兰山位于武汉市黄陂区,黄陂不是市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备注:湖北襄樊于2010年12月9日更名为襄阳,此次考试时间是2010年7月10,考试时襄樊并未改名,因此C项为错误选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
4、【判断推理】眼镜:镜片
A:饮水机:桶装水
B:汽车:轮胎
C:墙体:开关
D:公园:园丁
正确答案:B
解析:镜片是眼镜的一部分。
A项,桶装水不能算是饮水机的一部分,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轮胎是汽车的一部分,与题干关系相同。
C项,开关并非墙体的一部分,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公园是园丁的工作场所,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
5、【判断推理】分布式能源,是一种新型的建于用户当地或附近的发电系统,可产生电能及其他形式能量,并优先满足当地用户需求,且由用户来管理支配。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属于分布式能源的是:
A:葛洲坝水利枢纽发电满足附近省市用电需求
B:某核电站生产的电能并入了国家电网
C:某农户将自家化粪池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
D:西部地区某乡建风电站发电用于本村生产生活
正确答案:D
解析:分布式能源的定义要点:①建于用户当地或附近的发电系统;②优先满足当地用户需求,且由用户来管理支配。
A项,葛洲坝水电站属于发电系统,但由国家管理支配,不符合要点②,排除。
B项,某核电站属于发电系统,但由国家管理支配,不符合要点②,排除。
C项,沼气用于照明通过点燃沼气实现,而非通过沼气来发电进而实现照明,不符合要点①,排除。
D项,风电站属于发电系统,用于本村生活属于优先满足当地用户需求,且由用户来管理支配,符合所有要点,保留。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1题
6、【判断推理】所谓思维定势,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
下列现象属于思维定势的是:
A:小张制定了完成季度任务的方案并且下决心执行下去
B:小高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总是先借助网络资源和搜索引擎
C:小王总喜欢在公共场所发表意见,“我认为……”是他的口头禅
D:关于周末出行安排,班长依据大家的意见归纳出了三条可行方案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中思维定势的定义要点为:反复使用比较稳定、定型化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和模式。A、D项不存在定型的思维路线;B项完成作业总是先借助网络和搜索引擎,是一种定型化的思维模式,属于思维定势;C项是小王形成的一种习惯,与思维无关。故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习得性无助是指在多次经历过消极体验之后,再面临同样或类似情境时个体所产生的一种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
下列属于习得性无助的一项是:
A:小明兴高采烈地跟妈妈谈起自己跟同学去爬树的事,遭到严厉批评,并被警告不能再玩危险的游戏,小明因此再也不把玩的事情告诉妈妈了
B:4岁的丽丽刚刚跟爸妈分房睡,她说一闭上眼就会想起奶奶讲的老妖精的故事,于是爸爸妈妈只好允许丽丽每晚都开着台灯睡
C:小李因为宿舍水管漏水的事多次报告宿舍管理员和学校的后勤部门,可是一个月了还是没人来修,前两天宿舍灯又坏了,小李索性不报告了
D:小张刚搬来时,邻居家的小狗一见到他就很凶地叫,过了一个多月,小狗认识他了,每次都会友好地向他摇尾巴,但小张还是有点害怕
正确答案:C
解析:习得性无助的定义要点是:①同样或类似情境;②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A、B两项采取了一定的方法,不符合②;D项两次所面临的情景不同,不符合①。C项水管漏水时报告没人来修,属于消极体验,再次面临类似的情境时,就索性不报告了,是一种无能为力的行为表现,符合定义。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判断推理】公众是否应该在电视当中收看到真实的法庭审判?有国外学者认为,人们在电视中收看庭审,不是因为他们关心国家有效推行司法制度运作的能力;相反,他们要看的是目击证人作证的戏剧性效果——追求娱乐性。因此,应当把摄像机移出法庭,免得公众把法律体系当成情景喜剧的脚本。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A:在成千上万的观众面前审理案件,法官和陪审员会变得格外小心翼翼
B:只要把对刑事诉讼中被告的审判搬上电视,观众基本上就认定他有罪
C:证人可能会因为担心自己的证词传入成千上万观众的耳中而拒绝作证
D:证人在法庭上的证词,经过电视传播之后,有时候会成为人们的笑资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结论为“应把摄像机移出法庭,免得公众把法律体系当成情景喜剧的脚本”。
A项,论述的是法官和陪审员,而题干要论述的是公众对于在电视中收看庭审的态度,因此该项为无关项,排除。
B项,观众“认定他有罪”与公众是否把法律体系当成情景喜剧的脚本无关,无法支持题干论证,排除。
C项,虽然支持了应把摄像机移出法庭,却是因为其他理由,而不是因为害怕“公众把法律体系当成情景喜剧的脚本”,所以不能支持整个论证,排除。
D项,证人证词经过电视传播后容易成为人们的笑资,说明公众确实把法律体系当成情景喜剧的脚本,则应该把摄像机移出法庭,直接加强了论证。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78题
9、【判断推理】某市以生产加工“工艺品”出口到欧盟国家著称。去年以来,受到欧洲债务危机影响,该市对欧盟工艺品出口锐减。鉴于市场的变化,作为该市最大的工艺品生产企业A公司,必须在以后两年的时间里提高5%的生产率,否则它就会破产。根据该市外经贸局的研究,A公司按照目前的生产状况和经营结构,如果能提高5%的生产率,就能增加10%的生产利润。
如果上述陈述为真,以下选项必然为真的是:
A:如果A公司不能达到提高10%利润的目标,它就会破产
B:A公司的生产率两年内必须提高10%,否则它就会破产
C:只要经济形势好转,A公司不提高生产率,也不会破产
D:A公司生产状况和经营结构两年不变,利润才能提高10%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细节信息:①提高5%的生产率←不会破产;②提高5%的生产率→增加10%的生产利润。两者可构成连锁推理:③不会破产→提高5%的生产率→增加10%的生产利润。
A项,否定后件,可推出否定的前件,正确。
B项,由①可知提高5%的生产率,而不是10%,错误。
C项,题干未涉及经济形势好转的情况,属于无关项。
D项,题干只说明了生产利润、生产率与破产的关系,生产状况和经管结构与利润提高10%之间无必然联系,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6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78题,2012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2012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2012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2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7题,2012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2012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2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
10、【判断推理】所谓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构成诬告陷害罪的是:
A:乙捏造“文某强奸幼女”的事实,并向司法部门举报
B:甲与丁某长期不和,便捏造丁某包养情人并匿名举报,使丁某与妻子离婚
C:丙捏造同事万某受贿10万元的事实,并印刷大量传单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张贴
D:丁匿名举报李某抢劫他人50万元。事后查明,李某只抢劫了5000元
正确答案:A
解析:诬告陷害罪的定义要点:①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②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③情节严重。
A项,乙通过捏造强奸幼女的事实来诬陷文某,向司法部门举报也是意图使文某受到刑事追究,且情节严重,符合诬告陷害罪的全部定义要点。
B项,甲某捏造丁某包养情人符合要点①,但使丁某与妻子离婚不符合要点②③,不构成诬告陷害罪。
C项,丙的行为是捏造事实诬陷他人,但其目的不是使万某受到刑事追究,且情节不严重,不符合要点②③。
D项,丁某虽然弄错了抢劫数额,但李某抢劫是事实,并不是捏造事实,不符合要点①。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