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相较于传统外贸,跨境电子商务的优势非常明显。跨境电商不仅具有压缩中间环节、降低中小企业发展成本、增加就业等传统优势,还有重塑国际产业链、促进外贸方式转型、增强国际竞争力等作用,对于中国制造发展将带来极大利好。围绕跨境电商,我国正在形成一条从营销到支付、物流和金融服务的非常清晰完整的链条和支撑体系,为中小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可能。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跨境电商较传统对外贸易有明显优势
B:跨境电商将为中国制造发展带来机遇
C:跨境电商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持
D:跨境电商能有效促进外贸方式的转型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通过对跨境电商优势和作用的阐述,得出其将为中国制造发展带来极大利好的结论,末句进一步强调了其对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推动作用。文段落脚在跨境电商给中国制造业带来的好处,只有B项点出了这一点,当选。
A、D均是论述跨境电商的优势,没有谈及中国制造业。C项,“我国企业”扩大了范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8题
2、【言语理解】在自然科学领域,那种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序列是清晰可见的,其进步发展史是一个旧理论不断被新理论扬弃取代、科学体系与科学思想不断新陈代谢的过程,那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出的向着更高更新的目标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而人文科学领域虽然也有知识体系与话语的新陈代谢与不断更新,但是在人文科学领域还有另外一种更突出的现象,那就是一些基本主题与命题的重复性与永恒性,这使得人文科学的发展常常呈现为对于既有的知识与问题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和气息的人类精神观念的演进过程。
下列对于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自然科学的发展呈现为一个不断超越、不断进步的过程
B:基本主题与命题的重复性与永恒性是人文科学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现象
C: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总是向着更高更新的目标发展
D:人文科学的历史进程呈现为清晰的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序列
正确答案:D
解析:由文段首句可知,呈现出清晰的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发展序列的是自然科学。而人文科学突出的特点是一些基本主题与命题的重复性和永恒性。D项混淆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发展历程的特点,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近年来,随着艺术类院校、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艺考日渐火爆。除了部分真心热爱艺术的考生,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自身文化课分数不高,转而在高中最后一个阶段突击艺术,以求借助艺考进入对文化课要求不高的本科院校。
上述文字意在说明:
A:艺术类院校录取分数线不高
B:艺考考生良莠不齐
C:不是所有艺考考生都热爱艺术
D:艺术类院校专业招生规模扩大的原因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引出艺考火爆这一现象,后文分析原因,即相当一部分人艺考并不是真正热爱艺术,仅仅是看中艺术类院校对文化课分数要求不高的优势,想借助艺考实现自己的大学梦。A项,“艺术类院校录取分数线不高”是部分考生选择艺考的原因,非文段重点,排除。D项,“艺术类院校专业招生规模扩大的原因”文段未涉及,排除。文段着重说的是近年来艺考虽火爆,但报考者中并非人人都热爱艺术,而是存在利益考量,C项与此相符。B项“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混在一起,用在这里形容“艺考考生”不恰当,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1题
4、【言语理解】造成城市白领们“亚营养”危机的原因之一,是他们长期在外就餐且通常凑合应付。这样容易导致某种营养素的________,并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多油、高糖、高盐等________膳食习惯。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缺乏 不良
B:失衡 不当
C:流失 不良
D:失调 不当
正确答案:A
解析:先看第二空,“不良习惯”为固定搭配,排除B、D。第一空,由“在外就餐……凑合应付”可知,白领们的饮食结构是不合理的,容易造成营养素的不全面,并非“流失”,排除C。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7题
5、【言语理解】我们将致力于实现全市经济社会 式发展,从单一农业经济转变为农商共进经济,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飞跃
B:飞速
C:跨越
D:跳跃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经济政策领域相关术语的了解程度。“跨越式发展”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对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超常规跨越行为。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首次提出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思想,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
乡村振兴,必须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尽快破题,研究出台乡村振兴引才专项政策,打通农业人才服务基层的________,________基层农业人才的发展空间等。一些地方的农校、政府已经在通过鼓励学生“下地”、农民“上学”等方式,为基层农技岗位输送人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禁锢 扩张
B:
渠道 增长
C:
脉络 扩展
D:
桎梏 提升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空,所填词语与“打通”搭配。“禁锢”指束缚;强力限制。“桎梏”比喻束缚人或事物的东西。二者均与“打破”搭配,与“打通”搭配不当,排除A、D。
第二空,所填词语应与“发展空间”搭配。“增长”指增加;提高。其与“发展空间”搭配不当,排除B。“扩展”指向外伸展;扩大。“扩展发展空间”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乡镇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题
7、【言语理解】回望一些官员的成长史,他们可以从农村子弟里脱颖而出,________不能保持赤子之心,归根结底是在权力欲前飘飘然了,忘了自己的出身和初心。要真正为人民服务,就需要把人民放在心中,________口头上用“农民的儿子”标榜自己,________如法炮制来博取同情,毫无疑问,都只是把他们自己放在心中。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却 凡是 或是
B:但 如果 就
C:却 因为 所以
D:但 即使 但是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但”“却”都表转折,较难辨析,继续看第二空。
后两空,根据文段尾句“都只是把他们自己放在心中”可知,“口头上用‘农民的儿子’标榜自己”和“如法炮制来博取同情”是两种情况,二者为并列关系,只有A项符合。
B项“如果……就”表示假设关系;C项“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D项“即使”与“也”为常见搭配,表示假设,与“但是”不搭配。均与题意不符,排除B、C、D。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37题
8、【言语理解】微笑是人类表达感情的有效途径。神奇的是,如果对方是假笑,你回应以同样的微笑,你的前额脑区底部并不会变活跃,于是就会意识到对方的微笑有些不对劲,并且很快会断定,这人是在假笑。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人们可以依靠本能判断对方情感真假
B:假笑很难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C:人的前额脑区底部能控制人们的情感
D:人们在无意识状态下会受到对方情绪的感染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微笑能够有效表达感情。接着指出人能够判断出对方是不是假笑。由此可知,文段说的是人的大脑能对别人的假笑做出识别。A项的“人们可以依靠本能判断对方情感真假”恰与此相照应。
B项“交际效果”、D项“受到对方情绪的感染”文段没有提及。C项“能控制人们的情感”无中生有,文段说的是这一区域能够感受对方是否在假笑。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
9、【言语理解】18世纪20年代发明的摄影机,112年之后才成为工业产品;19世纪60年代发明的无线电,花了35年时间,到20世纪初才付诸使用;而20世纪发明的电视只经过12年就被应用了;原子弹从设计到应用只花了6年时间;晶体管的发明到工业生产只有3年时间;激光器发明到应用只有不到1年的时间。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科技发明:
A:成果越来越多
B:应用越来越快
C:周期越来越短
D:水平越来越高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对比了三个阶段科技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差,由“112年”“35年”“12年”“6年”“1年”的递减趋势可看出,科技发明应用越来越快。选项中只有B项提到“应用”二字。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10、【言语理解】风吹弯了路旁的树木,撕碎了店户的布幌,揭净了墙上的报单,遮昏了太阳,唱着,叫着,吼着,回荡着;忽然直弛,像惊狂了的大精灵,扯天扯地的疾走;忽然慌乱,四面八方的乱卷,像不知怎样好而决定乱撞的恶魔;忽然横扫,乘其不备的袭击着地上的一切,扭折了树枝,吹掀了屋瓦,撞断了电线;可是,祥子在那里看着;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
本段意在强调:
A:环境之恶劣
B:生活之困苦
C:祥子之坚强
D:谋生之艰辛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运用反衬的手法,前半部分写风是多么厉害,后半部分用“可是”转折,说明风也没能把祥子怎样。前后对比主要突出了祥子的坚强。A、B、D三项均不是本文的重点。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4题,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4题,2015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5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2015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2015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5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5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