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香溪河上的宝坪村,是王昭君的故乡,这个看着并不起眼的________却孕育了一代绝色佳人。是清澈如玉的香溪河水的________,才使得昭君有了倾国倾城之貌和________的心灵。________没有香溪河水,中国历史上会不会少去胡汉和亲这一页呢?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村庄 滋养 秀色可餐 即使
B:乡村 润泽 兰质蕙心 然而
C:村落 滋润 冰清玉洁 假如
D:乡井 滋补 秀外慧中 尽管
正确答案:C
解析:先看第三空,“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用于形容心灵不恰当,排除A。“兰质蕙心”填入与后文的“心灵”语义重复,排除B。第四空,“尽管”表转折,“假如”表假设。“没有香溪河水”是假设的情况,故此处应选“假如”,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
2、【言语理解】云山雾霭之间,一定流动着________的香火气息。登高一望 ,便会对“人间烟火”这四个常见的文字,多了一重超拔的见解与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幽静 感悟
B:清幽 感触
C:幽静 感触
D:清幽 感悟
正确答案:D
解析:先看第一空,“幽静”指一个地方十分安静。“清幽”多指(风景)秀丽而幽静。分析可知,句子描述的是云山雾霭之间的美景,而并非单纯强调安静,且用来修饰“香火气息”,“清幽”更恰当,排除A、C。
再看第二空,“感触”指接触外界事物而引起的思想情绪,侧重于触动的情绪。“感悟”指有所感触而醒悟或领悟,侧重有感而悟。结合前文的“见解”可推断,作者重在强调的是自己的领悟。故用“感悟”更合适。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
3、【言语理解】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2018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约1.94万亿元,研发人员总量预计418万人,这些资源如果得到合理配置,可以实现更大作为。据《2017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17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975.5亿元,占R&D经费比重为5.5%。虽然规模、强度近几年在增长,但由于投入强度长期过低,加剧了基础研究资源配置的功利性,技术源头缺失问题日益凸显,未来要实质性地强化基础研究多元投入体系,提高资源配置及使用效率。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A:我国基础研究存在的问题
B:我国基础研究取得的进展
C:如何解决技术源头缺失问题
D:如何加强基础研究多元投入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强调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然后介绍了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强度长期过低,导致资源配置功利性、技术源头缺失问题凸显,最后给出解决措施,即未来要实质性地强化基础研究多元投入体系,提高资源配置及使用效率。根据话题一致原则,下文应延续文末“强化基础研究多元投入体系”这一举措,具体论述应怎样做,即D。A项的“问题”和B项的“进展”文段均已涉及,排除。C项,“技术源头缺失问题”是基础研究投入强度长期过低导致的后果之一,末句已经给出对策,即强化基础研究多元投入体系,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达·芬奇在科学的诸多领域都有不少 和研究成果,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是
的,而且有资格获得不止一次的 。与此同时,他给人类创造的艺术财富是如此巨大,足以戴上“诺贝尔艺术奖”的 。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发明 绰绰有余 提名 桂冠
B:发明 理所当然 提名 王冠
C:发现 水到渠成 奖励 桂冠
D:发现 实至名归 奖励 王冠
正确答案:A
解析:首先看最后一空,“桂冠”常用来指某种光荣称号;“王冠”是君主在某些隆重场合所戴的礼帽。根据句意,此处应填“桂冠”,排除B、D。句中提到达·芬奇在科学的诸多领域都有不少贡献,因此只在其中一个领域获得奖项应该是“绰绰有余”。A项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文化遗产不应该是城市发展的绊脚石。当你把它当成是城市发展的负担时,它就只能蓬头垢面地待在角落里,而当你把它当成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文化资源时,它就立刻站起来,光照四方。文化遗产应拥有自己的尊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一个城市美丽的地方。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A:文化遗产是树立城市形象的标志
B:城市发展要善于利用文化遗产
C: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价值
D:如何对待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引出关于文化遗产和城市发展的话题,然后具体论述两者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文化遗产应融入城市发展。B项与此表述一致,当选。
A项“城市形象的标志”与C项“经济社会价值”在文段中均未体现,排除A、C。D项的“关键因素”夸大了文化遗产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且在原文没有表述,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6、【言语理解】如果仅仅将农村示范点建设成供人参观、应对检查的门面工程来扩造,则与示范点建设初衷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相径庭
B:不谋而合
C:南辕北辙
D:不约而同
正确答案:C
解析:分析可知,句意为如果仅将农村示范点建设成供人参观、应对检查的门面工程实际上与示范点建设的初衷是相背离的。“不谋而合”“不约而同”填入与句意相悖,排除B、D两项。与“大相径庭”相比,“南辕北辙”体现的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的意义更符合句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2016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4题,2016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85题,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4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
7、【言语理解】抗战小说因为题材的特殊性,一般强调英雄人物的“神圣使命”,强调军人形象塑造,________百姓形象。而在《怒吼的平原》中,作者将普通群众纳入群像之中,军与民的笔墨虽不是________,却同样饱含深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忽视 厚此薄彼
B:削弱 等量齐观
C:忽略 伯仲之间
D:淡化 平分秋色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此处句意为抗战小说中强调军人形象,不强调百姓形象。“忽视”“忽略”均侧重不注意、不重视。而文段中表达的意思是有意识地不强调,两词均不符合句意,排除A、C。
第二空,由“虽不是……却同样……”可知,所填词语应表同样之意。“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其强调的是存在差别,但同等看待,不符合文意,排除B。“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占一半,填入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21题,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16题
8、【言语理解】
五四运动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以往的爱国主义相比较,具有历史进步性和鲜明时代性。这种爱国主义不是盲目排外,而是为了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不是_________,而是与民主和科学精神紧密联系,追求发展进步;不是_______,而是付诸行动,以“直接行动”投入反帝运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拾人牙慧 夸夸其谈
B:
固步自封 纸上谈兵
C:
刻舟求剑 作壁上观
D:
邯郸学步 闭门造车
正确答案:B
解析:
由“不是……而是……”的句式可知,“而是”后面的内容与空缺处所填词语意思相反。第一空,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与民主和科学精神紧密联系,追求发展进步”意思相反,强调“不发展”之意。“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填入此处无法与后文构成反义关系对应,排除A。“刻舟求剑”比喻拘泥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两者均与句意不符,排除C、D。验证第二空,空缺处所填词语与“付诸行动”意思相反,强调不付诸实践。“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填入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级)第28题,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第34题
9、【言语理解】当一名记者让科学家用一句话描述研究成果时,科学家也只能焦躁地问他:“科学的语言,你会多少?”科学家的________当然可以理解。当一位科学家花了数十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项研究,并以此获得了诺贝尔奖,你怎么可能让他把整个研究过程________为一句话呢?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傲慢 概括
B:烦恼 精炼
C:不满 浓缩
D:抱怨 简约
正确答案:C
解析:先看第一空,由“科学家也只能焦躁地问他:‘科学的语言,你会多少?’”可知,此处说的是科学家对记者的问题持一种不悦的态度。“傲慢”指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含贬义,科学家的话体现不出他对记者有轻视态度,且与“当然可以理解”的感情色彩不符,排除A。“烦恼”指烦闷苦恼,文段没有介绍科学家有哪些烦恼,该项与句意不符,排除B。“不满”和“抱怨”能表示科学家对记者的问题的不悦。
再看第二空,由“把整个研究过程________为一句话”可知,所填词语应为动词。“简约”为形容词,若填入此处则会产生语法错误,排除D。“浓缩”为动词,符合句意,且“浓缩为一句话”表述也正确。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1题
10、【言语理解】在新闻发布会上,新任市长表示,他深知这个选举结果的 ,非常感谢市民对他的信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重量
B:重要
C:分量
D:意义
正确答案:C
解析:“重量”指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也就是日常所说的斤数,通常跟在具体事物后面,而“选举结果”属于抽象事物,不能用重量修饰,排除A。“重要”是一个形容词,而此处需要填的是一个名词,故此处不能填“重要”,排除B。市长的选举寄托了市民的信任,包含着沉甸甸的责任,“分量”比“意义”更能体现选举结果的这层责任性,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