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1155

发布时间:2023-02-14 6:28     浏览量:25

1、【判断推理】校对:印刷:出版

A:谈判:签署:废除

B:抢劫:入狱:判刑

C:选举:组阁:执政

D:研发:转让:投入

正确答案:C

解析:校对、印刷、出版是图书出版的必要流程。选举、组阁、执政是正式执政的必要流程。而A项谈判后不一定签署,签署后也不一定废除。D项研发不一定会转让,转让不一定投入。B项顺序应是抢劫、判刑、入狱。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

有人认为,网络社交互动并不会减少人们与他人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因为性格内向的人即使停止网络社交也不会增加他们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时间。

以下选项与题干的逻辑最为相近的是:


A:

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不大,因为再怎么加大保护力度,自然界中也会有物种自然灭绝


B:

即使不打击盗版,购买正版的人数依然众多,所以盗版产品并不会影响正版产品的销量


C:

不喜欢锻炼的人即使不接触电子产品也不会成为运动员,所以,电子产品并不会妨碍人们成为运动员


D:

体活动对学生的学习不会产生影响,因为喜欢学习的人即使参加了文体活动也不会减少自己的学习时间


正确答案:C

解析:

题干推理逻辑:性格内向的人没有A(网络社交)也不会增加B(与他人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因此A并不会减少B。

A项推理逻辑:A(保护野生动物)不会阻止B(物种自然灭绝),因此A意义不大。与题干推理逻辑不相近。

B项推理逻辑:没有A(打击盗版)也会B(购买正版),所以没有A并不会影响B。与题干推理逻辑不相近。

C项推理逻辑:不喜欢锻炼的人不A(接触电子产品)也不会B(成为运动员),因此A并不妨碍B。与题干推理逻辑相近。

D项推理逻辑:喜欢学习的人参加了A(文体活动)也不会减少B(自己的学习时间),因此A不会影响B。与题干推理逻辑不相近。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县级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5题

3、【判断推理】亲环境行为是指个体通过减少或消除自身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达到改善生态系统结构的行为。它的本质是通过有效减轻环境问题实现环境改善,核心任务是构造环境稳态友好型的社会。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亲环境行为的是:

A:细水长流

B:低碳出行

C:植树造林

D:围海造田

正确答案:B

解析:亲环境行为定义的关键信息:个体减少或消除自身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A项,细水长流是指节约使用资源,从长远角度出发,重在可持续发展,并非减少或消除自身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不符合定义。
B项,低碳出行是一种降低“碳排放”的出行方式,即在出行中,主动采用能降低二氧化碳等含碳物排放量的交通方式,体现了减少或消除自身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符合定义。
C项,植树造林是新造或更新森林的生产活动,有助于保持水土、抵挡风沙等,并非减少或消除自身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不符合定义。
D项,围海造田一般指围海造地,可能会导致海岸被侵袭,物种减少等,是破坏环境的行为,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4题,202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4题,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2题,202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2题,202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2题,202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7题,202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9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考友回忆版第103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86题,202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9题,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2题,2020年宁夏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5题,202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8题,202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8题,2020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7题

4、【判断推理】鱼:潜水艇

A:蜈蚣:火车

B:飞机:鸟

C:虾:汽车

D:蝙蝠:雷达

正确答案:D

解析:潜水艇是模仿鱼的浮沉原理发明的。
A项,火车的行驶不是模仿蜈蚣发明的,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飞机的飞行是模仿鸟的飞行原理发明的,与题干关系一致,但词项前后位置不一致。
C项,虾和汽车之间没有明显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雷达是模仿蝙蝠的探测原理发明的,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103题

5、【判断推理】预约:拜访:礼貌

A:刷卡:签名:密码

B:评议:考察:廉政

C:取证:起诉:公正

D:实习:入职:晋升

正确答案:C

解析:先预约后拜访体现了礼貌。
A项,刷卡需要签名和密码,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廉政需要评议和考察,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先取证后起诉体现了公正,与题干关系相同。
D项,先实习,后入职,最后晋升,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

6、【判断推理】某招考职位规定:凡通过英语专业八级、参加过支教活动的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均有资格报考该职位。张华是北京某名牌大学英语专业的一名应届毕业生,却没有资格报考该职位。
由此一定可以推出的是:

A:张华没有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B:张华没有参加过支教活动

C:如果张华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那么他没有参加过支教活动

D:如果张华参加过支教活动,那么他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推理方式:通过英语专业八级且参加过支教活动且是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有资格报考该职位。张华是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却没有资格报考该职位,否定后件必然推出否定的前件,则张华没有通过英语专业八级或没有参加过支教活动。
A项,由题干信息无法推出张华是否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B项,由题干信息无法推出张华是否参加过支教活动。
C项,根据相容选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如果有两个选言肢,否定其中一个,则必然肯定另外一个,可以推出。
D项,根据相容选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如果有两个选言肢,否定其中一个,则必然肯定另外一个,选项与此矛盾,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0题

7、【判断推理】任务导向型领导:是指把重点放在完成组织绩效上的领导行为,即把任务规定得很明确,组织得条理分明、任务委派得职责分明,并使用职权与奖惩去监督和促使绩效目标的实现。
下列属于任务导向型领导的是:

A:某高校中层领导林某在负责组建新系时,挑选了自己的老同学小王,在他看来,虽然小王能力有限,但为人踏实,容易和别的同志搞好团结

B:某公司领导一贯要求职工要有吃苦精神,为了完成工作任务,经常安排职工加班

C:某领导很关心自己的下属,经常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

D:某领导给下属布置工作任务后完成时再验收,平常从不过问下属怎样完成任务和任务完成了多少

正确答案:B

解析:任务导向型领导的定义要点是:①重点放在完成组织绩效上;②使用职权与奖惩去监督和促使绩效目标的实现。A项挑选容易搞好团结的小王、C项帮助下属解决困难不符合①;D项从不过问不符合②。B项为了完成工作安排职工加班符合定义。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判断推理】白色污染:生物降解

A:工业用电:太阳能

B:生活用水:中水回收

C:中药方剂:医学研究

D:工业废气:余热发电

正确答案:D

解析:生物降解可以减少白色污染;余热发电是对工业废气的再利用,也有助于减少工业废气。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

9、【判断推理】奢侈吸收指的是作物吸收的养分超过其正常需要量的现象。奢侈吸收不仅浪费肥料,还可能导致减产。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哪项涉及奢侈吸收?

A:小庄养的花因浇水过多被淹死了

B:小麦氮肥施用量过大导致倒伏

C:同样的土质,但是塑料大棚中的作物明显长得更高

D:即使在西瓜地中大量使用磷肥,西瓜也不会增产多少

正确答案:B

解析:奢侈吸收的定义要点:作物吸收的养分超过其正常需要量。
A项,水并非养分,因此花因浇水过多而死不符合定义要点。
B项,过量氮肥使小麦倒伏,是吸收的养分超过正常需要的现象,属于奢侈吸收。
C项,大棚中的作物长得更高,未涉及养分问题,属于无关项。
D项,并未体现超过正常量,不属于奢侈吸收。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

10、【判断推理】群体规范包括正式规范和非正式规范,前者是指由组织明文规定的员工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后者是指人们在工作与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该规范的形成受到历史的、习惯的、群体目的性的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模仿、暗示、顺从等心理因素的制约,在群体成员彼此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内化的过程。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非正式群体规范的是:

A:公司要求每位员工在刚入职时签署保密责任书

B:由于受到描写黑帮的电影影响,一些青少年往往容易进行简单的模仿,形成各种“帮”“会”等组织

C:春节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北方人常常要在除夕夜包饺子,而南方人则是煮汤圆

D:在举手表决时,尽管有些人不赞成提案,但碍于情面,也会举手赞成

正确答案:A

解析:非正式群体规范定义的关键信息:在工作与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受到模仿、暗示、顺从等心理因素的制约。
A项,公司要求每位员工入职时签署保密责任书,这是公司的规定,而非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不属于非正式群体规范。实际上该项属于正式群体规范,符合“由组织明文规定的员工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这一关键点。
B项,一些青少年对黑帮电影进行简单的模仿,体现了受到模仿等心理因素的制约,属于非正式群体规范。
C项,春节时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煮汤圆,这是在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属于非正式群体规范。
D项,举手表决时,有些人碍于情面也会举手赞成,体现了受到顺从等心理因素的制约,属于非正式群体规范。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