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154

发布时间:2023-02-14 4:21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消防战士李隆:火场、废墟,有多少次出生入死,就有多少次不离不弃。他用希望  希望,用生命  生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点燃 换回

B:带来 挽救

C:扩展 激活

D:连接 拯救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可根据第二空快速解题。四个选项中“换回”一词明显过于口语化,缺乏文学色彩,排除。“激活”与“挽救”、“拯救”相比,更加形象,也更富感染力和表现力。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

2、【言语理解】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在当下,如何“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试想,如果传统文化失去了与时代的连接、缺少了现代人的情感沟通和心灵默契,“仅止于几个人在书房中相互叹赏”,那和一堆零散的符号、呆板的素材又有什么区别?只有从“沉睡”中再出发,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养出更具时代特色的、富有创新力的文化自信。
这段文字旨在强调:

A:中华民族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B: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C:文物应走出封闭状态,向公众开放

D:传统文化应加强与时代的连接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而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是我们现在面对的现实问题;接着采用反问的形式说明如果传统文化失去与时代的连接,那么与符号、素材别无二致;最后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给出具体建议,即传统文化应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养出更具时代特色的、富有创新力的文化自信。也就是说传统文化应与时代连接。D项正确。A项是文段论述的背景,排除。B、C两项均只提到“文物”,而文段论述话题为“传统文化”,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3、【言语理解】生态文明首先是一种世界观,也就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同一事物的相互映衬,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如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不了已有的人口数量时,就会产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对抗。
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符的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事实上有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比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

C:正确的世界观可以引导我们处理好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D:人与人的关系发生对抗可能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相关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实际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同一事物的相互映衬……就会产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对抗”可推出,A、D两项符合文意。由“生态文明首先是一种世界观,也就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推出,C项符合文意。B项“更为重要”无中生有,不符合文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0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6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26题

4、【言语理解】从生态学角度来讲,人工种群和野外种群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大型哺乳动物行为复杂,其生活技巧人类难以传授,又难以“无师自通”。如果________将其放归野外,结局很有可能是死亡。就算可以放归野外,也必须为它们找到________的栖息地。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贸然 合适

B:直接 天然

C:草率 理想

D:随意 安全

正确答案:A

解析:先看第二空,句意是就算可以将大型哺乳动物放归野外,也必须为它们找到适合生存的栖息地才行。“天然”指自然存在的;自然产生的。野外本身就是天然的栖息地,仅仅是自然的栖息地并不一定适合动物生存,排除B。“安全”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安全因素仅是保证大型哺乳动物生存的一个方面,动物生存还需要符合自然规律的食物链等条件,排除D。
再看第一空,“贸然”指轻率地;不加考虑地。“草率”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文段指出人工种群在生态学角度不同于野外种群这个客观问题,旨在说明不能不加考虑地就把它们放归野外。“贸然”填入更符合语境,排除C。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省级)-考友回忆版第28题,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市地)-考友回忆版第33题

5、【言语理解】中国历代统治者对户口的管理都极为重视,他们将户口多寡作为国力盛衰与社会治乱的标志,建立了从中央至州、县、乡的完备户籍管理体系。但究其原因,是将户籍作为调派劳役、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以此维护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特权。这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烙印,纵使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那道印痕仍难以抹去。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户籍管理体系的文化背景

B:户籍制度存在的历史根源

C:中国古代户籍管理体系的构建方式

D:户籍制度对维护政治统治的深远影响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前面两句话主要介绍了历代统治者重视户籍制度的根本原因,即户籍是维护封建特权的手段。最后一句为关键,由“这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烙印,纵使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那道印痕仍难以抹去”可以看出,作者是站在现在的角度看户籍制度的历史。A项“文化背景”范围太大,而文段主要讲的是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排除。C项在文中只是一笔带过,不是主要内容,排除。D项,文段并未具体介绍户籍制度对维护政治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应“但究其原因”“但那道印痕仍难以抹去”可知,作者主要介绍的是今天的户籍制度的历史根源,故B项比D项更准确。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44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44题

6、【言语理解】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从胎儿到坟墓,《民法典》保护中国人生老病死的各个阶段,________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保护的范围相较于之前的单行法也更加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涵盖  广泛

B:

覆盖  普遍

C:

包括  宽泛

D:

囊括  全面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空,由“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可知,所填词语应表达民法典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指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囊括”指把全部包罗在内。句意为《民法典》的法律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不能说《民法典》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内容都包罗在内,两词填入均不符合句意,排除C、D。

第二空,句意是民法典保护的范围比之前的单行法更广,所填词语应修饰“范围”,表示范围广。“广泛”填入恰当。“普遍”与“范围”搭配不当,排除B。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21题

7、【言语理解】水资源短缺一直是我国在人口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长期的、趋势性的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专家认为,海水淡化是沿海及临海地区最经济、最实用、最灵活的水危机解决方案。随着技术的进步,海水淡化的成本将逐步降低,最终将达到与成本正逐步上升的城市自来水竞争的程度,从而得以大规模推广。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A:海水淡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海水淡化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C: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危机

D:解决沿海地区水危机的有效措施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海水淡化的必要性:第一句说明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第二句提出海水淡化是目前水危机的最佳解决方案。第二部分阐述海水淡化的可行性:通过技术的进步、成本降低等得出海水淡化最终可大规模推广的结论。故文段强调的是海水淡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A项符合题意。
B项是可行性中的一部分内容。C项是必要性中的一部分内容。D项表述过于笼统。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8题,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6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8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3题,2013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92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

8、【言语理解】“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意味着事物的毁灭往往酿生于自身。物自败,尔后生机失,物不腐,虫何生?事物兴衰存亡,内因是决定性因素。由此推及人事,古代哲人尤其强调求仁在己,祸福在我。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上文作者意在强调:

A:人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B:事物的发展自有其渐进的过程和内在的必然逻辑

C:人不能自暴自弃

D:人要不断自我省视、自我激励与自我进取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先介绍了内因是事物兴衰存亡的决定性因素;然后由事及人,强调人的成败也由自身决定。B项论述对象为“事物”,所指范围不准确,非文段重点,排除。C项“自暴自弃”、D项“自我激励与自我进取”属于推断过度,文段未体现,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6题,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5题

9、【言语理解】在评价改革开放30年历史的时候,如果抽象地论证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或者具体地罗列改革开放的成就,都难以统一思想。因为有人同样可以罗列许多存在的问题,并同改革开放前做简单对比,________甚至否定客观结论。因此,要从大处着眼,用历史的眼光来________,把这“30年”放到“两个100年”的历史大背景中去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怀疑 衡量 探讨

B:质疑 评判 考察

C:反思 评价 考量

D:猜疑 分析 研究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甚至”可知,应填入表示不认可但程度比“否定”一词轻的词语,而“反思”并不具有不认可的意思,排除C。“猜疑”指猜测怀疑,对于改革开放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不需要猜疑,排除D。
第三空,“探讨”指探索研讨,多用于抽象的命题。“考察”指实地观察调查或细致深刻地观察,多用于具体的事件。在“两个100年”的历史背景中评价“30年”的事实,“考察”的客观性更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1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3题,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34题

10、【言语理解】她作品中的诗情和诗意,像清江锦石,像溪流清澈,可以是微波澹荡的滇池,可以是烟水迷漾的太湖,________不是“波撼岳阳城”的云梦洞庭,________不是“波浪兼天”的长江,________不是“咆哮万里”的黄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却 也 还

B:可 也 而

C:而 亦 更

D:但 也 更

正确答案:D

解析:先看第三空,“咆哮万里”比“波浪兼天”程度更重,二者构成递进关系,“更”填入衔接恰当,排除A、B。第二空,“亦”表示同样,也是。多用于肯定的语境。由“不是”可知,此处表否定,排除C。代入D,“但不是……也不是……更不是……”搭配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