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小邱到上海已经六个多月了,参加了大大小小招聘会几十次,面试不计其数,却________,沮丧之余他决定静下心来认真总结一下经验与教训。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屡试不爽
B:屡战屡败
C:战无不胜
D:屡败屡战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句意可知,小邱之前的面试都未成功,可首先排除含有成功意味的“屡试不爽”“战无不胜”,即A、C。“屡战屡败”指屡次作战都以失败告终,侧重不断受挫、失败;“屡败屡战”指多次打仗失败还继续坚持作战,侧重有勇气,斗志昂扬。对应“沮丧”,此处强调的是多次面试受挫受到打击,应选“屡战屡败”。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
下列各句表达简洁,没有重复的一项是:
A:
巴控克什米尔地震造成当地人民生灵涂炭。
B:
作者希望这本书能对读者在学习英语句型方面起举一反三的作用。
C:
近10年来,长江源头生态破坏的严重情况令人堪忧。
D:
只有把想法付诸于行动,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我们的目标。
正确答案:B
解析:
A项中“人民”与“生灵”重复。C项中“堪忧”意为“令人担忧”,和“令人”重复。D项中“诸”的意思是“之于”,与“于”重复。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诗在其所具有的诸般品格中,十分重要的一条,便是对生活的________的打量。诗人的目光仿佛具有________的本领,生活中许多琐碎、平淡甚至枯燥的事物,经过它抚摸,便产生了丰富的意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别具一格 明察秋毫
B:独树一帜 力透纸背
C:别具匠心 点石成金
D:别开生面 目光如炬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二空,文段强调的是诗人的目光能使“琐碎、平淡甚至枯燥的事物”“产生丰富的意味”。“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力透纸背”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点石成金”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目光如炬”形容愤怒地注视着。也形容见识远大。选项中能体现诗人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特性的只有C项的“点石成金”。
第一空,“别具匠心”填入符合文意,且能与“打量”搭配。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14题
4、【言语理解】一些动植物为跟上环境变化的脚步,正在通过各种方式与气候变化赛跑。落基山脉地区的芥末等植物从1973年到2011年,开花时间提前了13天。与40年前相比,阿拉斯加的鲑鱼到上游产卵区繁衍后代的时间提前了约两个星期。澳大利亚的车桑子的叶片在过去一百多年里变窄了约2毫米。动植物的这些反应,说明它们自身具有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可见气候变化并不可怕,关键是变化的速度要在自然界的动植物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要让它们能够跟上这场赛跑,不会因为落后太多而灭绝。
与这段文字意思不相符的是:
A:气候变化越来越快,动植物所能承受的范围将越来越小
B:植物提前开花、叶片变窄等是适应气候变化的生存策略
C:全球气候变化对于自然界生物来说,是巨大的生存压力
D:自然界的动植物为避免灭绝,正在与全球气候变化赛跑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原文“气候变化并不可怕,关键是变化的速度要在自然界的动植物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无法推出A。由“开花时间提前了13天……动植物的这些反应,说明它们自身具有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可知B项表述正确。由“可见气候变化并不可怕,关键是变化的速度要在自然界的动植物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要让它们能够跟上这场赛跑,不会因为落后太多而灭绝”可推出C、D两项正确。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
5、【言语理解】一提到发展,有人就想到GDP。一季度各地GDP增速普遍放缓,难免引起一些地方的担忧和顾虑,其实大可不必。GDP增速回落不但不会增加硬着陆的风险,反而有利于控制通胀水平。特别是在当前土地、能源资源等要素制约日益明显,劳动力价格上涨较快,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容忍GDP增速适度回落,其实恰是给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预留出更多的空间。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GDP增速回落可能导致经济硬着陆
B:社会应当容忍GDP增速适度回落
C:GDP增速回落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
D:GDP增速回落可以对冲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引出一些对方对于一季度各地GDP增速放缓的担忧和顾虑,接着说明了大可不必担忧的原因——GDP增速回落不会增加硬着陆风险,反而利于控制通胀水平,容忍GDP增速适度回落,其实恰是给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预留出更多的空间。故文段意在说明的是不用担忧和顾虑GDP增速放缓,而应容忍其适度回落。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与文意相悖。C项是文段部分内容。D项无法从文段推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58题
6、【言语理解】元月13日,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与《长沙晚报》联合召开会议, “星城十佳法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表扬
B:赞扬
C:表彰
D:奖励
正确答案:C
解析:
“表彰”是书面语,适用于正式场合,而且通过召开会议来“表彰”先进人物也是习惯用法,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在量子理论产生之前,人类在宏观世界里从未观测到任何负能量的物质。把真空的能量定为零的经典物理学,无法________一种比真空具有更少能量的物质。而在量子理论中,真空不再是________,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虚粒子对(一种永远不能直接检测到、但其存在确实具有可测量效应的粒子)产生和湮灭。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理解 高高在上
B:相信 空空如也
C:认可 一尘不染
D:接受 一无所有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四个词语语义较抽象,不易辨析,可先看第二空寻找突破口。第二空,由“把真空的能量定为零”“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虚粒子对产生和湮灭”可知,在量子理论中,真空不像人们认为的是没有能量的。“高高在上”形容领导者不深入实际,脱离群众;“一尘不染”形容环境非常清洁。二者均不能与“能量定为零”构成呼应,排除A、C。“空空如也”指空空的什么也没有,“一无所有”指什么都没有,B、D两项符合句意。第一空,“相信”多指人的主观感觉,描述物理学对物质能量的认识,“接受”更准确。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26题,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26题
8、【言语理解】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教育公平这一价值理念将是社会大众对教育的基本而强烈的诉求,是教育政策的核心价值追求,也是政府推动教育改革的基本________。在教育公平价值理念的映射下,教育________成为促进、实现教育公平的策略选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目的 平等
B:目标 均衡
C:要求 均等
D:需求 平衡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教育公平这一价值理念将是社会大众对教育的基本而强烈的诉求,是教育政策的核心价值追求,也是政府推动教育改革的基本”可知,横线处的词语应该表现“教育公平”与“社会大众”“教育政策”“政府”之间的关系。按照逻辑关系,“教育公平”不是“政府”的需求,排除C、D。
第二空,“教育均衡”是习惯表述,排除A。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4题,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3题
9、【言语理解】①精神不集中,就容易出________。
②这座城市的许多道路还________着新中国成立前的街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差错 延用
B:差错 沿用
C:差池 沿用
D:差池 延用
正确答案:B
解析:“①句,差错”侧重于错误,“差池”侧重于意外。分析可知,此处强调的是容易出错,应填“差错”,排除C、D。
②句,汉语中无“延用”一词。“沿用”指继续使用(过去的方法、制度、法令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
10、【言语理解】有人说,探寻家园之美,应自乡愁深处________;建设美丽中国,当从乡村田野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体验 开端
B:体味 开端
C:体验 起步
D:体味 起步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体验”侧重于在实践中获得的感受,“体味”侧重于从抽象事物中体会,“乡愁”是一种情感,应用“体味”,排除A、C。第二空,分析可知,此处应填入一个动词,“开端”为名词,填入不合语法,排除B。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 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1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