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校对:印刷:出版
A:谈判:签署:废除
B:抢劫:入狱:判刑
C:选举:组阁:执政
D:研发:转让:投入
正确答案:C
解析:校对、印刷、出版是图书出版的必要流程。选举、组阁、执政是正式执政的必要流程。而A项谈判后不一定签署,签署后也不一定废除。D项研发不一定会转让,转让不一定投入。B项顺序应是抢劫、判刑、入狱。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差别定价:指企业根据市场的不同、顾客的不同而对企业生产的同一种产品采取不同的定价销售。
下列不属于差别定价的是:
A:旅游景点老年人票2折,儿童票3折,学生票5折,一般顾客全票
B:某酒厂生产的52°白酒,批发价每瓶102元,零售价每瓶128元
C:电力公司对居民用电实行分时计价,6-12点每度0.9元,12-24点每度1.5元,0-6点每度0.3元
D:某品牌手机内存8GB的售价4888元,16GB的5388元,32GB的6288元
正确答案:D
解析:差别定价的定义要点:①市场的不同、顾客的不同;②对同一种产品采取不同的定价。
A项,旅游景点针对老年人、儿童、学生、一般顾客实行不同的定价,符合定义。
B项,酒厂针对批发和零售实行不同的定价,符合定义。
C项,电力公司针对不同时间段的用电实行不同的定价,符合定义。
D项,手机厂商针对不同内存的手机实行不同的定价,但不同内存的手机不属于同一种产品,不符合要点②。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判断推理】
粮食安全:国家安全
A:
传统文化:中国文化
B:
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C:
主流媒体:纸质媒体
D:
地摊经济:马路经济
正确答案:B
解析:
国家安全包含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
A项,传统文化和中国文化是交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社会和谐包含家庭和谐,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组成部分,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主流媒体和纸质媒体是交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马路经济指占道摆摊,地摊经济指通过摆设地摊获得收入来源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二者并不是组成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68题
4、【判断推理】美国哲学家柯亨和阿拉托,将现代社会一分为三:一方面把市民社会同一个由党派、政治组织和政治公共体构成的政治社会区别开来,另一方面把市民社会同一个由生产和分配的组织构成的经济社会区别开来。讨论中国社会转型,也应选择现代社会的理论框架作为坐标。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推出的是:
A:中国社会转型需要发挥合作组织的作用
B:政府应始终如一地推行经济体制改革
C: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就是告别计划社会
D:中国社会转型与政治组织、企业和公民有关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最后一句指出:中国社会转型,应选择现代社会理论框架为坐标,也就是与市民社会、政治社会和经济社会有关,也就是说社会转型与政治社会、经济社会、市民社会三者是有关系的,即D项正确。A项中的“合作组织的作用”、B项中的“推行经济体制改革”、C项中的“告别计划社会”在题干中都没有体现,无法由题干推出。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
5、【判断推理】
防御机制中的投射作用是指将自己行为中不为社会认可的部分加诸他人,借以减少自己因此而产生的焦虑。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防御机制中的投射作用的是:
A:
连续几年,小王的销售业绩总是垫底,他将自己的困境归咎于经济不景气
B:
某小贩做生意总是缺斤少两,他辩解天下乌鸦一般黑,其他小贩也是如此
C:
某考生作弊,老师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他不以为然,觉得作弊是“公开的秘密”
D:
某老板总是无理克扣员工工资,还狡辩资本家都是靠榨取剩余价值发家的
正确答案:A
解析:
防御机制中的投射作用定义的关键信息:将自己行为中不为社会认可的部分加诸他人。
A项,小王将自己的困境归咎于经济不景气,而不是加诸他人,不符合定义。
B项,小贩认为自己缺斤少两的毛病其他小贩都有,是把自己行为中不为社会认可的部分加诸他人,符合定义。
C项,考生认为作弊是普遍现象,是把自己行为中不为社会认可的部分加诸他人,符合定义。
D项,老板把无理克扣员工工资辩解为资本家都是这样的,是把自己行为中不为社会认可的部分加诸他人,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67题
6、【判断推理】如果高鹏远是国家体操队教练,那么他一定获得过奥运会体操冠军。
上述论断可以基于以下前提做出,除了:
A:只有获得过奥运会体操冠军,才有资格当国家体操队教练
B:如果没有获得过奥运会体操冠军,则没有资格当国家体操队教练
C:如果有资格当国家体操队教练,则需获得过奥运会体操冠军
D:如果获得过奥运会体操冠军,则有资格当国家体操队教练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推理:国家体操队教练⇒获得过奥运会体操冠军。
A项,可翻译为国家体操队教练⇒获得过奥运会体操冠军,与题干一致,可以推出。
B项,可翻译为没有获得过奥运会体操冠军⇒不是国家体操队教练,是题干推理的逆否等价命题,可以推出。
C项,可翻译为国家体操队教练⇒获得过奥运会体操冠军,与题干一致,可以推出。
D项,可翻译为获得过奥运会体操冠军⇒国家体操队教练,通过肯定后件不能推出肯定的前件。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
7、【判断推理】在选购地板时,消费者都很关心地板散发的气味,因为地板的刺激性气味强往往是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一种表现。最近有一种据称是香味环保地板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销售人员声称此地板散发的香味可以消毒杀菌,去除空气中的异味。当销售人员在推销这种产品时,往往会拿来几种不同的地板,让有购买意向的消费者闻一闻,并指出散发着清香气味的地板,即是香味环保地板。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销售人员的观点?
A:事实上,由于木材本身的气味以及受制造工艺所限,地板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刺激性气味
B:气味并非判别地板是否环保的唯一标准,除气味外,消费者更关心地板中有机挥发物的含量
C:到目前为止,国家有关部门还没有出台香味环保地板的专门标准,所谓的“香味”不过是厂家炒作的概念
D:检验证明,不少厂商是通过在地板中添加大量香精等化学助剂来达到掩盖或者中和刺激性气味的目的
正确答案:D
解析:销售人员的观点是香味环保地板可以消毒杀菌,去除空气中的异味。
A项,地板带有刺激性气味与香味环保地板无关,不能削弱题干观点。
B项,虽然指出气味不是辨别地板是否环保的唯一标准,但是并不能说明这种带香味的地板不环保,也不能削弱。
C项,国家有关部门还未出台香味环保地板的专门标准,且“香味”是厂家炒作的概念,也不能说明这种香味地板不环保,不能削弱。
D项,通过检验说明这种香味环保地板只不过是在地板中添加了大量香精掩盖了刺激性气味,并不能去除空气中的异味,削弱了销售人员的观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67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7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
8、【判断推理】利他行为:指人们出于自愿、不指望任何报酬的帮助他人的行为。
下列属于利他行为的是:
A:小张营救失足落水儿童余某,事后希望余某家人付给其报酬
B:小李制服企图抢劫的歹徒,事后,单位奖励他人民币5000元
C:战士小李十年如一日,坚守边疆,荣立三等功
D:丁某发现自己家中失火,迅速拨打119,并协助消防人员灭火
正确答案:B
解析:利他行为的定义要点是:①自愿;②不指望任何报酬;③帮助他人。A项不符合②;C项坚守边疆是小李的职责,不符合③;D项不符合③;只有B项符合定义。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某办公室有张、王、李、刘、陈五人,其中张、王、李对五人年终评优的结果推测如下:
张:“如果陈没有被评定为优秀,则我也不会被评定为优秀。
王:“我和刘、陈三人要么都优秀,要么都不优秀。
李:“如果我被评定为优秀,则王也被评定为优秀。
评定结果出来后,发现三个人的预测都是错的,则最终有________个人优秀。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C
解析:“如果p,那么q”的矛盾命题是“p且非q”。由张的话为假,可知陈不优秀而张优秀;由李的话为假,可知李优秀而王不优秀;由于陈、王都不优秀,结合王的话为假可知,刘优秀。所以有三个人优秀。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4题
10、【判断推理】单务合同:指一方当事人只享有权利而不尽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只负有义务不享有权利的合同。下列合同中,属于单务合同的是:
A:甲送给乙一辆轿车
B:甲欠乙一笔债务,数额较大,遂将自己的房屋抵押给乙
C:甲购买乙的一台旧电脑
D:甲租用的乙的两间房屋
正确答案:A
解析:单务合同的定义要点:一方当事人只享有权利而不尽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只负有义务不享有权利。
A项,甲把轿车无偿地送给乙,乙同意接受,甲只负有义务不享有权利,乙只享有权利而不尽义务,符合定义要点。
B项的债权债务关系、C项的买卖、D项的租赁,均是双方当事人都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不符合定义要点。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