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141

发布时间:2023-02-12 4:30     浏览量:7

1、【言语理解】辛亥革命后,紫禁城旧藏和宫中传世品大量流失。这时,这些以前在中国本土以外几乎不为人知、甚至普通中国人自己都不很了解的官窑瓷器才不断展现于世。因此,当今有些旅游者参观了几家外国博物馆,见到馆藏的一些官窑瓷器,就想当然张冠李戴地误以为西方历史上对中国瓷器的崇高评价是针对官窑的,这实在是一个历史误会。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讨论:

A:中国瓷器出口西方的历史

B:西方历史上对中国瓷器的评价

C:官窑瓷器在民间的流传

D:这个历史误会产生的原因

正确答案:A

解析:尾句中的“这实在是一个历史误会”指的是西方历史上对中国瓷器的崇高评价是针对官窑的。按照论述顺序,有了“误会”,当然需要澄清。纵观四个选项,文段第一句已说明了该误会产生的原因,排除D。C项“官窑瓷器在民间的流传”与“西方对中国瓷器的评价是针对官窑的”不相关,排除。前文已说明中国瓷器已得到西方历史的崇高评价,后文不会再进行介绍,排除B。A项可作为澄清误会的有力证明。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

新的一年,我们将迎来新的历史坐标和奋斗起点,也必将面临一定的挑战。但只要我们迈出的步伐足够(       ),前进的意志足够(       ),奋斗路上的困难终将被克服,前进路上的沟壑终将被跨越。

A:坚实 坚定

B:坚固 坚强

C:牢靠 强大

D:牢固 奋勇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空,括号处所填词语搭配“步伐”,根据文意要体现出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脚踏实地的,A项“坚实”指坚固扎实,可以搭配“步伐”,而且能体现出我们的步伐是扎扎实实、非常稳固的,符合文意,保留。B项“坚固”指事物不容易破坏,很牢固;C项“牢靠”指事物牢固、结实或办事稳妥可靠;D项“牢固”指事物坚固、结实,三项均与“步伐”搭配不当,排除。第二空,代入验证,“前进的意志足够坚定”,“意志坚定”是固定搭配,语义恰当,当选。故正确答案为A。

考题出处:201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2题

3、【言语理解】神九飞天,值得每一个华夏儿女为之自豪,但________之后仍需回归________。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善莫大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感性 理性

B:理性 感性

C:高兴 清醒

D:兴奋 平静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句中“……之后仍需回归……”可知,两个空缺处所填词语应构成反义关系,由此排除与此不符的C。同时,通过阅读,亦可发现“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是对第二空所填词语的解释,与此对应,“理性”最恰当,排除B、D。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4、【言语理解】.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令中国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但收入分配不均的情况依然严重;然而,中国经济加速发展,令百姓得以摆脱贫困,贫困者得以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这一点更为重要。
中国经济发展是否拉大了贫富差距?

A:差距拉大

B:没有扩大

C:差距缩小

D:保持原状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意思是贫富差距是否扩大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贫困者有没有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没有提高。联系原文的“但收入分配不均的情况依然严重”可知答案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6.三十五年,前北平西直门大街高井胡同口上的第二两等小学堂里,有两个个性不同的孩子:一个歪毛儿,生来拘谨,腼腆怯懦,计较表面毁誉,受了欺负就会哭;一个小秃儿,天生洒脱,有劲,把力量蕴蓄在里面不轻易表现出来,被老师打断了藤教鞭,疼得眼泪在眼睛里乱转也不肯掉下一滴泪珠或讨半句饶,由于这点禀赋的差异便分歧了我和老舍一生的途径。
下列陈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A:作者坦诚地述说自己童年时的性格弱点

B:小时候个性不同,导致日后作者与老舍终于分手

C:不同的个性,对一个人一生的选择影响很大

D:作者很欣赏老舍坚韧刚强而又不轻易表露的个性

正确答案:B

解析:“生来拘谨,腼腆怯懦,计较表面毁誉,受了欺负就会哭”是作者在述说自己童年的性格弱点;由“由于这点禀赋的差异便分歧了我和老舍一生的途径”可以推出C项。作者在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老舍性格的欣赏,所以D项正确;文中的“分歧”指的是各自所走的人生道路的不同,并不是指实际上的分手。B项混淆了概念,故为应选项。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逸闻轶事

B:箭拔弩张

C:忧柔寡断

D:纷至踏来

正确答案:A

解析:B项应为“剑拔弩张”,C项应为“优柔寡断”,D项应为“纷至沓来”,A项“逸闻轶事”写法正确,当选。

考题出处:2013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7题,2013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7题

7、【言语理解】下面句子中,表达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她还欠款1000元。

B:执着的危险是对人生持占有的态度。

C:县里通知他10月5日前去报到。

D: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正确答案:B

解析:“还”因读音不同造成歧义,可以读huán,实词,指还钱;也可以读hái,虚词,指仍然。C项中的“前”可以修饰时间,指10月5日之前;也可以修饰“报到”,指前往报到。D项中“可由我们解决”的内容有歧义,可以只是“领取大会出席证”,也可以指“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

在哲学家看来,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语言代表物质的存在,代表人的存在。荷尔德林既是诗人,也是哲学家,他的名句“词语破碎处,无物可存在”通过海德格尔的阐释更加得到了升华,扩大了其影响力。在海德格尔看来,“语言乃是人的所有物”“唯有语言处,才有世界”“语言足以担保——也就是说,语言保证了人——作为历史性的人而存在的可能性”,语言“是那种拥有人之存在的最高可能性的本有事件”。所以,语言是人之存在的明证。难怪那么多哲学家都对语言研究感兴趣,甚至还有专门的语言哲学分支。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语言即是存在

B:

哲学思想的传承

C:

语言深刻影响哲学

D:

哲学家对语言的看法

正确答案:C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在哲学家看来,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语言代表物质的存在,代表人的存在;接着介绍了一系列哲学家关于语言研究的名句;最后由“所以”总结,说明语言是人之存在的明证,并由“难怪”进一步强调由于语言证明了人的存在,所以哲学家对语言研究感兴趣,甚至还有专门的语言哲学分支。由此可知,文段为分总结构,结尾重点强调了语言对哲学的影响,正确答案应与此相符,C项当选。

A项只提及了“语言”这一关键信息,未提及“哲学”,概括不当,且文段说的是语言代表了人的存在,而非“语言即是存在”,排除。

B项,“哲学思想的传承”文段未涉及,排除。

D项,文段论述哲学家对语言的看法是为了说明语言对哲学产生的影响,其本身非重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6题

9、【言语理解】6.目前很多市场上的汽车,80%的材料使用了可再生物质。在时尚界中,也有了跟报废汽车结合的产物,瑞士两兄弟Markus和Daniel Freitag设计的FREITAG背包,就使用了集装箱卡车车厢涂焦油的防水布、汽车安全带以及报废自行车轮胎的内胎,这种充满创意的资源再利用也是一种为环境保护做贡献的途径。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现在已经全部用可再生物质生产汽车了

B:可再生材料及物质用途广泛

C:瑞士两兄弟Markus和Daniel Freitag设计的产品都是用报废材料制作的

D:时尚界使用的产品都很有创意

正确答案:B

解析:解题时应注意正确选项的非绝对化倾向。此题A项中的“全部”和C、D两项中的“都”过于绝对,明显与文段意思不符,均可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

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往往________于科学假说,科学理论发展的历史就是假说的形成、发展和假说之间的竞争、更迭的历史。面对茫茫人类历史源头,面对________、虚虚实实的人类文明历史遗存,科学假说同样至关重要。他________地将历史、文化、人性、环境视角的“聚光灯”汇集在一起,形成了属于他的一盏“无影灯”,并以这样的视角照射幽暗的历史深处,从而解析出一些可能接近历史本源的朦胧真相。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发轫 凤毛麟角 含英咀华

B:

肇始 吉光片羽 独辟蹊径

C:

滥觞 汗牛充栋 苦心孤诣

D:

开端 如火如荼 毛举细故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空,此处所填词语应作谓语,而“开端”不能作谓语,排除D。
第二空,由顿号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虚虚实实”共同修饰“人类文明历史遗存”。“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不能用来形容“历史遗存”,排除C。
第三空,“含英咀华”比喻琢磨和领会诗文的要点和精神,“独辟蹊径”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新方法。由后文的“形成了属于他的一盏‘无影灯’,并以这样的视角照射……解析出……朦胧真相”可知,此处强调的是研究的独创性,“独辟蹊径”填入更符合句意,排除A。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2018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1题,201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