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尊重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表现为希望获得成就、名声、地位、晋升机会或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中最能体现尊重需求的是:
A:小王在工作之余和关系好的同事一起打羽毛球
B:小张为了能养家糊口每天拼命地努力工作赚钱
C:小李为自己和家人都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D:小刘对自己被评为年度优秀员工感到非常开心
正确答案:D
解析:尊重需求定义的关键信息: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希望获得成就、名声、地位、晋升机会或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等。
A项,与关系好的同事一起打羽毛球,不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不符合尊重需求定义。
B项,为养家糊口拼命赚钱,不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不符合尊重需求定义。
C项,为自己和家人都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是对安全的需求,不符合尊重需求定义。
D项,被评为年度优秀员工是一种荣誉,符合尊重需求定义。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1题
2、【判断推理】检测系统X和检测系统Y尽管依据的原理不同,但都能检测出所有的产品缺陷,而它们也都会错误地淘汰3%无瑕疵产品。由于错误淘汰的成本很高,所以通过同时安装两套系统,并且只淘汰两套系统都认为有瑕疵的产品就可以省钱。
以上论述,需要建立在下面哪项假设上?
A:接受一个次品所造成的损失比淘汰一个无瑕疵产品所造成的损失大
B:不论采用哪一系统,第二次检测只需要对第一次没被淘汰的产品进行检验
C:在同等价格范围的产品中,X系统和Y系统是市场上最少出错的检测系统
D:系统X错误淘汰的3%无瑕疵的产品与系统Y错误淘汰的3%无瑕疵产品不完全相同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的论证主线为:X和Y检测系统能检测所有产品的缺陷,也会错误地淘汰3%无瑕疵产品→通过同时安装两套系统,并且只淘汰两套系统都认为有瑕疵的产品就可以省钱。
A项,指出错误淘汰的损失比接受次品的损失小,与两套系统同时工作是否能减少错误淘汰率无关,不是论证成立的假设,排除。
B项,涉及两次检测,与两套系统同时工作无关,不是论证成立的假设,排除。
C项,指出X和Y检测系统相较于其他同价位产品的优势,与两套系统同时工作的作用无关,不是论证成立的假设,排除。
D项,指出X和Y检测系统错误淘汰的产品不尽相同,如果两套系统错误淘汰的产品是相同的,那么它们同时工作和单独工作时错误淘汰的产品相同,安装两套系统就无法降低错误淘汰率,不能达到省钱的目的,否定D项结论不成立,是论证成立的假设,保留。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9题,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1题
3、【判断推理】汽车:汽油:奔跑
A:电灯:电流:发光
B:飞机:跑道:起飞
C:火车:铁轨:奔驰
D:电视:电线:显示屏
正确答案:A
解析:
汽油为汽车奔跑提供能量。
A项,电流为电灯发光提供能量,与题干关系相同。
B项,飞机在跑道上起飞,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火车在铁轨上奔驰,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电视、电线、显示屏的关系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知觉的整体性是指在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外界刺激不完备的情况下,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刺激进行加工处理,使知觉保持完备的一种性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知觉的整体性”的是:
A:在浓雾中,人们看不清前方的物体,但通过对轮廓的大致观察,知道那是一辆自行车
B:人们在观看有缺口的圆环时,通常会在心里将缺少的部分补足,形成一个整体圆环的形象
C:小王听到了切瓜果的声音,同时又闻到了香瓜的香味,他觉得隔壁的同事正在切香瓜
D:一张红纸一半有阳光照射,一半没有阳光照射,从远处看颜色差异很大,人们仍然可以判断出这是一张红纸
正确答案:D
解析:知觉的整体性定义的关键信息:外界刺激不完备时,根据经验对刺激进行加工处理,使知觉保持完备。
A项,在浓雾中看不清物体,即外界刺激不完备,根据大致轮廓判断是一辆自行车,即根据经验进行加工处理使知觉保持完备,符合定义。
B项,圆环有缺口,即外界刺激不完备,在心里将缺少的部分补足形成整体圆环,即根据经验进行加工处理使知觉保持完备,符合定义。
C项,没有直接看到切香瓜,即外界刺激不完备,根据听到的声音、闻到的香味判断正在切香瓜,即根据经验进行加工处理使知觉保持完备,符合定义。
D项,能看到完整的红纸,只是两半存在颜色差异,但还是能通过视觉判断出来的,未体现知觉的整体性。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围湖造田:饮鸩止渴
A:卧薪尝胆:学以致用
B:忍辱偷生:削足适履
C:兢兢业业:刻苦奋进
D:山穷水尽:柳暗花明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成语都是并列结构的成语,且“围湖”是为了“造田”,“饮鸩”是为了“止渴”。
A项,学以致用并不是并列结构的成语,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忍辱偷生和削足适履都是并列结构的成语,且“忍辱”是为了“偷生”,“削足”是为了“适履”,与题干关系一致,保留。
C项,“兢兢”与“业业”不存在目的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山穷”与“水尽”不存在目的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绘画:壁画:山水画
A:美术:雕塑:彩雕
B:银河系:太阳系:水星
C:游泳:蝶泳:蛙泳
D:税:所得税:地方税
正确答案:D
解析:壁画和山水画均属于绘画,二者以不同的方式划分。
A项,彩雕属于雕塑,两者为种属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水星是太阳系的一部分,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蝶泳和蛙泳都属于游泳,二者都是以游泳姿势来划分的,是相同的划分方式,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所得税和地方税均属于税,二者以不同的方式划分,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9月)第66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4月)第66题
7、【判断推理】真诚:真挚
A:论证:论点
B:顽强:顽劣
C:果断:武断
D:争议:争执
正确答案:D
解析:真诚和真挚是近义词,且均为褒义词。
A项,论点是论证的要素之一,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顽强和顽劣不是近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果断和武断是近义词,但一个是褒义词,一个是贬义词。
D项,争议和争执是近义词,且词性相同,与题干关系相同。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
8、【判断推理】法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美食家有一个有趣的观点:天生的美食家一般都是中等身材、方圆脸、眼睛明亮、额头小、鼻子低,嘴唇丰满、四方下巴;而天生没有口福的人一般是瘦长脸型,眼睛和鼻子都较大,不管他身高如何,他总是给人一种瘦长的感觉。这一关于“美食家面相”的观点也是如今大多数人对“美食家”的直观印象。可是,贪食与肥胖虽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却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懂吃又善吃的瘦子比比皆是。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推出的是:
A:美食家一般都很肥胖
B:肥胖的人一般都很贪食
C:有的瘦子既不懂吃又不善吃
D:有些瘦子既懂吃又善吃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由题干中对天生的美食家的身材和相貌的描述,不能推出美食家一般都很肥胖,排除。
B项,题干中说贪食与肥胖并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该项无法推出,排除。
C项,题干中说懂吃又善吃的瘦子比比皆是,即有些瘦子既懂吃又善吃,但无法推出有些瘦子既不懂吃又不善吃,排除。
D项,可以由题干最后一句话推出,正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52题
9、【判断推理】授权性法律规则是规定主体可为或可不为一定行为以及要求其他主体为一定行为或不得为一定行为的规则。授权性法律规则是主体享有法定权利的依据,而且该类法律规则具有可选择性,主体可以行使授权性法律规则所赋予的权利,也可以放弃行使该权利。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中属于授权性规则的是:
A:我国《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B:我国《宪法》第5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C:我国《刑法》第53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D:我国《刑法》第119条规定:“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燃气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正确答案:A
解析:定义的关键词是“可选择性”。B、C、D三项显然都不具有可选择性,只有A项所规定的权利才可以选择行使或不行使,属于授权性法律规则。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涵化是指不同文化的群体间发生持续的接触,从而导致原有文化发生变迁的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涵化的是:
A:历史上英国曾将其法治文化和政治体系推行到自己的殖民地
B:在20世纪,牛仔裤成了风靡世界的时尚穿着
C: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纷纷来中国学习汉语
D:由于英国曾长期受罗马帝国的统治及罗马天主教的影响,英语词汇中出现大量拉丁语词
正确答案:C
解析:涵化定义的关键信息:导致原有文化发生变迁的现象。
A项,历史上英国在其殖民地推行自己的文化,使殖民地的原有文化发生变迁,符合定义。
B项,牛仔裤风靡世界,即导致原有文化发生变迁,符合定义。
C项,外国人来中国学习汉语,并未体现出外国人的原有文化发生变迁,不符合定义。
D项,英国曾长期受罗马帝国的统治,从而导致英语词汇中出现大量拉丁语词,使原有文化发生变迁,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3题,2014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