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新经济是指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带动下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以信息和新技术为基础的高新科技产业。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新经济的一项是:
A:纺织业
B:太阳能利用产业
C:钢铁制造业
D:汽车制造业
正确答案:B
解析:新经济是“高新科技产业”,只有B项符合。A、C、D三项都是传统行业。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
2、【判断推理】英国一家非常受欢迎的专卖三明治的快餐店,最近把三明治的价格提高了0.2欧元,即从1.8欧元提高到2欧元。可是涨价后仅仅一个月,所有的服务员都不约而同地辞职了。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能最好地解释上述现象?
A:价格上涨后,快餐店就可以继续赠送顾客饮料,而服务员嫌麻烦
B:服务员的小费比以前大大减少了。因为售价是整数,顾客可能没有零钱给小费了
C:尽管三明治价格上涨了,但是并没有相应增加服务员的工资
D:由于价格上涨,除了某些老主顾经常来光顾,店里的生意可是日渐冷清了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的现象为:三明治的价格由1.8欧元提高到2欧元,但是涨价一个月后员工都辞职了。
A项,涨价前后情况一致——服务员觉得送饮料麻烦,不能解释员工在涨价后不约而同辞职的现象,排除。
B项,涨价导致员工收入减少,可以很好地解释员工在涨价后不约而同辞职的现象,保留。
C项,涨价前后情况一致——工资不变,不能解释员工在涨价后不约而同辞职的现象,排除。
D项,店里生意日渐冷清,不能解释员工在涨价后不约而同辞职的现象,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7题
3、【判断推理】今天的美国人比1965年的美国人运动量减少了32%,预计到2030年将减少46%;在中国,与1991年相比,人们运动量减少45%,预计到2030年将减少51%。缺少运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A:其他国家人们的运动量情况和中国、美国大致相同
B:人们保持健康的方式日益多样化,已不仅局限于运动
C:中国和美国都是运动量缺乏这一问题较为严重的国家
D:在运动量方面,中国和美国分别是亚洲和美洲最有代表性的国家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观点:缺少运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论据:今天的美国人比1965年的美国人运动量减少了32%,预计到2030年将减少46%;在中国,与1991年相比,人们运动量减少45%,预计到2030年将减少51%。
A项,说明其他国家人们的运动量也在下降,由此可以得出运动量下降是全球性问题,支持了题干观点。
B项,保持健康的方式与缺少运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无关,属于无关项。
C项,中国和美国是这一问题较为严重的国家,但没有说明其他国家的情况,因此无法证明运动量下降是否是全球性问题,不能支持。
D项,中美两国的情况能代表亚洲和美洲,但没有说明其他大洲的情况,因此无法证明运动量下降是否是全球性问题,不能支持。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6题,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
4、【判断推理】本分:职责
A:羁绊:障碍
B:奇葩:宝库
C:蓝图:想象
D:傲慢:偏见
正确答案:A
解析:本分和职责是近义词,羁绊和障碍是近义词。C项蓝图是一个详细的、各部分完全协调的计划或行动规划,与想象不是近义词。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69题
5、【判断推理】社会方言是由社会群体的不同性质而形成的语言变体,是在某一社会群体、社会阶层或次文化群中被使用的语言,它是由不同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信仰、受教育程度因素或这些因素构成的社区交际习惯所形成的语言差异。主要差别是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以及一些特殊词汇的使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属于社会方言的是:
A:贵族语言
B:学生腔
C:法律术语
D:客家话
正确答案:D
解析:社会方言定义的关键信息:由不同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信仰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构成的社区交际习惯所形成的差异。
A项,贵族语言是受地位影响形成的,属于社会方言。
B项,学生腔是受教育程度影响形成的,属于社会方言。
C项,法律术语是受职业影响形成的,属于社会方言。
D项,客家话是受地域影响形成的,不属于社会方言。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福建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5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2015年青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81题,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82题,2015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2015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5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2015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2015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4题
6、【判断推理】田野:小麦:麦粒
A:水塘:鲤鱼:鱼籽
B:林场:树木:枯枝
C:牧场:牛群:牛尾
D:海洋:鱼鳍:鲨鱼
正确答案:A
解析:小麦生长在田野里,麦粒是小麦的种子,可以发育成小麦。
A项,鲤鱼生活在水塘里,鱼籽是鲤鱼的卵,可以发育成鲤鱼,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树木生长在林场里,但枯枝并不是树木的种子,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牛群生活在牧场里,但牛尾并不能发育成牛,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鲨鱼生活在海洋里,但鱼鳍并不能发育成鲨鱼,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6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6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6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6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6题
7、【判断推理】地质遗迹资源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而形成,发展并保存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并能在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可供人类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遗产。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地质遗迹资源的是:
A:某地建立的地质纪念碑
B:某地风景优美的溶洞群
C:专门收藏地质标本的国土资源博物馆
D:历史悠久且景色宜人的大运河
正确答案:B
解析:地质遗迹资源的定义要点:①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而形成;②自然遗产。
A项,地质纪念碑不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且是人为建造的,不符合要点①②。
B项,溶洞群属于地质遗迹资源,符合定义。
C项,国土资源博物馆是人为建造的,不符合要点①②。
D项,大运河是人工开凿的,不符合要点①②。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判断推理】历史的进程是后浪推前浪,没有人永远站在风口浪尖上,所以会有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和许多著名的改革人物从历史的舞台上渐渐沉寂。
从上文内容不能推出的结论是:
A:没有人能够永远站在风口浪尖上是很正常的
B:许多著名改革人物渐渐沉寂也是正常的
C:历史的进程会淘汰像拿破仑一样的人物
D:许多著名人物在改革的舞台上消失属于极不正常的情况
正确答案:D
解析:结论型题目。题干由“没有人永远站在风口浪尖上”说明历史人物沉寂是合理的,D项说法明显与题干矛盾。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勘探:矿石:工厂
A:运输:货物:火车
B:养殖:鲤鱼:餐厅
C:训练:士兵:战场
D:驯服:海豚:大海
正确答案:B
解析:勘探后的矿石被送入工厂加工。
A项,用火车运输货物,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养殖后的鲤鱼被送入餐厅加工,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训练后的士兵被派往战场,但并非加工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驯服后的海豚并不会被送回大海,且并非加工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6题
10、【判断推理】有红、蓝、黄、白、紫五种颜色的皮球,分别装在五个盒子里。甲、乙、丙、丁、戊五人猜测盒子里皮球的颜色。甲:第二盒是紫的,第三盒是黄的。乙:第二盒是蓝的,第四盒是红的。丙:第一盒是红的,第五盒是白的。丁:第三盒是蓝的,第四盒是白的。戊:第二盒是黄的,第五盒是紫的。猜完之后打开盒子发现,每人都只猜对了一种,并且每盒都有一个人猜对。
由此可以推断:
A:第一个盒子内的皮球是蓝色的
B:第三个盒子内的皮球不是黄色的
C:第四个盒子内的皮球是白色的
D:第五个盒子内的皮球是红色的
正确答案:C
解析:由题干可知:每个人都只猜对了一半,并且每盒都有一个人猜对。观察每个人的话可知,第一个盒子只有丙进行了猜测,肯定正确,因此第一个盒子是红色的,A项错误;丙的前半句为真,后半句为假,第五盒不是白的。只有丙和戊对第五盒进行猜测,所以戊的后半句为真,第五盒是紫的,D项错误。进而可知第二盒不是紫的,甲的前半句为假,后半句为真,第三盒是黄的,B项错误。进而可知第三盒不是蓝的,丁的前半句为假,后半句为真,第四盒是白的,C项正确。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