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信息传递是指信息从信息源出发,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信道,最终为信息接受者获取的整个过程。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信息传递的是:
A:作家将梦里出现的美好场景通过语言记录下来
B:三十年代周璇美妙的歌声通过唱片流传至今
C:在古代战事紧急的时候,人们通过烽火台传递重要军情
D:聋哑人通过手势与他人交流
正确答案:A
解析:信息传递的定义要点有:①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信道,②最终为信息接受者获取。A项作家只是用语言记录下了梦里出现的美好场景,没有借助物质载体,也没有被读者(信息接受者)获取,不符合定义要点;B、C、D三项均符合定义。故本题答案选A。
考题出处: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4题
2、【判断推理】为了粮食安全,某国家近一年来连续四次下调粮食出口退税率,以抑制粮食出口。但是,该国粮食出口仍然在不断增加,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
以上所述如果为真,最能支持这一情况的是:
A:国际市场上粮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B:该国粮食的质量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C:该国粮食的价格在下调退税率后仍然比其他国家低
D:该国粮食的产量仍然在不断增加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论证为某国下调粮食出口退税率以抑制粮食出口,但该国粮食出口仍在不断增加。
A项,指出国际市场上粮食供不应求,没有提及下调出口退税率对该国粮食出口的影响,不能说明该国粮食出口不断增加的原因,无法支持题干情况。
B项,指出该国粮食的质量在国际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没有提及下调出口退税率对该国粮食出口的影响,不能说明该国粮食出口不断增加的原因,无法支持题干情况。
C项,指出该国粮食价格在下调退税率后仍比其他国家低,则即使下调了出口退税率,该国粮食在国际市场上仍具有价格优势,因此该国的粮食出口仍在不断增加,说明了题干情况的原因,支持了题干情况。
D项,指出该国粮食产量仍不断增加,没有提及下调出口退税率对该国粮食出口的影响,不能说明该国粮食出口不断增加的原因,无法支持题干情况。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判断推理】声母:韵母:声调
A:本体:喻体:喻词
B:车轮:车胎:车门
C:满族:汉族:白族
D:比拟:拟人:拟物
正确答案:A
解析:声母和韵母为并列关系,二者和声调共同构成音节。
A项,本体和喻体为并列关系,二者和喻词共同构成比喻句。和题干关系一致。
B项,车轮包含车胎,二者合车门构不成车,和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满族、汉族和白族为并列关系,和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比拟包含拟人和拟物,和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78题
4、【判断推理】行政越权:是指实施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超越法定的权限而作出了不属于自己职权范围的行政许可行为。行政越权具体包括:(1)无权限;(2)层级越权;(3)事物越权;(4)地域越权。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构成行政越权的行为是:
A:某省省长办公室批准在某区征地建设省级重点中学小区
B:公安机关对涉嫌经济犯罪的线索进行立案审查并开展相应的调查
C:为保证新年物品供应,某县价格主管部门审批并制定了新的猪肉市场价格
D:为挽回自然灾害损失,某地政府办公室要求辖区各单位干部职工每人购买50斤蔬菜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属于(2)层级越权,某区的征地建设不应该由省长办公室来批准;C项价格主管部门不能制定猪肉市场价格,只能对价格进行监管,属于(1)无权限;D项明显属于(1)无权限。只有B项公安机关有刑事侦查权,因此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碳纳米管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自行车和球拍等产品生产中。但是近日研究发现,长期从事生产碳纳米管工作或利用该材料制造其他产品的工人,有可能因吸入碳纳米管而致癌。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研究发现?
A:研究表明,容易引发癌症的是一些较长的碳纳米管,这可能是因为它们更容易卡在肺部或腹部细胞间的空腔中
B:在使用体外培养的人体皮肤细胞进行实验时显示,碳纳米管可以进入细胞内部,降低细胞自身的免疫能力
C:动物实验显示,如果碳纳米管大量进入实验鼠的腹部,约有10%的实验鼠会在一年内出现腹腔炎症
D:石棉是国际癌症组织确认的致癌物质,而碳纳米管在化学分子结构上和石棉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论点:长期从事生产碳纳米管工作或利用该材料制造其他产品的工人,有可能因吸入碳纳米管而致癌。
A项,指出较长的碳纳米管材料容易引发癌症,所以长期从事碳纳米管工作的工人就有可能吸入这种材料致癌,可以支持。
B项,降低细胞免疫力是否会引发癌症无法得知,属于不明确项。
C项,实验鼠出现腹腔炎症和致癌无关,属于无关项。
D项,无法得知石棉的致癌依据是否是其化学分子结构,因此尽管碳纳米管和石棉的化学分子结构有相似性,但是否会致癌不可得知,属于不明确项。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5题
6、【判断推理】近日,某研究小组利用蓝色发光二极管(LED)成功研发出节能效果出众的半导体材料,制造出了约1毫米见方的一小块半导体,它能够稳定传输家电使用过程中所需的10安培电流。如果用在空调等电器上的话,可以节省近10%的耗电量。研究小组认为,利用这种新型半导体材料生产的家用电器,将比传统家用电器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这种新型半导体材料在未来也可应用于生产电动汽车
B: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声称节能型的家用电器质量参差不齐
C:全球著名的几大家电企业已与该研究小组展开该研究成果的商业转化合作
D:利用这种新材料生产的家用电器的成本有望在未来达到与传统家用电器相近的程度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结论:利用这种新型半导体材料生产的家用电器,将比传统家用电器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A项,这种新型半导体材料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应用前景,跟传统电器的竞争无关,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B项,目前市场上节能型家用电器质量参差不齐,不能说明新型半导体材料生产的家用电器更具备竞争力,因为无法证明新材料生产的质量更好,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C项,展开商业转化合作,但并未与传统家用电器做对比,无法说明利用这种新型半导体材料生产的家用电器是否会比传统家用电器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D项,指出利用这种新材料生产的家用电器的成本有望与传统家用电器相近,结合题干中说的利用这种新材料生产的家用电器可以节省耗电量,可知利用这种新材料生产的家用电器确实比传统家用电器更有优势,更具有市场竞争力,支持了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9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96题
7、【判断推理】灯塔效应是指私有商品可以在市场交换,并具有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但公共商品没有市场交换,也没有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因此消费者几乎都不愿意个人支付公共商品的费用,从而让别人来消费。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符合灯塔效应的是:
A:某沿海地区要治理水质污染,由于资金不足,有关部门向当地一些大型企业借款,但企业大都不愿意借款
B:某新开盘的高层塔楼设立了多部电梯,公摊面积较大,住在低层的居民认为自己不需要使用电梯,因此不愿意交纳电梯维护费用
C:某村庄为解决水源不足的问题,号召村民集资建水渠从邻村河流引水过来,响应这一号召的村民很多
D:某小区举办图书展销会,购买图书的居民享受五折优惠,小区居民中虽然光顾展会的人较多,但大多数人并没有购买图书
正确答案:B
解析:灯塔效应定义的关键信息:消费者都不愿意个人支付公共商品的费用。
A项,有关部门向企业借款,并非要求支付,不符合定义。
B项,低层居民不愿支付电梯维护费用,符合灯塔效应的定义。
C项,很多村民响应号召,并非不愿意,不符合定义。
D项,图书并不是公共商品,也不属于灯塔效应。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判断推理】内隐社会认知是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虽然个体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但这一经验对个体的行为和判断依然具有潜在影响的认知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符合内隐社会认知的是:
A:某一品牌幼儿园出现了虐童事件,家长都无法相信这种事件会出现
B:二十岁的佳佳很怕狗,这是因为她一岁半时被邻居家的狗吓过
C:小辉学了六年钢琴,后因学习不得不放弃,一次宴会上,他看到钢琴随即演奏一曲
D:小魏看到某商场在做微波炉的广告,她想到自己家正好缺少微波炉,不如趁便宜买台微波炉
正确答案:B
解析:内隐社会认知的定义要点:①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②潜在的影响。
A项,家长无法相信会出现虐童事件,并未体现不能回忆的某一过去经验产生潜在影响,不符合要点①②。
B项,佳佳一岁半时被邻居家的狗吓过,体现了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这一经验使她现在还很怕狗,体现了潜在的影响,符合要点①②。
C项,学了六年钢琴并非不能回忆过去经验,不符合要点①。
D项,看到商场的广告想到要买微波炉,并未体现不能回忆的某一过去经验产生潜在影响,不符合要点①②。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61题
9、【判断推理】云梯:攻城
A:水稻:栽培
B:商品:生产
C:油灯:照明
D:驿站:传信
正确答案:C
解析:古代云梯的功能是攻城。
A项,栽培水稻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两者不是功能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生产商品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两者不是功能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古代油灯的功能是照明,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古代驿站的功能是为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提供食宿和换马,而非传信,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1题
10、【判断推理】变化视盲:指在短时间内物体表面特征明显改变但人类却无法察觉的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变化视盲的是:
A:电视剧中出现穿帮镜头,同一场戏由于不同时间拍了两次,结果主要演员穿了不同的衣服,但是大部分观众都没有发现
B:一个学生在向小李问路,恰巧有人抬黑板从两人之间经过,之后小李告诉对方如何走,但是他没有发现那个人已经不是刚刚问路的那个学生了
C:小王听了朋友在南非的一次冒险经历,极有感触,经常回想这件事,后来他竟然认为这件事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D:小张看见一个男人走进对面的房子,紧接着又走出来,但是他没有发现其实走出来的是一个女人
正确答案:C
解析:变化视盲的定义要点:①短时间内;②物体表面特征明显改变;③无法发现。
A项,电视剧的同一场戏里演员的衣服不同,但是大部分观众没有发现,符合定义。
B项,短时间内换了一个人,但是小李没有发现,符合定义。
C项,小王并没有亲眼见过,只是经常想象,不符合要点①②。
D项,走进去的人和走出来的人不同,但是小张没有发现,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