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识判断】下列关于债券与股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股票和债券都属于有价证券
B:股票和债券都是筹资手段,因而都属于负债
C:普通股的股票所有者可以参与公司决策,债券持有者通常没有这个权利
D:股票不具有偿还性,而债券到期时发行人必须偿还债券的本金和利息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说法正确。股票和债券都是有价证券,都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
B项说法错误。债券是债权凭证。股票则不同,股票是所有权凭证。因此,债券属于负债,而股票则属于所有者权益。
C项说法正确。普通股是指在公司的经营管理和盈利及财产的分配上享有普通权利的股份。普通股的股票所有者可以参与公司决策,债券持有者通常没有这个权利。
D项说法正确。因为股票的资金不能退,因此不具有偿还性。债券到期时发行人必须偿还债券的本金和利息。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8题
2、【常识判断】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欧洲联盟成立
B:“珍妮纺纱机”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内燃机得到广泛应用──“阿波罗”号飞船进入太空
C:哥白尼“日心说” ──舍勒“燃素说” ──爱因斯坦“相对论” ──达尔文“进化论”
D:巴黎圣母院建成──罗马大角斗场建成──白金汉宫建成──印度泰姬陵建成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89年。欧洲联盟,1993年。
B项正确。珍妮纺纱机,18世纪60年代。瓦特改良蒸汽机,1781年。内燃机广泛应用,20世纪初。“阿波罗”号进入太空,1969年。
C项错误。哥白尼提出日心说,1513年左右。舍勒提出“燃素说”,1774年左右。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1905年;提出广义相对论,1915年。达尔文“进化论”,19世纪中叶。
D项错误。巴黎圣母院建成,1345年。罗马大角斗场建成,公元82年。白金汉宫建成,1703年。印度泰姬陵建成,1654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4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14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14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4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4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4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14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14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14题
3、【常识判断】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并呈阶梯状分布,这对河流、气候、交通和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下列说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A: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挤压,造成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势
B:冬季南北温差大,超过50摄氏度
C:横亘于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D:长江、黄河等大河自西向东沟通了我国东西方向交通,方便了沿海内陆的经济联系
正确答案:A
解析:我国陆地主要是由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而形成的,A项说法错误;由于我国南北纬相差较大,导致我国南北温差大,尤其是冬季,温差最大可达50℃以上,B项说法正确;我国总体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以我国各大重要山脉作为分界线,山脉横贯南北,严重阻碍了东西交通,C项说法正确;我国西高东低的总体地势,使得我国河流呈现自西向东的流向,在东部入海,方便了沿海内陆的经济联系,D项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为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常识判断】有清代学者在讨论唐诗时写道:“唐人作诗,惟适己意,不索人知其意。”在讨论宋诗时写道:“宋人作诗,欲人人知其意,故多直达。”下列诗句为唐朝人所作的是:
A: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C: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正确。A项诗句为唐代诗人韦应物所作《滁州西涧》。《滁州西涧》是一首写景七绝。此诗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B项错误。B项诗句为宋朝诗人杨万里所作《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C项错误。C项诗句为南宋朱熹所作《观书有感》。这首诗借景喻理,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
D项错误。D项诗句为北宋王安石所作《登飞来峰》。用诗歌阐述政治、学术见解,议论时事,评说历史,这是宋诗中较为普遍的现象。该诗在描写景物中,含有深刻的理趣。诗人没有记叙登山的过程,也没有细写山中之景,而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山上“千寻塔”的最高层,抒写心中的感受。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
5、【常识判断】适当食用粗粮,增加纤维素的摄入有益人体健康。下列有关纤维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纤维素在胃肠中可被分解为葡萄糖,并被人体有效吸收
B:食物中的纤维素能够使人产生饱腹感,有利于减肥
C:纤维素能够吸附一些有害物质,有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
D:纤维素是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能够吸附大量水分
正确答案:A
解析: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并且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一种多糖。选项A说法错误;纤维素是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它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协助人体清除肠道内的有毒物质,起到润便、治便秘和痔疮及时排除体内有害毒素。选项C、D说法正确;同时食物中的纤维素,可以减缓食物由胃进入肠道的速度并具有吸水作用,吸水后体积增大,从而产生饱腹感,减少能量摄入,达到控制体重和减肥的作用。选项B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为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常识判断】明代名臣于谦曾写下《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烈火焚烧若等闲”描写的是:
A: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过程
B:利用石灰石生产生石灰的过程
C:石灰浆固化的过程
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的过程
正确答案:B
解析:“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从化学角度看,诗句描述了石灰石开采、加工,最后成为墙上的石灰的过程。
A项不选。生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生石灰与水反应变成熟石灰。该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不需要进行烈火焚烧。
B项当选。“烈火焚烧若等闲”描写的是石灰石经过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过程,即利用石灰石生产生石灰的过程。
C项不选。石灰浆的固化是以石灰为主要固化基材的一种固化处理方法,把石灰、添加剂、废物与水混合,由于石灰和活性硅酸盐料与水反应可生成坚硬的物质,从而达到包容废物的目的。此过程不需要进行烈火焚烧。
D项不选。熟石灰具有碱性,对于一些酸性土壤的改良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此过程不需要进行烈火焚烧。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区级及以上)-考友回忆版第15题,2020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7题
7、【常识判断】下列说法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是:
A:甲带侄子外出游玩,遇地震,甲无需为侄子在地震中所受损害承担责任
B:甲用拳头殴打乙,乙将甲推倒后持刀将其扎死,乙无需为甲的死亡承担责任
C:甲、乙发生口角,对骂过程中甲欲讹诈乙而故意倒地,乙无需为甲因倒地所受损害承担责任
D:甲、乙因言语不和而厮打在一起,丙撞见后趁机殴打与其素来不和的甲,乙无需为丙殴打甲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
正确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甲用拳头殴打乙,乙将甲推倒属于正当防卫,推倒后持刀将其扎死不再属于正当防卫,应为甲的死亡承担责任,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常识判断】关于我国农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农民直接从棉株上采下来的棉花称作皮棉
B:花生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
C:“三大谷物”指的是稻谷、小麦和高粱
D:甘蔗是我国最主要的糖料作物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错误。由农民直接从棉株上采摘,棉纤维还没有与棉籽分离,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是“籽棉”。把籽棉进行轧花,脱离了棉籽的棉纤维叫作“皮棉”。而一般意义上说的棉花就是指皮棉。
B项错误。油料作物是种子中含有大量脂肪,是用来提取油脂供食用或作工业、医药原料等的一类作物。主要有大豆、花生、油菜、芝麻、蓖麻、向日葵、苏子、油莎豆等。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C项错误。三大谷物构成了各自饮食世界,这三大谷物分别是:稻米、小麦和玉米。
D项正确。糖料作物是为制糖工业提供原料的作物。主要有甘蔗、甜菜以及糖用高粱等。其中甘蔗是我国最主要的糖料作物。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及公检法)第9题,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8题
9、【常识判断】我国教育近代化之先河开启于哪一时期?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正确答案:A
解析:洋务运动是指1861—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是中国近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第一次交锋,它的产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当今教育改革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开启了我国教育近代化之先河。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8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08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08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8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8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8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08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08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08题
10、【常识判断】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各项是影响食品腐败变质速度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A:食品自身的成分
B:食品所含的水分
C:储存食品的环境温度
D:储存食品的环境湿度
正确答案:C
解析: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动植物食品本身含有各种酶,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类活性增强,使食品发生各种改变。
(2)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水分、紫外线和氧等。温度不仅可以加速食品内的化学反应过程,而且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水分含量高的食品易于腐败变质。紫外线和氧均有加速食品组成物质氧化分解作用,特别是对油脂作用尤为明显。
(3)微生物的作用。微生物本身具有能分解食品特定成分的酶,一种是细胞外酶,可将食物中的多糖、蛋白质水解为简单的物质;另一种是细胞内酶,能将已经吸收到细胞内的简单物质进行分解,产生的代谢产物使食品具有不良气味和味道。
题干问的是影响食物腐败变质速度的最主要的因素,与其他选项相比,温度能显著加速食品的腐败变质,使事物中的化学反应及微生物生长发育速度加快。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9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2019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9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