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105

发布时间:2023-02-06 16:29     浏览量:27

1、【言语理解】信息时代里的企业就像一个完整的人,组织如骨骼,资金如血液,信息如神经。信息流是生命线,信息系统是神经系统,顾客需求是刺激源。在统一的数字神经系统下,从决策者到管理者再到执行者,从人到机器,如果信息可以一路顺畅,整个企业就能用一个大脑思考。这颗数字大脑不仅要对多样化、个性化的顾客需求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还要在对这类信息资源的筛选和分析中不断寻找新的机遇,拓展进步的空间,打造时刻贴近顾客需求的无缝隙的服务品牌。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打造知名品牌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B:应高度重视企业各个环节的有效整合

C:如何对顾客需求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

D:信息系统对企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把信息时代的企业比作一个完整的人,由“信息如神经。信息流是生命线,信息系统是神经系统”“如果信息可以一路顺畅,整个企业就能……”可知,文段是在强调信息对企业意义重大。选项中体现“信息”这一关键信息的只有D。其他选项均未体现主题词。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

2、【言语理解】人类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但是人类所观察到的癌症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在分析这种趋势的时候,很多人会把它归结为现代食物的品质越来越差。于是时不时有人发出“某某食物致癌”的言论,总能吸引一堆眼球;如果指出这种“致癌的食物”跟现代技术有关,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那就更容易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同

B:

那就应该分析其关联性到底有多大

C:

那也不能作为反对现代技术的理由

D:

那么据此得出的结论就往往只是初步的

正确答案:A

解析:

由句中的分号可知,前后分句间为并列关系。前句的“总能吸引一堆眼球”说的是人们对“某某食物致癌”言论的反应,因此空缺处的句子所表示的含义也应是人们对前文“致癌的食物”跟现代技术有关这一论述的反应。选项中只有A项的“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同”与“吸引一堆眼球”同为动宾结构,句式及思路均一致,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

3、【言语理解】古阳关位于敦煌城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
下列不属于古阳关闻名遐迩原因的一项是:

A:古阳关是通往西域边防的重要关隘

B:王维《渭城曲》诗中对古阳关的咏叹

C:古阳关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

D:

古阳关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

正确答案:C

解析:古阳关闻名遐迩的原因,在文段的最后一句话有体现。选项C是对阳关这一名称由来的解释,并不是其闻名遐迩的原因。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公共监督如果总是折戟在烂尾新闻的诡异之中,光靠热情与理性又有何用?一些影响恶劣的公共事件,不仅事关民主,更关系到公共利益与权力公信,烂尾的结果,令制度与法律情何以堪?看来公共事件后,当与应急机制同时启动的,还应有公开透明的问责机制——任何时候,都不能因“救火”的真诚而掩饰了“纵火”的责任。烂尾新闻背后,不仅要关注主角的命运,更要追究“被烂尾”的责任。
这段文字批评的是:

A:烂尾新闻

B:公共事件责任追究不力

C:公共事件发生地政府

D:公共事件责任人

正确答案:B

解析:由“还应有公开透明的问责机制”“看来公共事件后……不仅要关注主角的命运,更要追究‘被烂尾’的责任”可知,作者意在批评公共事件的责任追究不到位。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20题,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35题

5、【言语理解】虽然没有法律强制力做支撑的道德是虚妄的,但是法律在面对道德问题时,也总是会显得________,这种力不从心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法律的外在属性与道德的内在属性之间的矛盾。社会秩序的大厦是法律与道德共同支撑的,如果道德不立,人心善变,那法律终会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相形见绌 回天乏术

B:爱莫能助 孤立无援

C:左支右绌 独木难支

D:捉襟见肘 力所不逮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力不从心”可知,文段强调的是法律在面对道德问题时的无力感。四个词语填入均无不妥,可转换思路看第二空。
第二空,由“社会秩序的大厦是法律与道德共同支撑的”可知,如缺少道德的支撑,仅剩下法律一种力量,必然陷入孤立、独力难支的境地,“独木难支”填入最恰当。“回天乏术”强调病入膏肓,难以挽回;“孤立无援”强调不能得到同情和援助的无助状况;“力所不逮”强调力量小,做不到。A、B、D三项均不能与前句的“共同支撑”“道德不立”构成呼应,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7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7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7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7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7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4题,2017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6、【言语理解】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根据语境,以“春水船如天上坐”为上联,最贴切的下联是:

A:秋色人如画中行

B:秋山人似画中游

C:秋日人行景中画

D:秋景人若行画中

正确答案:B

解析:对联讲究对偶,由“春水船如天上坐”中后三个字“天上坐”可直接排除C、D。比较A、B,“秋山”对“春水”更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从宏观调控看,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是精准把握稳增长与调结构平衡的最优选择,这有助于我们在保持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前提下,既能实现稳就业的目标,又能促进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当务之急是做好处置预案和政策储备,加强相关的舆论引导、风险隔离和社会保障等配套工作,同时运用必要的金融工具,调整负债的期限结构,缓解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短期债务压力。只要处置得当,就不会演变为系统性风险。
与这段文字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促进结构调整取得进展的因素之一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B:运用必要的金融工具,调整负债的期限结构,有助于实现稳就业的目标

C:处置预案和政策储备可以缓解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短期债务压力

D:阻止系统性风险发生主要在于缓解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短期债务压力

正确答案:A

解析:由“运用必要的金融工具,调整负债的期限结构,缓解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短期债务压力”可知,B、C两项强加因果,与文意不符。D项的“主要在于”从文中无法得出。A项可由文段首句推出。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14题

8、【言语理解】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正是在与各种疫病、自然灾害、侵略等艰难困苦的斗争中,练就了________、众志成城的精神禀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可歌可泣

B:百折不挠

C:坚定不移

D:不卑不亢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与“众志成城”构成并举关系,体现中华民族在与疫病、自然灾害等的艰苦斗争中练就的坚韧刚毅的意志品质。
“可歌可泣”指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形容事迹悲壮,感人至深。“坚定不移”指立场、观点、主张等固定专一。二者均不能直接搭配“精神”,排除A、C。
“百折不挠”指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填入符合文意。
“不卑不亢”指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待人态度得体,分寸恰当,与文段语境不符,排除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县级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题

9、【言语理解】对于中国人来说,院落不仅是一个物理的空间,而且是家的核心。有院落的地方,就有我们最真实纯朴的情感与记忆。巷、道、瓦、檐、廊等这些________,形成了传统院落独具特色的形式美感和空间氛围。中国人几千年来形成的特有的生活方式、人文情怀,决定了我们对自己栖身的建筑有着自己独特的文明特征识别,而院落就可以将这一特征表达得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设计 一览无余

B:结构 尽善尽美

C:元素 淋漓尽致

D:标志 出神入化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二空,句中说的是院落把这一特征表达得很清晰透彻。“一览无余”侧重于视野开阔;“尽善尽美”侧重于完美;“淋漓尽致”侧重于尽情、酣畅;“出神入化”侧重于技艺高超。“淋漓尽致”最符合句意。
第一空,巷、道、瓦、檐、廊作为中国建筑的设计“元素”也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

10、【言语理解】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报告,发达国家的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80%左右,发展中国家一般在70%以上。近30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增长较快,投资率较高,消费率呈现出稳步下降的趋势,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在55%~65%波动。2001年至今,消费率则一直保持在60%以下。国民消费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从这段话中可以推断出,我国的消费政策应调整为:

A:维持现有的国民消费水平,使国民经济发展保持一定的后劲

B:进一步提高国民消费水平,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C: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努力促使消费水平稳步下降

D:积极提倡超前消费,力争超越发达国家80%的消费指标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先列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最终消费支出在GDP的所占比重,接着列出我国的比重,通过对比,得出我国“国民消费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故由此可推知,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消费水平。A、C两项与文意相反,排除。D项“积极提倡超前消费”无法从文中得出,且“力争超越发达国家80%的消费指标”比较夸张,有好高骛远之嫌。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