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行为经济学认为,互惠行为是一种条件合作行为,是对善意和助人的行为进行回报。互惠行为通过实施报答的形式而使对方获得利益,这种报答往往通过降低或损害自我利益而实现。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互惠行为的是:
A:企业家刘志刚每年捐款资助癌症患者,获得社会各界的赞誉
B:为了感谢同事救了自己落水的孩子,李玲让出了自己升职加薪的机会
C:小王利用空余时间帮助新来的大学生熟悉业务,自己也因此得到锻炼
D:为了长期的共同合作,总经理给供货商提供了很多优厚条件
正确答案:B
解析:互惠行为的定义要点:①通过实施报答的形式;②使对方获得利益。
A项,企业家捐款资助癌症患者,是慈善行为,并非实施报答的形式,不符合要点①。
B项,为感谢同事而让出自己升职加薪的机会,是通过实施报答的形式使对方获得利益,符合定义。
C项,小王帮助新来的大学生熟悉业务,并非实施报答的形式,不符合要点①。
D项,总经理给供货商提供优厚条件以寻求长期合作,并非实施报答的形式,不符合要点①。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
2、【判断推理】某研究小组汇集了140多种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脑量数据,以研究灵长类动物大脑体积比其他脊椎动物大得多的原因。在研究中,研究人员不仅考虑了灵长类动物的社会化因素,如种群规模、社会体系、交配系统等,还研究了它们的饮食习性,即它们是食叶、食果,抑或属于杂食动物。研究人员据此认为,饮食习性是灵长类动物大脑体积大的主要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灵长类动物的饮食习性对其体型发育有重要影响
B:以往人们普遍接受的社会化因素决定灵长类动物大脑体积的观点只是一种假说
C:研究结果并没有显示出在同种灵长类动物中,水果或树叶摄入量与大脑体积之间存在联系
D:在这140多种灵长类动物中,食果动物的大脑体积,要明显大于食叶动物;杂食动物的大脑体积,也要大于食叶动物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结论:饮食习性是灵长类动物大脑体积大的主要原因。
A项,说的是“饮食习性对其体型发育有重要影响”,而题干要论述的是饮食习性和大脑体积的关系,该项与题干结论无关,排除。
B项,指出“社会化因素决定灵长类动物大脑体积的观点只是一种假说”,但不能说明饮食习性决定灵长类动物的大脑体积,无法支持题干结论,排除。
C项,题干论述的是饮食习性与大脑体积的关系,在题干中已说明饮食习性指的是“食叶、食果,抑或属于杂食动物”,与该项中的“水果或树叶摄入量”无关,因此该项无法支持题干结论,排除。
D项,指出食果、食叶、杂食动物的大脑体积不同,说明了饮食习性确实会影响大脑体积,支持了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81题
3、【判断推理】偶数:奇数:数
A:植物:动物:生物
B:助理:讲师:教授
C:排长:连长:营长
D:有理:无理:公理
正确答案:A
解析:种属关系。奇数和偶数属于数,植物和动物都属于生物。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组织学习,是指组织为了实现发展目标、提高核心竞争力而围绕信息或知识技能所采取的各种行动,是组织不断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以适应持续变化的环境的过程。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属于组织学习的是:
A:我国某大型国企派人学习科技课程
B:李明为了晋升去参加周末管理课程
C:某外企工作团队节假日去三亚度假
D:某集团组织新进员工开展户外拓展
正确答案:A
解析:组织学习的定义要点:①由组织发起的;②为了实现发展目标、提高核心竞争力;③围绕信息或知识技能所采取的各种行动。
A项,国企属于“组织”,派人学习科技课程属于“围绕信息或知识技能所采取的行动”,符合定义。
B项,李明是自己参加的课程,而非组织发起的,不符合要点①。
C项,企业组织团队度假,不符合要点②③。
D项,集团组织新员工开展户外拓展,不符合要点②③。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7题
5、【判断推理】北大山鹰社的周、吴、郑、王四人中,有且只有一人登上过卓奥友峰。记者采访他们时:
周说:“登上卓奥友峰的是队员郑。”
郑说:“我还没有参加过任何登山活动。”
吴说:“我虽然也参加了那次登山活动,但没有登顶。”
王说:“我是队员吴的候补,如果他没登顶就是我登顶了。”
如果他们中只有一人说了假话,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北大山鹰社的其他队员也登上过卓奥友峰
B:吴或者周登上过卓奥友峰
C:郑登上过卓奥友峰
D:王登上过卓奥友峰
正确答案:D
解析:周和郑的话不可能都真,必有一假,又“只有一人说假话”,则吴和王的话都为真,可推出吴没登顶而王登顶,因“有且只有一人登上过卓奥友峰”,则周的话为假,郑的话为真。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1题
6、【判断推理】最新研究发现,脑内一种名为SIRT1的基因,会在人的丘脑部位指导合成相应的蛋白质。SIRT1基因会随年龄增长而弱化,它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也逐渐减少。因此研究人员推测该基因会导致中年发福。
上述论述的成立,必须基于以下哪项前提?
A:丘脑与控制体重有关,丘脑中相应的蛋白质合成得越多,越能有效遏制体重的上升
B:年龄越大的人,SIRT1基因突变的概率越高,突变会使该基因逐渐失去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功能
C:已有动物实验显示,人为增加SIRT1基因的功能可以减少实验对象的食欲,同时增加热量消耗
D:SIRT1基因存在于许多组织器官中,只有存在于丘脑中的基因才能影响机体蛋白质的合成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论据:SIRT1基因会随年龄增长而弱化,它在人的丘脑部位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也逐渐减少。题干结论:SIRT1基因会导致中年发福。题干存在的跳跃概念为:“丘脑部位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和“发福”,需首先考虑建立跳跃概念的联系。
A项,建立了跳跃概念的联系,是题干论证成立必须的前提,保留。
B项,指出年龄越大SIRT1基因突变概率越高,突变会导致该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功能丧失,补充论据,但蛋白质合成功能丧失与发福之间关系未知,不是题干论证成立必须的前提,排除。
C项,用动物实验说明SIRT1基因能控制食欲、增加热量消耗,从其他角度支持结论,不是题干论证成立必须的前提,排除。
D项,指出发挥影响机体合成蛋白质功能的SIRT1基因只处于丘脑处,与合成的蛋白质能否影响体重无关,不是题干论证成立必须的前提,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
7、【判断推理】多年以来,教育界所流行的理论是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能给人带来成功。这个理论使老师们倾向于在学生所取得的任何成功上都给予表扬和肯定,以此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一些过多的、含糊的“空表扬”并不能给学生带来长远的好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调查发现,类似“你真聪明”的表扬具有负面影响,那些经常因聪明而被称赞的学生更容易逃避复杂而困难的任务
B:研究发现,对于教师们模糊的表扬,许多孩子们并不真正在意,他们更愿意获得同伴的肯定
C:相比含糊的“空表扬”,真实的赞扬更能激发孩子们的进取心,让他们感到自己的聪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D:研究表明,相比外向的学生,内向的学生更容易从教师真实的表扬中获得动力,从而建立自信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论点:一些过多的、含糊的“空表扬”并不能给学生带来长远的好处。
A项,经常因聪明而被称赞的学生更容易逃避复杂而困难的任务,说明“空表扬”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通过补充论据的方式加强了题干,可以支持。
B项,同伴的肯定与题干结论无关,属于无关项。
C项,题干未涉及真实赞扬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属于无关项。
D项,题干未涉及真实赞扬给外向和内向学生带来的影响,属于无关项。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5题
8、【判断推理】谦虚:品德
A:绑架:犯罪
B:足球:比赛
C:火车:交通
D:书信:沟通
正确答案:A
解析:谦虚是一种品德;绑架是一种犯罪。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聪明:耳聪目明
A:长安:长治久安
B:卑鄙:卑微鄙陋
C:悲愤:悲痛愤怒
D:辨症:辨别症候
正确答案:B
解析:聪明古今含义不同,在古代是耳聪目明的意思。
A项,长安在古代指的是西安,并非长治久安,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卑鄙古今含义不同,在古代是卑微鄙陋的意思,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悲愤古今含义相同,都是悲痛愤怒的意思,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辨症古今含义相同,都是辨别症候的意思,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74题
10、【判断推理】高中毕业以后,人们很少再做数学题或谈论历史,但人们每天都要面临与家庭经济有关的决策。然而,当数学和历史是高中课程中的必修课时,家庭经济学仅仅是一门选修课,并且很少有学生选这门课。
下列哪项观点能最好地被以上的论述所支持?
A:除非高中把更多的重心放在像家庭经济学这样的非专业学科上,从高中毕业的人们永远不会轻松地做出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决策
B:虽然家庭经济学对于面临日常生活中必须做出决策的人们是最有用的学科,但通常数学和历史也能帮助人们做出这些决策
C:数学、历史和其他不是直接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有关的学科不应该成为高中课程表中的必修部分
D:如果向高中学生传授与他们以后在日常生活中会面临的决策相关的学科是重要的,那么家庭经济学就应该成为高中课程表中重要的一部分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阐述了一个现象:高中毕业以后人们很少再接触数学和历史,但数学和历史却是高中课程中的必修课;反过来人们每天都要接触与家庭经济学相关的内容,但家庭经济学却只是一门选修课,且很少有学生选。
A项,题干并未涉及“轻松地做出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决策”,该项无法推出,排除。
B项,题干并未说明“数学和历史也能帮助人们做出这些决策”,该项无法推出,排除。
C项,题干并未完全否定数学、历史作为高中必修课的存在意义,该项过于绝对,排除。
D项,由题干可知,家庭经济学是与毕业以后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面临的决策相关的学科,该项可与题干构成一个正确的三段论推理,能由题干论述推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