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形成有文化特色、有地域特色、可识别的小城镇发展模式,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我们应尊重当地实际,________、远近结合、量力而行,不能盲目________。在模式选择上,可以借鉴国内外小城镇建设的经验,但更重要的是结合自身实际、体现自身特色。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循规蹈矩 分庭抗礼
B:按部就班 投闲置散
C:循序渐进 贪大求快
D:按图索骥 急于求成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分析可知,所填词语应体现小城镇长期、渐进的发展特点。“循规蹈矩”指一举一动都按规矩办事,不敢稍有变动。“按图索骥”比喻做事死守教条,而不懂得变通。两者填入不能体现其发展特点,排除A、D。“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填入符合句意。第二空,由“应……不能……”可知,所填词语应与“尊重当地实际……量力而行”意思相对,体现盲目求成之意。“投闲置散”指安置在闲散的位置上。与句意无关,排除B。“贪大求快” 填入符合句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9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考友回忆版第33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30题,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39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38题
2、【言语理解】①善心、诚心和恒心——刘真茂感动、感染和________着当地几十个村庄的村民积极投入到爱林护林行列中来,形成了强大的群防群护力量。
②影视创作不接地气儿,故事就是无源之水,无法________出精彩。
③在一周时间里,习近平主席密集开展双多边活动,广泛接触各界人士,生动________了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感化 诠释 演绎
B:感召 演绎 诠释
C:感化 演绎 诠释
D:感召 诠释 演绎
正确答案:B
解析:①句,“感化”侧重于“化”,即内在的转化;“感召”侧重于召,即召唤。此处表达的是榜样对群众的召唤作用,用“感召”恰当,排除A、C。“演绎”侧重于“演”,即表现、展现;“诠释”侧重于“释”,即解释、说明。②句适用于影视创作出的故事,用“演绎”恰当。③句“诠释大国形象”也为常见搭配。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
3、【言语理解】文物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但也会随着社会环境、个人人生观、世界观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由于社会地位、文化差异、利益关系等原因,使得人们的文物价值观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都会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政府的文物价值观可能取决于决策人员,文物工作者的文物价值观,通常会表现出相对的先进性、积极性和稳定性,一般民众的文物价值观则依赖于国家政策、社会舆论导向、个人文化素质等因素。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A:文物价值观变迁的原因
B:不同文物价值观的优缺点
C:文物价值观差异性的表现形式
D:文物价值观存在差异的原因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了文物价值观具有变化性,这为文物价值观的不同提供了可能;接着说明文物价值观存在差异的原因;第三句通过列举三类不同主体,对文物价值观存在差异的原因作了进一步阐述。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下列几个句子按顺序排列,语意最连贯的一项是:
①同时加入了某些不可预测,也无从了解,充满神秘和魔力的含义
②原创性是一个经典排行榜的前提要求,在原创的东西里加入陌生感,从而使你的作品更具持久魅力
③陌生感这个概念扩充并丰富了传统原创性这个提法
④正是这种原创力的爆发,成就了一件艺术品,使得几代人都为之着迷,不断地讨论,并且对它产生敬畏和喜爱
⑤陌生感就是“我们永远无法全部吸收”的那类原创的东西
A:②①⑤③④
B:⑤②①③④
C:⑤③①②④
D:②①④③⑤
正确答案:C
解析:分析可知,②句说的是原创加入陌生感会使作品更具持久魅力,其后接①句衔接不当,排除A、B、D。验证C项,⑤句引出陌生感是什么的话题,③①介绍陌生感与原创性的关系,②④论述原创作品中加入陌生感后对作品的影响,符合逻辑。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B卷合并版)第1题
5、【言语理解】云南在西、巴蜀在北,贵州有着说不尽的历史。这片西南中国的广袤土地,呈现了华夏山河的________、见证了中国革命的风云际会、记录了多民族文化的交流激荡。现在,贵州正在以绿色发展谋求生态红利,率先推进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探索。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海晏河清
B:渊渟岳峙
C:钟灵毓秀
D:瑕瑜互见
正确答案:C
解析:“海晏河清”比喻天下太平;“渊渟岳峙”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钟灵毓秀”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瑕瑜互见”比喻优点、缺点都有。用来修饰“华夏山河”,只有“钟灵毓秀”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9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9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考友回忆版第21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22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22题,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
6、【言语理解】海洋是陆域通过流域的自然延伸,在海洋开发活动中,海洋捕捞、海上运输、海洋矿产开发和海水养殖等生产环节是在海域和流域共同完成;而海盐业和海水利用等则完全是在陆域上完成所有生产环节。此外,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在推动海洋科技进步、海洋产业发展的同时,海洋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新产品的出现,也促进了流域科技进步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海陆产品通过这种技术延伸得到互动发展。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海洋经济与流域经济空间布局的依赖性
B: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海陆经济的进步
C:海洋经济与流域经济在产业上相互交错
D:现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海陆经济的交汇
正确答案:A
解析:“此外”提示文段为并列结构。文段首先论述了海洋是陆域通过流域的自然延伸,海洋产业活动对沿海陆地空间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接着指出海洋高新技术的发展及新产品的出现,也促进了流域科技的进步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文段主要论述的是海洋经济与流域经济相互依赖、相互促进。A项表述与此相符。
B、D两项“现代科学技术”只是“此外”后论述的内容,都只是文段的一部分,排除。C项强调两者相互交错,未体现两者之间相互促进、依赖的关系,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69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76题,2016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6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85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9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69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70题,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39题,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38题,2016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6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6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73题,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1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2016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6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3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
7、【言语理解】西太平洋是全球海山系统分布最为集中的海域,人类对此处海山的认识却非常有限。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板块俯冲地带,海底地质运动非常活跃,海山火山岩的物质组成及成因等是海洋地质科学家感兴趣的问题;西太平洋的暖池和北赤道流等对中国气候有重要影响,是物理海洋科学家关注的重点区域;这里还有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珊瑚礁大三角区,是开展海洋生物起源与进化研究的热点区域。因此,海洋科学家可以在此开展海山的水文物理、化学及生源要素、地形地貌和底质环境及生物生态等多学科协同探测与研究。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人们对西太平洋海山系统的认识
B:西太平洋区域所蕴含的海洋资源
C:在西太平洋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价值
D:西太平洋对中国气候和地质的影响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说明人类对西太平洋地区海山的认识有限;然后由此处海山具有的特点说明这个地区可以引起海洋地质科学家、物理海洋科学家的兴趣,还可以开展海洋生物起源与进化研究;最后以“因此”总结,说明海洋科学家可以在这个地区开展多学科协同探测与研究,也就是说,这个地区之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C项表述正确。由文段首句可知,人类对西太平洋海山的认识有限,且该处为引出话题,非文段重点,A项说法错误。B项为文段部分内容,非重点。D项的“对地质的影响”无中生有。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级)第38题,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第42题
8、【言语理解】①H7N9禽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不能持续有效传播,通过消化道传播的可能性更低
②一种病毒只能寄生在一种(类)动物、植物或细菌真菌中,即具有特异性
③病毒是高度专性寄生的非细胞型生物,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④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主要是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排泄物或直接接触病毒感染
⑤也就是说,不会有哪种病毒可以同时感染动物和植物,因此禽流感病毒不会感染西瓜、香蕉、青菜等
⑥目前没有见到人因为食用西瓜等水果而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实例,也未发现该病毒具有在人群中持续传播的能力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④⑥②⑤③
B:②⑤⑥④③①
C:③②⑤④①⑥
D:④⑥⑤③①②
正确答案:C
解析:首先从首句入手,对比①、②、③、④。①指出H7N9禽流感病毒在人群之间不能持续有效传播;②介绍了病毒的特异性;③提出了病毒的概念及分类;④介绍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途径。根据行文逻辑,应先对事物的概念做介绍,然后再介绍与事物相关的内容,因此③作为首句最合适,排除A、B、D。验证C项,③②首先提出病毒的定义、分类及特异性,⑤承接病毒的特异性,说明禽流感病毒不会感染植物,④①介绍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途径,说明禽流感病毒在人群之间不能持续有效传播,⑥以“没有见到……也未发现……”对其总结,行文流畅,逻辑合理,当选。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级)第43题
9、【言语理解】下列句子表达最连贯、通顺的是:
A:作为驰名中外的“世界葡萄植物园”,据了解,吐鲁番葡萄种植历史悠久,品种资源达到550种。
B:吐鲁番葡萄种植历史悠久,据了解,作为驰名中外的“世界葡萄植物园”,品种资源达到550种。
C:作为驰名中外的“世界葡萄植物园”,品种资源达到550种,据了解,吐鲁番葡萄种植历史悠久。
D:据了解,作为驰名中外的“世界葡萄植物园”,吐鲁番葡萄种植历史悠久,品种资源达到550种。
正确答案:D
解析:“据了解”用在句首引出相关话题;“作为驰名中外的‘世界葡萄植物园’”是吐鲁番的城市称号,应在吐鲁番的具体介绍之前;“种植历史悠久”“品种资源达到550种”是对吐鲁番葡萄的具体介绍。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2题
10、【言语理解】和我关系要好的同学很不平,执意拉着我去 说我考试作弊的主考老师。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问讯
B:诘责
C:讯问
D:询问
正确答案:B
解析:由题干中的“不平”、“执意”可知,横线处应填具有质问、谴责意味的词语。“问讯”指打听、问候,“讯问”指严厉盘问、审问,“询问”指征求意见、咨询打听,这三个词语都不合题意。“诘责”指诘问谴责,其中“诘”表追问、责问的意思,用在题干中可表示向主考老师追问缘由,讲清情况,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