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091

发布时间:2023-02-04 13:19     浏览量:27

1、【言语理解】幸福是什么?马克思认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它是为大家而献身;那么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依据马克思的幸福观,下面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能为我们带来真正的幸福

B:个人那些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远不是真正的幸福

C:即使我们倒下了,高尚的人们会理解和继承我们的幸福观

D:只有造福人类的事业才会默默地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

正确答案:D

解析:由“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可知,A、B两项推论正确。由“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可知,C项推论正确。文段只提到“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并未存在必要条件关系,D项“只有……才……”说法过于绝对,推论不正确。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22题

2、【言语理解】导致眼前相声难出精品的核心问题,是艺术观念和审美把握的错位,一些表演仅仅________在逗笑娱乐的浅表层面,缺乏相声应有的审美智慧和________的思想力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停留 振聋发聩

B:流连 鞭辟入里

C:徘徊 发人深省

D:局限 义正词严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此处表达的是一些相声表演不够深刻的局限性。“流连”指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二者填入均不恰当,排除B、C。第二空,“义正词严”指道理正当,措辞严肃。不能描述“思想力量”,排除D。“振聋发聩”意为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用来描述相声的“思想力量”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40题

3、【言语理解】一些人有这样一种思想误区,即只讲“实现自身价值”,不讲“提高自身价值”。人当然天生就有价值,这价值应当重视,但还有待提高。提高不能靠包装与炒作,必须要真正提高质量,具体表现无非就是德与才,这两方面的提高,只有通过克己修身。“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克己修身,如何能成“大器”?所以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不经艰苦磨炼,如何能“增益其所不能”?
这段文字意在:

A:澄清对待自身价值的思想误区

B:强调德才兼备是人才质量的核心

C:批评某些人一味自我包装炒作的行为

D:阐明克己修身对提高自身价值的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人需要提高自身价值,接着阐述真正提高自身价值需要通过克己修身来实现。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中世纪非常漫长,从5世纪到15世纪,整整1000年的时间。那时,大多数学者的时间和精力大都消耗在故纸堆里,他们将古代的智慧视为金科玉律,把古希腊自然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当作是自然界所有知识的基础,只相信已有的解释,却拒绝怀疑,拒绝自己面对自然。所以有不少荒唐可笑的事情发生,比如,为了确定马有几颗牙齿,他们宁可花几天时间在古代文献里寻找答案,也不到院子里看一看马的嘴巴。这种怀疑精神缺失的后果很严重,导致科学在整个中世纪停滞不前。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应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古代文献

B:怀疑精神对科学发展有重要作用

C:科学的发展既需要继承又需要创新

D:要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继承科学遗产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先论述漫长的中世纪里大多数学者缺乏怀疑精神,只相信已有的解释。然后指出由此导致的结果——科学在中世纪的停滞。文段意在说明的是怀疑精神对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文段强调的是要有“怀疑精神”,A、C、D三项均未涉及这一关键词。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

5、【言语理解】

中国的建筑风格从来都是________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而人们之所以________当下的一些西式建筑热,就在于其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海纳百川 否定

B:千姿百态 反感

C:兼容并蓄 质疑

D:独树一帜 排斥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空,由后文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可知,设空句说的是中国的建筑风格不是封闭、排外的,而是能够吸收“洋建筑”的风格特点的。“海纳百川”比喻心胸宽广,包容一切,形容中国建筑对“洋建筑”的吸收不恰当,排除A。“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独树一帜”比喻自有一种风格,自成一家。两词都与文意不符,排除B、D。“兼容并蓄”指把不同的人或事物都收容包罗进来,填入符合文意。

验证第二空,“质疑”填入句中,指人们对当下西式建筑热的态度,能够与“其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对应,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2题

6、【言语理解】美国研究人员初步证实,西兰花等十字花科蔬菜中富含被称作异硫酸氰酯的化合物(ITC),可以优先杀死变异P53基因,并留下P53基因。由P53基因组成的蛋白质有助于阻止癌细胞生长,不过P53基因一旦发生变异,就失去了这种保护作用,而变异的P53基因与差不多一半的人类癌症有关。
西兰花可以防癌的原因是:

A:西兰花中富含的异硫酸氰酯(ITC)能够杀死癌细胞

B:西兰花能够阻止正常的P53基因发生变异

C:西兰花中含有能够消灭变异P53基因,保留正常P53基因的物质

D:西兰花中含有有助于阻止癌细胞生长的蛋白质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西兰花等蔬菜中含有可以优先杀死变异P53基因并留下P53基因的物质。然后具体介绍P53基因与癌症的关系,从侧面论证了为何西兰花等蔬菜可以防癌。
西兰花中富含的异硫酸氰脂能杀死变异的P53基因,不等于能杀死癌细胞,也不等同于能抑制正常的P53变异,故A、B两项错误。由文段可知西兰花含有的是异硫酸氰脂化合物,但不能推出含有由P53基因组成的蛋白质,D项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

7、【言语理解】以下四个句子中,存在语病的是:

A: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延长各国打击索马里海盗的授权,同时呼吁联合国为打击海盗发挥协调作用。

B:由于环境污染,常继发厌氧细菌的严重感染,极易发破伤风,致使在当地或运送外地途中救治不及时而死亡。

C:这是一个正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国家,如果用托夫勒的归类方法,那就是正处在“第一次浪潮”与“第二次浪潮”之间的阶段。

D:在已届耄耋之年的托夫勒和夫人海蒂的记忆中,二十多年前他们第一次访问中国的情景,清晰得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正确答案:B

解析:B项语意混乱,且句子缺少主语。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36.尽管他后来步入了哲学上悲观主义的路途,但这和他的生活状况是不相干的,在现实世界中,他可以算是个幸运儿了。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说:

A:尽管他的生活很不幸,但他在哲学上始终是幸运的

B:他在现实世界中的幸运反而导致了他在哲学上的悲观主义

C:他的生活景况虽然不佳,但在现实世界中依然是幸运的

D:在现实世界中,他的命运还是不错的

正确答案:D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他在生活上是幸运的,在哲学上是悲观主义,二者没有关系。A项“生活很不幸”与文段内容不符。B项二者不具备因果关系。C项的“生活景况不佳”与文段内容矛盾。文段中“但”后面表转折,现实生活状况与悲观相反,算是个幸运儿了,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只要微观主体都具有创新活力,国家就能迸发出巨大的创新活力。________对大部分创业创新者来说,与杰出科学家与知名企业家相比,他们的创业创新成果微不足道。________,这些看上去微小的成果,组合在一起能够发挥强大的“长尾效应”。________,对微观主体来说,只要有心,创新不需要付出太大的成本。在平时工作中注重改进方法,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做出改变,就能够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 所以 但是

B:也许 当然 因为

C:可能 然而 更何况

D:但是 虽然 当然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二空,横线前讲到大部分创业创新者的成果微不足道,横线后转而谈论这些成果组合在一起能够发挥强大的“长尾效应”,其前后存在转折关系,四个选项中,只有“然而”与此相符。验证其他两空,填入也符合句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

汉字经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发展变化,在每种字体的书写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龟甲兽骨上清丽瘦硬的甲骨文、青铜器里圆转古朴的金文、刻石中整齐端庄的篆书,个体字符的线条、结构,整体章法的布局、排列,都表现出鲜明的审美取向和追求。汉字在实用功能和美学价值的驱动下,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书法。书法作品中结构的疏密、行笔的缓急,更将汉字的美发挥到极致。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B:

文字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视觉符号

C:

汉字的形体演变反映了审美取向的变化

D:

书法充分发挥了汉字所蕴含的美学价值

正确答案:D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汉字经历了一系列的字体发展变化,且在每种字体的书写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接着举“甲骨文”“金文”等事例说明这些字体都表现出鲜明的审美取向和追求。最后论述汉字在实用功能和美学价值的驱动下,形成了书法,书法将汉字的美发挥到了极致。故文段层层论述,尾句是文段的重点,意在强调书法对汉字所蕴含的美学价值的发挥。D项表述与此一致。当选。

A项 “书法的重要地位”文段未提及,排除。

B项,文段论述的是“汉字”,该项“文字”概念变化,排除。

C项,文段论述汉字不同形体是为了说明每种形体都蕴含审美价值,而不是为了说明“审美取向的变化”,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