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行政诉讼法规定: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申请人不服复议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从以上论述,可以推导出的是:
A: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只能申请行政复议
B: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只能提起行政诉讼
C: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不能直接提起行政诉讼
D: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提起行政诉讼
正确答案:D
解析:结论型题目。根据题干中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此A、B、C三项都是错误的;D项由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可以推出,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很多人认为大飞机比小飞机更安全,更愿意选择乘坐大飞机,因为大飞机飞得很平稳,而小飞机常常会有颠簸。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A:飞机颠簸的原因是气流的扰动,气流扰动不会影响飞机安全
B:某航空公司统计显示,小飞机的准点率低于大飞机的准点率
C:飞机在对流层飞行时颠簸最剧烈,小飞机主要在对流层飞行
D:飞机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设备的可靠性,与飞机的大小无关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由“大飞机飞得很平稳,而小飞机常常会有颠簸”推出“大飞机比小飞机更安全”。
A项,指出气流的扰动是飞机颠簸的原因,气流扰动不会影响飞机安全,切断了题干论据和论点的联系,削弱了题干论证。
B项,指出小飞机的准点率低于大飞机的准点率,并未涉及飞机颠簸与安全之间的关系,不能支持题干论证。
C项,指出飞机在对流层飞行时颠簸最剧烈,小飞机主要在对流层飞行,通过补充论据说明大飞机确实比小飞机更安全,支持了题干论证。
D项,指出飞机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设备的可靠性,与飞机的大小无关,切断了题干论据和论点的联系,削弱了题干论证。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69题,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84题
3、【判断推理】芯片产业是全球分工合作的产业,其分布的领域非常广,不同领域面对的问题和挑战也大不相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完完整整的自主可控芯片产业链。但一国要想获得芯片产业的话语权,至少应该掌握产业链条上某些环节的关键技术,这样才能避免受制于人。
根据上述表述,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一个国家只要有了芯片产业话语权,该国就可能拥有完整的芯片产业链
B: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芯片产业的关键技术,则该国的芯片产业将受制于人
C:一个国家的芯片产业要想不受制于人,就必须拥有完整的芯片产业链
D:一个国家如果掌握了芯片产业的关键技术,那么该国一定具有芯片产业的话语权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完完整整的自主可控芯片产业链”可知,A、C两项错误。
掌握产业链条某些环节的关键技术←获得芯片产业的话语权←避免受制于人,由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连锁推理的推理规则可知,否定前件可以得出否定的后件,B项正确。
掌握产业链条某些环节的关键技术←获得芯片产业的话语权,由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可知,肯定前件无法得出肯定的后件,D项错误。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47题
4、【判断推理】美国科学家泰勒几乎每天都有10个新想法,其中有9个半都是错的,但他并不在乎,仍然孜孜不倦地进行科学研究,“每天半个对的新想法”积累起来,使泰勒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世界闻名的“氢弹之父”。
因此:
A:要创新就会犯错误
B:新想法总会有90%是错的
C:美国人并不在乎错误
D:泰勒是个善于创新的人
正确答案:D
解析:A、B、C三项都过于绝对,因此都不能推出。题干中泰勒积累“每天半个对的新想法”,从而获得巨大成功,成为“氢弹之父”,恰好是善于创新的表现。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
5、【判断推理】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显著的影响作用。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首因效应没有发挥作用的是:
A:金融行业从业人员,一般着深色套装,给人专业和严谨的印象
B:小张在面试中表现突出,后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发现小张的简历上存在错别字而取消了录用他的计划
C:已过而立之年的王先生频频相亲却没有结果,据和他有过一面之交的金小姐说,王先生“以我为中心”的夸夸其谈,令她很反感
D:刚刚毕业的小张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屡屡碰壁,后经咨询专业人士才得知因她染了一头红色的头发,而给人不够成熟稳重的感觉
正确答案:B
解析:首因效应强调的是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先输入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体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A项,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着深色套装,是为了给别人留下专业、严谨的第一印象,体现了首因效应的作用。
B项,面试时表现突出是第一印象,后来发现简历上存在错别字而取消了录用他的计划,是后来得到的信息影响了第一印象,此时首因效应没有发挥作用,当选。
C项,王先生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是“以我为中心”,这样的第一印象使得王先生频频相亲却没有结果,体现了首因效应的作用。
D项,小张染了一头红色的头发,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不够成熟稳重,这样的第一印象使得她屡屡碰壁,体现了首因效应的作用。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54题
6、【判断推理】在发生了若干起由于汽车本身质量问题而导致的严重事故之后,某汽车公司开始针对导致事故发生的技术原因在全球范围内召回旗下部分系列的产品。鉴于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这种举措也许短时间内并不能重新赢回消费者对其品牌的信赖,但亡羊补牢的措施总算没有使其遭到所有人的抛弃。
由此可以推知:
A:该公司旗下其他系列的产品不存在类似的质量问题
B:亡羊补牢的措施终究会使消费者对该公司的信赖回升到原有水平
C:消费者对该公司及其产品信赖,部分原因在于它能够较好地处理出现的问题
D:该公司召回产品的目的是避免因同类质量问题再次出现事故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由题干信息只能推出部分系列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其他系列产品是否存在类似的质量问题无法推出,错误。
B项,“消费者对该公司的信赖回升到原有水平”这一说法过于绝对,不能由题干推出。
C项,可由题干最后一句推出。
D项,由题干不能推出公司召回产品是为避免因同类质量问题再次出现事故。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
7、【判断推理】
书法:欧体
A:希腊神话:中国神话
B:蟠桃园:仙桃
C:著作:专著
D:知网:网络
正确答案:C
解析:欧体是一种书法,二者是种属关系。
A项,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仙桃可以生长在蟠桃园中,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专著指就某方面加以研究论述的专门著作,专著是一种著作,二者是种属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知网是网络中的一个学术平台,二者并不是种属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2题
8、【判断推理】研究者受萤火虫的启发,用合成生物技术将荧光基因重组到一种农杆菌中,利用其与一种名为拟南芥的微小植物传递DNA,来培育发光的拟南芥。他们认为如果这项技术应用在树木上,将会使未来的树木发光,并作为路灯使用,这将极大地节约能源。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研究者将荧光基因重组到一种农杆菌中,利用其与树木传递DNA,但这种细菌会影响树木的生长寿命
B:拟南芥能够很好地与农杆菌中的荧光基因融合,但一般的树木难以与这种基因结合
C:这种利用生物技术实现的廉价光源非常节能,据分析其产生的能量比电池更加密集
D:繁华街道中由于车辆密集,这种发光植物很难显现出来,只有在林荫小道中才能发挥照明作用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论点:这项技术应用在树木上,将会使未来的树木发光,并作为路灯使用,这将极大地节约能源。论据:研究者受萤火虫的启发,用合成生物技术将荧光基因重组到一种农杆菌中,利用与其一种名为拟南芥的微小植物传递DNA,来培育发光的拟南芥。
A项,说明细菌会影响树木的生长寿命,与题干结论无关,属于无关项。
B项,一般的树木难以与这种基因结合,说明该项技术无法应用到树木上使树木发光,切断了论点和论据之间的联系,削弱了题干结论。
C项,说明了此生物技术的优势,加强了题干结论。
D项,发光植物只有在林荫小道中才能发挥作用,说明此技术能应用到树木上,使树木发光,加强了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8题
9、【判断推理】老师把双手伸进围棋匣子,然后双手握拳各执一子,让同学猜哪只手里有黑子。假设老师说了四句话,其中三句是真的,一句是假的。
(1)右手肯定不是黑子。
(2)或者左手是黑子,或者右手是黑子。
(3)如果左手是黑子,则右手就不是黑子。
(4)左手、右手都是黑子。
则哪句是假话?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D
解析:(3)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矛盾命题是前件真、后件假的情况,即左手是黑子,右手是黑子,发现与(4)一致,则(3)和(4)是矛盾命题,两者必有一真一假。根据“三句是真的,一句是假的”可知,(1)和(2)都为真。由(1)可知,右手不是黑子,则(4)为假。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8题,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0题
10、【判断推理】一项研究发现:经常喝咖啡的成年人患上心脏病的概率是不常喝咖啡的成年人患心脏病概率的2.5倍。由此可以判定,咖啡中的某种物质能够导致人患上心脏疾病。
以下最能削弱上述结论的一项是:
A:咖啡含有提高心脏活力的成分
B:用餐时喝咖啡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C:心脏病高危人群更容易爱上喝咖啡
D:爱喝咖啡的人大都性格开朗,喜欢运动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由“经常喝咖啡的成年人患上心脏病的概率是不常喝咖啡的成年人患心脏病概率的2.5倍”,得出结论“咖啡中的某种物质能够导致人患上心脏疾病”。
A项的提高心脏活力,B项的降低血脂,D项的性格开朗、喜欢运动,三项均为无关选项,不能削弱。
C项,说明是因为心脏病高危人群更容易爱喝咖啡,所以题干推理为因果倒置,是最强的削弱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60题,2016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5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