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089

发布时间:2023-02-04 7:52     浏览量:24

1、【言语理解】幸福是什么?马克思认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它是为大家而献身;那么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依据马克思的幸福观,下面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造福人类的事业才会默默地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

B: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能为我们带来真正的幸福

C:个人那些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远不是真正的幸福

D:即使我们倒下了,高尚的人们会理解和继承我们的幸福观

正确答案:A

解析:原文只提到“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并未存在必要条件关系,A项“只有……才……”说法过于绝对,推论不正确,当选。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38题

2、【言语理解】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众多企业家纷纷呼吁“重新回归制造业”。他们为美国“再工业化”开出的药方是:由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化制造武装美国企业,以使美国制造可以和中国劳工竞争。中国恐怕要早作筹谋,缔造新的竞争优势。
下列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机器人挑战中国制造

B:美国重回制造业

C:美国缔造新竞争优势

D:中国制造前景堪忧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说明,美国企业家呼吁重新回归制造业,然后表明美国“重新回归制造业”的特点是以“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化制造武装美国企业”,其目的在于“和中国劳工竞争”,而中国要未雨绸缪,形成新的竞争优势。A项既准确地概括了美国“重新回归制造业”的特点和目的,又吸引眼球,最适合做这段文字的标题。B、C两项都只提到了美国,没提到对中国制造的影响,比较片面;D项只提到了中国,同样片面。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6题,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

3、【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动脉导管未闭症的患者,是因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一个小通道出生后未能闭合的原因,造成先天性心脏畸形。

B:美国有庞大而周全的图书馆系统,在国际舞台上素以图书资讯发达著称。

C:近几年来,中国医科大学一直把胃癌的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及胃癌的生物学行为作为研究方向。

D:如果我们不追问陆焉识以及更多陆焉识这样的旧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那么,这个小说的意义何在?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句式杂糅,应删除“的原因”;C项语序不当,“早期发现”与“早期诊断”应调换位置;D项成分残缺,应在“悲剧命运”之后加上“的根源”。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

4、【言语理解】很多人都认为癌症是“现代病”,因为“从前听都没听说过”。最近,貌似又有些研究支持这一观点。近日,英国《每日邮报》一则报道被引入国内,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两位科学家通过研究木乃伊,发现古人无癌,癌症是“人造现代病”,甚至说“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死亡率开始急速飙升”。对医学史以及癌症稍有了解的人大概都会觉得这个结论非常怪异,“人类的死亡率”从来都是100%,何来“飙升”;自然界中的各种致癌因素,比如紫外线、环境毒素、霉变食物、致癌病毒等,也都古已有之。不过,报道所描述的研究倒是真实存在的,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癌症综述》。
作者认为:

A:癌症与工业化关系密切

B:现代人患癌症的比例增大

C:癌症应归咎于环境污染

D:癌症从古到今都是存在的

正确答案:D

解析:由“对医学史以及癌症稍微有了解的人大概都会觉得这个结论非常怪异,‘人类的死亡率’从来都是100%,何来‘飙升’;自然界中的各种致癌因素,比如……也都古已有之”可知,作者认为癌症古已有之,并非“人造现代病”,D项与此相符。A、B两项均与作者观点相悖,C项在文中没有体现。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3题,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

5、【言语理解】在英国,曾有一演讲爱好者问丘吉尔:“欲问阁下,作两分钟演讲,要多少时间准备?”丘吉尔答:“半月。”又问:“五分钟演讲呢?”答:“一星期。”问:“一小时呢?”答:“无需准备。”丘吉尔幽默的回答,是一种调侃吗?是,其实也不是。无独有偶,在中国,林语堂也曾经开玩笑地比喻道:“绅士的演讲应该像女士的裙子,越短越迷人。”
这段文字说明的道理不包括:

A: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B:演讲要做到言简意赅绝非易事

C:幽默在中西方都是评价演讲的标准之一

D:演讲要既简约又精彩,短而美才会迷人

正确答案:C

解析:文中的“幽默”是用来形容丘吉尔的回答和林语堂的比喻的,与演讲的评价标准无关。故C项不是文段说明的道理。作两分钟演讲需要半个月时间准备,由此可得出A、B。由林语堂的比喻可得出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3题

6、【言语理解】科学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动态过程。科学活动特别是现代科学活动,可以根据社会需要、已有知识的指导、前人的经验和学科的预测而设定目标,安排计划。然而,与按既定规程运作的物质生产过程不同,________________,因而难以完全按预定的目的和计划进行,有其不确定性和强烈的探索性。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科学活动面对的是未知的或知之较少的世界

B:科学活动是社会的一种精神生产

C:科学活动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

D:科学活动需要不断创新

正确答案:A

解析:由“然而”可知,后句强调的是科学活动可能未必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已有知识的指导、前人的经验和学科的预测而设定目标,安排计划”。再根据“与按既定规程运作的物质生产过程不同”可知,横线处强调的是科学活动不能按照既定规程运作,故强调的是面对未知必须探索。A项最合语义要求,当选。
B项“精神生产”、C项“具体形式”、D项“不断创新”文段没有谈及,填入衔接不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7、【言语理解】“先老”即人口年龄结构的迅速变化,意味着我们的要素禀赋发生了变化,劳动力变得昂贵了,意味着我们会丧失原来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比较优势。“未富”则意味着,我们并不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一下子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得到足够显著的比较优势。因此,这个阶段就比较优势来说,我们处于相对尴尬的境地,也可以不准确地说,我们在经济发展上面临着“比较优势真空”。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

A:“未富先老”的局面会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

B:过去的发展方式会使我们丧失比较优势,不能支撑经济持续增长

C:中国面临的挑战,集中表现为如何应对“未富先老”的困境

D:“未富先老”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先老”会使我们丧失原来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比较优势,接着指出“未富”会使我们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得不到足够的比较优势,最后得出结论,这个阶段我们面临“比较优势真空”。可见“比较优势”是文段的中心词,四个选项只有B项体现了这个中心词,为正确答案。
A项“制约”程度过重,表述不准确;C项“集中表现”在文中没有体现,D项也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8、【言语理解】①英国是一个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国家,它的君主是世袭的,但议会并没给他过多的      ,国家的一切决定都要经过漫长的协商。
②据了解,北京市目前拥有家庭装修监理上岗证的监理员只有100多人,即使这个数字再      ,也无法满足众多家庭用户的需求。
③我去过江浙一带,几乎每到一个县,都发现那里的博物馆会有一张登有几个      几十个中过状元的人的名单表,这真令我瞠目结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权力 翻一翻 以及

B:权力 翻一番 甚至

C:权利 翻一番 以及

D:权利 翻一翻 甚至

正确答案:B

解析:“权利”是法律赋予的权力和利益;“权力”是国家、公众或上级赋予的职权、强制力。由“议会并没……”可知,①句应填“权力”,排除C、D。“翻一翻”是翻动的意思;“翻一番”是成倍增长的意思。②句是说数字的增长,应填“翻一番”。“以及”表示并列关系;“甚至”表示递进关系。③句的“几个”到“几十个”为递进关系。B项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学术评价中,往往交织着主客观的各种复杂因素。由于学术评价常受到评价主体学术观点、情感倾向、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人们倾向于依靠量化数据进行评价。事实上,这类数据所包含的评价意义是由点击者、下载者、引用者体现出的,过度倚重这类数据就是把量化数据的制作者当成了评价主体。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以量化指标为标准的评价体系备受争议

B:在进行学术评价时不能过多依赖量化数据

C:正确的学术评价需要经历很长的历史过程

D:经得住实践检验的学术评价才是可靠的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由于学术评价常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人们更倾向于依靠量化数据进行评价,接着以“事实上”做转折指出过度倚重量化数据就是把数据的制作者当成了评价主体,也不能得到客观的评价。故在进行学术评价时不能过多依赖量化数据。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备受争议”无法从文段得出。C项不是文段的观点。D项过度推断,文段并没有否定以量化指标评价,反对的是过度倚重数据的做法。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3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8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2013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6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2013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

10、【言语理解】人们在讨论地名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它们的时间意义和概念,因为从空间范围定义一个地名,无论点或面,都是通过地理坐标,用具体界线划定的。但是任何一个空间范围,其实都与一定的时间范围相联系,这个时间范围有长有短,而在这一时间范围内,地名又与很多地名以外的事物和因素相联系。所以地名除了本意之外,还有其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民族的等各方面的意义。
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开头,这篇文章最可能讨论的是:

A:古今地名的联系

B:地名命名的规律

C:地名中的历史与文化

D:地理位置对地名的影响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人们讨论地名的时候会忽略它们的时间意义和概念,并解释了原因;接着转折指出任何一个空间范围都与一定的时间范围相联系,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地名又与地名以外的事物和因素相联系;最后由“所以”得出结论:地名除了本意外,还有历史、文化、社会等意义。作为文章的开头,这篇文章讨论的应是文段尾句得出的结论,即地名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对应C。
A、B两项,文段未涉及,排除。
D项为引出话题的内容,非文段重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