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078

发布时间:2023-02-02 15:32     浏览量:27

1、【言语理解】许多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试图推行本土化的传播策略和营销方案,都期望得到中国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同,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就是一种体现。这本是值得肯定的,但这种运用要与人们的文化习惯和感情倾向相一致,如果仅仅在技术上简单地模仿和运用,缺乏文化上真正的尊重和理解,再美的“元素”也只会开出“恶之花”。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不同国家的消费者会有不同的审美取向

B:在广告中使用“中国元素”要适可而止

C:在广告中彰显文化特色是重要的营销策略

D:理解文化内涵是“中国元素”成功运用的前提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肯定了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的做法,接着用“但”字转折,说明如果缺乏对文化真正的尊重和理解,而只进行简单的模仿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文段围绕“中国元素”的运用问题展开,可首先排除脱离话题的A、C。文段强调的是对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而非运用多少的问题,B项“适可而止”说法有误。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2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2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2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2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2题

2、【言语理解】法律并不只是解决纠纷的手段,它也是传达意义的符号。换言之,法律是安排社会生活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具和手段,也是特定人群价值追求的某种显现,归根到底,法律是人创造出来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技术手段”,人对于世界的反应最终必须借助于文化这一中介。
这段文字主要讨论的是:

A:法律的根本精神

B:法律的最高价值 

C:

法律的基本功能 

D:

法律的绝对作用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提到“法律是特定人群价值追求的某种显现”,并未提到法律的最高价值,故排除B。文段提到“法律是人创造出来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技术手段’”,并不是指法律的基本功能,故排除C。D项,“法律的绝对作用”文段也未提及。从文中“也是”、“归根到底”等词可以看出其后的语句是文段要强调的内容,“传达意义的符号”,“人对于世界的反应最终必须借助于文化这一中介”这两句话从文化的角度阐释法律,是法律的精神所在,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为调研而调研”等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调研不深入、不具体。现实中,有人了解情况习惯于大而化之、________;有人调研习惯于走设计“路线”,________。这些心中不揣问题、脚下不沾泥土的错误做法,导致调研不深、不实、不细、不准,最终也会无效。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粗枝大叶 按部就班

B:走马观花 表里不一

C:轻描淡写 循规蹈矩

D:避重就轻 按图索骥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可知,所填词语与“大而化之”构成并举关系,表达马虎、不认真之意。“轻描淡写”指着力不多地描写或叙述,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不能用于“了解情况”,排除C。“避重就轻”指避开重要的而拣次要的来承担;也指回避主要的问题,只谈无关紧要的方面。句中强调的是马虎,而非刻意回避主要问题,排除D。
第二空,由“习惯走设计‘路线’”可知,所填词语应表示按照规定好的路线办事。“表里不一”指表面与内在不一样,与文意无关,排除B。“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其填入符合语境。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省级)-考友回忆版第24题,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市地)-考友回忆版第25题

4、【言语理解】鉴于迪斯累利首相治下的英国坚守“光荣孤立”,柏林别无他法,只有串联矛盾正在上升的俄、奥,这便是1873年与1881年两次“三皇同盟”以及1887年《德俄再保险条约》的初衷。同时德国暗中支持俄国在东方问题上与英国对立,如此这两个侧翼大国将永无希望携手包围中欧。至于对英、法两国,俾斯麦也有其手腕:他向伦敦表态无意插手海外事务,在埃及和土耳其问题上亦守善意中立,赢得迪斯累利的好感;甚至对宿敌法国,也以温言安抚,暗示其向海外发展,从而与英国产生摩擦。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英法海外扩张的过程

B:欧洲复杂的政治格局

C:19世纪后期的国际形势

D:俾斯麦高明的外交手腕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讲英国对德国坚守“光荣孤立”的政策。然后说面对英国的“孤立”,俾斯麦通过联合俄、奥,暗中支持俄、法与英国对立,在埃及和土耳其问题上向英国示好等方式予以应对,故文段重点讲述的是俾斯麦的外交手腕,D项为文段内容的准确概括。文段围绕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展开论述,A、B、C三项偏离文段主题,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 2016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

5、【言语理解】“办公室里三代人,70后存钱,80后投资,90后负债,而90后的父母在替孩子还贷。”这句话,道出了以90后乃至00后为主的部分年轻人超前消费、负债消费的典型现象。年纪轻轻,却早早背上了债务负担成为“负翁”。有媒体调查发现,越来越低的借钱门槛、过度消费的刻意诱导等,对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负债消费推波助澜。
作者接下来最可能谈论的是:

A:媒体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作用

B:子女买房、父母还贷的啃老现象

C:应该如何看待年轻人的透支消费

D:中国单身人群的消费行为大调查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用一句话概括了当下人们的消费理念,然后引出了部分年轻人超前消费、负债消费的现实情况,最后指出年轻人负债消费的原因是越来越低的借钱门槛和过度消费的刻意诱导。尾句的内容是针对年轻人负债消费原因的分析,按照话题一致原则,后文应继续围绕年轻人的负债消费问题展开论述,C项表述正确。A、B、D三项均与原文话题无关,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46题

6、【言语理解】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心性之学,不是西方传统哲学中理性的灵魂论,或近代科学中的心理学,而是具有修身济世内涵的人生价值学。流行于西方的“深度心理学”,多半是从人的本性以外的物性或兽性来理解人,反映了西方人的悲观和失望情绪;而中国的心性之学是天地合德的“高度心理学”,它可以安顿人心,济焦润枯。
这段文字意在:

A:比较中西方心性研究的差异

B:阐述中国心性之学的内涵

C:强调心性之学对人生的作用

D:分析中国心性之学的科学意义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指出中国的心性之学是“具有修身济世内涵的人生价值学”,接着通过和西方的“深度心理学”比较,对中国心性之学的内涵进一步阐释。
文段论述的是“中国心性之学”,首先排除A、C。文段通过与哲学、心理学的比较,着重阐述的是中国心性之学的内涵是什么,D项的“科学意义”非文段重点。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7、【言语理解】三年前,某咨询公司在一份报告中预测,到2030年,全自动驾驶出租车将占据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汽车出行市场。这在当时看来似乎有些________。而现在,正如这份报告所说,尽管向自动出行的转型无法________,但整个汽车行业在包括法律法规、基础设施、投资与消费者兴趣在内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切实际 一蹴而就

B:不合时宜 一鼓作气

C:信口开河 一气呵成

D:言不及义 一步到位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句意为三年前某公司在报告中对2030年全自动驾驶汽车的预测在当时看来很不现实。“不合时宜”指不合世俗习尚。“言不及义”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二者均未体现“不现实”之意,排除B、D。
第二空,与后文“但整个汽车行业……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相对应,前文应强调“向自动出行的转型”无法一下子完成。“一气呵成”形容诗文、绘画一次创作完成,气势流贯畅通。其用来形容自动出行的转型不恰当,排除C。“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填入此处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33题,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C类)-考友回忆版第35题

8、【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的新形势下,对高校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这些经验值得广大管理干部,特别是各企业主要领导的重视。

C:在客观事实面前,谁也无法否认他的确完成了常人难以完成的工作。

D:小赵看到了领导的批示,才使他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缺少主语,可将“在”和“下”去掉,使本句的主语变为“新形势”。B项成分赘余,提取句子主干为“经验值得重视”,可把“的”删除。D项偷换主语,前半句的主语是小赵,后半句的主语换成了批示,可将“才使”去掉。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据悉,第四代光源的LED灯溢出的蓝光可能对视网膜造成损害,甚至导致失明。事实上,由于大多数光源发出的白光是通过蓝光LED芯片加上黄色荧光粉混合而成的,所以蓝光能量的比例高于其他。当前,我国在光生物安全性鉴定上主要参考《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国家推荐标准,其标准的限值基于成人的实验数据。如果婴幼儿长时间直视LED光源,则会伤害视网膜。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LED灯对健康的潜在危害

B:制定光生物安全新标准的必要性

C:有必要补充光生物安全性的实验数据

D:应督促LED灯生产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推荐标准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第四代光源的LED灯溢出的蓝光可能对视网膜造成损害,然后引出我国在光生物安全标准上滞后的问题——其标准的限值基于成人的实验数据,而婴幼儿长时间直视LED光源,则会伤害视网膜。由此可知,为了避免婴幼儿损害,应制定光生物安全新标准,B项正确。
A、C两项均未提到安全标准问题,排除;D项,文段强调的是标准不合理,而不是标准未被执行,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45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0题

10、【言语理解】音乐科学作为现实的大学专业,首先包括音乐的理论以及音乐历史的观点,它与音乐实践及音乐教育学的大学课程有所区别。例如,成为音乐会钢琴师的培训以及将其作为主修专业方向是音乐教师的教育途径。就此可以确定音乐科学一方面可划分为音乐史,也被称为历史音乐学;另一方面可划分为系统音乐学,也就是音乐民族学,也称音乐民俗学。但是很明显,音乐史构建了音乐科学的学习核心,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从古典时期到现代时期的音乐发展,包括对主要音乐家的生活和作品深入研究、对风格转变的学习以及对个别种类和历史时期进行的讨论。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

A:历史音乐学是音乐实践学习途径的一个下属领域

B:从音乐民族学角度来看,音乐民俗学是系统的音乐学研究的一个音乐实践的方面

C:音乐理论和历史的观点主要是在音乐学这个专业里得到研究

D: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的学习是和音乐学学习不同的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错误,历史音乐学是音乐科学的一方面而不是音乐实践学习途径的下属领域。B项概念杂糅,音乐民族学、音乐民俗学、系统音乐学其实是同一概念。D项错误,音乐实践的学习和音乐学的学习确实不同,但音乐理论属于音乐学的内容,不能说是不同的。C项正确,可从文中第一句话推出。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