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077

发布时间:2023-02-02 13:23     浏览量:27

1、【言语理解】许多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试图推行本土化的传播策略和营销方案,都期望得到中国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同,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就是一种体现。这本是值得肯定的,但这种运用要与人们的文化习惯和感情倾向相一致,如果仅仅在技术上简单地模仿和运用,缺乏文化上真正的尊重和理解,再美的“元素”也只会开出“恶之花”。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不同国家的消费者会有不同的审美取向

B:在广告中使用“中国元素”要适可而止

C:在广告中彰显文化特色是重要的营销策略

D:理解文化内涵是“中国元素”成功运用的前提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肯定了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的做法,接着用“但”字转折,说明如果缺乏对文化真正的尊重和理解,而只进行简单的模仿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文段围绕“中国元素”的运用问题展开,可首先排除脱离话题的A、C。文段强调的是对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而非运用多少的问题,B项“适可而止”说法有误。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2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2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2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2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2题

2、【言语理解】流行总是在轮回,“怀旧情结”流行趋势大大激发了设计灵感。人们都愿意将一些能________流逝时光、让人静下心来欣赏的艺术品搬回家。生活节奏更快,生活环境更新换代也更快,企盼昨日重现的心情自然而然地高涨。过去最平常的物件,如今却变得异常新奇和珍贵,比如电风扇、煤油灯、红灯笼,从这些曾经的日常生活用品中捕捉灵感,设计出一款款具有“怀旧情结”的艺术精品,是艺术设计________的新现象。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怀念 别出心裁

B:憧憬 推陈出新

C:留恋 标新立异

D:追忆 返璞归真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憧憬”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此处用来形容“流逝时光”不恰当,排除B。
第二空,由“从这些曾经的日常生活用品中捕捉灵感,设计出一款款具有‘怀旧情结’的艺术精品”可知,与“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相比,“返璞归真”填入句中更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5题,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5题

3、【言语理解】传统的银行信贷模式是依赖担保和抵押。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________,催生了金融的变革和创新。借助大数据的应用,以科技金融的方式________传统小微业务,可以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普惠金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崛起 打造

B:更新 推动

C:启动 重构

D:迭代 介入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崛起”侧重刚开始,“启动”侧重兴起。“更新”“迭代”均侧重更替、革新。“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并非刚刚开始或兴起,排除A、C。
第二空,“推动”常与“发展”搭配,不能与“业务”搭配,排除B。“介入”指插进其中进行干预。“介入……业务”搭配恰当,符合以科技金融的方式干预传统小微业务的语境。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32题,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27题

4、【言语理解】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他一下车,歌迷们便蜂涌而上,纷纷争拍摄,请签名。

B:登上天安门城楼,他浮想连翩,热泪夺眶而出。

C:“熵”是表现系统内部无序和混乱程度的量度,其降低表明系统的进化和有序。

D:由于当前国际能源价格不断飙升、全球环境与气候问题突显,该文件将对中美未来经济合作具有重大影响,也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正确答案:C

解析:选项A中“蜂涌而上”应为“蜂拥而上”;选项B中“浮想连翩”应为“浮想联翩”;选项D中“突显”应为“凸显”。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中国古代官员普遍好读书,这是一个悠久的良性传统。在古代,官员的读书是________的现象,大凡为官一生,“致仕”(退休)时一般也要“刻部稿”,企盼给后世留下一点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广泛性 流风余韵

B:社会化 前车之鉴

C:持续性 雪泥鸿爪

D:官场化 星星之火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二空,“流风余韵”指前代流传下来的风尚(多指好的风尚)。“前车之鉴”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教训来吸取。分析可知,题干主要说的是官员退休时一般会写些东西留给后,并未涉及“好的风尚”或“教训”等内容,排除A、B。
第一空,根据题干说的“为官一生”“退休”等可知此处填“持续性”要更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21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1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6、【言语理解】种粮大户们认为,要真正使种粮有效益,农民种粮有积极性,一方面是要加大对种粮新主体的扶持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各类补贴力度,规范操作运行,确保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兑现到农民手中,使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另一方面,要对稳定多年的种粮规模经营主体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粮食基础能力建设、粮食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等方面向种粮大户及粮食专业合作社倾斜。
对这段文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加大扶持力度有助于提高种粮积极性

B: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大小取决于种粮的收益

C:种粮大户及粮食专业合作社应该享有政策优惠

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高种粮积极性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可由“要真正使种粮有效益,农民种粮有积极性,一方面是要加大对种粮新主体的扶持力度”得出;C项可由“在……等方面向种粮大户及粮食专业合作社倾斜”得出;D项可由“要对稳定多年的种粮规模经营主体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得出。B项,原文说的是“要真正使种粮有效益,农民种粮有积极性,一方面是……”,可见此处“种粮有效益”与“农民种粮有积极性”是并列关系,B项“取决于”表述错误。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 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20题

7、【言语理解】①我和他虽然都生活在昆明,但也只是_____见见面。
②她_____考虑什么问题,总是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
③40年过去了,来到自己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_____想起往事。
④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个“人人”,_____包括所有的人,任何人也不例外。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偶然 不管 无论 当然

B:偶尔 不论 难免 诚然

C:偶然 无论 不免 诚然

D:偶尔 不管 不免 当然

正确答案:D

解析:偶然:超出一般规律的,不是必然的。偶尔:间或,有时候。①句意为两个人虽然同在一个城市,但并不经常见面。用“偶尔”适合,排除A、C。诚然:固然(引起下文转折),常与“但”、“但是”连用。当然:表示肯定,强调合于事理或情理,没有疑问。由后面的“任何人也不例外”可知,④句划线处应填一个表强调的词语来肯定“包括所有人”,故应选“当然”。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8、【言语理解】作为一个信息大平台,文化大熔炉,互联网对亿万网民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着重要影响。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和舆论功能,为推动信息交流、促进文化繁荣、凝聚社会共识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和手段。然而网络不是世外桃源,离开法治和道德,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网络陷阱等就会大行其道,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就可能深受其害。全国7亿多人上网,肯定需要建设和管理,我们要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网络是把双刃剑,需要加强管理

B:网络犯罪猖獗,需加强法治约束

C:网络既促进交流也带来网络犯罪

D:网络使用需加强引导,扬长避短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互联网的优点——为推动信息交流、促进文化繁荣、凝聚社会共识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和手段,然后指出互联网存在的弊端——存在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网络陷阱,末句给出避免弊端的措施——加强建设和管理。A项的“双刃剑”对应前文的优点和弊端,“加强管理”对应末句的措施,概括恰当。
B项的“法治”只是管理措施的一方面,除此之外,文段还强调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培育健康的网络文化;C项只涉及前半段内容,末句的应对措施未涉及,不全面;D项强调“要加强引导”,与末句强调的“建设和管理”不符。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5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20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4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5题

9、【言语理解】世间的事物很少能比大学更美。在这里,憎恨无知的人奋力求知,________真理的人传授真理,在青年们长知识的年华里,大学给予他们远大目标和共同生活的规范,给予他们渴望得到的亲密友情,让青年人永无止境地对永恒的主题________。没有这些,青春便只是耗费时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晓 言无不尽

B:谙悉 各抒己见

C:敬畏 上下求索

D:掌握 高谈阔论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句意可知,只有洞悉真理的人才能传授真理,“敬畏”明显不恰当,排除C。
第二空,“高谈论阔”多含贬义,与此处的感情色彩不相符,排除D。“言无不尽”指一点也不保留地把要说的话说完;“各抒己见”指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根据词义,与“青年人对永恒的主题”相搭配,用“各抒己见”更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

10、【言语理解】蝴蝶大都有觅食花卉的习性,一般来说,大型蝶种喜欢花朵大的花卉,而小型蝶种则喜欢低矮草质茎植物的花卉。翠凤蝶、蓝凤蝶喜欢觅食百合科植物的花卉。菜粉蝶、红襟粉蝶喜欢觅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花卉。小豹蛱蝶则喜欢在菊花科植物的花卉觅食,它们也会偶尔换个口味,吸食发酵性食物。其实,取食花蜜、汲食树汁、嗜食发酵水果、吮吸动物尸体……蝴蝶的口味因蝶种不同,取食也大相径庭,或是单一口味,或是五味俱全。有的还会从水中觅食,吸收自己所需“营养”,如在小溪两处的沙滩处,人们总会看到一堆堆蝴蝶在吸水、喷水。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花为蝶开,蝶为花来

B:蝴蝶对花卉也有选择

C:蝴蝶的生活习性

D:众口难调——蝴蝶不只为花来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举例说明蝴蝶具有觅食花卉的习性;接着通过“其实”转折,强调蝴蝶的口味因蝶种不同,取食也大相径庭。文段为转折结构,论述重点在“其实”之后,强调蝴蝶的口味因蝶种不同而不一样。D项对此概括恰当,适合作为标题。
A项“花为蝶开”文段没有涉及,且“蝶为花来”表述也不准确,根据文意可知,蝴蝶并非只为花来,排除。B项阐述的是转折前内容,偏离重点,排除。C项“生活习性”扩大了范围,文段只讲了觅食习性,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