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行政指令是指行政主体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指示、规定、条例及规章制度等措施,按照行政组织的系统和层次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方法。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描述不属于行政指令的是:
A:市消防大队对未经消防设计备案擅自施工的违法工程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
B:体育局局长签发嘉奖令,表彰在全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和教练员
C:消费者协会同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正式发布《太阳能热水器选购指南》
D:市教育局紧急电话通知,要求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加强校园安全管理
正确答案:C
解析:行政指令定义的关键信息: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手段进行行政管理。
A项,消防大队是行政主体,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属于行政手段,符合定义。
B项,体育局是行政主体,签发嘉奖令属于行政手段,符合定义。
C项,消费者协会不是行政主体,而是社会组织,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D项,市教育局是行政主体,紧急电话通知属于行政手段,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
2、【判断推理】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从理性的角度来说,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我们的决策,然而,我们常常由于想挽回或避免沉没成本而做出很多不理性的决策行为,被称为沉没成本效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沉没成本效应的是:
A:小明一年前借给朋友一万元钱,但由于朋友破产无力偿还,所以决定不要了
B:小王花20元钱买了一瓶汽水,发现很难喝,想扔掉,但是考虑到那么贵又退不了就强忍着喝光了
C:小赵认为和女朋友都在一起8年了,自己已经付出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决定不分手
D:妈妈花2000元买了一架电子琴,可孩子根本没兴趣,于是妈妈决定以每月500元的价格请家教,理由是:“要不这个琴就浪费了!”
正确答案:A
解析:沉没成本效应定义的关键信息:由于避免沉没成本而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A项,朋友破产无力偿还欠自己的钱,所以决定不要了,并非不理性的决策,不符合定义。
B项,买汽水的钱属于沉没成本,为了挽回或避免沉没成本而强忍着把难喝的汽水喝光,是不理性的决策,符合定义。
C项,和女朋友在一起的8年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属于沉没成本,为了挽回或避免沉没成本而决定不分手,是不理性的决策,符合定义。
D项,买电子琴的钱属于沉没成本,为了挽回或避免沉没成本而花钱请家教,是不理性的决策,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53题,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63题
3、【判断推理】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是指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不属于绿色消费的是:
A:尽量购买简装物品,减少包装浪费
B:抵制一次性筷子,保护木材资源
C:吃原生态珍稀野味,减少加工成本
D:购买低耗能的电器,减少用电开支
正确答案:C
解析:绿色消费定义的关键信息: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
A项,尽量购买简装物品,减少包装浪费,体现了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符合定义。
B项,抵制一次性筷子,保护木材资源,体现了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符合定义。
C项,吃原生态珍稀野味,不是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不符合定义。
D项,购买低耗能电器,体现了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6题
4、【判断推理】转移是一个机构单位向另一个机构单位或个人提供货物、服务或资产,而同时并没有从后一个机构单位获得任何货物、服务或资产作为回报的一种交易。简言之,转移支付单位并没有得到可具体量化的利益作为回报。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居民的经常转移性收入包括社会补助收入和其他经常转移性收入。社会补助收入包括单位补助收入和政府补助收入及社会救济收入。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居民的经常转移性收入的是:
A:企业给职工发放的独生子女费
B:国家发放的残疾、下岗职工补助
C:国家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按一定的补贴标准和粮食实际种植面积,对农户直接给予的补贴
D:企业职工每月获得的工资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定义,转移没有从后一个机构单位获得任何货物、服务或资产作为回报。居民的经常转移性收入包括社会补助收入和其他经常转移性收入。
A项,企业给职工发放的独生子女费,是单位补助收入,符合定义,排除。
B项,国家发放的残疾、下岗职工补助,是政府补助收入,符合定义,排除。
C项,国家给农户的补贴,是政府补助收入,符合定义,排除。
D项,职工每月获得的工资是以相应的工作作为回报的,即企业从职工处获得服务作为回报,因此该项不属于居民的经常转移性收入。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
5、【判断推理】2014年以来,某州已发生了超过230次3级及以上地震,而在2008年之前这一数字是年均1次。频繁的地震活动引发了人们的疑问,一些研究者发现2014年以来,全州为了避免石油开采中钻井和水力压裂过程中产生的有毒废水污染地表水,开始将这些废水注入地下岩石的不透水层之间,这一行为很可能就是引发地震的关键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推测?
A:该州自2008年以来勘探出更多的石油储备,石油开采活动大幅增加
B:废水灌入岩石水层中会降低断层之间的摩擦力,使之更易滑动,从而诱发地震
C:该州2008年之前的地震次数少但震级大,2014年以来地震次数多但震级小
D:大多数连续地震是一次强震后发生的一系列余震,但该州地震并不属于这种情况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推测:将废水注入地下岩石的不透水层之间,这一行为很可能是引发该州地震的关键原因。
A项,指出自2008年以来,该州石油开采活动大幅增加,但无法说明是向地下注入废水这一行为导致该州地震频发,无法支持题干推测。
B项,指出废水灌入岩石水层中会降低断层之间的摩擦力,使之更易滑动,从而诱发地震,解释了将废水注入地下岩石的不透水层之间容易引发地震的原理,支持了题干推测。
C项,指出2008年之前以及2014年以来,该州的地震次数和震级的情况,但无法说明是向地下注入废水这一行为导致该州地震频发,无法支持题干推测。
D项,指出该州的地震不属于一次强震后发生的一系列余震的情况,但无法说明是向地下注入废水这一行为导致该州地震频发,无法支持题干推测。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级)第115题,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第104题
6、【判断推理】学校:大学:北京大学
A:工业:重工业:钢铁
B:工艺:手工艺:玉器
C:军事:军队:海军
D:建筑物:桥梁:赵州桥
正确答案:D
解析:北京大学是大学中的一个,大学是学校中的一类;同理,赵州桥是桥梁中的一个,桥梁是建筑物中的一类。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药物:手术:治疗
A:警察:法律:追捕
B:汽车:火车:陆地
C:读书:授课:上学
D:跑步:游泳:锻炼
正确答案:D
解析:药物和手术是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
A项,警察和法律都不是追捕的方式,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汽车和火车是两种不同的出行方式,二者都在陆地上行驶,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读书和授课不是上学的方式,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跑步和游泳是两种不同的锻炼方式,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03题,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3题
8、【判断推理】碳信用又称碳权,指在经过联合国或联合国认可的减排组织认证的条件下,国家或企业以增加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污染或减少开发等方式减少碳排放,因此得到可以进入碳交易市场的碳排放计量单位,一个碳信用相当于一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某燃煤发电厂去年碳排放额超标,根据上述定义,该电厂对应做法不包括:
A:将该厂从城市郊区迁到海边
B:减少该厂全年的发电总产量
C:改进设备提高热源转化效率
D:购买碳信用来实现排放达标
正确答案:A
解析:碳信用的定义要点:①增加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污染或减少开发等方式减少碳排放;②一个碳信用相当于一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A项,该厂从城市郊区迁到海边并不能增加能源使用效率、减少碳排放,不符合要点①。
B项,减少该厂全年的发电总产量,减少了碳排放,符合定义。
C项,改进设备提高热源转化效率,增加了能源使用效率,符合定义。
D项,通过购买碳信用可以使排放额达标,也符合定义中碳交易市场的相关说法,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5年福建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5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2015年青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8题,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79题,2015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2015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5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5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5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2015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5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2015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1题
9、【判断推理】叠补丁效应:指改善工作没有触及根因,反而因为改善而产生了大量的衍生工作,导致组织臃肿、效率低下、管理成本上升等不良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符合叠补丁效应的是:
A:甲公司为了改善部门间沟通不及时的问题,专设了联络员,沟通问题大有改善
B:丙公司为了提高出勤率,特设了点名监督员,虽提高了出勤率,但引来了员工的大量抱怨
C:丁公司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颁布了更多的公司守则,特设了监督员,可结果效率更低了
D:乙公司为了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工会采用了一系列人性化管理措施
正确答案:C
解析:叠补丁效应定义的关键信息:因为改善而产生了大量的衍生工作,导致组织臃肿、效率低下、管理成本上升等不良现象。
A项,专设了联络员使沟通问题大有改善,并未因改善而产生大量衍生工作,不符合定义。
B项,特设了点名监督员使出勤率提高了,并未因改善而产生大量衍生工作,不符合定义。
C项,颁布更多公司守则,特设监督员,效率却更低了,是因改善而产生大量衍生工作,导致组织效率低下,符合定义。
D项,采用人性化管理措施,并未体现因改善而产生大量衍生工作,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74题
10、【判断推理】烽火台:烟火:军情
A:货船:海洋:货物
B:电视:信息:网络
C:钟表:电量:时间
D:飞机:导航仪:方向
正确答案:D
解析:通过烽火台上的烟火传递军情。
A项,货船在海洋上运输货物,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电视和网络都可以传播信息,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钟表需要有电量才能显示时间,而不能说通过钟表的电量显示时间,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通过飞机上的导航仪辨别方向,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