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形成权是指依权利人一方的意思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内容变更或消灭的权利。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行使形成权的是:
A:甲追回六岁儿子给网络主播的打赏
B:甲按照合同约定从乙处采购一批手机
C:甲因乙违约,按照合同约定要求解除合同
D:甲因乙婚前未告知其有重大疾病而请求撤销婚姻
正确答案:B
解析:形成权的定义要点:①依权利人一方的意思;②使法律关系发生、内容变更或消灭的权利。
A项,甲追回六岁儿子给网络主播的打赏,是依甲这一方的意思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内容变更或消灭,符合定义。
B项,甲按照合同约定从乙处采购一批手机,甲、乙双方订立了合同,并非依权利人一方的意思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内容变更或消灭,不符合要点①。
C项,甲因乙违约,按照合同约定要求解除合同,是依甲这一方的意思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内容变更或消灭,符合定义。
D项,甲因乙婚前未告知其有重大疾病而请求撤销婚姻,是依甲这一方的意思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内容变更或消灭,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94题
2、【判断推理】航天器经过大气层返回地球时,会与大气层摩擦导致温度急剧升高。为使航天器克服“热障”安全返回地球,国外某研究机构在回收微小卫星EGG上做了新的技术尝试。EGG在下降过程中张开由二氧化碳充气扩张而成的半球形隔热减速伞,之后其受到的大气阻力显著增加,开始缓慢进入大气层并顺利落向地球。
上述技术尝试基于的前提是:
A:航天器表层材料需具备耐受超高温的性能
B:研究航天器耐热材料的成本比减速伞成本要高
C:航天器落入大气层时过热是下降过程的常见难题
D:航天器以较慢速度进入地球可减少摩擦导致的发热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技术尝试是为了使航天器克服“热障”安全返回地球,即通过让航天器缓慢进入大气层来解决航天器与大气层摩擦导致温度急剧升高的问题,因此D项是其必需的前提,否则如果航天器以较慢的速度进入地球也无法减少摩擦导致的发热,题干中新的技术尝试就无法达到目的。A项表层材料的性能、B项材料的成本均与题干中的让航天器缓慢进入大气层从而减少发热这一技术无关;C项航天器过热也不是必需的前提。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4题,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14题
3、【判断推理】在某次电子产品促销会中,某款电子产品特别受消费者欢迎。促销会负责人总结经验时说,看来只有投入了大量广告费用做宣传的电子产品才有好的市场接受度。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负责人的论述?
A:某款电子产品的外观设计增加了更多科技元素,尽管没有做广告宣传,仍然受到市场欢迎
B:最关注电子产品的广告群体是青年人,而参加此次促销会的消费者恰好青年人多
C:某款电子产品投入了大量广告费用做宣传,但由于其价格过高,并不受市场欢迎
D:某些电子产品投入了大量广告费用做宣传,但是实际上并不具备所宣传的部分功能
正确答案:A
解析:负责人的论述:投入大量广告费用做宣传的电子产品←有好的市场接受度。
A项说明了某款电子产品没有做广告宣传但是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即题干命题的前件为假、后件为真,是题干命题的矛盾命题,有力地质疑了负责人的论述。
B项说明广告确实起到了一定效果,对题干结论有加强的作用。
C项因价格过高没有受到市场欢迎,但是不确定广告是不是起了作用,不能质疑。
D项不具备所宣传的部分功能,同样不能说明广告与市场接受度的关系,为无关项。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4)-考友回忆版第74题
4、【判断推理】恒河 之于 ( ) 相当于 ( ) 之于 金字塔
A:泰姬陵 尼罗河
B:克里姆林宫 亚马孙河
C:凯旋门 莱茵河
D:科隆大教堂 伏尔加河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泰姬陵是印度的皇家陵墓;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金字塔是埃及的皇家陵墓。
B项,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的建筑群,亚马逊河是流经南美的河流。
C项,凯旋门是法国巴黎的建筑,莱茵河是流经欧洲的河流。
D项,科隆大教堂是德国建筑,伏尔加河是流经欧洲的河流。
故答案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今年入夏以来,全球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对于高温天气产生的原因,一种观点认为,入夏以来高温天气的出现是由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高温这样的灾害性天气会有增多的趋势。反对者则认为,高温天气的出现并不是由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而是与大气环流特征的变化相关,大气环流特征的变化会导致多种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包括高温天气。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第一种观点?
A:全球气候变暖是由大气环流特征的变化导致的
B:高温天气是暖气团控制下的温度较高的炎热天气
C:全球气候变暖通过改变大气环流特征来改变高温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强度和发生频率
D:气象学家们认为,造成持续高温天气的原因很复杂,既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第一种观点:入夏以来高温天气的出现是由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高温这样的灾害性天气会有增多的趋势。反对者的观点:高温天气的出现并不是由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而是与大气环流特征的变化相关,大气环流特征的变化会导致多种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包括高温天气。
A项,指出全球气候变暖是由大气环流特征的变化导致的,直接支持了反对者的观点,不能支持第一种观点。
B项,指出高温天气是暖气团控制下的温度较高的炎热天气,只是说明了高温天气的本质,并未涉及高温天气出现的原因,不能支持第一种观点。
C项,指出全球气候变暖通过改变大气环流特征来改变高温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强度和发生频率,说明全球气候变暖是入夏以来高温天气出现的根本原因,可以支持第一种观点。
D项,指出造成持续高温天气的原因很复杂,既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没有具体说明造成高温天气的原因,不能支持第一种观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生回忆版第75题
6、【判断推理】第一次刺激能缓解第二次的小刺激,这种规律称为“贝勃规律”。它表明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与的刺激对他来说会变得微不足道。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能用贝勃规律进行解释的是:
A:当人们从一个明亮的地方进入一个光线很差的地方时,一开始会看不清任何物体,但过了一会儿后能很快适应黑暗
B:得知公司将进行第三次裁员时,小王没有前两次时那么担心,能够比较平静地对待了
C:甲公司向乙公司出售整套设备,开始时报价很优惠,谈判即将结束时,却提出加收安装服务费,乙公司认为不可以接受
D:小李刚开始工作时兢兢业业,熟悉环境后慢慢松懈下来,但周围人仍觉得他很敬业
正确答案:B
解析:贝勃规律定义的关键信息:第一次刺激能缓解第二次的小刺激。
A项,根据贝勃规律的定义,刺激至少要有两次,该项中只有一次刺激,不符合定义。
B项,体现出经历了之前的强烈刺激,之后的刺激变得微不足道,符合定义。
C项,乙公司对甲公司后来提出的加收安装服务费的要求感到不可接受,并非“之后施与的刺激变得微不足道”,不符合定义。
D项,周围人对小李两种不同的工作态度的感受都是敬业,并没有体现“第一次刺激能缓解第二次的小刺激”,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1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1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1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1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1题
7、【判断推理】可恢复性评价是指,突发事件后、应急管理结束前,对事件的现状恢复到基本正常状态的能力的评价以及完成恢复所需要的时间和资源的评价。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可恢复性评价的是:
A:卫生部估计H1N1流感疫苗研发所需时间
B:汶川地震后,民政部向灾区发放救灾物资
C:上级指示48小时内解决因大雪封路而滞留车站的乘客的交通问题
D:重大交通事故发生后,交通管理部门估计交通事故造成的堵车时间
正确答案:D
解析:可恢复性评价的定义要点:①恢复到基本正常状态;②评价。
A项,流感疫苗研发所需时间不是完成恢复所需要的时间,不符合要点①。
B项,民政部向灾区发放的救灾物资也不是完成恢复所需要的资源,不符合要点①。
C项,48小时内解决因大雪封路产生的问题,没有涉及到评价,不符合要点②。
D项,重大交通事故发生后,交管部门预估的堵车时间,符合全部定义要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判断推理】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葛利高里
A:司汤达:红与黑:于连
B:雨果:悲惨世界:冉·阿让
C:路遥:平凡的世界:孙少安
D: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布恩迪亚
正确答案:C
解析:肖洛霍夫的代表作是《静静的顿河》,葛利高里是这本书的主人公,该书是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
A项,司汤达的代表作是《红与黑》,于连是《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但《红与黑》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雨果的代表作是《悲惨世界》,冉•阿让是《悲惨世界》中的主人公,但《悲惨的世界》是一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的作品,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路遥的代表作是《平凡的世界》,孙少安是《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该书是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马尔克斯的代表作是《百年孤独》,布恩迪亚是《百年孤独》中的主人公,但《百年孤独》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0题
9、【判断推理】
书法:欧体
A:希腊神话:中国神话
B:蟠桃园:仙桃
C:著作:专著
D:知网:网络
正确答案:C
解析:欧体是一种书法,二者是种属关系。
A项,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仙桃可以生长在蟠桃园中,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专著指就某方面加以研究论述的专门著作,专著是一种著作,二者是种属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知网是网络中的一个学术平台,二者并不是种属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2题
10、【判断推理】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同一楼内的邻居向外面高空抛物,使他人的人身和财产遭受损害,如果查不出抛物者,就由可能造成损害的同一楼的居民共同承担补偿责任。这样的法律规定保护了受害者的权利,维护了公共安全,同时,让可能的加害人分担责任,能够增强其监督预防的意识。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A:小区安装了监控探头,能较准确地确定真正的抛物人,要求其承担责任
B:人们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在不幸被抛落的物品砸伤时可获得保险赔偿
C:国家设立了专门的救助基金,为遭遇意外事故的受害人提供一定的救济
D:小区居民担心承担责任,自发宣传高空抛物的危害并积极检举相关行为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的观点是:关于高空抛物的法律规定既能保护受害者的权利,又能让可能的加害人增强责任意识。
A项,安装监控,与高空抛物的法律规定无关。
B项,购买保险,与高空抛物的法律规定无关。
C项,成立救助基金,与高空抛物的法律规定无关。
D项,指出居民因怕承担责任而会主动反对高空抛物,且对这种行为进行检举,这样就能减少危害又能让相关人员受到监督和惩罚,最能支持论证。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