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072

发布时间:2023-02-01 17:20     浏览量:27

1、【言语理解】许许多多的临床实验都表明抗氧化物质实际上并不能对我们的心血管系统起到改善作用。关于抗氧化物质与癌症关系的数据没那么多,但最近一次大规模的检验维生素E能否抑制癌症的实验中途就被停止了——因为维生素E不仅没有显示出益处,反倒略微增加了前列腺癌的发病率。
这段文字预设的信息是:

A:心血管系统的改善与抗氧化物质无关

B:人们认为抗氧化物质是对身体健康有利的

C:目前关于抗氧化物质的研究仍然不足

D:可以通过维生素E治疗前列腺癌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许多临床实验表明抗氧化物质实际上并不能对心血管系统起到改善作用,接着又以最近一次实验(维生素E能否抑制癌症)的结果来佐证。由此可知,这段文字预设的信息应是“人们认为抗氧化物质是对身体健康有利的”。A项是文段得出的结论,并非预设信息。C项为文段部分内容,D项是针对文段中的论据而言的,均可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5题

2、【言语理解】舆论普遍对国家信访局“今年以来已暂停公布各省信访排名”的新闻,做出“国家取消信访排名”的解读倾向,实际上寄托了对于废除信访排名这一改革的厚望,相关部门应及时给出明确的回应。同时,藉由信访排名这一规定的改革走向,值得吸取的教训是,任何改革都要对改革的变异可能预留空间,否则,不良制度形成的惯性,将大大增大改革的成本和风险。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是:

A:信访排名为信访改革增大了成本和风险

B:舆论期望废除信访排名但未获官方回应

C:国家今年已明确取消了信访排名的规定

D:信访排名改革值得吸取相关经验和教训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原文“藉由信访排名这一规定的改革走向,值得吸取的教训是……不良制度形成的惯性,将大大增大改革的成本和风险”可推知,信访排名这一不良制度给信访改革增大了成本和风险,A、D两项都符合文意,排除。根据“实际上寄托了对于废除信访排名这一改革的厚望,相关部门应及时给出明确的回应”,可推知B项符合文意,排除。根据“舆论普遍对……做出‘国家取消信访排名’的解读倾向”,可推知国家取消信访排名只是舆论对新闻的解读,并非事实,C项不合文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3、【言语理解】和我关系要好的同学很不平,执意拉着我去      说我考试作弊的主考老师。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问讯

B:诘责

C:讯问

D:询问

正确答案:B

解析:由题干中的“不平”、“执意”可知,横线处应填具有质问、谴责意味的词语。“问讯”指打听、问候,“讯问”指严厉盘问、审问,“询问”指征求意见、咨询打听,这三个词语都不合题意。“诘责”指诘问谴责,其中“诘”表追问、责问的意思,用在题干中可表示向主考老师追问缘由,讲清情况,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从化学的角度说,高分子材料在320度到820度之间的中低温燃烧情况下,会释放出十几种呋喃类物质,这些有致癌作用的物质统称为“二噁英”。通过实验发现,焚烧的温度低于320度或者高于820度,都不会产生二噁英。这就要求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次启用,持续稳定运行,不能频繁停炉。如果停炉,在降温过程中,温度从820度到320度之间的时间必须控制在三秒钟内,防止二次合成二噁英。所以,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如果垃圾处理得当,发电时带来的“二噁英”问题基本上可以解决

B:考虑到环境成本,现在世界各国已很少使用焚烧法处理生活垃圾

C: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实现有赖于焚烧炉高效稳定的运转

D:在建造垃圾焚烧发电厂时应采用精密的时间控制技术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高分子材料在320度到820度之间的中低温燃烧情况下,会产生“二噁英”,而在低于320度或者高于820度时,都不会产生“二噁英”。接着说明垃圾焚烧时只要合理控制温度,就不会产生“二噁英”。A项与此衔接最为恰当,当选。
B项本身与文段内容相悖,C、D两项均没有体现文段的重点,均可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5、【言语理解】中国古代的科学著作大多是经验型的总结,而不是理论型的探讨,所记各项发明都是为了解决国家与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而不是试图在某一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突破。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中国科技重视综合性的整体研究,重视从总体上把握事物,而不是把研究对象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分离出来,独立研究它们的实体和属性,细致探讨它们的奥秘。这使得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没有向更高层次发展。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中国古代的科学研究关注的重点及其历史背景

B:解决实际问题是推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动力

C: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没有长足进步的根本原因

D:研究方法的缺陷使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停滞不前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从研究目的介绍了我国古代的科学著作特点——大多是经验型的总结,不是试图在某一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突破。然后从研究方法介绍中国古代科技注重从整体把握事物,而不是细致讨论具体对象的奥秘。最后得出结论,因为上述原因,中国古代科技没有向更高层次发展。C项是对这一结果的同义转述,当选。
A项“历史背景”文段没有涉及。B项仅局限于研究目的,D项仅局限于研究方法,均是部分内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6、【言语理解】人们一般都喜欢追逐日出或日落景观,但绝大部分人可能没意识到,其实在与太阳相反一侧的天空,也隐藏着鲜为人知的景观,比如说人们能看到的两种大尺度影子景观——“山影”和“地影”。日出或日落后,在太阳照射下,高大山峰投射出巨大阴影。此时站在该山峰的观察者观察这个阴影,阴影看起来像金字塔,这就是山影。而地影,是地球本身投射在大气层上的影子。除了登山家或摄影师,几乎很少有人注意到山影和地影,并将它们作为一种景观来欣赏。
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A:大多数人不喜欢欣赏“山影”“地影”景观

B:人们不把“山影”“地影”作为景观来欣赏

C:“山影”和“地影”是鲜为人知的山上景观

D:只有极少数人能发现和欣赏“山影”和“地影”

正确答案:D

解析:A、B两项理解不正确,由“几乎很少有人注意到山影和地影,并将它们作为一种景观来欣赏”可知,文段提到的是人们很少注意到这两种景观,从而不能欣赏,并不是不喜欢欣赏,或不把“山影”“地影”作为景观来欣赏,排除。
C项理解不正确,由“比如说人们能看到的两种大尺度影子景观——‘山影’和‘地影’”可知,“山影”和”地影”是影子景观,不是山上景观,排除。
D项理解正确,由“绝大部分人可能没意识到……‘山影’和‘地影’”“几乎很少有人注意到山影和地影”可知。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孔子的许多教诲,寓意都很深刻,诸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等,都不失为人之道。然而孔子这些优秀的思想历来都是统治者规范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规范和伦理道德的强有力工具。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孔子优秀思想为统治者所利用

B:孔子优秀思想为统治者所倡导

C:统治者对孔子优秀思想的继承

D:统治者对孔子优秀思想的赞美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孔子的许多教诲寓意都很深刻;接着列举了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等教诲,指出其都不失为人之道;最后用“然而”转折,指出论述重点,即孔子的这些优秀思想历来是统治者规范国家的强有力工具。“工具”是用以达到目的的事物,故文段意在说明的是:孔子的优秀思想为统治者统治国家所利用。A项与此相符。B项“倡导”、C项“继承”、D项“赞美”都不能体现孔子思想在古代具有的工具性,均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

8、【言语理解】19世纪的西方建筑师大多满足于把钢铁作为一种________手段应用于当时流行的古典式或哥特式建筑。很久以后,建筑师才________了古典和哥特模式,充分发挥了钢铁构架结构的各种潜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次要 放弃

B:补充 摆脱

C:主要 超越

D:典型 淘汰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很久之后,建筑师才……充分发挥”可知,填入词语应与 “充分发挥”构成反对关系对应,故可首先排除不能构成这种对应关系的“主要”“典型”。
第二空,句意为建筑师不再局限于古典和哥特模式,开始作出新的尝试,这是一种风格的突破,此处用“摆脱”比“放弃”更合适。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2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2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2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2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2题

9、【言语理解】当前意义上的人民福祉已经不同于历史上简单的温饱状态,而是包括极为丰富的内容:既包括人民的权利和尊严,也包括人民的收入和消费,同时也涉及自由、安全、社会保障和精神生活等方面。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人民福祉的内涵相比以往有了巨大的变化

B:人民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温饱状态了

C:人民福祉的含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会不断丰富

D:人民福祉已经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过渡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主要说的是当前意义上的人民福祉的内涵已经不同于历史上简单的温饱状态,而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包括极为丰富的内容。A项是对文段主旨的正确表述。B项未提到“人民福祉”这一论述对象,排除;C项偷换概念,文段说的是“当前意义上的人民福祉包括极为丰富的内容”,排除;D项表述错误,“极为丰富”意为不仅包括物质层面而且包含精神层面,而非前者向后者过渡,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20题, 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10题

10、【言语理解】在经济学领域有“后发劣势”的概念,这指的是落后国家由于发展较迟,因此对发达国家进行模仿。模仿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模仿制度,另一种是模仿技术和工业化模式。由于是后发国家,所以可以在没有基础制度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模仿实现快速发展。然而,这一模仿虽然相对容易实现,但会给长期的发展留下许多隐患。事实上,当前我国老工业基地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正是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后发劣势的体现

B:仅仅依靠市场这只无影的手是无法解决的

C:意味着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走向纵深

D:可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行业兼并重组等政策加以实现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后发劣势”的概念,然后由“然而”一转,指出这一模式虽然易模仿,但会对长期发展留下许多隐患,最后引出我国老工业基地面临一系列问题,其后最有可能说明的是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即前文所提到的“后发劣势”。B、C、D三项均未涉及“后发劣势”,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5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