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即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而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名词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含有名词意动用法的是:
A: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B:白求恩同志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C: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D:吾渔樵于江渚,侣鱼虾而友麋鹿
正确答案:D
解析:名词意动用法定义的关键信息:把名词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A项,“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意思是: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小了。“小鲁”和“小天下”中的“小”原为形容词,这里表示认为鲁国和天下具有“小”的性质和状态,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排除。
B项,“不远万里”的意思是: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远”原为形容词,这里表示认为万里具有“远”的性质和状态,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排除。
C项,“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的意思是:腾公认为(韩信)的言谈新奇,(认为他的)外貌壮美,释放了他而没有斩他。“奇”和“壮”原为形容词,这里表示认为韩信具有“奇”和“壮”的性质和状态,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排除。
D项,“吾渔樵于江渚,侣鱼虾而友麋鹿”的意思是:我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侣”和“友”原为名词,这里表示把鱼虾看作同伴,把麋鹿看作朋友,属于名词意动用法,保留。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
2、【判断推理】调查结果表明,口腔的老化程度与患认知障碍症之间存在一定关联:牙齿少于20颗的75岁以上老人与牙齿相对健全的同年龄段人相比,咀嚼力要低50%~90%,咀嚼食物的力量也要低1/6~1/3,咀嚼能力变差会加速大脑老化,患认知障碍症的风险也就相应加大。对70岁以上老人做的认知障碍程度测试显示,健康的人平均有14.9颗牙齿,而疑似患认知障碍症的参试者平均只有9.4颗牙齿。这表明牙齿健康的老人患认知障碍症的概率比较低。
如果下列哪项为真,最能反驳上述推论?
A:为了克服老年人不识字或者看不清等问题,研究者在调查过程中让参与者报告是否出现注意、记忆、信息整合、运动等方面的障碍并根据其程度来作为评价其认知障碍的依据
B:随机抽取300名老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健康的人和疑似患认知障碍症的人的牙齿颗数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C:阿尔茨海默病是认知障碍症的一种,而目前没有研究表明口腔的老化程度和阿尔茨海默病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
D:参与研究的老人年龄集中在70岁左右,60~65岁和85~90岁这两个年龄段的老人相对较少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根据牙齿颗数不同的老人患认知障碍症的风险也不同,得出“牙齿健康的老人患认知障碍症的概率比较低”这一结论。
A项,为无关项。
B项,指出在随机调查的老人中发现,健康的人和疑似患认知障碍症的人的牙齿颗数没有太大区别,说明牙齿颗数并不能反映患认知障碍症的概率,削弱了题干结论。
C项,诉诸无知,不能削弱。
D项,其他两个年龄段的老人也属无关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5题
3、【判断推理】物质通过进出细胞膜来实现物质交换的方式称为物质跨膜运输,其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主动运输是物质在载体的协助下逆着膜两侧的浓度梯度扩散;被动运输是顺着膜两侧浓度梯度扩散,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类,前者是指物质根据细胞膜两侧的浓度差以及扩散物质的性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入细胞,后者指物质借助载体来实现扩散。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体内红细胞血氧饱和度较低时,吸氧后,氧气会进入红细胞,这属于自由扩散
B:细胞内钾离子浓度低,在载体蛋白协助下,钾离子被转运出细胞外,这是主动运输
C:吃完饭后,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显著升高,该葡萄糖通过运输蛋白进入小肠上皮细胞,这是主动运输
D:氨基酸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从高浓度一侧扩散进入低浓度的细胞内,这属于协助扩散
正确答案:C
解析:主动运输定义的关键信息:物质在载体的协助下逆着膜两侧的浓度梯度扩散,即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被动运输定义的关键信息:顺着膜两侧浓度梯度扩散,即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类。自由扩散定义的关键信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入细胞。协助扩散定义的关键信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借助载体来实现扩散。
A项,氧气进入血氧饱和度较低的红细胞,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且不需要载体,属于自由扩散,说法正确。
B项,钾离子在载体蛋白协助下由低浓度的细胞内向高浓度的细胞外扩散,属于主动运输,说法正确。
C项,吃完饭后,血液中的葡萄糖显著升高,该葡萄糖通过运输蛋白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借助载体实现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扩散,属于协助扩散,而非主动运输,说法错误。
D项,氨基酸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的细胞内扩散,是借助载体实现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扩散,属于协助扩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75题
4、【判断推理】科研人员发现,鸟蛋颜色与温度有极大关联。研究结果显示,在日照强度较低的地方,深色的鸟蛋更常见;而在阳光强度更高、更暖和的区域,鸟蛋颜色普遍更浅。研究小组认为,颜色更深的蛋壳意味着可以吸收更多热量,从而在更寒冷的环境中具有生存优势。因为蛋中胚胎需要稳定的环境温度,但其自身却不具备温度调节能力。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大杜鹃将自己生的蛋寄宿在一百多种鸟的巢中,为了避免蛋被鸟巢主人赶跑,它们能够高仿出二十多种色型的鸟蛋
B:要孵化出小鸟,适宜的温度十分重要,所以为了保证小鸟能顺利破壳,鸟妈妈只能待在窝里孵蛋,来提高蛋的温度
C:将不同品种的鸡蛋放置在阳光中,颜色更深的鸡蛋比浅色鸡蛋升温更快,而且其蛋壳表面保持较高温度的时间更长
D:蛇、乌龟的蛋大多埋在地下,有隐蔽性,所以是白色的,而鸟蛋暴露在环境中,需要斑纹和颜色做障眼法迷惑天敌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论据:①在日照强度较低的地方,深色的鸟蛋更常见;而在阳光强度更高、更暖和的区域,鸟蛋颜色普遍更浅;②蛋中胚胎需要稳定的环境温度,但其自身却不具备温度调节能力。题干结论:颜色更深的蛋壳意味着可以吸收更多热量,从而在更寒冷的环境中具有生存优势。
A项,指出大杜鹃为了自己的蛋可以成功寄宿在其他鸟类的巢中,可以高仿出二十多种色型的鸟蛋,没有体现蛋壳的颜色与所处地域的温度关系,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B项,指出适宜的温度对于孵化小鸟的重要性,鸟妈妈通过孵蛋来提高蛋的温度,没有体现蛋壳的颜色与所处地域的温度关系,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C项,指出颜色更深的鸡蛋比浅色鸡蛋升温更快,其蛋壳表面保持较高温度的时间也更长,说明颜色更深的蛋壳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可以支持题干结论。
D项,指出鸟的蛋的颜色等不同是障眼法,用来迷惑天敌,没有体现蛋壳的颜色与所处地域的温度关系,不能支持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4题,202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2题,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7题,202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0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7题
5、【判断推理】得陇望蜀:狼子野心
A:坐井观天:鼠目寸光
B:指桑骂槐:趾高气扬
C:沐猴而冠:狐假虎威
D:投桃报李:指雁为羹
正确答案:A
解析:得陇望蜀和狼子野心都形容一个人有野心。
A项,坐井观天和鼠目寸光都形容目光短浅,为近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指桑骂槐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沐猴而冠比喻装扮得像人,实际却虚有其表。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二者之间没有明显逻辑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投桃报李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指雁为羹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虚假不实。二者之间没有明显逻辑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75题,2012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2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2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5题,2012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2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2012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2012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2012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
6、【判断推理】有三只盒子,每只盒子里面装了两只球,分别是黑黑、白白、黑白。每只盒子都贴上了标明内容的标签,但所有的标签都贴错了。要求:打开一只盒子,但只能取出一个球来,看过之后把所有的标签都纠正过来。
可以打开的盒子是:
A:黑黑
B:白白
C:黑白
D:打开哪个盒子都不行
正确答案:C
解析:运用假设法。假设打开写有“黑白”标签的盒子,那么该盒子只可能是装有“黑黑”或“白白”,如果取出一个黑球,则该盒子是“黑黑”,则写有“白白”的盒子,一定装的是“黑白”球,可知写有“黑黑”的盒子里装的是“白白”球;同理,如果摸出的是白球,一样能确定所有的标签。而假设打开写有“黑黑”的盒子,这个盒子里应该装的是“黑白”或者“白白”,则如果摸出的是白球,就无法确定这个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同样,打开写有“白白”的盒子,也不一定可以确定。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学生:男学生:女学生
A:旋转:顺时针:逆时针
B:整数:正数:负数
C:餐具:盘子:筷子
D:词语:实词:虚词
正确答案:D
解析:男学生和女学生是矛盾关系,两者都属于学生。
A项,顺时针和逆时针是矛盾关系,但两者与旋转不构成种属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正数和负数是反对关系,还有0的存在,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盘子和筷子是反对关系,两者都属于餐具,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实词和虚词是矛盾关系,两者都属于词语,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0题
8、【判断推理】有机食品也叫生态食品、生物食品,是目前国际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有机食品是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食品,有机农业是指一种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它强调加强自然生命的良性循环和生物多样性。有机食品认证机构通过认证证明该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均符合有机食品的标准。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不属于有机食品生产、加工的基本要求?
A:生产基地未使用过农药、化肥等违禁物质
B:作物在收获、清洁、干燥、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未受化学物质的污染
C:种子或种苗来自自然界,未经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过
D:种子或种苗在自然环境下生长,避免在温室大棚内种植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根据有机农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可知该项正确。
B项,根据有机食品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其“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都是天然无污染的,可知该项正确。
C项,根据有机农业“强调加强自然生命的良性循环和生物多样性”,可知该项正确。
D项,“在温室大棚内种植”并不代表其不是纯天然无污染的,该项的生产要求在题干定义中并未提及,该项错误。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
9、【判断推理】优势富集效应是一种起点发展理论,是指起点上的微小优势经过关键过程的级数放大,产生更大级别的优势积累。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优势富集效应的是:
A:某名牌大学建校时间很早,文化传统悠久,并拥有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支持,全国许多优秀的学生填写高考志愿时都选择了该校
B:上海的金茂大厦楼体高度略微超过“东方明珠”电视塔,被誉为“中华第一高楼”,因此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广告商,各类会议也常在此举办,呈现后来居上的态势
C:某教育培训机构为了拓展业务,也像别的培训机构那样,通过发送宣传单来进行宣传,后来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服务质量也更上一层楼,成为业内的典范
D:某服装品牌设立之初,最先提出要做“夹克之王”的理念,并通过电视媒体进行推广,后来这个概念逐渐被人们认可,许多人都认为买夹克就应该买这个品牌的
正确答案:C
解析:优势富集效应的定义要点:起点上的微小优势。
A项,某名牌大学因为建校时间早,拥有多方面的支持,受到考生青睐,体现了起点上的优势,属于优势富集效应。
B项,金茂大厦因略高于东方明珠而吸引游客和广告商,体现了定义要点,属于优势富集效应。
C项,培训机构规模扩大,服务质量提高,成为典范,没体现微小的优势,不属于优势富集效应。
D项,最先提出“夹克之王”的概念,体现了时间上的优势,属于优势富集效应。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
10、【判断推理】荷兰:日本
A:中国:印度
B:德国:英国
C:美国:加拿大
D:瑞典:西班牙
正确答案:B
解析:荷兰和日本为并列关系,分析发现四个选项也均为并列关系。纵向对比,发现B项与题干存在一定联系,荷兰和德国都是临海国家,日本和英国都是岛国。其他三项与题干均无纵向联系。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