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053

发布时间:2023-01-29 8:08     浏览量:27

1、【言语理解】亚洲有中印两个人口大国,然而人口的庞大却与人才是否________没有必然关系。人才供应缺口在一些国际化的行业中尤为________,例如金融从业人员、工程研发人员等在全亚洲都供不应求。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饱和 突出

B:充裕 明显

C:过剩 严峻

D:流失 巨大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二空,“缺口”不能与“严峻”搭配,排除C。
第一空,“流失”比喻人员、财物等从本地、本单位流动或转移出去而散失,与句意不符,排除D。 “饱和”比喻在某个范围内某种事物的数量达到最大限度;“充裕”表示充足富裕。“供应缺口”“供不应求”都表示需求不能被满足,出现了短缺状况,与此相对的应是人才是否足够的问题,故应填“充裕”。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8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8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8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8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8题

2、【言语理解】下列语句中,会产生歧义的是:

A:网民和专家表示,原因查明后,在对直接责任企业和责任人依法依规严厉问责之外,对供水企业、环保、建设等部门也应进行尽职调查。

B:藏书,传统意义中高端文雅的兴趣爱好,洗去浮华,悄然走进百姓生活。书友们在发黄的书页中收获幸福,在浩瀚的书海中淘得快乐。

C: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是人类关于推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思想。

D:艺术节的举办实际上就是在发掘与追求一种社会认同,并通过艺术节的一系列活动来体现这种认同。

正确答案:C

解析:C项停顿不同造成歧义,“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既可理解为定中结构,即“……的理论渊源”;也可理解为动宾结构,即“发展……”。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在过去六十年中,现代中国的建设走过一条________的道路,经历过无数艰辛、动荡、摇摆与反复,既有山重水复之________,也有柳暗花明之转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循环往复 迷惘

B:迂回曲折 困惑

C:艰难险阻 迷惑

D:跌宕起伏 困难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后文的“经历过无数艰辛、动荡、摇摆与反复”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体现这四个词语的意思。A项“循环往复”仅体现了“反复”;C项“艰难险阻”仅体现了“艰辛”;D项“跌宕起伏”仅体现了“动荡、摇摆”。只有B项“迂回曲折”体现了这四个词语的意思。
第二空,填入“困惑”亦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

4、【言语理解】就像传记文学一样,传记片最见作者________之处,是对人物生平材料的剪裁和取舍。经典传记片《巴顿将军》虽然冠名“巴顿”,却没有像编年史一样横跨几十年地展现这个人物,而仅仅只是截取了“二战”期间巴顿的天才与自傲,一位美国“二战”英雄的________便跃然于银幕之上。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功力 风采

B:能力 风姿

C:实力 风度

D:心力 风骨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传记片”应该体现的是作者对片子剪裁和取舍的高超技艺及创作水平。“实力”指实在的力量(多指军事或经济方面)。不能形容作者的创作水平,排除C。“能力”指能胜任某项工作或事务的主观能力,强调胜任工作的能力。“心力”指心思和体力。均与题意不符,排除B、D。“功力”指在技艺或学术上的造诣。且“见”常与“功力”搭配使用,符合题意。将A项代入第二空验证,“风采”指风度神采。“英雄风采”为习惯搭配。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5、【言语理解】随着科学技术在农村的迅速普及,近年来,一大批优秀乡土人才在农村       。他们既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科学致富的一代新型农民。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脱颖而出

B:崭露头角

C:闻名遐迩

D:扬名天下

正确答案:A

解析: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干在适当的时机迅速地显现出来。崭露头角: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闻名遐迩:远近闻名。扬名天下:大名远扬。由题意可首先排除C、D。题中表述“随着科学技术在农村的迅速普及”,这是强调一个时机,“一代新型农民”强调与传统的农民有区别,故这里选“脱颖而出”更贴切。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过去,我国生产能力滞后,因而把工作重点放在扩大投资、提高生产能力上。现在,产能总体过剩,仍_______靠扩大规模投资抬高速度,作用有限且边际效用递减。虽然短期内投资可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最终消费才是经济增长的_________动力。在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的同时,必须更加有效地发挥消费对增长的_________作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单纯 长期 实质

B:片面 根本 决定

C:盲目 核心 一般

D:一味 持久 基础

正确答案:D

解析:先看第二空,由“虽然……但……”可知,所填词语与“短期”构成反义关系对应,“长期”“持久”符合句意,“根本”“核心”与长期性无关,排除B、C。再看第三空,所填词语应体现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根本作用。“实质”指本质,通常指隐藏在表象之下的内涵,不能体现消费的作用,排除A。“基础”指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填入符合句意。验证第一空,“一味”填入也符合句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第36题

7、【言语理解】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幼稚工业或成熟工业一旦被政府所“保护”,就会形成新的既得利益团体,从而对政府产生新的压力,迫使其进一步实施“保护”,使暂时的保护演变为永久的保护。
对上面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政府“保护”的既可能是幼稚工业,也可能是成熟工业

B:受政府“保护”的结果是形成了新的既得利益集团

C:政府的“保护”会由暂时演变为永久

D:政府的“保护”能对工业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政府对工业的“保护”所产生的结果。D项的“促进作用”从文中无法推出,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当初的救济性扶贫虽然有立竿见影的功效,但救济的终结常常就是返贫的开始。后来的开发性扶贫有利于借助本土资源________现代产业,但也容易滋生资源掠夺经营、透支生态环境的隐患。在“输血”和“造血”之外,我们还应有新的视角和新的思维。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培养

B:扶植

C:培植

D:培育

正确答案:C

解析:“培养”指以适宜的条件促使其发生、成长和繁殖;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使其成长。其适用对象多为生物、人等。“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其适用对象多为幼小生物等。二者均与“产业”搭配不当,排除A、D。
“扶植”指扶助培植。“培植”指培养(人才),扶植(势力)使壮大。由“当初的救济性扶贫”“后来的开发性扶贫”与“输血”“造血”的对应可知,“开发性扶贫”对应的是“造血”,即对现代产业进行的是建立,而不是扶助。且“培植”能准确修饰“现代产业”,排除B。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23题,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8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题,201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

9、【言语理解】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句为:

A:作为一项脑干细胞免疫功能的测试,研究小组将脑干细胞移植到老鼠体内其他部位。

B:央行负责人表示,可以通过保持存款利率不变而增加贷款利率的方法来缓解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而带来的升值负担。

C:鉴于动物有上述特点,我们可以预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的战争舞台上,将有越来越多的“动物兵”出现。

D: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看,方形或长方形的土木建筑体制便已开始,它终于成为后世主要建筑形式。

正确答案:D

解析:D项中的“它”指代不明,既可指方形的土木建筑,也可指长方形的土木建筑。另外,“便已”前应加一个时间段,从而使句意表达更清楚。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在一些地方,夜间经常能看到美丽的极光,这种奇异又神秘的极光一直吸引着我们。产生极光的原因是来自大气外的高能粒子 电子和质子 撞击高层大气中的原子。现在所知,作为太阳风的一部分荷电粒子在到达地球附近时,被地球磁场俘获,它们与氧和氮的原子碰撞,击走电子,使之成为激发态的离子,这些离子发射不同波长的辐射,产生红、绿或蓝等色的极光。极光的形成与太阳活动息息相关。每逢太阳活动积极的年份,可以看到更为壮观的极光景象。当夜晚来临,红、蓝、绿相间的光线布满夜空中,场面极为壮观。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大部分地区还是看不到极光

B:极光的形成与太阳活动有关

C:极光场面极为壮观

D:极光是怎么形成的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引出“极光”这一话题;接着介绍极光产生的原因,即与高能粒子撞击大气中原子有关,并对这一原因进行了具体说明;其后又指出极光的形成与太阳活动息息相关,并对这一情况也进行了说明。综合可知,文段主要讲述了极光的形成原理,对应D。A项文段未涉及;B项只体现了极光形成与太阳活动的关系,不全面;C项非重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