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维护民法典权威的有效手段。在贯彻落实民法典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尤其要注重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不得违背法律法规随意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其义务的决定。要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行政裁决等活动,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依法严肃处理侵犯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和人员。
这段文字着重强调:
A:实施民法典能够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
B:实施民法典可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司法公信力
C:实施民法典将为政府部门各类执法行为制定实施细则
D:实施民法典将为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提供相关法律依据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引出“民法典”的话题;接着指出政府部门要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不得违背法律法规随意作出决定;最后进一步说明要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活动,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依法处理侵犯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和人员。由此可知,文段意在强调政府部门要把民法典作为重要标尺,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对应D。
A、B两项,“能够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司法公信力”都属于民法典的作用和意义,非文段论述重点,排除。
C项,“制定实施细则”不如“提供相关法律依据”更符合文段所强调的将民法典作为依法行政的重要标尺的意思,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27题,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16题
2、【言语理解】芭蕾这门艺术不仅要用肢体演绎,还需要文化的全方位________和浸染,否则________的就不只是四肢,而是整个形态和表演。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熏陶 僵硬
B:培养 笨拙
C:洗礼 死板
D:渗透 禁锢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与“浸染”并列,表达文化对芭蕾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洗礼”与此不符,排除B、C。“渗透”与“浸染”连用,有语义重复之嫌,排除D。
第二空填入“僵硬”也能与芭蕾“柔软”“轻灵”的特性相对应。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5题,2012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89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乡类)第118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86题,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23题
3、【言语理解】马赛克留给中国大众的印象,或是广泛使用在建筑外墙、卫浴装修中的装饰建材,或是图像被模糊成一个个小格子,少有人想起它的艺术属性。其实在西方,镶嵌艺术历史悠久,尤以镶嵌壁画最多。近现代,镶嵌艺术在墨西哥、西班牙、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都有杰出展现。每个国家因应本国不同的文化传统与材料资源在镶嵌工艺上的不同发挥,成就镶嵌壁画艺术更加多元的面貌。
这是一篇文章的开头,接下来最可能谈论的是:
A:中国发展马赛克镶嵌艺术的资源条件
B:镶嵌壁画创作对镶嵌材料的特殊要求
C:马赛克在镶嵌壁画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D:西方国家马赛克镶嵌艺术的发展历史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中国大众多把马赛克理解为建筑材料,忽略了其艺术属性,然后介绍了西方发达的马赛克镶嵌艺术,末句提出每个国家应根据“本国不同的文化传统与材料资源”,成就多元的镶嵌壁画艺术。根据话题一致原则,下文应延续末句的国家发展镶嵌壁画艺术的话题,A项与此相符。且A项论述中国发展马赛克镶嵌艺术也与首句中国大众忽略马赛克艺术属性的情况构成呼应。
B、C两项都没有承接末句的“国家”这一关键信息。D项中的“西方国家”在文段中已经提及了,属于前文信息,不应出现在下文。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一直到19世纪,地球上速度的极限才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在那个世纪的头一二十年里,各族人民、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往来的速度就已超过了以往几个世纪。从前需要数天的路程,有了火车和轮船,一天之内就能完成。不过,尽管当时人们以无比自豪的心情感受到这种由火车和轮船所带来的新速度,但这种发明毕竟还是属于可以理解的范围之内。然而,当第一批电气设备出现的时候,人们对它们所产生的效果就完全想不到了。由于电的发现,空间和时间的关系才有了有史以来最具决定性的改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电气设备的诞生是近代科技革命的标志
B:科学技术的发展常常是普通人难以理解的
C:新型交通工具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电给人类的交流速度带来根本性改变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前一部分论述了19世纪初,地球上速度的发展和变化情况。其后以“然而”转折,主要说明电的发现对于速度的决定性改变。文段主要论述的是电与速度的关系,只有D项表述与此相关,当选。
A项中近代科技革命的说法过于笼统,排除。B、C两项与文段论述的电和速度均无关,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2题
5、【言语理解】沿着开放大道行驶,一座座建设中的高楼________。在灰色膜网的包裹下,一些大楼虽未完全竣工,工地上却不见扬尘,也少有噪音。路旁绿树枝繁叶茂,街上行人悠闲漫步,很是________中央活动区的定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错落有致 贴合
B:拔地而起 契合
C:鳞次栉比 适合
D:美轮美奂 吻合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错落有致”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拔地而起”形容山峰、建筑物等陡然矗立在地面上;“鳞次栉比”形容房屋等密集;“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此处描述“一座座建设中的高楼”,强调的是对正在进行但尚未完成的建设成就的赞赏,“拔地而起”填入更符合语境。
第二空,“契合”语义程度最重,也更能突出对中央活动区的精确定位。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1题
6、【言语理解】说起社会公正,最多人的答案是要机会平等。说起机会平等,人们脑海浮现的,往往是竞技场上的起跑线。只要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竞争就是公平的,因此最后跑出来的结果无论是什么,那也是公正的。问题是:到底要满足什么条件,我们才能站在相同的起跑线?更进一步,当我们用起跑线这一比喻来思考正义问题时,背后有着怎样的道德想象?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机会平等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同一起跑线上
B:只有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才能实现机会平等
C:机会平等是努力确保起点公平,容许竞争者自由发挥
D:所谓起点公平是要抹平竞争者的所有差别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先提出一个得到普遍认同的观点:只要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竞争就是公平的。然后以“问题是……”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两个问句的提出表明作者认为机会平等,不能只停留在同一起跑线上。A项表述与作者的观点一致,当选。
B、C项是大多数人的观点,不是作者的观点。D项文段没有提及。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17题,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27题
7、【言语理解】
发光二极管(LED)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已得到诺贝尔奖的________,但这一发明对昆虫世界的危害却________,发表于《生态学应用》上的最新研究指出,在LED光源旁设置的捕虫装置捉到的昆虫比钠汽灯旁的装置多48%,LED光源对昆虫导航能力的________可能增加它们意外死亡的风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认可 知之甚少 破坏
B:认定 不为人知 干预
C:肯定 鲜为人知 干扰
D:首肯 不予理睬 侵扰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空,“首肯”指点头表示同意,适用对象一般为人。横线前为“诺贝尔奖”,故“首肯”填入不当,排除D。第二空,“不为人知”强调不被人所知道、了解。“这一发明对昆虫世界的危害”属于比较专业的知识,此处强调的是普通人了解得不多,而非完全没有人了解,B项“不为人知”过于绝对,排除。第三空,分析可知,LED灯会影响昆虫导航能力,“破坏”语义程度过重,“干扰”填入比“破坏”更符合语境。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6题
8、【言语理解】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生命就是需要不断地超越,也需要不断地突破,才不致枯滞。
B:据厂家介绍,这种多功能治疗仪的价值还在逐步被发现和推广。
C:这次诗歌节上参加活动的大多是以青年为主。
D:降低能耗是企业目前当务之急的头等大事。
正确答案:A
解析:B副词使用不当,应把“还在”改为“正在”,“价值”与“推广”不搭配,应去掉“和推广”;C成分赘余,“大多是”和“以……为主”重复,去掉“以……为主”;D重复累赘,“目前”和“当务之急”表述重复,可去掉“当务之急”。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作为启蒙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和言论激烈、出格,乃至“悖于常理”,这都在情理之中,因为思想的创造需要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对抗俗世的气概与意志,所以“________”并非思想家的缺陷,也绝非衡量思想之深度、广度乃至力度的标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危言耸听
B:虚张声势
C:夸夸其谈
D:豪言壮语
正确答案:A
解析:分析可知,句中“启蒙”思想家的特点是“思想和言论激烈、出格,乃至‘悖于常理’”,换而言之,即常出惊人之语。“危言耸听”指故意说惊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害怕。“虚张声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唬别人。“夸夸其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豪言壮语”指豪迈雄壮而充满英雄气概的语言。根据词义可知,四个选项中“危言耸听”填入最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
10、【言语理解】如今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家庭医生的数量并不充足,社区人口与家庭医生的配置比例存在失衡。即便家庭医生能够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但囿于客观原因的羁绊和影响,也难以满足居民的心理预期。更为重要的是,从社区居民角度来说,其首要目的是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那么家庭医生的质量和水平如何,则显得尤为重要。假如,家庭医生不是“全科医生”,对居民各种各样的疾病缺乏全面高水平的诊疗,必然不能调动居民签约家庭医生的积极性。
根据文意,影响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最重要的因素是:
A:家庭医生的数量是否与居民需求相匹配
B:家庭医生是否能够满足居民的心理预期
C:家庭医生是否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D:家庭医生是否能够诊治居民所患所有疾病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更为重要的是,从社区居民角度来说,其首要目的是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那么家庭医生的质量和水平如何,则显得尤为重要”可知,影响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最重要的因素是家庭医生是否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C项表述与此相符。
A、B两项非最重要的因素,D项未提到诊治的质量,均可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