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050

发布时间:2023-01-28 19:30     浏览量:27

1、【言语理解】沿着开放大道行驶,一座座建设中的高楼________。在灰色膜网的包裹下,一些大楼虽未完全竣工,工地上却不见扬尘,也少有噪音。路旁绿树枝繁叶茂,街上行人悠闲漫步,很是________中央活动区的定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错落有致 贴合

B:拔地而起 契合

C:鳞次栉比 适合

D:美轮美奂 吻合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错落有致”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拔地而起”形容山峰、建筑物等陡然矗立在地面上;“鳞次栉比”形容房屋等密集;“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此处描述“一座座建设中的高楼”,强调的是对正在进行但尚未完成的建设成就的赞赏,“拔地而起”填入更符合语境。
第二空,“契合”语义程度最重,也更能突出对中央活动区的精确定位。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1题

2、【言语理解】28.举世瞩目的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把人才强国                  和坚持党管人才
      一道写进党代会报告,标志着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人才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方略 规划

B:方针 计划

C:战略 原则

D:战略 规划

正确答案:C

解析:题中“人才强国”是一个长时期的指导全局的指导方针,且“人才强国战略”是习惯搭配,故第一空填“战略”最合适。“党管人才”既不是“规划”也不是“计划”,而是一个“原则”,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新技术的商业价值是________的,往往是针对某种具体应用场景而言的。所以,技术的商业价值,需要以某种形式将其商业化之后,才能________地体现出来。而技术商业化的核心,是设计有效的商业模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具体 厚积薄发

B:潜在 淋漓尽致

C:无形 顺理成章

D:巨大 具体而微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所以”之后的内容是对第一句话的解释说明。由“需要以某种形式将其商业化之后,才能……体现出来”可知,新技术的商业价值在其未商业化之前不能体现,所填词语应含不显现之意。“具体”“巨大”明显不合文意,排除A、D。
第二空,此处意为技术商业化之后,其商业价值充分体现出来。“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表达得充分透彻。其填入此处用以形容商业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出来,恰当。“顺理成章”侧重理所应当,不能表示价值充分体现之意,排除C。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6题

4、【言语理解】在危机出现之前,不少美国大银行由于在住房抵押贷款方面提供不实信息________了投资者,因此投资者提出了上千亿美元的巨额现金赔偿要求,相关的法律诉讼和监管调查给这些经营刚刚有所好转的银行带来了新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误导 压力

B:诱导 阻力

C:误导 阻力

D:诱导 压力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误导”指错误的指导;“诱导”指劝诱引导。句中银行只是提供不实信息,没有表现出“劝诱”之意,此处填“误导”更恰当,排除B、D。
第二空,“阻力”泛指阻碍事物发展或前进的外力。“压力”指所承受的负担。结合句意可知,此处选“压力”更恰当,排除C。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

5、【言语理解】20世纪是科学家大展宏图的世纪。只要我们稍微想一下就会发现,人类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科学家的参与:从曼哈顿工程到阿波罗计划,从核能发电到信息高速公路等等,无不与科学家的参与有关,所有这些都使我们对科学家充满了敬慕之情。同时,我们也都清楚地知道:从二战后期的原子弹事件到两伊战争,从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南斯拉夫的野蛮轰炸到克隆羊的诞生,从温室效应到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无不涉及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科学家的不少研究成果是一把双刃剑

B:告诫人们科学研究成果可能带来灾难

C: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D:强调人类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科学家

正确答案:A

解析:“同时”前描述了科学家的科研成果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同时”后列举了这些科研成果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文段整体概括起来就是科研成果的利与弊,A项的“双刃剑”是对这两方面内容的形象说明,故当选。
B项仅提到负面影响,D项只提到正面影响,均不全面。C项“改变”过于笼统,不如A项的“双刃剑”可以体现出正反两方面影响。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60题

6、【言语理解】看病难的实质是病人为获得治疗疾病信息,需要付出很多时间、精力和费用,而最后得到的服务质量并不如意,医患矛盾和冲突由此产生。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在其标志卫生经济学诞生的划时代论文中指出,风险和不确定性是医疗卫生所有特点产生的根源。他指出,正是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信息成为医疗卫生中最重要的要素。病人从医生那里要求获得的最重要的服务,便是信息。信息在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不对称分配,是病人需要求医的根本原因。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A:卫生经济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B:信息是医疗卫生最重要的因素

C:完善医疗信息服务是重中之重

D:信息不对称是医患矛盾的根源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看病难的实质是:病人为获取治疗疾病的信息需要付出很多代价,而得到的服务却不尽如人意。接着借经济学家的观点指出,信息是医疗卫生中最重要的因素,病人最想从医生那里获得的就是信息,正因为信息在医患之间的不对称分配病人才需要求医。由此可见,信息是医疗卫生中最重要的因素。B项表述正确。A项只是文段例证的部分内容,排除;C项强调的“完善医疗信息”,而文段强调的主语的是“信息”,排除;D项“信息不对称”是病人求医的原因,而在获得信息时付出和回报的巨大反差才是医患矛盾的根源,故D项表述与文段不符,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

7、【言语理解】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与句后括号内所标注的不符的是:

A: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拟人)

B: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比喻)

C:他们盛赞它是“引出知识迷宫的线索”、“打开一切科学宝库的钥匙”,给它以极高的地位。(引用)

D:为什么某些生物的分布广泛而繁多,而它的邻种却分布得狭小而稀少呢?(反问)

正确答案:D

解析: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而D项中我们并不能从问句中得到答案,因此所用的修辞方法并不是反问。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密码学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相传古罗马名将凯撒为了防止敌方截获情报,便使用密码传送情报。凯撒的做法很________,就是为二十几个罗马字母建立一张对应表,如果不知道对应表,即使拿到情报也是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别致 前功尽弃

B:隐蔽 枉费心机

C:精妙 无所适从

D:简单 徒劳无功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就是”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与后文内容构成解释对应关系。作为密码学的萌芽,凯撒“为二十几个罗马字母建立一张对应表”的编码方式算不上“别致”也不够“隐蔽”“精妙”,“简单”更能描述其原始、稚嫩的特点。
第二空,“徒劳无功”指白费力气,没有成就或好处。填入亦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29题,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30题

9、【言语理解】

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句为:

A:

在延安,杨绍萱与徐特立都是中央法律委员会委员,战火中他俩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B:

不管哪门学科,哪种知识,实践必不可少,做题必不可少。

C:

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D:

双方洽谈了项目联合招生和办学的相关事宜,并计划同时在校本部与珠海分校开办项目2007年春季班。

正确答案:C

解析:

C项动宾搭配不当,“看到”的对象可以是“乡亲、小屋或街道”,但不能是“乡音”,“乡音”只能是听到。其他三项没有语病。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然而保队教练却镇定自若,从容叫停,对上场队员________。此时捷队队员也________,全部退防固守篮下。不料保队发球后,一队员突然转向相反方向,向自己篮内投球,球进锣响,捷队队员见状一时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循循善诱 严阵以待 呆若木鸡

B:面授机宜 厉兵秣马 呆若木鸡

C:循循善诱 厉兵秣马 目瞪口呆

D:面授机宜 严阵以待 目瞪口呆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循循善诱”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面授机宜”指当面指示处理事务的方针、办法等。此处用于教练叫暂停后当面对队员做战术指导,应选 “面授机宜”,排除A、C。
第二空,“厉兵秣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严阵以待”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对应“全部退防固守篮下”,“严阵以待”填入更恰当,排除B。
第三空填入“目瞪口呆”亦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