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1049

发布时间:2023-01-28 13:17     浏览量:24

1、【判断推理】虚拟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以合作关系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帮助企业获取、发展和筹划智力和劳力资本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它可以满足企业管理虚拟化发展的要求,将大量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外部化或由员工实现自主管理,企业从而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属于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是:

A:小李和同事都被公司派到某职业学校培训半年

B:某集团将其全部广告交由同一家广告公司设计

C:某企业通过猎头公司物色到一位产品研发专家

D:某公司委托劳动派遣公司负责分发员工的薪酬

正确答案:B

解析:虚拟人力资源管理定义的关键信息:将大量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外部化或由员工实现自主管理。
A项,小李和同事都被公司派到某职业学校进行培训,属于将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外部化,符合定义。
B项,全部广告交由同一家广告公司设计,广告不属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C项,通过猎头公司物色到一位产品研发专家,属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招聘活动的外部化,符合定义。
D项,委托劳动派遣公司负责分发员工的薪酬,属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薪酬管理的外部化,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71题,2012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2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2012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2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2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2题,2012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2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2012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2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

2、【判断推理】某高校生命科学学院共有教师50人,其中
①有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②有的教师不具有博士学位;
③张老师不具有博士学位。
上述三个条件中有一个条件为真,两个条件为假,则该学院中具有博士学位的老师有:

A:不确定

B:25人

C:0人

D:50人

正确答案:D

解析:①和②的话是下反对关系,两者必有一真,根据“三个条件中有一个条件为真,两个条件为假”可知,③必然为假,进而推出“张老师具有博士学位”,则①为真,②为假,则可推出“所有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即具有博士学位的老师有50人。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68题

3、【判断推理】某体育代表队在一次比赛中共获A、B、C、D等4个项目的奖牌若干枚。其中,A项目奖牌数大于C、D两项目奖牌数之和,C项目奖牌数大于D项目奖牌数,并且,在D项目上至少获得两枚奖牌,在B项目上至少获得一枚奖牌。
据此,可以推出该队在此次比赛中共获奖牌数至少是:

A:10

B:11

C:12

D:13

正确答案:C

解析:要使奖牌数最少,则根据题干内容,B项目获得1枚奖牌,D项目获得2枚奖牌,由于C项目大于D项目的奖牌数,则可获得3枚奖牌;而A项目的奖牌数大于C、D项目的奖牌数之和,则A项目获得6枚奖牌。因此奖牌总数至少为1+2+3+6=12枚。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数学是做研究,奥数是做题目。获得奥数金奖只能证明考试的能力,而不代表研究的能力,研究的根本是找问题。奥数只训练别人的题目,而不知道去做自己的题目。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最有力地削弱上述观点?

A:只要获得省级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二等奖以上,就有机会被重点大学免试录取

B:很多奥数竞赛获奖后被保送到大学的学生,在大学里考试成绩也很好

C:有五名在中学奥数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后来到国外留学

D:数学系的博士生有不少在读中学时都参加过奥数竞赛

正确答案:D

解析:削弱型题目。题干观点是奥数做得好只代表做题能力好而不代表研究能力好。A、B、C三项都没有涉及到研究能力,因此不能削弱题干观点;D项数学系的博士生主要做数学研究,这些人参加过奥数竞赛,说明奥数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研究能力,削弱了题干的观点。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传播形态的演变,出现了一种“深度造假”新现象,这一现象是指经过处理的视频,或者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其他数字内容,它们会产生看似真实的虚假图像和声音。有国际知名人工智能杂志在2019年年初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人工智能基金会筹集了1000万美元,建立了一个工具,既使用人类版主,也使用机器学习来识别诸如深度造假之类的欺骗性恶意内容。这篇文章还介绍了一家总部位于荷兰的科技初创公司努力将对抗性机器学习“作为探测深度造假的主要工具”。
由此可以推出:

A:“深度造假”的技术往往是领先于最新的检测技术的

B:我们依靠技术进步才能解决“深度造假”带来的挑战

C:人类无法像人工智能那样能识别出“深度造假”现象

D: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来检测虚假或欺骗性内容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由“既使用人类版主,也使用机器学习来识别诸如深度造假之类的欺骗性恶意内容”可知,现在的技术可以用来检测“深度造假”,因此本项不能由题干推出。
B项,题干中指出人工智能基金会建立的工具可以识别诸如深度造假之类的欺骗性恶意内容,但这只说明技术进步可以解决“深度造假”带来的挑战,并未提及是否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深度造假”带来的挑战,该项表述过于绝对,因此本项不能由题干推出。
C项,由“既使用人类版主,也使用机器学习来识别诸如深度造假之类的欺骗性恶意内容”可知,人类也可以识别出“深度造假”现象,因此本项不能由题干推出。
D项,由“既使用人类版主,也使用机器学习来识别诸如深度造假之类的欺骗性恶意内容”和“努力将对抗性机器学习‘作为探测深度造假的主要工具’”可知,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来检测虚假或欺骗性内容,因此本项可以由题干推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8题,202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7题,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2题,202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3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3题

6、【判断推理】如果天气晴朗,我们就举办拔河比赛。
如果风很大,我们就不举办拔河比赛。
如果不举办拔河比赛,就举办演讲比赛。
假定上面的陈述属实,如果我们现在正在举办拔河比赛,则下面的哪项必定是真?
Ⅰ.天气晴朗
Ⅱ.风不大
Ⅲ.不举办演讲比赛

A:仅Ⅰ

B:仅Ⅱ

C:仅Ⅰ、Ⅱ

D:Ⅰ、Ⅱ、Ⅲ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推理:①天气晴朗→拔河比赛;②风大→不举办拔河比赛;③不举办拔河比赛→演讲比赛。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肯定前件可以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可以否定前件,其他形式均为无效推理。
Ⅰ,根据“我们现在正在举办拔河比赛”,肯定了①的后件,不能推出肯定的前件,因此该项无法推出。
Ⅱ,根据“我们现在正在举办拔河比赛”,否定了②的后件,可以推出否定的前件,即风不大,因此该项能够正确推出。
Ⅲ,根据“我们现在正在举办拔河比赛”,否定了③的前件,无法推出否定的后件,因此该项无法推出。
综上,只有Ⅱ必定为真。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9月)第83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4月)第83题

7、【判断推理】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会议公报指出,到2020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机制基本建立。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对城市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大批的农民迁移到城市,由农民变为市民

B:农民进城的数量越多,就说明城市化率越高

C:农民进城越多,这个地方的社会发展越先进

D:农民生产方式的工业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正确答案:D

解析:城市化的定义要点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A、B、C三项没有体现生产与生活方式的转化,因此也不能说明城市化率的高低或者社会发展是否先进,都错误;D项农民生产方式的工业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符合城市化的定义。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

8、【判断推理】一则关于西瓜含有膨大剂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报道,对消费者产生的影响极小,几乎没有消费者打算改变他们购买西瓜的习惯。尽管如此,在该报道一个月后的七月,某大型连锁超市的西瓜销量还是大大地下降了。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解释上述现象?

A:该类报道经常出现,到了七月份消费者已对该类报道漠不关心了

B:七月中旬后该大型连锁超市为表示对消费者负责,主动停止销售西瓜

C:食品专家认为,西瓜中仅含有少量的膨大剂,对身体健康不会造成危害

D:七月上市的水果种类繁多,消费者购买其他水果以替代西瓜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现象存在的矛盾是没有消费者打算改变他们购买西瓜的习惯,但某大型连锁超市的西瓜销量却大大下降了。
B项,说明销量下降的原因是超市主动停止销售西瓜,能够解释题干现象。
A、C两项,均未解释西瓜销量下降的原因。
D项,可能造成西瓜销量下降,但与题干内容相关度不如B项高,且与消费者未打算改变他们购买西瓜的习惯有所冲突,解释力度不如B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7题

9、【判断推理】

某实验结果表明:源于植物的“天然化合物”组合可以分解新冠病毒与人细胞相连的刺突蛋白,从而能非常有效地抑制新冠病毒,该化合物组合很可能对抑制暴露在新冠病毒环境中的人群遭受感染方面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要得到上述研究推论,还需基于以下哪一前提?

A:

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会随着传播过程发生突变

B:

新冠病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而传播

C:

刺突蛋白是病毒本身将其侵入人体细胞的组成部分

D:

刺突蛋白变异会使传染性更强,药物是否有效还待验证

正确答案:C

解析:

题干论据:源于植物的“天然化合物”组合可以分解新冠病毒与人细胞相连的刺突蛋白,从而有效抑制新冠病毒。题干论点:源于植物的“天然化合物”组合很可能对抑制暴露在新冠病毒环境中的人群遭受感染方面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A项,指出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会发生突变,而如果刺突蛋白发生突变,源于植物的化合物组合很可能就无法分解已经突变了的刺突蛋白,从而对抑制新冠病毒失去效果,削弱了题干推论,不是题干推论基于的前提。

B项,指出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与题干论述无关,不是题干推论基于的前提。

C项,指出刺突蛋白是病毒本身将其侵入人体细胞的组成部分,而源于植物的“天然化合物”组合可以分解新冠病毒与人细胞相连的刺突蛋白,因此其可以抑制暴露在新冠病毒环境中的人群遭受感染,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了联系,是题干推论基于的前提。

D项,指出刺突蛋白变异后的传染性更强,药物不一定会对变异后的刺突蛋白起效,并未涉及源于植物的“天然化合物”组合,与题干论述无关,不是题干推论基于的前提。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7题,202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8题,202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7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2题,2021年宁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7题

10、【判断推理】拟态,是指某些动物在外表、形态、色泽斑纹或行为等特征上,模仿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环境,从而混淆敌害视觉,避免遭受敌害捕食的适应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现象属于拟态的是:

A:黄蜂腹部醒目的黑黄相间的条纹是一种警戒色,被黄蜂蜇过的鸟可以记忆几个月,从此只要再见到这种醒目的条纹,就会立即躲得远远的

B:家兔是由野生的穴兔驯化成的,野兔具有挖洞穴居来逃避敌害的生活习性,家兔尽管有人工建造的居住场所,但是它仍然有挖洞的行为

C:尺蠖是尺蛾的幼虫,它栖息在树枝上一动不动,像“钉”在那里一样,简直就是树干上长出的一个小树杈,食虫鸟对它连看都不看一眼

D:当酷暑到来时,松鼠会将身体蜷缩起来,钻进窝中酣然大睡,其体温会随着代谢的降低而变得冰凉,直至酷暑消退时,才会醒过来活动

正确答案:C

解析:拟态的定义要点:①模仿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环境,混淆敌害视觉;②避免遭受敌害捕食。
A项,黄蜂腹部的条纹是一种警戒色,而不是模仿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环境,不符合要点①。
B项,家兔仍然有挖洞的行为属于先天遗传,不符合要点①。
C项,尺蠖的外表像树干上长出的一个小树杈,符合模仿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环境,混淆敌害视觉,食虫鸟对它连看都不看一眼,说明尺蠖的伪装成功避免了遭受敌害捕食,符合定义。
D项,松鼠钻进窝中酣然大睡,没有模仿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环境,且不是为了躲避敌害,不符合要点①②。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