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虚拟现实技术是指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可交互的三维环境,向使用者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从而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是一种360度视角的沉浸式体验。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虚拟现实技术运用的是:
A:张三通过电脑与远在巴黎的父亲视频聊天,亲眼见到了埃菲尔铁塔
B:李四用手机微信与妻子视频聊天,亲耳听到了儿子背诵古诗的声音
C:刘五戴上特制头盔网购书桌,能够全方位地体验书桌摆进书房的效果
D:王二用平板电脑看同学在西藏旅游的视频,感觉自己也到了布达拉宫
正确答案:C
解析:虚拟现实技术定义的关键信息: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
A项,埃菲尔铁塔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虚拟的,不符合定义。
B项,背古诗的声音来自儿子,也不是虚拟的,不符合定义。
C项,刘五并未真正将书桌摆进书房,其所体验到的效果是通过戴上特制头盔创建和体验到的虚拟世界,符合定义。
D项,布达拉宫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虚拟的,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73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84题,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79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83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89题
2、【判断推理】酸奶:奶酪
A:木头:桌子
B:豆浆:豆腐
C:干冰:冰块
D:土壤:沙尘
正确答案:B
解析:酸奶和奶酪是并列关系,都是奶制品。
A项,木头是制作桌子的原料,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豆浆和豆腐是并列关系,且都是豆制品,与题干关系相同。
C项,干冰是二氧化碳,和冰块无关,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土壤是沙尘的来源之一,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判断推理】某厅决定在厅机关选派援疆干部,并成立了由党委办、人事处、就业处组成的援疆干部推荐小组,还初定了赵某、李某、周某三个推荐人选。党委办、人事处、就业处三个部门分别提出了各自的推荐意见:
党委办:赵某、李某中只能去一个。
人事处:如果不选派赵某,就不选派周某。
就业处:只有不选派李某或赵某,才选派周某。
以下方案能同时满足三个部门意见的是:
A:选派周某,不选派赵某和李某
B:选派李某和赵某,不选派周某
C:选派赵某,不选派李某和周某
D:选派李某和周某,不选派赵某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的条件有:(1)赵某、李某只能去一个;(2)不派赵某→不派周某;(3)周某→不派李某或不派赵某。代入A项,不符合条件(2),排除。代入B项,不符合条件(1),排除。代入C项,能够同时符合三个条件。代入D项,不符合条件(2),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5)-考友回忆版第68题
4、【判断推理】反应性相倚是指在沟通过程中,沟通双方都以对方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依据,做出相应的反应,而并不按照原来的计划进行沟通。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反应性相倚的是:
A:小何计划出国读博,申请几所学校都收到了录取通知,他反复研究,并征求导师的意见,做出了最终决定
B:方某通过房产中介看中了黄某的房子,与黄某沟通后发现其房屋的产权证尚未取得,于是方某决定推迟购买
C:小李报名参加演讲比赛,初赛晋级后进入复赛,但复赛时间和小李的外语考试冲突,于是小李改变计划,选择退赛
D:某公司计划推行新考核制度,各部门负责人希望按部门情况分别拟定,后公司决定先保留原制度,针对个别情况逐步调整,各部门表示同意
正确答案:D
解析:反应性相倚定义的关键信息:沟通双方都以对方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依据,并不按照原来的计划进行沟通。
A项,小何自己反复研究,征求了导师的意见,然后做出了决定,未体现出小何与导师以对方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依据,不符合定义。
B项,方某在发现黄某房屋的产权证尚未取得后决定推迟购买,是以黄某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依据,做出了相应的反应,但黄某并未以方某的行为作为依据做出反应,不符合定义。
C项,因演讲比赛复赛时间与外语考试冲突,小李选择退赛,未体现沟通双方以对方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依据,不符合定义。
D项,各部门负责人因公司要推行新制度而提出按部门调整的建议,公司因各部门负责人提出的建议而决定保留原制度、针对个别情况调整,并未按照原本的计划进行,公司和各部门负责人都以对方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依据并作出了相应的反应,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63题
5、【判断推理】据统计,2011年,我国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为179.8元,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为6632.2元,一次住院费接近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几乎相当于农民一年的人均纯收入。可见,医药费用是群众生活中一项沉重的负担,无怪乎人们看病住院时都会感慨“真的病不起”。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加强以上论证的是:
A:医药费用成为群众生活的负担,这是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所在
B:我国的医疗费用过高,一些医生滥用药物,在必要时,应使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医药费用增长过快
D: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民的医疗保险参与率都不高,在生病就医时得不到保险支持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论点:医药费用是群众生活中一项沉重的负担。论据:2011年,我国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为179.8元,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为6632.2元,一次住院费接近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几乎相当于农民一年的人均纯收入。
A项,医患关系与医药费成为群众的沉重负担无关,属于无关项。
B项,医疗费用过高,应使用行政手段干预,但是否会成为群众的沉重负担不明确,属于不明确项。
C项,医药费用增长过快,但是否成为群众的沉重负担不明确,属于不明确项。
D项,居民医疗保险参与率都不高,在生病就医时得不到保险支持,因此,在医疗费用较高时,必须自己一力承担,会成为负担,加强了题干论证。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论证:在作经济决定时,人们倾向于少考虑或不考虑环境因素,例如作空气与水的清洁度、濒危物种的灭绝等的成本收益分析。环境经济学家认为,要人们多考虑环境因素,就要赋予环境因素一定的经济价值。但是,经济价值本身就来自人们作出经济决定时所作的成本收益分析。结论: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研究目标与其研究方法存在着矛盾。
假设以上论证是正确的,则论证对结论的支持力度是:
A:强烈的,赋予环境因素以一定的经济价值是不可能的,除非人们在作出经济决定时考虑环境因素
B:强烈的,除非经济决策对受环境因素影响的事物不会造成任何事实上的影响
C:充其量是微弱地,因为上述段落没有证明经济决策者大体上都不会考虑环境因素
D:充其量是微弱地,因为上述论述假设污染和其他对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少源自经济决策
正确答案:A
解析:由题干论证的第一句、第三句可知,由于人们倾向于少考虑或不考虑环境因素,因此很难给环境因素赋予一定的经济价值,与第二句所述矛盾,从而支持了结论。因此论证对结论的支持力度是强烈的,A项说法正确。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5题,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8题
7、【判断推理】某社区近期举行了一项关于家庭饲养宠物与家庭生活幸福感关系的调查。此次调查走访了100户家庭,调查的内容包括宠物的种类、饲养宠物的时间、家庭成员的学历和职业等诸多方面。调查结果表明,饲养宠物的家庭,其家庭成员的幸福感普遍高于没有饲养宠物的家庭。这说明,家庭饲养宠物有助于提升家庭生活幸福感。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A:该调查所采集的样本数量不足
B:该社区饲养宠物的通常是那些居住条件较好的居民
C:没有饲养宠物的家庭,其家庭成员通常是工作较为繁忙的在岗职工
D:家庭饲养宠物通常是因为其成员有充裕的时间并具有较高的家庭生活幸福感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论据:饲养宠物的家庭,其家庭成员的幸福感普遍高于没有饲养宠物的家庭。题干结论:家庭饲养宠物有助于提升家庭生活幸福感。
A项,指出所采集的样本数量不足,说明题干调查不够科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题干论证。
B项,指出饲养宠物的通常是居住条件较好的居民,说明饲养宠物的家庭幸福感高可能是因为居住条件好,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题干论证。
C项,指出没有饲养宠物的家庭,其家庭成员通常工作繁忙,说明没有饲养宠物的家庭幸福感低可能是因为工作繁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题干论证。
D项,指出家庭饲养宠物通常是因为其成员时间充裕且具有较高的家庭生活幸福感,而非家庭饲养宠物提升了家庭生活幸福感,说明题干论证属于因果倒置,有力地削弱了题干论证。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9题
8、【判断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就是根据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
下列事例中,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是:
①一个贩毒团伙共有六名成员,通过考察了解到这个团伙的每一个人都有前科,于是得出结论:这个贩毒团伙的所有人都有前科。
②鲁班将“手被叶子为锯齿状的草划破”的事实用于“更快捷省力地伐木”的问题情景,从而创造出锯子。
③人们发现元素的排列,天体的运动,四季的交替,生物的进化,社会的发展都是具有规律的,由此概括出:一切物体运动的形式都是有规律的。
④一法医通过解剖几具溺水而亡的尸体,发现溺水死亡者内脏有硅藻反应,于是得出结论:凡是溺水者,其内脏都有硅藻反应。
⑤麻雀会飞,燕子会飞,鸽子会飞,喜鹊会飞,老鹰会飞,海鸥会飞,因此所有鸟都会飞。
A:①②③
B:④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正确答案:D
解析: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定义要点:①根据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②从而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
①是根据团伙中每一个人都有前科而推出结论,不符合要点①。
②鲁班受叶子为锯齿状的草的启发发明锯子,不符合要点①②。
③④⑤的推理均符合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定义要点,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楷体 之于 ( ) 相当于 ( ) 之于 水果
A:字体——苹果
B:字号——果汁
C:隶书——食物
D:书法——鸭梨
正确答案:A
解析:代入A项,楷体是字体的一种,苹果是水果的一种,均是种属关系。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B项,字号是指字体的大小,楷体是一种字体,二者都是字的特征属性;水果可以榨成果汁,二者是事物和原材料的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楷体和隶书都是字体的一种,二者是并列关系;水果是食物的一种,二者是种属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D项,楷体是字体的一种,书法是一种艺术,书法作品可以用不同的字体呈现;鸭梨是水果的一种,二者是种属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72题
10、【判断推理】千万不能因为近期物价有所回落,就减少对农产品经营的关注。要保证农产品价格不涨,功夫恰恰要下在其价格最低的时候,只有在这个时候保护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不退出生产,才能使农产品价格保持稳定。
据此,可以推断:
A:如果农民退出生产,农产品价格就不能保持稳定
B:只有让农民不退出生产,才能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只要关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就能保证农民不退出生产
D:只有在农产品价格最低的时候,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才最有效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只有在农产品价格最低时保护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不退出生产,才能使农产品价格保持稳定”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A项,否定前件则否定后件,正确。
B项,“农民退出生产”和“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都是前提条件,二者是并列关系,并没有推出关系,错误。
C项,题干只说不能减少对农产品经营的关注,该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
D项,题干只说在农产品价格最低的时候要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并未说明这样做是否最有效,该项无法由题干推出,错误。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