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1046

发布时间:2023-01-28 3:06     浏览量:27

1、【言语理解】沿着卢瓦尔河,法国的历史被书写进河谷里________的城堡群中。想要探寻几百年间法国乃至欧洲王公贵胄间的权力斗争,窥视________的宫廷秘事,就要从走进这一座座城堡开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鳞次栉比 不可捉摸

B:星罗棋布 波诡云谲

C:浩如烟海 变幻莫测

D:不计其数 变幻无常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不能修饰“城堡”,排除C。“不计其数”指没办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修饰城堡群的数量程度过重,排除D。
第二空,“不可捉摸”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波诡云谲”形容事物变幻莫测。形容欧洲王公贵胄的宫廷秘事,用“波诡云谲”更恰当,排除A。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27题,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6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7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8题,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7题

2、【言语理解】虽然当下的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受到的非议颇多,然而,走过十年路程的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大概还是要年复一年地继续考下去。毕竟,自主招生考试对于恢复大学人才选拔的功能,真正将符合自身育人理念的可造之才选拔到大学中来,还是有着积极意义和明显功效的。复旦大学表示,占该校本科生30%的自主招生胜出者,他们在学业成绩、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大多数要比其他学生胜出一筹。
大学自主招生考试能够继续考下去是因为它:

A:能够克服非议

B:能够选拔全能型的综合人才

C:具备更突出的人才选拔功效

D:有助于创新大学的人才选拔机制

正确答案:D

解析:由“自主招生考试对于恢复大学人才选拔的功能,真正将符合自身育人理念的可造之才选拔到大学中来,还是有着积极意义和明显功效的”可知,自主招生考试能够继续存在的原因在于其对恢复大学人才选拔的功能具有积极功效。D项为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A项未体现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价值,非原因论述,排除。B项“全能型人才”文段未涉及,排除。文段强调的是自主招生考试对于大学人才选拔的积极功效,C项“人才选拔”扩大了范围,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

3、【言语理解】如果说《清明上河图》集中反映了宋朝生活“俗”的一面,“西园雅集”则是雅的象征。在北宋被传为佳话的“西园雅集”,表现了当年众多文人雅士的宴游场景,苏轼、李公麟、米芾等聚集一堂,或吟诗赋词,或抚琴唱和,或打坐问禅,形成了以苏轼为中心的文人圈。身在其中的画家李公麟以写实手法将雅集描绘下来,米芾作序,“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人间清旷之乐,不过如此”。“西园雅集”是古代绘画史中的一个经典母题,后代画家多有摹本或仿作,这也是宋人精神的一种延续。
这段文字意在:

A:比较“西园雅集”和《清明上河图》的不同风格

B:介绍“西园雅集”的创作者和所描摹的文化名人

C:阐释“西园雅集”所呈现的文人趣味和精神价值

D:评价“西园雅集”对中国古代绘画史的独特贡献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以《清明上河图》引出“西园雅集”的话题,并说明“西园雅集”具有雅的内涵;接着通过介绍“西园雅集”中描绘的当年众多文人雅士的宴游场景,体现出宋代文人雅士的高雅情趣;最后指出“西园雅集”是古代绘画史中的一个经典母题,后代画家对其多有摹本或仿作,这也是宋人精神的一种延续。综合分析可知,文段为并列结构,主要说明了“西园雅集”的价值:不仅呈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还是宋人精神的延续。
A项,《清明上河图》是文段引出话题的内容,非文段重点。
B项,只能对应文段部分内容,概括不全面,排除。
C项,“‘西园雅集’所呈现的文人趣味和精神价值”对文段概括恰当,当选。
D项,“‘西园雅集’是古代绘画史中的一个经典母题”体现的是“西园雅集”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中的重要地位,而非其对中国古代绘画史的独特贡献,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8题

4、【言语理解】种子,如果害怕________,那它永远不能发芽。鲜花,如果害怕________,那它永远不能开放。矿石,如果害怕________,那它永远不能成钢。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埋藏 凋零 燃烧

B:掩埋 凋落 烧毁

C:凋谢 埋没 焚烧

D:埋没 凋谢 焚烧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凋谢”只能描写鲜花,不能用于种子,排除C。
第三空,“烧毁”强调毁坏,与“成钢”的语境不相符,排除B。“燃烧”常与蜡烛搭配,与“矿石”搭配,“焚烧”更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16题

5、【言语理解】近年来,众筹商业模式快速兴起,股权众筹、奖励型众筹、捐赠性众筹等不同形式的众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但是,2016年一些中小众筹平台却没有挺过“年关”,众筹联盟最近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平台下线或众筹业务下架的平台数量达89家,占正常运营众筹平台数量的五分之一。
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众筹市场的未来为什么不容乐观

B:众筹市场如何应对新的严峻挑战

C:火热上线的众筹平台缘何遇冷下架

D:众筹平台怎样做到“曲不断,人不散”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先指出众筹商业模式快速兴起,接着以“但是”转折,通过一系列数据说明了多家众筹平台下线或业务下架。重点分析尾句,落脚点在众筹平台“遇冷”的问题,按照一般行文逻辑,下文应具体解释出现多家众筹平台下架现象的原因。C项符合,当选。
A、B两项偷换概念,尾句主要讲的是“众筹平台”而不是“众筹市场”,“众筹市场”范围大于“众筹平台”,排除。D项“怎样做到”应在分析原因之后,针对原因才能提出解决方案,与文段联系不紧密,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4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6、【言语理解】某些病毒毫无疑问能引起癌症。可是,有一些儿童期的癌症却可能是由于在生命早期接触感染过少而引起的。
作者想要表述的观点是:

A:儿童期接触病毒可能引发癌症

B:生命早期接触病毒会引发成年时癌症

C:儿童期适当接触病毒可能增强免疫力

D:某些病毒引起癌症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某些病毒能引起癌症,然后用“可是”一转,提出儿童期的癌症却是由于接触感染过少引起的,也就是说,儿童期适当地接触病毒可以预防癌症,增强免疫力。故答案选择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每个人的德性都与公共生活紧密相关。现代国家中的公民,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分子,离不开公共生活。公共生活的重要部分之一,就是完全超越利己动机的公益慈善。事实上,追问人的本性,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向善、为善的一面。与其说这是完成他的社会责任,不如说这会给他带来助人的喜悦和欢愉。这既是本性,也是权利。那种片面地将公益慈善视为社会精英特权或某些组织禁脔的思想,是无视人之本性的陋见,不利于公共伦理和公共道德的形成,是阻碍现代公民意识生成的绊脚石。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德性与公共生活紧密相关

B:行善给人带来喜悦和欢愉

C:做善事是社会成员的权利

D:不正确的慈善观危害甚大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先说公益慈善是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接着以“事实上”点明主旨:行善既是人的本性,也是每个人的权利。最后指出那些片面地把行善看成某些特殊阶级的专利的看法是错误且有害的,进一步论证了行善是每个人都享有的权利的观点。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

8、【言语理解】过去20年中,美国玉米年产量一直在全球产量的40%左右波动,2003-2004年度占到41.8%,玉米出口更曾占到世界粮食市场的75%。美国《新能源法案》对玉米乙醇提炼的大规模补贴,使得20%的玉米从传统的农业部门流入工业部门,粮食市场本来紧绷的神经拉得更紧。由于消费突涨,2006-2007年度全球玉米库存出现历史低位,比2005-2006年度剧减了2800万吨。难怪一年中全球粮油主产区的任何一个地方出现持续干旱或洪涝灾害,全球期货现货市场都会出现强烈反应。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全球粮食市场正面临着库存紧张的严重危机

B:美国在世界玉米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C:美国生物能源业的发展影响全球粮食供求关系

D:对玉米乙醇提炼的补贴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举措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通过一系列数字说明了过去20年中美国在世界玉米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接下来说明美国《新能源法案》对玉米乙醇提炼的大规模补贴,使大量玉米流入工业部门,加剧了世界粮食市场的紧张。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美国对全球粮食市场的影响。A项脱离了美国单纯谈全球粮食市场的紧张状况,可首先排除。D项是对美国补贴法案的一个评价,从美国的立场看这个补贴使得大量玉米流入工业部门,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未必是不合时宜的,故可排除。B、C项相比,B项只点明了美国在世界玉米市场的地位,未突出其《新能源法案》对全球粮食供求关系的影响,不如C项贴切,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当企业组织发展迟缓,内部产生不良问题,企业必须改变管理模式。当外部变化影响不大时,企业可以从日常管理细节小幅度调整,以适应变化;而当小幅度调整无法适应变化时,企业需要考虑管理变革。需要注意的是,适应性调整和管理变革未必百分百成功,但如果不做调整或变革,那么企业的经营必然走向失败。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A:企业发展迟缓往往说明企业的管理出了问题

B:企业内部产生不良问题可以首先考虑做适应性调整

C:企业管理调整或变革不成功会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

D:外部变化的影响是企业改变管理模式的决定性因素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由“当企业组织发展迟缓,内部产生不良问题,企业必须改变管理模式”可知,企业发展迟缓是因为内部产生了不良问题,改变管理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由此不能推出企业发展迟缓原因在于管理问题,排除。C项文段说的是“如果不做调整或变革,那么企业的经营必然走向失败”,而非“企业管理调整或变革不成功会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排除。D项“外部变化的影响是……决定性因素”无法推出,由首句可知,“内部产生不良问题”是企业改变管理模式的决定性因素,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单考区)第13题

10、【言语理解】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储能技术,广泛应用于便携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上。随着电动汽车、智能电网时代的到来,锂离子电池大规模发展受到锂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与锂相比,钠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成本低廉,并且与锂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因而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再一次受到科研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通常较低,虽不太适合应用在对能量密度有较高需求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领域,但适合应用于对能量密度要求不太高,对成本敏感的低速电动车和通信基站、家庭储能等领域。
下列选项与这段文字意思相符的是:

A:从经济效益来说,钠离子电池比锂离子电池实惠

B:锂离子电池的昂贵造价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C:钠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比锂离子电池更广

D:锂离子电池不会被钠离子电池完全取代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文段并未将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无法得知谁更优惠,排除。
B项,由“锂离子电池大规模发展受到锂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可知,“昂贵造价是……瓶颈”表述错误,排除。
C项,由文段末句可知,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各有适合应用的领域,但无法比较哪个应用范围更广,排除。
D项,由文段末句可推知,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领域存在互补性,前者无法完全取代后者,表述正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8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