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叙述视角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其中,内视角指的是叙述者只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叙述者等同于该人物本身,即叙述者所知道的同该人物知道的一样多。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反映了内视角的是:
A:《金锁记》中,作者采用全知全能的叙述方式,揭示了曹七巧等人的悲剧命运
B:《白象似的群山》中,作者置身于所有角色之外,客观叙述故事中的人物命运
C:《孔乙己》中,作者即故事中的小伙计,用旁观者的口吻描写其所见所闻
D:《包法利夫人》中,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展示情节,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
正确答案:C
解析:内视角定义的关键信息: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叙述者等同于该人物本身。也就是作者以某个人物的身份进行叙述。
A项,作者采用全知全能的叙述方式,并非以某个人物的身份进行叙述,不符合定义。
B项,作者置身于所有角色之外,并非以某个人物的身份进行叙述,不符合定义。
C项,作者即故事中的小伙计,是以小伙计的身份进行叙述,符合定义。
D项,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展示情节,并非以某个人物的身份进行叙述,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汇编)第82题
2、【判断推理】研究证明,吸烟所产生烟雾中的主要成分丙烯醛,是眼睛健康的“慢性杀手”,而橄榄油提取物羟基酪醇,能有效减缓这个“慢性杀手”给眼睛带来的伤害。由此得出结论,常吃橄榄油能够让吸烟者眼睛远离伤害。
以下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的是:
A:羟基酪醇易于被人体吸收
B:橄榄油含有其他有益于人体的物质
C:常吃橄榄油的人视力优于不经常吃的人
D:烟雾中还含有其他对视力有伤害的物质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最后一句即为要加强的结论,论据是橄榄油提取物羟基酪醇可以减缓“慢性杀手”给眼睛带来的伤害。
A项,指出羟基酪醇易于被人体吸收,由于羟基酪醇可以缓解眼睛伤害,而橄榄油中含有羟基酪醇,因此橄榄油可以让吸烟者眼睛远离伤害,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了联系,支持了题干论证。
B项,指出橄榄油含有其他有益于人体的物质,但并未说明橄榄油是否能让吸烟者眼睛远离伤害,无法支持题干论证。
C项,指出常吃橄榄油的人视力好,但题干要论述的是橄榄油能否让眼睛远离伤害,使眼睛健康,该项的“视力好”与题干说的“眼睛是否健康”不是同一概念,无法支持题干论证。
D项,指出烟雾中还含有其他对视力有伤害的物质,则即使橄榄油能消除丙烯醛带来的伤害,也未必能消除其他有害物质对眼睛的伤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题干论证。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4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4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4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4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4题
3、【判断推理】( ) 对于 黎族 相当于 国家 对于 ( )
A:白族 越南
B:种族 巴黎
C:蒙古 英语
D:民族 波兰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黎族和白族为并列关系,越南是一个国家,前后关系不同。
B项,黎族属于某一种族,巴黎是某个国家的首都,前后关系不同。
C项,蒙古是国家,黎族为民族,英语是一些国家的官方语言,前后关系不同。
D项,黎族是一个民族,波兰是一个国家,前后关系相同。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
4、【判断推理】自然界是人的生命发展和延续的环境。同时,作为人与自然物质交换过程中介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起点;人们在加工自然物质的劳动中,才结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并由此形成民族的、阶级的、家庭的等复杂的社会关系。
可见:
A:人在自然面前只有被动的适应,才能生存发展
B: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之上
C:人的社会关系具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可以独立地存在和发展
D: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为人也是动物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人在自然面前只能被动的适应”在题干中并未提及,无法由题干推出。
B项,由题干第二句可知该项说法正确。
C项,“人的社会关系可以独立地存在和发展”在题干中并未提及,无法由题干推出。
D项,与题干所述的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等无关,无法由题干推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
气象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模型,用以检测云的旋转运动。研究人员鉴定并标记了逗点状云系的形态和运动,并利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教会”计算机自动识别和检测卫星图像中的逗点状云系,以帮助人们更高效地在海量天气数据中及时发现恶劣天气的“端倪”。该计算模型有助于更快、更准确地预测恶劣天气。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不属于上述结论必要的前提的是:
A:
从卫星图像中看,逗点状云系因其外形类似于逗号而得名,与气旋的形成密切相关
B:
该计算模型能检测出逗点状云系,准确率达99%,甚至在其完全形成前就能检测到
C:
气象学认为气旋的形成可导致冰雹、雷暴、大风和暴风雨等各种恶劣天气事件发生
D:
该计算模型如与其他天气预报模型相结合,将能有效地预测出64%的恶劣天气事件发生
正确答案:D
解析:
题干论据:气象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模型,用以检测云的旋转运动。研究人员鉴定并标记了逗点状云系的形态和运动,并利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教会”计算机自动识别和检测卫星图像中的逗点状云系,以帮助人们更高效地在海量天气数据中及时发现恶劣天气的“端倪”。题干结论:气象研究团队开发的该计算模型有助于更快、更准确地预测恶劣天气。
A项,若逗点状云系与气旋的形成无关,那么用以检测云的旋转运动的计算模型就无法识别和检测卫星图像中的逗点状云系,该计算模型也就不能更快、更准确地预测恶劣天气,题干结论无法成立,是题干结论的必要前提。
B项,若该计算模型不能准确检测出逗点状云系,那么该计算模型也就不能更快、更准确地预测恶劣天气,题干结论无法成立,是题干结论的必要前提。
C项,若气旋的形成不能导致冰雹、雷暴、大风和暴风雨等各种恶劣天气事件发生,那么即使题干中的计算模型可以检测云的旋转运动并识别和检测卫星图像中的逗点状云系,也无法预测恶劣天气,题干结论无法成立,是题干结论的必要前提。
D项,若该计算模型与其他天气预报模型相结合不能有效地预测出恶劣天气事件发生,那么可能是其他天气预报模型没有作用,该计算模型也许可以单独预测恶劣天气事件发生,题干结论仍然可以成立,不是题干结论的必要前提。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7题,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2题,202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7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6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2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7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2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6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7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2题,202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7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2题
6、【判断推理】财务自由是指不需要为钱而努力工作的收入状态。一般需要满足两方面条件,保持财产性收入现金流入;保有一定量的净资产。
下列属于财务自由的是:
A:李先生有总价三百多万的两套房产,每月的租金正好抵平银行按揭,家庭日常开支由自己的薪水维持
B:某公司老总张先生准备负债经营、扩大公司的生产规模,已经用自家房产向银行申请了抵押贷款
C:刘先生辞去工作后,长年在国内各地旅游,饱览名胜古迹,用自己的银行存款利息轻松地支付了一切开销
D:股迷王先生用自家两百多万现金都用于炒股,随时关注股票走势,每一个停板、跌板从不放过
正确答案:C
解析:财务自由的定义要点:①不需要为钱而努力工作;②保持财产性收入现金流入;③保有一定量的净资产。
A项,李先生用自己的薪水维持家庭日常开支,即需要为钱而努力工作,不符合要点①。
B项,张先生准备负债经营,用自家房产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并未保持财产性收入现金流入,也没有保有一定量的净资产,不符合要点②③。
C项,刘先生辞去工作,用银行存款利息支付生活开销,即不需要为钱而努力工作,符合要点①,利息收入符合要点②,银行存款符合要点③。
D项,王先生将自家现金都用于炒股,并未保有一定量的净资产,不符合要点③。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7题
7、【判断推理】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与再分配,形成专门消费基金,对劳动者在丧失劳动力或失去工作机会时进行社会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种制度。
下列属于社会保险的是:
A:在厂房工作中,小王因机器发生故障造成意外受伤,而获得赔偿
B:
军人黄某退伍,国家发安置费
C:
国家向地震灾区人民发放生活救济
D:
旅客人身伤害保险
正确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定义,A项工伤符合社会保险的定义;B项显然不符合定义;C项属于社会救助;D项属于商业保险。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判断推理】华光高科技公司在进行人才招聘时,有小张、小李、小王、小赵、小钱等5人入围。从学历看,这5人中2人为硕士,3人为博士;从年龄看,这5人中有3人小于30岁,2人大于30岁。已知,小张、小王属于相同的年龄段,而小赵、小钱属于不同的年龄段;小李与小钱的学位相同,小王和小赵的学位不同。最后,只有一位年龄大于30岁的硕士应聘成功。
据此,可以推出应聘成功者是:
A:小张
B:小王
C:小赵
D:小钱
正确答案:C
解析:由“3人小于30岁,2人大于30岁”、“小张、小王属于相同年龄段,小赵、小钱属于不同年龄段”可知小张、小王小于30岁,小李大于30岁;同理可推出,小李、小钱为博士,小张为硕士。最后是年龄大于30岁的硕士应聘成功,排除小张、小王、小李、小钱,只剩下小赵。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3题
9、【判断推理】花朵:浇灌:鲜艳
A:牙齿:洗刷:美味
B:石油:开采:提炼
C:学生:教育:博学
D:
塑料:加工:工艺
正确答案:C
解析:浇灌花朵使花朵鲜艳,且鲜艳为形容词。
A项,洗刷牙齿不是使牙齿美味,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石油开采后需要提炼,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教育学生使学生博学,博学也是形容词,与题干关系相同。
D项,塑料加工是一种工艺,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2011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9题,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83题
10、【判断推理】为了提高计程车司机的收入,F市计程车公司打算更改其计程车收费方案,该公司计程车将在第一个5千米或不到5千米的路程内收取10元起步费,往后每千米收取2元车费;而不是以前的在第一个3千米或不到3千米的路程内收取6元起步费,往后每千米收取2元车费。
该公司认为上述计划可以达到提高收入的目的,最可能基于以下前提中的:
A:F市地域非常小,很多人坐计程车的路程不会超过3千米
B:在过去几年的运营中,计程车保养的成本在不断上涨,计程车司机的收入却没有上涨
C:F市经常坐计程车出行的人有时会要求计程车司机不按该公司制定的收费方案收取车费
D:即使计程车使用的汽车价格在上涨,但2元每千米的定价使计程车司机仍有所盈利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中计程车收费方案的变化为:第一个3千米或不到3千米的路程内收取6元起步费,往后每千米收取2元车费→第一个5千米或不到5千米的路程内收取10元起步费,往后每千米收取2元车费。结论为:可提高计程车司机的收入。
A项,很多人坐计程车路程不会超过3千米,由此可知,按照新方案,绝大多数情况下,计程车司机每单的收入将由6元提升到10元,提高了收入。而如果很多人坐计程车的路程都会超过3千米,尤其是超过5千米以后,新方案和旧方案的收入将是一样的,不能提高司机的收入,所以A项是题干结论成立的前提。
B、C、D三项,均为无关项。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