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旋律:歌词
A:形状:色彩
B:生命:食物
C:义务:责任
D:目的:动机
正确答案:A
解析:旋律和歌词是组成歌曲的两个要素。
A项,形状和颜色是组成外观的两个要素,与题干关系相同。
B项,食物是生命存活的必备条件,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义务和责任是近义词,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动机影响目的,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
2、【判断推理】木鱼:带鱼:黄鱼
A:虾米:小米:大米
B:兵家:作家:画家
C:桃子:橘子:房子
D:荞麦:小麦:燕麦
正确答案:A
解析:木鱼不属于鱼类,带鱼和黄鱼都属于鱼类。
A项,虾米不属于谷物,小米和大米都属于谷物。
B项,兵家是古代诸子百家中研究兵法军事的一种流派,作家、画家属于交叉关系。
C项,桃子和橘子并列,都属于水果,房子不属于水果,但与题干位置关系不同。
D项,荞麦、小麦、燕麦并列,且都属于谷物。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69题
3、【判断推理】贝勃规律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效应,是指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再施予的刺激对他(她)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就心理感受来说,第一次大刺激能冲淡第二次的小刺激。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中符合贝勃规律的是:
A:母亲病逝后不久,父亲又遭遇了车祸,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小王越来越无心读书
B:小赵购买了100张彩票,逐一刮开后竟然有20几张中奖,这令他欣喜若狂
C:当房价飞涨到每平方米5万元的时候,人们对于每公斤卖到50元的苹果已不足为奇
D:4岁的萌萌在认读了常用汉字之后,又开始学习外语
正确答案:C
解析:贝勃规律定义的关键信息:第一次大刺激能冲淡第二次小刺激。
A项,母亲病逝是第一次刺激,父亲遭遇车祸是第二次刺激,而小王越来越无心读书,并未体现第一次大刺激冲淡第二次小刺激,不符合定义。
B项,购买的100张彩票中有20几张中奖,小赵欣喜若狂,并未体现第一次大刺激冲淡第二次小刺激,不符合定义。
C项,房价飞涨到每平米5万元是第一次大刺激,苹果卖到每公斤50元是第二次小刺激,人们对于苹果的价格不足为奇,体现了第一次大刺激冲淡了第二次小刺激,符合定义。
D项,认读了常用汉字后开始学习外语,并未体现第一次大刺激冲淡第二次小刺激,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48题,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62题
4、【判断推理】种群: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下列属于种群的一项是:
A:一个公园中的花卉
B:一个牧场里的家畜
C:一个蜂巢里的蜂
D:湘江里的鱼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花卉可能是几种不同的花,B项也可能有多种家畜,D项鱼也可能有几种不同种类的鱼,都不一定是同种生物的个体的总和。C项符合定义,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登临权又称临检权,是指各国军舰或经授权的政府船舶在公海上遇到外国船舶(军舰等享有豁免权的除外)有从事公约所列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嫌疑时,有可以靠近和登上该船进行检查的权利。被登临的船舶只能是军舰和专用于政府非商业性服务的船舶以外的船舶。
下列情况中,可以行使登临权的是:
A:停靠在乙国的某国船只“科特号”对乙国的港口造成了严重污染,在拒绝赔偿后,驶离乙国港口,乙国的海事船对其进行拦截,不准离开
B:在公海上行驶的甲国军舰怀疑某外国商船“来福号”涉嫌贩卖毒品,便强行靠近并登船进行检查
C:丙国军舰“克罗将军号”在公海中航行时,发现远处一艘名为“斯芬克斯号”的商船悬挂丙国国旗。当“克罗将军号”驶近该船时,换挂丁国国旗,便靠近、登船检查
D:乙国怀疑在公海上行驶的甲国军舰违法贩运麻醉药品,便命令本国军舰追赶
正确答案:C
解析:登临权的定义要点:①各国军舰或经授权的政府船舶;②在公海上;③遇到外国船舶(军舰等享有豁免权的除外);④有从事公约所列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嫌疑。
A项,“科特号”是停靠在乙国港口,并不是在公海,不符合要点②。
B项,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法》规定:认为其有海盗、贩奴、从事未经许可的广播、没有国籍等嫌疑的,可以行使登临权。贩毒不在范围内,不可以行使登临权。
C项,《联合国海洋公约法》规定:在公海航行的船舶必须并且只能悬挂一国旗帜,悬挂两国或两国以上旗帜航行或视方便而换用旗帜的,可视为无国籍船舶,而对于没有国籍嫌疑的船舶,可以行使登临权。因此,C项符合定义。
D项,在公海上行驶的是甲国军舰,不符合要点③。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
6、【判断推理】社会控制是指运用社会力量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维持社会秩序的过程。既指整个社会或社会中的群体、组织对其成员行为的指导、约束和裁判,也指社会成员间的相互影响、相互监督、相互批评。社会控制可分为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内在控制是人们学习一定社会群体的行为规则的过程。外在控制则是通过外部压力使人们遵守一定社会规范的过程。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内在控制的是:
A:社会舆论的监督也是实现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途径之一
B:三岁的小芳在父母的教育下知道了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C:某地在警方新一轮的整肃之下,社会秩序明显好转
D: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并奖励科研,高水平成果层出不穷
正确答案:B
解析:内在控制的定义要点:人们学习一定社会群体的行为规则的过程。
A项,对领导干部进行社会舆论监督,是通过外部压力使人们遵守规范,属于外在控制。
B项,学习交通规则,是学习社会群体的行为规则,属于内在控制。
C项,警察整肃,是通过外部施压,属于外在控制。
D项,奖励科研,不符合社会控制的定义要点,不属于社会控制。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
7、【判断推理】定义:
①流转课税:指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类。
②所得课税:指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类。
③财产课税:指以法人和自然人拥有和归其支配的财产为课税对象的税类。
典型例证:
(1)王女士自购了一套别墅,她每月需要支付每平方米5元的物业管理费。
(2)刘先生抽奖中了一台汽车,但他必须缴纳2.5万元的税费之后才能获得这辆车。
(3)服务行业销售货物的增值税起征点将由5000元提高到1万元。
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正确答案:C
解析:例证(1),物业费不属于税费,没有定义与之相对应。
例证(2),抽奖中的汽车属于所得额,与②所得课税相对应。
例证(3),销售货物的增值税是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属于①流转课税。
综上,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为2。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8题
8、【判断推理】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A:奥巴马:林肯:布什
B:元朝:明朝:清朝
C:玫瑰:百合:康乃馨
D:大象:长颈鹿:梅花鹿
正确答案:B
解析: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且时间上存在先后顺序。
A项,奥巴马、林肯、布什都是美国历届总统,但当选的先后顺序反了,即词项间顺序颠倒,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元朝、明朝、清朝都是中国的朝代,且时间上存在先后顺序,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玫瑰、百合、康乃馨都是花,但不存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大象、长颈鹿、梅花鹿都是动物,但不存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80题
9、【判断推理】预测干预是指人们受预测信息的影响而采取了某种行为,造成原本有多种可能性的结果真的朝着预测所指示的方向发展。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预测干预的是:
A:某财经访谈栏目中一名专家预测H股票将大涨,结果很多收看该节目的观众争相购买该股票,导致该股票涨停
B:某福利彩票代销点宣称他们卖出的彩票多次中奖,结果到该代销点购买彩票的人经常排起长队
C:某国首脑在新年致辞中对该国经济形势进行了展望,因而该国老百姓对未来经济好转充满了信心
D:甲国大选前,与其敌对的乙国的媒体大肆渲染,认为M党总统候选人将当选,结果甲国很多选民转而支持N党总统候选人
正确答案:A
解析:预测干预的定义要点:①受预测信息的影响;②采取了某种行为;③造成原本有多种可能性的结果真的朝着预测所指示的方向发展。
A项,指出某访谈栏目中一名专家预测H股票将大涨,很多收看该节目的观众争相购买该股票,导致该股票涨停,即人们受预测信息的影响采取了购买股票的行为,结果股票真的朝着预测指示的方向发展而涨停,符合定义。
B项,指出某福利彩票代销点宣称他们卖出的彩票多次中奖,结果到该代销点购买彩票的人经常排起长队,宣称卖出的彩票多次中奖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并非预测信息,不符合要点①。
C项,指出某国首脑在新年致辞中对经济形势进行了展望,该国老百姓对经济好转充满信心,该国的老百姓并未采取相应的行为,也未说明该国经济是否朝着首脑展望的方向发展,不符合要点②③。
D项,指出甲国大选前,与其敌对的乙国的媒体大肆渲染M党总统候选人将当选,甲国很多选民转而支持N党总统候选人,结果并未朝着乙国媒体宣传的方向发展,不符合要点③。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省级)-考友回忆版第92题,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市地)-考友回忆版第88题
10、【判断推理】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扶贫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大力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
脱贫致富的主体力量并非都是贫困群众
B:
所有脱贫攻坚的扶贫对象都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力量
C:
如果大力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就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D:
如果没有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就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正确答案:D
解析:
题干条件可整理为:①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扶贫对象;②贫困群众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力量;③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A项,根据②可知,贫困群众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力量,但题干条件并未明确脱贫致富的主体力量是否包括其他群体,不能由题干得出。
B项,根据①②可知,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扶贫对象又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力量,但题干条件并未明确脱贫攻坚的扶贫对象和脱贫致富的主体力量是否包括其他群体,不能由题干得出。
C项,推理关系:大力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肯定③的后件不能推出肯定的前件,不能由题干得出。
D项,推理关系:没有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否定③的后件,可以推出否定的前件,可以由题干得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9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