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选择性注意是指在外界诸多刺激中,人们仅仅注意到某些刺激或刺激的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其他刺激。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选择性注意的一项是:
A:志愿者小张在奥运会期间,每天忙于奥运赛场的服务,无暇观看奥运比赛
B:奥运结束后,一些学生仍对奥运精彩纷呈的赛事感到意犹未尽,无法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中
C:意大利小伙子马克观看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留在北京学习汉语
D:北京奥运会期间,原本闹离婚的夫妻俩,由于一起收看奥运会节目,交流增多,关系缓和,不再闹离婚了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是因没空闲才没去看奥运比赛,不是没有注意到奥运比赛,不属于选择性注意;B项奥运赛事与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不是同一时期出现的不同刺激;C项没有体现对其他刺激的忽略。只有D项由于一起看奥运会节目而忽略了两人之间的矛盾,属于选择性注意。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 ) 之于 中国 相当于 ( ) 之于 英国
A:指南针——航天飞机
B:长江——伦敦
C:曹雪芹——莎士比亚
D:京剧——舞蹈
正确答案:C
解析:代入A项,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航天飞机是美国最早发明的。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长江是中国的河流,伦敦是英国的首都,并非一类事物。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曹雪芹是中国作家,莎士比亚是英国作家。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D项,京剧是中国戏曲剧种之一,舞蹈与英国没有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5题
3、【判断推理】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消息称,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是6.8万台,增长速度是高于预期的。有生产商表示,工业机器人销量之所以如此高是因为东南亚国家对我国生产的工业机器人的青睐。
上述结论的假设前提是:
A:东南亚市场在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市场中占较大的比重
B:我国对东南亚国家实行优惠政策
C:东南亚国家生产机器人的技术没有我国精湛
D:我国工业机器人在全球市场上销量都遥遥领先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的论据是“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高”,论点是“东南亚国家对我国生产的工业机器人的青睐是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高的原因”。
A项,在东南亚市场与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之间建立联系,是题干结论成立的前提。
B项,是否实行优惠政策与结论无关,不是论证的前提。
C项,两个技术的优劣也与论证无关,是无关项。
D项,指出我国工业机器人在全球市场而不只是东南亚市场上销量领先,削弱了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85题
4、【判断推理】科学家对发掘于埃塞俄比亚哈达尔遗址的南方古猿足骨的第4根跖骨化石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非洲南方古猿具有定型的弓形足。他们据此认为,人类的祖先早在320万年前就开始像现代人一样用双脚行走。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A:只有分析第4根跖骨化石,才能发现非洲南方古猿具有定型的弓形足
B:只有南方古猿才是人类的祖先
C:只有具有定型的弓形足,才能使用双脚行走
D:只有使用双脚行走,才具有定型的弓形足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由“非洲南方古猿具有定型的弓形足”推出“人类祖先早在320万年前就开始像现代人一样用双脚行走”,要使题干论证成立,需要在“具有定型的弓形足”和“使用双脚行走”之间建立联系,且由“具有定型的弓形足”可推出“使用双脚行走”,D项就表达了这层意思,最能支持题干论证。
A、B两项均没有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联系,无法支持题干论证。
C项的推理关系为“使用双脚行走→具有定型的弓形足”,不能必然推出题干结论,支持力度不如D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石油:润滑油
A:木材:钢炭
B:白菜:菜花
C:紫檀:家具
D:牛奶:椰汁
正确答案:A
解析:石油加工后可以制成润滑油,石油中的不同成分会在不同的温度下沸腾和汽化,因此利用分馏技术从石油中提取出润滑油,该过程是物理变化。润滑油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基础油,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基础油的化学成分包括高沸点、高分子量烃类和非烃类混合物,而其中的烃类物质是由石油在催化裂解的情况下催化而成,因此该过程经过了化学变化。(催化裂解,是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对石油烃类进行高温裂解来生产乙烯、丙烯、丁烯等低碳烯烃,并同时兼产轻质芳烃的过程)因此,由石油加工得到润滑油的过程既包括物理变化,又包括化学变化。
A项,木材加工后可以制成钢炭,经过燃烧或者干馏,木材可成为钢炭,燃烧和干馏属于化学变化。另外在使用燃烧法制作钢炭的过程中,当木材达到燃点之前会产生“热胀”的物理变化,因此由木材制作钢炭的过程中既包括物理变化,也包括化学变化,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白菜与菜花都是蔬菜,二者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紫檀经过加工后可以制成家具,将紫檀裁割打孔后上漆后进行组装,该过程是物理变化,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牛奶与椰汁都是饮品,二者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A、B、C、D为四位漂亮女生,她们喜欢穿漂亮衣服,某天,她们穿的衣服颜色各不相同,有黄色、绿色、蓝色和红色四种。在问到她们各自衣服的颜色时,A说:“B的衣服不是黄色的。”B说:“C的衣服是绿色的。”C说:“D的衣服不是蓝色的。”D说:“A、B、C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衣服是绿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
如果D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C的衣服是蓝色的,D的衣服是绿色的
B:B的衣服是蓝色的,C的衣服是红色的
C:A的衣服是绿色的,B的衣服是红色的
D:D的衣服是绿色的,A的衣服是红色的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指出D说的是实话,由D的话可知,说实话的人的衣服是绿色的。只有B说的话提到了绿色,可以此为突破口。
假设B说真话,则B的衣服是绿色的,根据B的话可知C的衣服是绿色的,与只有一人的衣服是绿色的矛盾,所以B说假话,即C的衣服不是绿色的,因此C也说假话,根据C的话可知D的衣服是蓝色的。那么穿绿色衣服的人只能是A,所以A说真话,即B的衣服不是黄色的,则B的衣服只能是红色的,而C的衣服是黄色的。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0题
7、【判断推理】在一次聚会上,甲喜欢吃川菜,乙喜欢吃的都是川菜,丙喜欢吃所有川菜。锅包肉不是川菜,但是麻婆豆腐是川菜。
根据上述条件推知,下列一定为真的是:
A:甲喜欢吃麻婆豆腐
B:丙不喜欢吃锅包肉
C:乙不喜欢吃锅包肉
D:乙喜欢吃麻婆豆腐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甲喜欢吃川菜,但是无法推出甲喜欢吃所有的川菜,所以甲不一定喜欢吃麻婆豆腐。
B项,丙喜欢吃所有的川菜,但是无法推出丙不喜欢吃其他品种的菜,所以无法推出丙不喜欢吃锅包肉。
C项,乙喜欢吃的都是川菜,可以推出乙不喜欢吃其他品种的菜,锅包肉不是川菜,所以乙不喜欢吃锅包肉,该项正确。
D项,乙喜欢吃的都是川菜,但是无法推出乙喜欢吃所有的川菜,所以乙不一定喜欢吃麻婆豆腐。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77题,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78题
8、【判断推理】组织公民行为是指一种由员工自主决定的行为,不包括在员工的正式工作要求当中,但它无疑会促进组织的有效性。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组织公民行为的是:
A:小王按时上下班
B:小王经常帮助同事小李照顾其生病的父亲
C:小王喜欢集邮,并结交了许多朋友
D:小王经常被上司要求加班
正确答案:B
解析:组织公民行为定义的要点有:①由员工自主决定的;②不包括在员工的正式工作要求中;③能促进组织的有效性。A项不符合要点②;D项不符合要点①;C项并没有反映出“员工”这一要件。只有B项满足定义的所有要点。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公元250年至800年,玛雅文明还十分发达。城市繁荣,庄稼收成也很喜人。气侯记录显示,这一时期玛雅地区的降水量相对较高。此后玛雅文明开始衰落。从公元820年左右起,在连续95年的时间里,该地区开始经历断断续续的干旱,有些地方的干旱甚至持续了数十年之久。许多专家由此认为,9世纪的气侯变化或许正是玛雅文明消亡的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观点?
A:在9世纪衰退的玛雅城市大多分布在南部,使用木材进行的建造活动也大大减少
B:和所有大型农耕文明一样,玛雅人的社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作物,干旱导致农产品减少,严重影响玛雅人的生存
C:大多数玛雅城市是在公元850年到925年之间衰落的,和干旱发生的时间高度重合
D:公元1000年至1075年期间,玛雅地区石雕和其他建造活动减少了将近一半,而那时当地又一次遭受了严重的旱灾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的观点:9世纪的气候变化或许正是玛雅文明消亡的原因。
A项,衰退的玛雅城市的地理位置与玛雅文明消亡的原因无关,无法支持题干结论,排除。
B项,玛雅人的社会对农作物的依赖程度很深,气候变化又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产,因此气候变化很可能是玛雅文明消亡的原因,有力地支持了题干专家的观点,保留。
C项,城市衰落的时间和干旱发生的时间重合,也不能说明干旱就是城市衰落的原因,无法支持题干结论,排除。
D项,干旱的同时石雕和其他建造活动减少,与气候变化是否为玛雅文明消亡的原因无关,无法支持题干结论,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苏联研制生产的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所使用的许多零部件与其他战斗机相比要落后得多,但其整体作战性能却达到甚至超过了其他国家同期生产的战斗机。其原因是,米格公司在设计时从整体考虑,对各零部件进行了更为协调的组合设计,使该机在升降、速度、应激反应等方面成为当时世界一流战斗机。这一因组合协调而产生的意想不到的效果,被后人称之为“米格-25效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符合“米格-25效应”的是:
A:科研人员的研究水平决定了科研机构的攻坚能力
B:某青年球队在富有经验的教练的带领下,打败了全明星联队
C:一只木桶盛多少水,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D:巨鹿之战中,项羽凭借与秦军决一死战的决心,率领2万士兵全歼秦军30万
正确答案:B
解析:“米格-25效应”定义的关键信息:因组合协调而产生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A项,未体现出组合效果,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B项,某青年球队和富有经验的教练组合在一起,打败了全明星联队,是产生的意想不到的效果,符合定义。
C项,突出的是木桶中的短板,而不是木板之间的组合,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D项,2万士兵全歼秦军30万,是凭借必死的决心战胜对方,未体现组合效果,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