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学前儿童低估有意识的人的思维,而高估无意识的人的思维,甚至一个成年人显然在进行思考时,他们也认为这个人并非在思考着;他们似乎对自己或其他人可能在思考什么,没有多少认识。同时,他们却高估某个沉睡中的人所具有的自我知觉和决断能力。
上述论断的前提假设是:
A:成年人对人类思维的判断是比较合理的
B:学前儿童的判断能力不太成熟和稳定
C:沉睡中的人所具有的思维能力并不容易为人所了解
D:学前儿童也是在积极主动地做出心理判断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认为学前儿童在思维判断方面存在问题,而题干论断是以成年人的角度对学前儿童的思维做出判断,那么要保证题干论断成立,就必须假设成年人对思维的判断是正确的,才能说明学前儿童的判断确实存在问题,A项就表达了这层意思,是题干论断所需的前提假设。其他三项均不能确保题干结论必然成立,不是题干论断所需的前提假设。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
2、【判断推理】被誉为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杨柳青年画,诞生于千年古镇杨柳青。杨柳青年画取材广泛,世俗生活无所不包,仕女、娃娃、戏曲、山水花鸟、吉祥图样、神话故事、历史典故皆能入画,深刻影响了国内的近百种年画。杨柳青年画作为民族民间艺术走向世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名片。有人说,杨柳青年画历来被人推崇是因为其雕刻的形象异常生动,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国木版年画之首。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反驳上述观点?
A:杨柳青年画主题中所蕴含的神韵是其生动形象的生命力
B:杨柳青年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清代康雍乾至嘉庆时期达到鼎盛
C:杨柳青年画从发轫之初就流动着典雅和雍容气质,烙上浓重的宫廷画印记
D:杨柳青年画因色彩艳丽、表现力夸张、画面热闹喜庆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的观点:杨柳青年画被人推崇是因为其雕刻的形象异常生动。
A、B、C三项均没有说明杨柳青年画是因为其他原因而被人推崇,无法反驳题干观点。
D项,指出杨柳青年画是因为色彩艳丽、表现力夸张、画面热闹喜庆而深受人们喜爱,即杨柳青年画被人推崇是“另有他因”,反驳了题干的观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71题
3、【判断推理】细分市场是指根据地理因素、人口因素、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等划分某一产品的市场之后形成的市场。细分市场定价是指针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上定以不同的价格。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细分市场定价的是:
A:母亲节当天康乃馨的售价比其他花高
B:在中国理发的收费比在美国理发的收费低很多
C:同样一种水果,在拉萨的售价比在武汉的售价贵得多
D:同样的物品,从北京寄到天津的收费比从北京寄到广州低
正确答案:C
解析:细分市场定价的定义要点:①同一产品或服务;②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上定以不同的价格。
A项,母亲节当天,康乃馨的售价比其他花高,康乃馨和其他花并非同一产品,也并未体现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上,不符合要点①②。
B项,中国理发的收费比美国低,并非同一服务,不符合要点①。
C项,同一种水果,拉萨的售价比武汉的售价高,符合定义。
D项,同样的物品,从北京寄到天津比从北京寄到广州收费低,从北京邮寄到天津与从北京邮寄到广州并非同一服务,不符合要点①。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太平洋某个岛上只有两个民族:高山族和苗族。他们每年都过同一个节日——端午节。但是,这一天,岛上所有高山族的人都只吃鸡蛋,岛上所有苗族的人都只吃粽子。还知道喀那尔什这一天吃了粽子。
根据上述信息,下面哪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A:喀那尔什是该岛上的苗族人
B:喀那尔什是该岛上的高山族人
C:喀那尔什不是该岛上的苗族人
D:喀那尔什不是该岛上的高山族人
正确答案:D
解析:由“喀那尔什这一天吃了粽子”可知,喀那尔什这一天并不只吃鸡蛋(可能没有吃鸡蛋,也可能既吃了鸡蛋又吃了粽子),结合“所有高山族的人都只吃鸡蛋”可知,喀那尔什不是该岛上的高山族人,D项正确,B项错误。喀那尔什既可能是该岛上的苗族人也可能不是该岛上的人,A、C两项都错误。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我们身体的生物钟系统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光照。研究表明,光照可以有效地欺骗大脑进入“白昼模式”,哪怕当时人的眼睛是闭着的也没关系。研究人员发现可以用光照疗法来帮助我们调整时差,包括持续光照和不同间隔的闪光,而每10秒一次持续仅2毫秒的闪光最有效。研究还发现,在睡眠时经历过“闪光处理”的人出现困意的周期会延后两个小时。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A:每次闪光间隙的黑暗都有助于让眼睛重启,从而恢复眼睛对光照的敏感
B:大部分睡眠时经历“闪光处理”的人的睡眠质量都不会受到闪光的影响
C:去时区早两小时的城市,启程日日出前两小时经光照疗法的人无时差感
D:依靠自身来调节时差耗时良久,大概平均每天只能倒过一个小时的时差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结论:用光照疗法可以帮助我们调整时差,且在睡眠时经历过“闪光处理”的人出现困意的周期会延后两个小时。
A项,“恢复眼睛对光照的敏感”并不能说明光照是否对生物钟有影响,以及是否能够帮助我们调整时差,与题干观点无关,排除。
B项,“睡眠质量都不会受到闪光的影响”并不能说明“闪光处理”能够帮助我们调整时差,与题干观点无关,排除。
C项,“无时差感”说明经光照疗法的人出现困意的周期延后了两个小时,所以去时区早两小时的城市没有时差感,证明了光照确实能对生物钟产生影响,能帮助我们调整时差,直接支持了题干结论。
D项,“依靠自身来调节时差”并不能说明光照是否能够帮助我们调整时差,与题干观点无关,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102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7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2018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7题,201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97题
6、【判断推理】物体:振动:声波
A:土地:耕种:丰收
B:飞机:延误:滞留
C:岩石:风化:沙粒
D:导线:通电:磁场
正确答案:D
解析:物体振动产生声波,且声波看不到。
A项,土地耕种不一定丰收,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飞机延误导致人员滞留,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岩石风化变成沙粒,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导线通电产生磁场,且磁场看不到,与题干关系相同。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
7、【判断推理】据史料记载,唐贞观十九年,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后,亲自设计建造了大雁塔,用以供奉带回的佛经、金银佛像、舍利等宝物。但直到现在,玄奘所带回的珍宝到底藏在哪里,却无人知晓。考古专家认为,就像法门寺古塔下面存在千年地宫一样,大雁塔地下肯定也藏有地宫,只是尚未发掘而已,并由此推测,大雁塔下的地宫里极有可能藏有玄奘当初带回的珍宝。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能质疑上述推测?
A:玄奘所画的大雁塔图纸上没有地宫
B:已发掘的其他几座古塔下的地宫里并没有发现宝物
C:考古学家已经在其他地点发现了玄奘带回的佛经
D:根据史籍记载,玄奘带回的宝物已全部进献到皇宫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的结论为大雁塔的地宫可能藏有玄奘带回的珍宝,论据是法门寺古塔下面存在千年地宫。
A项,指出大雁塔图纸上没有地宫,那么大雁塔很可能是没有地宫的,也就不可能藏珍宝,削弱了题干推测。
B项,指出其他古塔地宫没有发现宝物,但不能推出大雁塔地宫没有宝物,并不能削弱题干推测。
C项,指出考古科学家在其他地点发现了玄奘带回的佛经,说明玄奘带回的珍宝很可能在其他地点,而不在大雁塔下,削弱了题干推测。
D项,指出玄奘带回的宝物已进献到皇宫,说明不在大雁塔下,削弱了题干推测。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0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0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0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0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0题
8、【判断推理】逆向思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思维方式,它的思维取向与常人的思维取向相反。逆向思维并不是主张人们在思考时违逆常规、不受限制地胡思乱想,而是训练一种小概率思维模式,即在思维活动中关注小概率可能性的思维。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逆向思维的是:
A:人弃我取,人进我退,人动我静,人刚我柔
B:以某一复杂问题的形成为发散点,尽可能多地把它与别的事物组合成新问题
C:以某一复杂问题的结果为发散点,推测出造成结果的各种原因
D:将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稍加扭转,“歪打正着”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中指出逆向思维的思维取向与常人的思维取向相反,即“反其道而行之”。A项“人弃我取,人进我退,人动我静,人刚我柔”符合定义;B、C、D三项都没有体现“与常人的思维取向相反”,因此不属于逆向思维。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
9、【判断推理】逆向思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思维方式,它的思维取向与常人的思维取向相反。逆向思维并不是主张人们在思考时违逆常规、不受限制地胡思乱想,而是训练一种小概率思维模式,即在思维活动中关注小概率可能性的思维。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逆向思维的是:
A:人弃我取,人进我退,人动我静,人刚我柔
B:以某一复杂问题的形成为发散点,尽可能多地把它与别的事物组合成新问题
C:以某一复杂问题的结果为发散点,推测出造成结果的各种原因
D:将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稍加扭转,“歪打正着”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中指出逆向思维的思维取向与常人的思维取向相反,即“反其道而行之”。A项“人弃我取,人进我退,人动我静,人刚我柔”符合定义;B、C、D三项都没有体现“与常人的思维取向相反”,因此不属于逆向思维。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
10、【判断推理】双趋冲突是指两种以上都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而由于条件限制,个体无法同时采取两种行动所表现出的动机冲突。
下列属于双趋冲突的是( )。
A:后有追兵,前遇大河
B:是否将病情告诉身患癌症的病人
C: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D:樱桃好吃树难栽
正确答案:C
解析:双趋冲突定义的关键信息:两种以上都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个体无法同时采取两种行动。
A项,后有追兵,前遇大河,追兵和大河并不是具有吸引力的目标,不符合定义。
B项,是否将病情告诉患有癌症的病人,没有体现两种以上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不符合定义。
C项,鱼与熊掌都是具有吸引力的目标,二者不可兼得,说明个体无法同时采取两种行动,符合定义。
D项,樱桃好吃树难栽,没有体现两种以上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