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学生:男学生:女学生
A:旋转:顺时针:逆时针
B:整数:正数:负数
C:餐具:盘子:筷子
D:词语:实词:虚词
正确答案:D
解析:男学生和女学生是矛盾关系,两者都属于学生。
A项,顺时针和逆时针是矛盾关系,但两者与旋转不构成种属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正数和负数是反对关系,还有0的存在,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盘子和筷子是反对关系,两者都属于餐具,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实词和虚词是矛盾关系,两者都属于词语,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0题
2、【判断推理】败血症能导致人体的多个器官功能衰竭,有致命危险。一种新型的治疗败血症的方法是利用微米大小的磁珠将80%的病原体从败血症患者的血液中过滤出来,以使抗菌药物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该新型疗法能够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是:
A:没有病菌会隐藏在血液供应量较低的区域以逃避血液过滤
B:败血症患者的很多症状是由机体自身的炎症反应导致的,而非由病原体导致
C:减少病原体数量有助于提升药物疗效
D:磁珠的大小是红细胞直径的1/8,能够保证含有磁珠的盐溶液平稳流动
正确答案:C
解析:一种新型的治疗败血症的方法是:将80%的病原体从血液中过滤出来,以使抗菌药物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要使该方法有效,需要在“病原体数量”和“疗效”之间建立联系,即“减少病原体数量有助于提升药物疗效”。
A项,细菌不会隐藏起来以逃避血液过滤,不是新型疗法能够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B项,败血症不是由病原体导致的,说明新疗法没有效果,也不是必要条件。
C项,减少病原体数量有助于提升药物疗效,在减少病原体和提升药物疗效之间建立了联系,是新疗法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D项,磁珠的大小与题干论述无关,是无关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判断推理】弓弩:射箭
A:杠铃:举重
B:步枪:击剑
C:跨栏:跳远
D:泳池:跳水
正确答案:A
解析:弓弩是射箭用的装备。
A项,杠铃是举重用的装备,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步枪并非击剑用的装备,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跨栏和跳远是两个运动项目,两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泳池中可以游泳,但不能跳水,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苏格拉底:人类
A:松树:植物
B:故宫:建筑
C:《唐诗三百首》:书籍
D:太阳:恒星
正确答案:D
解析:人类包含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特指古希腊哲学家。
A项,植物包含松树,但松树是一类树,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建筑包含故宫,但故宫是建筑群,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书籍包含《唐诗三百首》,但《唐诗三百首》是很多诗组成的诗集,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恒星包含太阳,太阳特指太阳系的太阳,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9题
5、【判断推理】医生:检查:诊断病情
A:警察:警局:逮捕犯人
B:厨师:烹饪:品尝美食
C:演员:表演:吹拉弹唱
D:教师:讲课:传授知识
正确答案:D
解析:医生通过检查为病人诊断病情,D项教师通过讲课为学生传授知识。A、B、C三项均不能构成与题干类似的句子。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5)-考友回忆版第64题
6、【判断推理】在甘肃和政地区发现了广河豕脊齿象新种头骨化石,这种豕脊齿象的生存时代约为1600万年前的早中新世晚期。法国古生物学家皮克弗德于2004年在东非约1300万年前的中中新世地层中发现了较原始的矮豕脊齿象化石,他据此认为豕脊齿象属起源于中中新世的非洲。而广河豕脊齿象头骨化石的臼齿,具有一些比矮豕脊齿象更原始的特征,但从头骨来看它属于豕脊齿象又确定无疑。因此,这件标本的发现证明,豕脊齿象属的起源时间至少要上推至早中新世,起源地点也不一定是非洲,而很有可能是在亚洲。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论证?
A:豕脊齿象的起源地点可能不止一个
B:广河豕脊齿象不仅有不断进化的种群,也有不断退化的种群
C:在2000万年前,非洲大陆和亚洲大陆并不相连
D:动物化石的发现地一般就是其生存地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结论分为两点:①豕脊齿象属起源时间至少要上推至早中新世;②起源地点不一定是非洲,而很有可能是在亚洲。
A项,指出豕脊齿象的起源地点可能不止一个,但无法说明其起源地点是非洲还是亚洲,对题干结论②的质疑力度较弱。
B项,指出广河豕脊齿象不仅有进化的种群,还有退化的种群,则其起源时间不一定可以向前推移,因为也可能是退化的种群最终脱离了本物种,有力地质疑了题干结论①。
C项,指出2000万年前非洲大陆和亚洲大陆并不相连,但无法说明豕脊齿象的起源地点是非洲还是亚洲,对题干结论②的质疑力度较弱。
D项,指出动物化石的发现地一般就是其生存地,但无法说明豕脊齿象的起源地点是非洲还是亚洲,对题干结论②的质疑力度较弱。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7题
7、【判断推理】作战部:司令:参谋
A:教师:学生:教育
B:人事处:职工:管理
C:农技站:农民:服务
D:卫生局:研究所:咨询
正确答案:C
解析:作战部为司令提供参谋;农技站为农民提供服务。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判断推理】北大山鹰社的周、吴、郑、王四人中,有且只有一人登上过卓奥友峰。记者采访他们时:
周说:“登上卓奥友峰的是队员郑。”
郑说:“我还没有参加过任何登山活动。”
吴说:“我虽然也参加了那次登山活动,但没有登顶。”
王说:“我是队员吴的候补,如果他没登顶就是我登顶了。”
如果他们中只有一人说了假话,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北大山鹰社的其他队员也登上过卓奥友峰
B:吴或者周登上过卓奥友峰
C:郑登上过卓奥友峰
D:王登上过卓奥友峰
正确答案:D
解析:周和郑的话不可能都真,必有一假,又“只有一人说假话”,则吴和王的话都为真,可推出吴没登顶而王登顶,因“有且只有一人登上过卓奥友峰”,则周的话为假,郑的话为真。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1题
9、【判断推理】冰:水:蒸气
A:汉人:华人:华侨
B:二氧化碳:干冰:灭火
C:金刚石:石墨:铅笔
D:纸张:论文:作者
正确答案:A
解析:冰、水、蒸气本质上都是水。
A项,汉人、华人、华侨本质上都是具有中国血统的人,与题干关系一致,保留。
B项,二氧化碳和干冰本质上都是二氧化碳,干冰可用于灭火,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金刚石和石墨本质上都是碳,石墨是制作铅笔的原材料,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纸张、论文、作者本质上均不相同,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在群体中,“搭便车”指的是个体在没有做任何事情的情况下,还从群体其他成员那里获益的现象。吸管效应指的是当个体发现群体有些成员享受“搭便车”的时候,个体就会减少努力的现象,即个体宁愿降低努力程度,同时承受回报降低的后果,也不愿意成为“吸管”被别人“搭便车”。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属于吸管效应的是:
A:小张爱干净,经常主动打扫宿舍卫生。不久后,他发现其他室友都不再打扫宿舍卫生。此后,即使觉得宿舍卫生状况令他不舒服,他也不再打扫了
B:小刘所在公司以团队方式完成任务,完成任务后全体团队成员都会受到同等的奖励。小刘觉得即使再努力也不会得到更多奖励,所以工作不那么努力
C:团队比赛规则规定,团体最后一名的成绩就是团体的成绩,小方发现自己所在团队中有一名成员完成任务很慢,觉得自己的团队肯定赢不了,于是不再全力以赴
D:小江是学生会宣传部成员,学生会组织全校学术论坛时,宣传部负责海报和画册设计,小江并不积极,他知道最后这些成果都会署名“学生会”,没有个人署名
正确答案:A
解析:吸管效应定义的关键信息:个体发现成员中有人享受“搭便车”时,就会减少努力,即使获得回报降低,也不愿成为“吸管”被别人“搭便车”。
A项,小张经常打扫卫生,不久后其室友都不打扫了,即室友享受“搭便车”,因此小张即使觉得宿舍脏乱令他不舒服,也不打扫卫生了,即不愿成为“吸管”被别人“搭便车”,符合定义。
B项,小刘减少努力是因为觉得不会得到更多奖励,而非团队成员中有人“搭便车”,不符合定义。
C项,小方不全力以赴是因为觉得团队中一名队员完成任务很慢,赢不了比赛,并未体现这名队员是“搭便车”,不符合定义。
D项,小江不积极参与设计是因为最后设计成果的署名是学生会,而不是他个人,并未体现团队成员中有人“搭便车”,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