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指被害者被犯罪者控制一段时间后,对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表述不属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是:
A:某银行职员被歹徒劫持数日,获救后在歹徒服刑期间与其订婚
B:某甲入户行窃时被主人乙发现,甲持刀威胁乙并逼问其银行卡密码,在对峙中甲被乙制服。乙得知甲因急需大笔钱给母亲治病后深感同情,放走甲并给其一笔钱
C:某年轻姑娘被绑架数年,受尽虐待,侥幸逃离后却不愿报案,并一直和绑架者保持联系
D:甲男以找工作为诱饵,将乙女骗至家乡。乙女几次试图逃脱都未成功,在生了孩子后便安心在当地生活,并协助甲男从事拐卖人口的活动
正确答案:B
解析: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定义要点:①被害者被犯罪者控制一段时间;②被害人对犯罪者产生情感。
A项,某银行职员被歹徒劫持数日,符合要点①;在歹徒服刑期间与其订婚,符合要点②。
B项,受害人乙制服了犯罪者甲,即受害人并没有被犯罪者控制一段时间,不符合要点①。
C项,某年轻姑娘被绑架数年,符合要点①;不愿报案,一直和绑架者保持联系,符合要点②。
D项,甲将乙骗至家乡,符合要点①;乙生了孩子后安心在当地生活,并协助甲从事拐卖人口的活动,符合要点②。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木鱼:带鱼:黄鱼
A:虾米:小米:大米
B:兵家:作家:画家
C:桃子:橘子:房子
D:荞麦:小麦:燕麦
正确答案:A
解析:木鱼不属于鱼类,带鱼和黄鱼都属于鱼类。
A项,虾米不属于谷物,小米和大米都属于谷物。
B项,兵家是古代诸子百家中研究兵法军事的一种流派,作家、画家属于交叉关系。
C项,桃子和橘子并列,都属于水果,房子不属于水果,但与题干位置关系不同。
D项,荞麦、小麦、燕麦并列,且都属于谷物。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69题
3、【判断推理】烹饪:食客
A:焊接:木匠
B:手术:医生
C:装修:住户
D:安检:消防员
正确答案:C
解析:烹饪后的食物供食客食用。
A项,焊接和木匠并无必然联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做手术是医生的工作,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装修后的房屋供住户居住,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安检和消防员并无必然联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某科学家批评了人们对化学添加剂的恐惧,如果食品标签上出现很多添加剂,就会让人心生恐惧,但其实添加剂和防腐剂是受到严格控制和计量的。真正应该关注的是食品中糖和脂肪的含量。防腐剂是有益的,显然我们都希望吃到一个保存良好的罐头,而不会希望因为摄入肉毒杆菌而死亡。
下列陈述如果为真,哪项无法支持该科学家的观点?
A:很多药物也是化学制剂,是药三分毒,用药需谨慎
B:纯天然无添加剂的原生态食品很难储存,而且价格更高
C:防腐剂可以有效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滋生细菌
D:食品安全关键在于食品添加剂种类与量的严格控制
正确答案:A
解析:科学家的观点是防腐剂是有益的。
A项,无法支持科学家的观点,是无关项。
B、C两项,支持了科学家“防腐剂是有益的,显然我们都希望吃到一个保存良好的罐头,而不会希望因为摄入肉毒杆菌而死亡”的观点。
D项,支持了科学家“其实添加剂和防腐剂是受到严格控制和计量的”的观点。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 2016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0题
5、【判断推理】海盐 之于 ( ) 相当于 供暖器 之于 ( )
A:咸味——供暖
B:盐场——取暖
C:味觉——电流
D:调味——电器
正确答案:A
解析:代入A项,海盐可以提供咸味,供暖器可以供暖。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B项,盐场加工、生产海盐,供暖器可以取暖。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海盐可以提供咸味的味觉,供暖器与电流并无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D项,海盐可以调味,供暖器属于电器。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21题,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4题
6、【判断推理】强迫症: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地反复出现。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强迫症的是:
A:模特小张最近为了保持苗条身材,强迫自己每次参加聚会都少吃东西,她感觉很痛苦
B:过春节了,高三学生小陈一边很想跟同学出去玩,一边为了考上好大学不得不强迫自己在家里认真看书
C:林女士每次走出小区门口时,都会怀疑自家的煤气没有关掉或者大门没锁,于是再折回检查
D:内向的小李很想对喜欢的女孩子表白,但又很害怕被拒绝,整个晚上反复思考不能入眠
正确答案:C
解析:强迫症的定义要点为“患者明知强迫症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地反复出现”。A、B、D三项的自我强迫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不属于强迫症。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中国有句古语:“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据此,以下哪项是不可能的?
A:如果留得五湖明月,定有去处可下金钩
B:虽然五湖明月俱在,但已无处可下金钩
C:没有留得五湖明月,也有去处可下金钩
D:没有留得五湖明月,可能会无处下金钩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推理关系:留得五湖明月在⇒必然有处下金钩。
A项,推理关系:留得五湖明月在⇒必然有处下金钩。该项与题干推论一致,一定为真。
B项,虽然五湖明月俱在,但已无处可下金钩,肯定了题干命题的前件,否定了题干命题的后件,与题干命题矛盾,不可能为真。
C、D两项,“没有留得五湖明月”否定了题干命题的前件,无法进行有效推理,均可能为真。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4题
8、【判断推理】学校工会举办“教工好声音”歌唱比赛,赛后参赛者们预测比赛结果。张老师说:“如果我能获奖,那么李老师也能获奖。”李老师说:“如果我能获奖,那么刘老师也能获奖。”刘老师说:“如果田老师没获奖,那么我也不能获奖。”比赛结果公布后发现,上述三位老师说得都对,并且上述四位老师中有三位获奖。
由此可以推出没有获奖的是:
A:张老师
B:李老师
C:刘老师
D:田老师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的逻辑关系为:①张老师获奖→李老师获奖→刘老师获奖;②田老师没获奖→刘老师没获奖。假设刘老师没获奖,由①可知李老师和张老师也没获奖,与题干三位老师获奖矛盾,即刘老师获奖了。由刘老师获奖,结合②可得田老师获奖,此时如果张老师获奖,那么李老师也获奖,四位老师均获奖了,与题干矛盾,则张老师没获奖,李老师获奖。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0题
9、【判断推理】在决断之前,每个事物的价值在决策者心目中大致相近,则难于决断其优劣;但在做出选择之后,决策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评价就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叫作决断后效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现象属于决断后效应的是:
A:某职员对自己的去留一筹莫展,一番考量之后他认为留下来要面对许多复杂关系,不如重新开创新天地
B:某女士对各有优劣的两个品牌手机难以抉择,最后她从经济角度考虑选择其中一款,可到货后发现这款有色差
C:某老师对选A还是B去参加比赛犹豫不决,班长建议选B。事后,老师认为选B完全正确,因为B最终夺得冠军
D:某学生填报志愿时对报甲大学还是乙大学犹豫不决,最后他听从老师建议选择了甲大学,从此他觉得甲大学优于乙大学
正确答案:D
解析:决断后效应定义的关键信息:难以决断每个事物的优劣,但是做出选择后,对事物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A项,“某职员对自己的去留一筹莫展”说明他对两个选择难以决断,但并未体现他做出选择后对事物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不符合定义。
B项,该女士“对各有优劣的两个品牌手机难以抉择”说明她对两个选择难以决断,但做出选择后发现所选的手机有色差,这只是对手机客观情况的描述,并未体现该女士对手机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不符合定义。
C项,该老师“对选A还是B去参加比赛犹豫不决”说明他对两个选择难以决断,但后来老师的态度发生变化是因为B最终取得了冠军,而不是因为自己做出了选择,不符合定义。
D项,该学生“对报甲大学还是乙大学犹豫不决”说明他对两个选择难以决断,但当他选择甲后,就觉得甲大学优于乙大学,即做出选择后对事物的态度发生了改变,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81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76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2018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7题,201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77题
10、【判断推理】想象思维 之于 ( ) 相当于 ( ) 之于 社交能力
A:创造能力 艺术表现
B:认知能力 言语沟通
C:操作能力 信息储存
D:模仿能力 体育运动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艺术表现和社交能力无关。
B项,想象思维是认知能力的一方面,言语沟通是社交能力的一方面。
C项,代入关系不对应。
D项,前后关系也不对应。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